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久,曹操率军从长安入斜谷道出师增援张郃。刘备率军凭据汉水天险,固守不战,而突发奇兵断了魏军粮运。双方相持了两个多月,魏军给养不足,死亡人数每日增多。曹操发愁无奈,只得退回长安,蜀军乘胜夺取汉中。
    魏、蜀决战
  公元263年,魏国兴兵伐蜀,魏将钟会、邓艾商议伐蜀方略,邓艾说:“以愚意度之,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今四川省江油东北),击涪城,此地在剑阁以西百里。然后,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直取剑阁,可获全胜!”钟会大喜,说:“将军此计甚妙!汝可即引兵1万前去,我在此专候捷音!”二人说完,饮酒相别。
  邓艾回到本寨,一部将说:“刚才将军与钟会说到奇袭剑阁之事,观其辞色,甚不以将军之言为然,但以口强应而已。”邓艾笑着说:“他料我不会成功,我偏欲要试试给他看!我以诚意实心告之,他却以庸才看待我!我若取得了成都,胜过他取得汉中啊!”众将听了皆大欢喜。邓艾当夜下令,全军拔寨望阴平小路进发,距离剑阁七百里下寨。邓艾命令儿子邓忠引5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又选将士 2千各带干粮绳索直奔天险摩天岭,一天,魏军来到了摩天岭脚下,马不堪行,兵不肯走,坐在地上哭天喊地。邓艾说:“我军既然来到此地,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我们行军七百余里,很快就要达到目的了。越过此山便是江油(今四川省江油市东),岂可望而却步,难道要我退兵不成?”接着,他打手势对诸将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得成功,我们共享富贵!”众皆欢呼:“愿听从将军之命!”邓艾令将士丢下武器,准备下山,然后,自己用毛毡裹身,先滚了下去。众皆依法效制,滚的滚,攀的攀,挂的挂,鱼贯而进,终于度过了摩天岭。邓艾一彪人等站在摩天岭下,欢呼雀跃,为尽快夺取江油,邓艾决定稍事休整后马上出发。魏军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昼夜兼程,度过险关,袭击江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地形篇(4)
江油守将马邈不以军情为重,沉溺于酒色,此时,他正在家中与妻子拥炉饮酒。邓艾已率兵杀了进来,马邈毫无准备,闻报自知不敌,慌忙出城投降,并献出地图,甘愿为向导。魏军轻松取了江油,直扑涪城。有人劝邓艾说:“我军涉险而来,甚是劳顿,休息几日再进兵不迟。”邓艾大怒:“兵贵神速,你话里有话,是否要乱我军心!”喝令将其责打40军棍,严加惩罚。蜀军吃了败仗又丢了要塞江油,后主刘禪闻之大惊失色,慌忙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兵7万迎战邓艾。
  蜀、魏两军在绵竹布阵。诸葛瞻命儿子诸葛尚为先锋,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杀退魏兵。诸葛瞻指挥蜀军直撞魏阵,左冲右突,往来杀敌数十番,魏兵死伤很多。邓艾认为战胜众多魏兵不能硬拼,应以奇兵取胜。于是,下令部分将士埋伏在城外蜀兵必经道路两旁,待蜀军深入魏军阵地之后,伏兵忽然杀出,必胜。翌日,双方刚打了几个回合,魏兵佯装败退。诸葛瞻不知有诈,率军紧追不舍。忽然,他感到敌军败得有点不对头,正打算撤兵,邓艾已率领大股魏军伏兵杀来,把蜀军人马团团包围。诸葛瞻父子奋力抵抗,组织几次突围都不成功,终因不敌魏兵,双双死于混战之中。绵竹被攻破,成都危在旦夕。后主闻听诸葛瞻父子战死,悲哀万分,群臣无奈,只得投降。邓艾招降,蜀国灭亡。正如《兵法》所言:“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晋、南之战
  淝水之战后,东晋收复了豫、梁等许多失地,可是没有多久东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内讧,这些失地又被南燕、后秦占领。平民出身的刘裕因镇压和平息叛乱而升为车骑将军,掌握了东晋朝廷的大权。他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进步措施,减轻征税、徭役、田租,和缓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刘裕政权不断得到巩固,经济实力也逐渐增强了。这时,他开始以恢复中原为号召,积极训练部队,筹备北伐南燕,收复失地的战争。
  东晋朝廷想要进攻南燕的主张除了得到了左仆射孟昶、本骑司马谢裕等人的支持外,大多数朝臣对北伐消灭南燕没有多少信心。但,刘裕踌躇满志,他制定了沿途筑城、分兵留守、巩固后方,主力长趋北进的作战方针。公元409年4月,刘裕率兵10余万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出发,由水路过长江,浩浩荡荡。5月,晋军抵达下邳(今江苏沂北),留下航船和辎重,步、骑兵,挥师向琅琊(今山东省临近北)继续前进。刘裕大军在所过之地筑建城堡,分兵把守,以防南燕袭击和切断后路。不久,晋军来到了南燕境内的琅琊,欲从此直捣南燕都城。这样面临三条路可供选择,一是穿越大岘山(在今湖北省境内),北进临朐、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县西北),这是条捷径,水路运输比较方便。大岘山十分险峻,高七十丈,号称“齐南天险”。二是向东北经营城、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入潍水(在今山东省)北上,再转而西趋广固。这条路比较远,劳师费神,一般不采用。三是向北越汜水(在今河南省)再转而向东北到达广固。这是一条很长的山路,运输粮草困难。刘裕根据敌人虽善骑射却贪心不足,没有战略眼光的特点,决定走第一条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对将领们说:“鲜卑人贪得无厌又不知兵,他们一定以为我长途跋涉又孤立无援,不能持久。我军北越大岘山,抄近路出其不意,定获全胜!”众将听了皆大欢喜。南燕主慕容超听说东晋主刘裕亲率大军来犯,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臣们交头接耳,拿不出什么御敌妙计。慕容超夸口说:“晋军远道而来,一定不敢恋战,我雄踞五州之地,拥有富庶百姓、铁骑万群、麦禾遍野,依我看让他来犯好了,没有什么可怕的!”然后,他调回一些兵马加强广固的守卫,便高枕无忧了。
  6月中旬,晋军越过了大岘山后,刘裕笑着说:“我军已顺利通过了危险地带,士卒深入敌人腹地,且无缺粮之忧,如能死拼作战,定有获胜的把握!” 果然,晋、燕两军在水源城展开了激战,晋军个个奋不顾身,冲锋杀敌,燕军节节败北,晋军很快夺取了水源。晋军乘胜前进,逼近临朐时,慕容超立即派出大批骑兵夹击晋军,晋军迅速组成一个步、骑、车兵互相配合的阵势,有效抵御了燕军骑兵的进攻。这时,参军胡藩建议说:“我军如能出奇兵走小道袭击燕军,攻破临朐在即!”刘裕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出小股精兵袭击临朐。果然,临朐守兵薄弱,被晋军一举攻破,燕主慕容超这才吓的不知如何是好,慌忙逃进广固城中。晋军首战告捷,连夜追击广固城下,城池四周是绝涧,很难攻入。刘命士兵修筑长墙包围燕军,同时就地取粮,以待天时。慕容超只顾派人向后秦求救,并不采取任何防御措施。晋军则积极备战,一面对敌展开政治攻势,瓦解燕军,一面加紧制造新型攻城武器。
  公元410年初,刘裕派人用重金收买了南燕大臣悦寿,令之里应外合。悦寿早有离异之心,如今得了东晋的厚礼,自然心甘情愿为他们做事。这样,晋军一举夺取了广固,慕容超只得率领数十骑兵夺路而逃,被晋兵追杀,南燕亡。
    ###藩镇之乱
  公元781年,唐德宗改革旧制,整顿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作祟的局面,引起了田悦等军阀的不满,联兵叛乱。5月,田悦率兵数万围攻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西),反叛朝廷的内战开始了。河东节度使马燧等部队集结于漳水(在今河北、河南两省边界)岸边,叛军王光进构筑半环形阵地防守长桥,使唐军无法渡河。马燧用铁锁连接数百辆战车,满载土袋,堵塞漳水,使河水枯浅,大部队徒步涉水过河。
  

二、地形篇(5)
唐军缺乏粮草,而叛军坚守不战,若久拖下去对唐军十分不利。马燧令将士带好10天的干粮,进驻仓口,与叛军仅隔洹水(今河南省北部,流经安阳,又叫安阳河)。昭义节度使李抱真问:“粮食缺乏而且深入敌境,是什么道理?”马燧言道:“缺少军粮利于速决,现三镇(指当时的魏博、淄青、成德三个地方)反贼联合作战,兵力强大,不战,是企图疲劳我军;我若分兵攻击其左右两翼,匪首田悦必去救援,这会使我腹背受敌,十分不利。所以,我军一定要进逼田悦,攻其必救的道理就在这里。他们如果出战,必然被我各军消灭。”于是,唐军在洹水上架起三座桥,每天让士兵去挑战,田悦拒不出战。
  一天,马燧命部队半夜起床开饭,饭后派出小股部队秘密渡过洹水,奔袭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市一带),说:“敌军到达,则停止进军布设阵势。”并留下百余名骑兵在军营外敲鼓吹号,然后,让士兵抱着柴草和拿着火种埋伏在附近,等到部队全部出发以后,就停止击鼓吹号而隐蔽桥旁,待部队渡河完毕,把三座桥梁通通烧毁。唐军撤走了十余里,田悦才得到消息,遂率淄青、成德二镇步骑4万余人赶来追杀,并派出一部分兵力越过洹水实行尾追。而唐军已先在前面把一个方圆百里的平地放火清除草木作为战场,摆好阵势,以待决战。敌军到达时,火已熄灭,四周寂静,敌军果然士气不振。马燧见状立即纵兵猛攻,敌军慌忙迎战,只几回合就大败而逃。神策军李晟,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等得知河东军获胜的消息,迅速率本部人马参加战斗,再次大破田悦反贼。马燧挥师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洹水。三桥已毁,敌军无处可退,陷入一片混乱,泅渡淹死在水中的敌军士兵不计其数。唐军一鼓作气斩杀敌军2万余人,俘虏5千余人,敌尸纵横枕卧三十余里。
    戚继光抗倭之战
  公元1553年,明世宗执政期间,日本的一些海盗商人经常窜到我国东南沿海抢掠财物,杀害无辜百姓,人们叫他们是倭寇。明朝派熟悉沿海防务的将领俞大猷率兵抗倭,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奸臣严嵩反诬陷他通敌,将其抓捕关押;这可遂了倭寇的心愿,我沿海一带百姓重又陷入战乱的火海,小日本的海盗袭扰更加猖獗了。
  17岁的戚继光接替了已故父亲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官之职,决心严惩倭寇,为民除害。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便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一到任所,发现士兵纪律松弛,毫无战斗力。于是,他立即招募新兵,很快就有很多农民、渔民、纷纷前来报名参军。因为,他们吃尽了倭寇的苦头,所以,报仇心切,斗志旺盛。接着,戚继光日夜研读兵书,按照《孙子兵法》练兵,加紧备战,改革战法,用“以我长矛”对敌短刀的方法训练将士。他把士兵编排成强弱、高低不同的队列配以各种武器,人们叫这种阵形是“鸳鸯阵。”他还增设哨卡,修建工事、把好要塞,严阵以待。 
 不久,倭寇袭击台州(今浙江省临海一带),戚继光命士兵用大炮猛轰贼船,大批倭寇落水淹死。这一仗打得倭寇大败,他们不敢再来台州滋扰,偷偷窜到福建、广东沿海骚扰百姓。福州宁德守将抵挡不住,向朝廷告急。戚继光被调往福建沿海抗击倭寇,一到任所,他就查明了倭寇盘踞在宁德十里外横屿岛上的一个大贼窝里,并及时制定了对策。戚将军指挥明军采取“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的战术,在出发前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他对士兵说:“横屿岛水道不宽也不太深,我军可在潮落时包围它,然后,捣毁敌人的巢穴!”当天晚上,戚继光率数千精兵每人抱一捆干草来到横屿岛对岸潜伏。等潮水落下去后,士兵们把干草扔进水中,几千捆干草铺成了一条路。明军沿着这条路奇迹般插入敌穴,经过一场激烈的格斗,倭寇全部被歼灭。这时,离横屿岛不远的牛田有一股倭寇,戚家军乘胜向牛田进击,决心杀他个片甲不留。一到牛田,戚继光就传令:“远路进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然后再进攻!”他说的声音很高,故意让敌人听见。果然,这话传到了倭贼耳中,放松了警惕。正当敌人戒备松弛,寻欢作乐时,戚家军发动迅猛攻势,很快将敌寇击败。倭寇头头带着残兵败退到兴化,戚家军追到兴化,将其全部消灭。兴化市民,男男女女出城迎接戚家军,杀猪宰羊犒劳他们。
  公元1565年,俞大猷获平反出狱,被任命为抗倭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军合力抗击倭寇,至此,横行了几十年的倭患总算肃清了。戚继光晚年写了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对发展我国古代兵法和军事理论都有重要价值。千百年来,戚继光的英雄业绩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写成小说、编成剧本,搬上银幕和舞台加以歌颂和宣传。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国军民奋勇前进。
    湖口大捷
  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市)后,为屏蔽京都决定进行北征和西征。由于曾国藩湘军的顽强抵抗,太平军屡次受挫。为扭转不利战局,1854年底,翼王石达开带领胡以晃等抵江西湖口。湖口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之东岸,依山傍水,形势险要。湖口之西对岸为梅家洲,再往西50里即为古城九江(今九江市)。石达开鉴于湘军气势正盛,水师更占优势,便决定扼守要点,伺机退敌。他决定坐镇湖口,派部将林启容率兵坚守九江,罗大纲率部守梅家洲,三军互为犄角,严阵以待。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地形篇(6)
曾国藩集中湘军主力向九江发起进攻,与太平军展开激烈争夺战。九江,北枕长江,东北有老鹤塘、白水港,西南有甘棠湖,西有龙开河,湖汊纵横;东南多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不久,湘军塔齐布、胡林翼率部进攻九江西门,三战皆败,死伤甚多。几天后,湘军发起全面进攻,塔齐布攻西门,胡林翼攻南门,罗泽南攻东门,王国才攻九华门。面对强敌太平军沉着应战,“众炮齐放,子若飞蝗”,敌人冒死进攻西门,终因地险路曲未能得逞,其他各门的进展情况也不佳。曾国藩攻不下九江,便采取“舍坚而攻遐”的方针,留塔齐布等清将继续围攻九江,派胡林翼、罗泽南等进驻梅家洲南8里的盔山(今灰山),企图先取梅家洲,占领九江外围要点。太平军守将罗大纲在这里“立木城二座,高与城等,炮眼三层,周围密排;营外木桩、竹签广布十余丈”,掘壕数重,内安地雷,上用大幕,横斜搭架,钉铁蒺藜其上”。太平军凭借工事坚固奋勇抗击湘军,击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狡猾的曾国藩又一次改变作战方针,弃陆战改水战调湘军水师进抵湖口,分泊在鄱阳湖口内外江面上。罗大纲因势利导,决定采用疲敌我打的战法,用小船百余号,或二、三只一联,或五只一联,堆积柴草,实以硝药,灌以膏油,分十余起,下江纵火,炮船紧随其后。两岸千余名太平军士兵,呼声鼎沸,兼放火箭火球,对湘军水师实施火攻,不断袭扰和疲惫敌人,使其“彻夜戒严,不敢安枕”。石达开等还在鄱阳湖口江面上设置木簰数座,四周环以木城,中立望楼。木簰上安放炮位,与两岸守军成犄角之势,严密封锁湖口,多次击退湘军水师的进犯。
  1855年1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