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佞!给朕跪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再看。想来谢卿自省半月,亦有很多话要说,不如诉诸笔端,三日后,朕要过目。”

明重谋本还欲让谢临帮着自己去批阅奏折,没想到谢临第一天上早朝,就让自己生了一肚子气。因此早朝一结束,明重谋便招呼太监赖昌,便转身就走。

出于监国和曾经的太子太傅之责的谢临,本应该跟上去。但是谢临没有跟去,也没必要去。

半月脱离丞相掌控之中的明重谋,做事更果断,更具帝王威严,更明白道理,更懂得百姓的重要,更明白亲力亲为的重要性。

也更懂得帝王术了。

谢临自请半月闭门自省,哪里是真要自省?

半月不入宫,不见陛下,正是为了令陛下毫无助力,自行处理政事。

历朝历代,丞相为皇帝肱骨,为皇帝分忧解劳,本朝也如此。谢临有奸佞之名,不止是因他弄权,更是因他亦有监国之责,陛下初登帝位,势力手段尚且不足,谢临难免越俎代庖,为陛下大刀阔斧,斩去层层乱麻,将权力之形,抽丝剥茧,露出本质,供陛下咀嚼。这样,也就难免得了个不怎么好的名声。

万兆二年,谢临本想着陛下能力初显,正是亲政的好时机,不如逐渐放手,许多事都由着自己这丞相来替陛下引导掌控,于情于理,皆不适宜。陛下毕竟没有真正经历过没有谢临辅助的日子。

若说丞相放权,莫过于守孝丁忧。当年自己考中探花,却被洪水淹没,家破人亡,本该回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功名仍在,仍可回京做官。

然而当年的永留皇帝,即先帝兄长,却只给了谢临三月假期,命他三月后即返京述职。谢临曾疑惑问之,永留皇帝当日屏退左右,缓缓道:“汝见解独特,与我朝臣子,与这一科的其他考生,皆大不相同。世事变幻,三年光阴,似短实长,三年之后,汝为何,朕为何,这江山为何,朕不能解,朕想,汝亦不能解。”

谢临沉默。

永留皇帝目视谢临,透着了然,“科举令天下读书人前仆后继,朕却知晓汝无意为官,朕看得出来。朕也无意去探知汝之私密。”然而就当作朕不愿放过人才吧,京师朝局变化,朕虽是皇帝,却也常常探知不透,汝本为白纸,于京师这等嘈杂之地,会变成何种模样,朕也很想知道。”

那一年,谢临自请为亲人守孝三年,实则也打着不再做官的主意。却不料为永留皇帝看出,只批了三月假期。三月之后,谢临亦不知自己究竟是带着何种心态回来的。虽然当日谢临是一甲第三,探花之名,实则本朝殿试后,他是唯一一个被留下来,在京师为官的进士。状元,榜眼等才学比上自己更优的,也都被外放做官去了。

倒真被永留皇帝说中了。三年时局变幻,南有琉球侵扰,北有夷国壮大,外患勾得内忧,群臣坐大,贪官污吏横行,内务腐败,政局散乱,永留皇帝不堪其扰,又无子嗣,又过了数年,便传位于其弟,阖目长辞。

而自己呢,三年内,与众臣虚与委蛇,与皇帝,也隔阂颇深,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够他学会圆滑世故,学会城府,学会弄权,学会计谋。

数年之间,变得太多。二十六岁的自己,一手遮天的奸佞之臣。与那些朝臣,又有何不同?

实在愧对永留皇帝圣恩。

如今时局,谢临已经走不开,抛不下,他虽然知道只要这个丞相之位他当下去,这个奸佞之名他还背着,权谋这片泥沼,他就会越陷越深,再也出不来了。

为当今陛下自行亲政而放手三年,未免太久,丞相大人等不了,也等不起。他只能抠出最多两个月的时间,供陛下自行处理政事,好去适应没有丞相的日子。

不想一个江浙洪水,便灭了这个计划。谢临只得又走向朝堂中心,抓住时局,和时机。

好在陛下成长飞快,便已逐渐果决,颇具帝王之威严。可喜可贺。

朝臣们早已鱼贯走出大殿,谢临却仍直直地看着龙椅发怔。光此一行为,落在有心人眼里,便是大不敬。

尉迟正余光扫到,便顿住没走,侧眼看向谢临时,却见他虽然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龙椅,却并无丝毫冷冽之色,温润的唇轻轻抿着,勾起轻轻浅浅的弧度。

丞相大人的笑,往往被世人讥为毒蛇的笑容,只因其常常虽然是笑,却笑未打眼,从不令人感到温暖,只觉一股寒意从脚下升起。

然而这一次,谢临却也是在笑,却笑得……

如此不同。

尉迟正目光闪了闪,轻唤道:“谢大人。”

谢临听到唤声,微转过头,微弯的唇角拧了拧。仍是紧抿的唇,仍是清澈隽秀的眉眼,似乎仍是在笑,但尉迟正却浑身一抖,便要打寒噤。

若以后谁说谢临也会笑得温暖,他尉迟正第一个不信!

不择手段

“尉迟大人有事?”

尉迟正看着所谓清俊隽秀的丞相大人,语调转沉,“谢大人,若下官记的不错,户部主事胡瑜,前不久,刚刚弹劾了因偷工减料而被斩首的工部严柳方,是也不是?”

工部尚书严柳方,拿着筑卢阳阁的款项银钱为自己的尚书府添砖加瓦,此事遭户部主事胡瑜弹劾,圣上得知此事后,则龙颜大怒,当即命斩。严柳方并非是这么做的第一位大臣,当朝的许多大臣,都明里暗里收受银钱,将自己的住所布置得外观简朴,内则华丽,只是严柳方不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门面上也搞得跟皇宫似的,自然惹得皇帝不高兴。所以严柳方被砍头,并非意料之外。

但是严柳方乃是尉迟正一党,尉迟正虽不同情他,却又难以接受。

谢临听到尉迟正此话,不禁眉头微皱,“尉迟大人此言似乎颇有深意。”

尉迟正微微凑了过去,大殿上除二人外,再无人影,但为防隔墙有耳,尉迟正只得降低声音道:“下官知道,胡瑜虽是户部主事,却又是谢大人的亲信,他崇拜大人,视大人为一生追随,”他注视着面沉如水的谢临,微微眯起眼睛,“大人所吩咐的事,胡瑜都能干得出来。”

谢临向来不太喜欢不爽快的人,而今日的尉迟正,尤其不爽快,“尉迟大人你究竟想要说些什么?”他心中一动,不由疑惑道:“尉迟大人莫非觉得,严柳方的死,是因为在下吩咐胡瑜弹劾的?”谢临失笑,“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个工部尚书,我抓他做什么?对我可有什么好处么?”

“下官并非在说严柳方之死,该当怪谁。况且天道昭昭,究竟是谁的错,老天自有公论,谢大人做没做,自己心中有数即可。”尉迟正一顿,语气沉郁道,“然而我大楚朝,自开国起上百年,尚未听说因为缺银少粮之事,而不赈灾救民的。就算是国家最危难的几年里,我大楚遭逢天灾,一样开粮仓济民。丞相大人说,我朝无钱无银无粮,未免危言耸听,而胡瑜大人应和,只怕也只是慑于大人威信,不说真话而已。”

“既然如此,”尉迟正盯着谢临面无表情的脸,缓缓道,“谢大人,你不同意开粮仓济民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自永留皇帝之后,大楚朝敢说真话的臣子,便越来越少了。大多数都变得圆滑而世故。

这谢临果然原是沙场上的武者,棱角还没有被京师这等染缸磨去,因而显得分外可贵。

谢临除去对方是政敌的身份外,还颇有几分欣赏。…》小说下栽+wRshU。Co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