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佞!给朕跪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临眉毛微微一动,微微看了他一会,这才收回目光,等着上朝。而尉迟正趁她不注意的时候,目光禁不住瞟了过去。

尉迟正夜里辗转反侧,总觉得不踏实,此刻难免想确认一下谢临是否安好。目光瞄到谢临脖颈上的时候,不禁心中一动,“谢大人昨夜醉了酒,却有滋有味,大人家中几个妾侍,服侍得好吧?”

谢临回过头,见他目光一直落在自己脖颈上,便知道,定是前夜里,明重谋在她脖颈上用力吸吮出来的吻痕,谢临将领子微立,将吻痕遮掩住,她倒是很感激尉迟正的提醒,万般隐藏掩饰,才能瞒住明重谋。谢临失笑道:“喝醉了酒,难免荒唐,倒让尉迟大人见笑了。”

言外之意,这确实是妾侍留下来的。

尉迟正目光一凝,还要再问,这时候,圣上却已到了,尉迟正的话,便没有问出口。

以后尉迟正想问的时候,也再没有机会了。

之后,尉迟正常在尚书府里,神思不属,常常对着什么东西发怔,客卿卓青见到了,不由疑惑,问下人,下人道:“大人这些日子,常常如此,小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卓大人也许会知道。”

看到下人期待得发亮的小眼睛,卓青眉毛一蹙,心说知道什么,我也不知道啊。

因此卓青这些日子,总是偷偷常常观察尉迟正,见他究竟是会对什么东西才会发怔,他是尚书府的客卿谋士,向来为尉迟正出点子,而向来果敢英明的尚书大人忽然常常走神,卓青自然有义务要弄明白。

一日,尉迟正在书房,正徒笔一挥,欲写上几个字,刚写了两下,一抬头,却对着对面的墙壁发起呆来。

卓青一看,差点掀桌。

墙壁上空空如也,一片洁白,什么东西也没有。卓青千想万想,也没想到,尉迟正会对着空无一物的墙壁发呆。

大人您也太难为我了,难道大人这几天都是对着墙壁发呆吗?

又过了一会,尉迟正回过神来,又写了两行字,结果仆从研磨的时候,他又对着砚台发起呆来。

卓青松了口气,相比墙壁,砚台好歹是件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也许他因此就能猜出来,尉迟大人究竟因何事而发呆了。

尉迟正看着看着,忽然开口,“卓青,你看这砚台,前些日子,是我从琉球属国弄来的,空谷幽兰的图案,芳香的气息,与陛下赐给谢临的那个砚台相比,哪个更好。”

卓青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尉迟正想啊想啊,居然脑筋就想到这边去了。臣子和圣上的砚台,那是能比较的吗?

就算臣子的砚台真比圣上的好,那也不能说臣子的东西好啊。

就算那砚台已经不是圣上的东西,而是谢临的东西,但那也是御赐之物,是与旁的东西不能比较的。

卓青只得垂头道:“卓某听闻,陛下的那个砚台,雕的是竹,卓某虽未见过,但是竹向来颇有风骨,想必与大人的砚台上这空谷幽兰,有些相似之妙。”

尉迟正一听,想到那人,若以竹子相比,确实要比兰要更契合,更像,竹确有风骨。

虽然卓青没有正面答话,尉迟正却大笑道:“好,好,好,好个风骨,卓青你的话,切合我心,来来来,咱们再就着幽兰砚,再来写上几个字。”

尉迟正心情虽舒畅,然而卓青发现,以前尉迟正还颇为喜欢这砚台,现在尉迟正却对它的喜欢,渐渐淡了。

后来卓青发现,那雪白的墙壁上,其实并非完全毫无痕迹,而是有轻微的四四方方的印子,显然这处地方,曾经挂上过一幅画。他便问下人,这是一幅什么画。

下人说,这是丞相送给尉迟大人的画,大人常常站在这幅画前久久观看,也不知是在看些什么。不过不知怎么地,那画有一天就忽然不见了,大人还为此可惜了很久,一度到丞相府上赔罪。

卓青微微眯了眯眼睛,这才恍惚间想起,确有此事。

不能再等了。

卓青心想。

XXX

秋闱后数月,天降寒冬,大楚朝银装素裹,雪花飘零。

这一日,御书房中,谢临看到了这样一张奏折——兵部侍郎翁达,参刑部主事甄沐,滥用职权,仗着丞相撑腰,迫使许多无辜百姓冤枉入狱,屈打成招,翁达奏请圣上,彻查此事,为百姓还一个公道和清白。

兵部侍郎翁达,是尉迟正的人,甄沐,却是谢临的人。

甄沐也许并不是当真把人屈打成招,然而,在此时此刻,朝堂的漩涡里,他却成为了双方角力的靶子。

谢临心知肚明。

甄沐也许并不是一个好官,然而在他之下,却包含着谢临的诸多势力。

谢临当即就把这张奏折呈给皇帝。

明重谋过目一看,不禁笑了,“甄沐?朕还记得,名字挺有意思的。”

这个时候你还关注名字有没有意思这件事?谢临心忖。

明重谋又道:“谢卿,对于此事,你有何想法?”

谢临恭敬道:“自然是彻查此案,若当真甄沐滥用私刑,致使众多百姓无辜入狱,这于我大楚是大害,定斩不饶。”

“嗯,那交由你去办吧。”

“是。”

此事起因,是京师有一个大户人家,家主叫张泽图,与大楚京师某位高官,有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因此飞扬跋扈,欺男霸女,无恶不作。那某位高官也觉得这样不好,多番劝阻,张泽图却死不悔改,自己做了恶事也便罢了,还纵容家人也做恶事,因此常常被闹到公堂上掐架,一掐就是一天,那位高官又是个护短的,因此常常案子不了了之,百姓敢怒不敢言。

那位高官也有苦说不出,只是整日劝他们,不要再这样做了,否则就搬出京师。

张泽图的七夫人是个臭脾气,此话一出,登时跳脚,“我们有您这靠山,为什么要搬出去?我不管!”

那位高官在京师里混到现在这个位置,又怎么可能是个没威严没脾气的,见她跳脚,他的火也冒出来,待要喝骂,八夫人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拿起一片红缎帕,呵呵笑着掩唇,“大人莫气,我们收敛点,也就是了。”

说是收敛,却哪里有收敛了?

一样横行霸道,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那位高官见状,也便觉得,罢了,只要不被连累得灭九族,捎上自己的命,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张泽图一家没被朝上看到而不爽,反倒在某月某日某时某刻,九夫人在张泽图床上昏昏沉沉的梦醒的时候,却见到张泽图,头被人给摘了,登时吓呆,她的嚎叫声,能从京师西面传到东面。

不过甭管东面还是西面,张泽图被杀的消息,确实一时间闹了京师。

此事从京师府尹,一直向上闹,直到闹到了甄沐手下,甄沐心说,这么小的一个案子,显然是来寻仇的。那就把和张泽图有仇的人,都带到堂上来吧。

结果这有仇的人太多,一塞,就把朝堂都塞满了。

甄沐一诧,差点被这群人夺空气夺得缺氧,便直接把这个案子拍给了今新科探花,沈和英来判。

他知道,谢大人是有打算提携这个沈和英的,这么小的案子,由沈和英来审,正合适,而且说不定,还因此可能他升官,自己也升官,皆大欢喜。

结果就因为这么个案子,甄沐便被告了一状。

甄沐对此,怎么想,也想不通。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更喔~~

俺知道你们想看JQ,可是JQ向来都是融入在剧情大走向里的。嗯。

56、最新更新 。。。

当日;沈和英开始断案时;便已做好心理准备;这案子,虽然不是个大案;但是却有很多难处。

这有作案嫌疑的人太多,难辨别。

这张泽图是在和他的八夫人睡觉的时候;被摘了脑袋的,因此这嫌疑者,恐怕还得会一点功夫,这犯人即使找到了,恐怕也难捉。

而且;张泽图还和某个高官有那么点难以言说的联系;一个处理不好;得罪是小,只怕将来要丢了性命。

没想到沈和英查来查去,还真给他查了出来。

这全天下文章做得好的,脑袋都比较聪明,科举考的内容,不止锦绣文章,亦有时务、国论等,从天文到地理,从经史到算术,可谓包涵天罗万象,掌握其一到极致者,就可有大用,掌握其多而到极致者,这还不器重你,这朝廷得有多腐败啊?

所以能从天下科举考试中出来的顶尖人才,大多都是复合型人才,一人身兼数职也不觉得多。

我们言归正传。

沈和英找到了犯人,那是个江洋大盗,本来是要盗张泽图的家,结果却切张泽图的脑袋,也是因为张泽图横行霸道,对百姓乱来,那大盗看不过眼,又被张泽图发现他盗窃行径,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弄死他。

既然准备结案,沈和英便命人把犯人压下去候审定案,然后就上达天听。

正要歇上一口气,大门外忽然有大呼救命,又呼冤枉者,沈和英赶紧请进来,见是两男一女衣衫褴褛的人,蹬蹬地刚一走进来,就“啪”地一下跪了下来。“大人,是我们犯的案,请大人明察!”

沈和英一阵惊奇,“你们三个犯了什么案,何罪之有?”

这两男一女对视一眼,那一女垂泪哽咽道:“大人,这张泽图,不是好人,他当日强抢民女,要把民女弄去当他的九夫人,民女不从,他就用强的,民女……民女的清白差点就被他毁了,若不是这两位大哥拔刀相助,只怕……只怕……”这女人话说到一半,又嘤嘤哭了起来。

沈和英无奈,只得问旁边的两个人,“可是你们是怎么在张泽图八夫人眼皮底下行凶的?她可是睡在张泽图身边的。”

这两名男子眼中露出意外之色,似乎没有想到张泽图死的时候,八夫人会本来就在身旁睡觉,不由相互对视一眼,又垂头道:“是迷药,我们趁八夫人和张泽图睡觉的时候,把他二人迷昏,然后割了张泽图的脑袋,八夫人自然无法发觉。”

沈和英本来料定他们没有能耐作案,没想到他们倒会自己给自己圆谎。

事后,沈和英派人问遍了全城药铺,没有人出售迷香,而这两名男子,却一口咬定,迷香不是买的,而是家中本就藏有,这次看着需要,这才拿出来用用。

沈和英便道:“大楚律,禁止私藏迷香,违者罪加一等,你们可要想清楚了。”

两名男子又对视一眼,显然又没料到私藏迷香,也是有罪的,半晌,又双双磕头,“草民想清楚了,草民犯了杀人之罪,再罪加一等,也不过杀人头点地,大人直接判了吧。”

沈和英本欲让他们知道进退,这模样,显然是替人顶罪来的,衣衫褴褛,寻常百姓,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寻仇?可是那江洋大盗,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哪还需要有什么人顶罪?

沈和英便无论这三人再说什么,都不把他们定罪,只是放到两间小屋里,好吃好喝地供着,无论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定罪,然后把那江洋大盗定罪,第二天正午,便问斩了。

这一斩,那三个百姓登时吓得屁滚尿流,而参甄沐的折子,便也递到了御书房圣上的御案上。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甄沐和沈和英,如今是摔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你死,我也死。因此甄沐还来不及怨沈和英,见到谢临一来,不由痛哭流涕,“谢大人,您可得为我们伸冤啊,这可真冤枉死了。”

谢临只问一句,“张泽图的后台,是谁。”

甄沐立刻止了泪,恭敬道:“兵部尚书,翁达。”

只这一句,谢临便立时明白了。

翁达显然是把他的这个不靠谱的亲戚抛弃了,转而把这个案子,赶进了夺权斗争里。

江洋大盗确实杀了张泽图,可是翁达却能制造机会,采取了一些手段,胁迫三个无辜百姓来顶罪。

他显然是知道沈和英的断案能力的,正因知道,所以这三个百姓,定然不会被问罪。

被问罪的,仍然只会是那个江洋大盗。

可是这三个百姓受他的胁迫,只要还是会坚持自称是自己作的案。

翁达便可公然抨击,甄沐和沈和英滥用私刑,致使无辜的江洋大盗被陷害,真正的凶手仍却逍遥法外。

这个参奏,不可谓不准,因为刑部断案,从不用刑,绝无可能。

对此,甄沐真是有苦说不出,案子不是他断的,结果不是他判的,翁达却来攻击他,真是躺着也中枪。

这事闹得不大,却也不小,陆近在吏部听到了风声,赶紧跑到甄沐和沈和英这里,离着老远,就听到陆近风风火火“和英,和英”地叫唤。

他刚一进门,便见一人,赧底金线袍,长身而立,甄沐和沈和英正恭恭敬敬地对着他站着,陆近便赶紧脚步一止,“谢大人。”

这低头恭恭敬敬地模样,却又转头去偷偷瞄沈和英,目光全然担心之色。

谢临见了,不由心中暗叹,便对甄沐道:“现在的年轻人,倒真是急脾气,不过这回护友人的仗义脾性,大楚朝堂里少有,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我大楚必定其乐融融,便少了这许多烦心事。”

甄沐擦了擦汗,他倒觉得,这陆近间或性莽撞的行为,别一不小心闹出什么事才好。

陆近听了,这话显然是在说他呢,不禁脸上一红,心道不愧是丞相,平日里做事,就能诌出安定江山的大道理,只是别嘴上说一套,行为上又是一套才好。

陆近对谢临这奸相,是有那么几分反感的,不过平日里行为恭敬,对方又是高官,自然自己也就少言语些,他可还记得当日在酒楼里,他批评谢临的话,谢临可是当面听见了。虽然事后谢临没有对他怎么样,可是大楚传言,丞相大人是个小心眼。

空穴不来风,陆近自觉,他还是小心点为好。

倒不料他这么一小心点,倒给谢临造成了他稍微稳重了点的那么个印象。

谢临转而道:“那三个人,现在在哪里?”

沈和英便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大人随我来。”

当谢临见到那三个平民百姓的时候,这三个正在哭哭啼啼。谢临平生最厌恶哭泣这等示弱的表现,见状,就想一个一个踹过去。

她好不容易忍住了,偏头对沈和英道:“就是这三个人?”谢临只是很平静地一问,沈和英还不熟悉,甄沐却打了个寒噤,后退了一步。

沈和英不知道她为什么又问一遍,便点了点头,“就是他们三个。”

谢临冷笑一声,“你们向来自负朝廷命官,读得是三纲五常,自然讲求仁义,不过我谢临一个奸相,自然不惧这些,宰个个把人,也不过让我这奸相之名坐得更实而已,想来也不是很要紧。”谢临垂头,勾起那三人之中,那女子的下颚,让她抬起头来与自己对视。

这女子这几天被好吃好喝供着,还有得穿,圆润了一些,也不再面黄肌瘦,褴褛衣衫变成了干干净净的衣服,果然有几分姿色,她说会被张泽图抢去坐九夫人,倒也有那么几分可信。

谢临的唇角微微一弯,柔声说:“你说,是不是?”

众人不料,谢临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登时悚然心惊。

那女子更是怔怔地忘了哭,瞪大了含着泪的眼睛,显然是被骇得呆了。

谢临便对沈和英道:“把他们也杀了吧,有什么事,谢某担着。”

“杀”字果然血腥,这三个百姓也不再哭了,直接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谢临,吓傻了。

沈和英也吓了一跳,“可是他们明明没罪,为什么要杀他们?”

谢临转过头,看了他们一眼,平静道:“翁达不过自恃他们没罪,你们不敢判他们,这才咬你们误判,滥用私刑,不过既然翁达非要觉得他们三个人有罪,那便也杀了,为那个江洋大盗平反,说他冤枉也就是了。”

“反正真正的犯人也杀了,翁达认定的犯人也杀了,事情自然也就平息了,到时候,杀没杀错人,放没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