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秦记之我是韩信-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他这齐王还未登基,连上朝的大殿都没一间。次日寅时,韩淮楚照例早起,准备升帐。

这升帐的位置就在他这个大将军行辕。只见众将陆续到来。

韩淮楚正要找那蒯通问个究竟,左等右等却不见蒯通。到那正卯时,众将都至,却仍不见蒯通。

这应卯不到可是犯了军规,韩淮楚也不能法外容情。不由动怒问道:“军师为何不至?”

灌婴答道:“自大王去了论战大会,军师就独自出城去了。这两日大家都未见到军师。”

韩淮楚想起昨天确实没见到蒯通,说道:“许是军师出城公办。不知他出外对谁留过口信,说是到哪里去?”

众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皆说没有。再派人到他府中询问,却见府内空无一人,细软皆被卷走。

“人间蒸发了?”韩淮楚顿时一怔。

那蒯通好高的手段!知道那伪造的奏疏必会败露,索性来个不告而别,叫自己无法说得清楚,坐实“自请为王”。

“二师兄啊,你又何必要走?凭咱们的情意,我还会不保你性命么?”韩淮楚心中暗叹。

※※※

刚刚点过卯,就见面如冠玉的张良手摇折扇,满面春风而来。

“这可是在卯时,良妹起这早作甚?”

“子房军师来得正好。寡人当这齐王不知如何去当,请军师指点迷津。”韩淮楚下座迎道。

张良笑道:“这还不简单。大王只须挑选贤能充任有司,平常的琐事有众臣分忧,无须大王操心。”

“原来如此,这就是做君王之道。”

韩淮楚又问:“不知寡人这齐国朝堂,要设立哪些职务?”

“按我大汉建制,诸侯王下设丞相一名。其余职务,可仿效天朝,自行制定。”张良答道。

“原来如此!”韩淮楚心想有了汉廷这个参照物,这就好办。

“不知大王殿前丞相之位,将封与何人?”这次轮到张良发问。

一听这话,众人都是紧张,不知那最重的职务——丞相,韩淮楚想封给谁?

那个战争年代的丞相,并不意味着由文人担任。韩淮楚就是汉国左丞相,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也就是说,无论文武,人人都有机会任那丞相。

蒯通为大军军师德才兼备,威信仅在韩淮楚之下,要是他还在,没人会去动那脑筋与他争这个丞相。这也是众望所归。可是蒯通不告而别,那些大将都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可是做丞相是要懂“管理学”的。那些只懂打打杀杀的武夫,如何能做这需要有治国之才的丞相?

韩淮楚手底下也有一些文臣,要么是外放做了各郡县的长官,要么是军中那些典客,主薄,参军,才能一般,还没有做丞相的人才。

韩淮楚便想到那论战大会遇见的一帮稷下学士。

“要是那故齐国丞相田光肯投效,他倒是一个人选。可惜他是个顽固分子,反动到底。那稷下名士安期生也可做得丞相,只可惜他要修什么仙道。其他的什么法家人物高起,杂家陆翻,儒家宁昌等等,都是威望不足,分量还是轻了点。”韩淮楚心想。

“汉王可有谕示?”韩淮楚突然问道。

那刘邦最爱干预诸侯王的内政。昔日殷相国阎泽赤,魏相国彭越都是他老兄钦点,韩淮楚自己也做过赵王张耳的丞相。他心想我这齐国小朝廷的内政,刘邦是不是也有想法?要不然张良一大早晨跑到这里来作甚?

刘邦果然就有想法,这想法美人军师已经带来。只听张良说道:“子房来前汉王曾云,灭齐之战宁秦侯功劳卓著,又敏而好学,曾向萧何学治国之道,丞相之位勉强可当。然这是齐王内政,汉王不好过度插手。封谁为丞相,还须齐王自家裁决。”

韩淮楚也听说过曹参曾经向那萧何学过最高深莫测的管理学,就不知他学得怎样,当不当得那丞相。但刘邦这般说了,韩淮楚还能拂他老兄之意?

“那刘邦安插曹参这么个重要职务,目的还是制衡我。到底是对我这个齐王不放心啊!”

韩淮楚呵呵一笑:“幸得子房军师提醒,寡人差点忘记身边还有宁秦侯这般人才。就这么定了,曹参任我齐国丞相,文武百官均受其节辖。”

那曹参跪下谢恩。

※※※

那美人军师张良一时也不走,说是要在临淄盘桓数日,等韩淮楚这小朝廷的人事问题落定之后再走。韩淮楚巴不得如此,正好每晚潜进张良的寝屋一亲香泽。他那来时无影去时无踪的身手,都用在了与伊人偷着卿卿我我。

齐国立国,军队要扩充,文武百官位置多多,还须人才多多。光靠韩淮楚手下那批人,绝对是不够。

韩淮楚先不忙任命官职,以齐王的名义写下招贤榜文,挂在临淄城门,期待齐地文武贤才来投。

参加那论战大会果然就有效果。只三日,就有学士五十余名来到。都挤在韩淮楚那行辕外,说是要投效齐王。

“不是说齐国人心难服吗?怎会有恁多贤才来效忠你这个齐王?”把门的卫士通报之时,张良正与韩淮楚议事,很奇怪地问道。

韩淮楚呵呵笑着也不解释,说道:“子房军师何不与寡人一道,见见齐地人物风采。”

张良欣然同意。于是二人一同来到门外。

只见门外已站满了人,那曾与自己论战一场的稷下名士梁石君,陆翻,高起,宁昌俱在。韩淮楚问道:“诸位可都是来投寡人的吗?”众学士皆道:“愿效忠大王,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那是场面话绝对不能相信,只须有做事的人就行。韩淮楚大喜,急忙迎入府中,命招来军中厨子,置酒款待。

刚刚把众人位置安排好,又听门外有人来投,却是那圣剑门弟子王翳领着三十名师兄弟到来。

三十名圣剑门弟子,就是三十位武功高强的武将。韩淮楚又是大喜,盛情迎入大堂。另请来营中诸将,与众人相见。

他那行辕的大堂最多也只能摆下五十张桌子,如今一下子来了一百号人,众人只有站的地方却无坐的。

“看来我这行辕绝对不适合改造为齐王宫。”大堂已经爆棚,韩淮楚只得命在花园内摆酒,为众人接风。

就在此时,又听门外来了一人,却是那大名鼎鼎的儒门泰斗叔孙通。最奇怪的是,那叔孙通竟没有穿着他在论战大会时的着装——儒家衣冠,而换了一身楚国的短袖衫。

“叔孙公如何来见寡人?”韩淮楚急急出外迎接,笑问道。

“大王在论战大会曾云替老朽修书荐于汉王,莫非忘了?”叔孙通含笑说道。

“哪里会忘了。叔孙公来得正好,寡人这齐国刚立,朝廷之礼仪不知如何制定。你就先在寡人这里几日,教寡人礼仪之道,过后便送你去广武山。”

一边张良也笑盈盈道:“叔孙公大名子房早已闻听,今日亲见公之风采,幸何如哉!几日后子房便要回广武山,正好同行。”

叔孙通最精通的就是礼仪,躬身拜道:“大王有命,老朽敢不效劳。”

韩淮楚又问:“叔孙公如何这身装束而不着儒衫?”叔孙通呵呵笑道:“汉王不喜儒生。老朽穿这身衣服,只为去汉王之所恶也。”

愕然,太愕然了!这叔孙通只为投那刘邦之所好,竟连儒门的标志——儒家衣冠都可以不穿,真是做得绝。

“什么儒门泰斗?就是个马屁精!在秦廷时拍那嬴政嬴胡亥的马屁,在西楚得势时拍项羽的马屁。现在看出刘邦有当皇帝的趋势,又冒将出来拍刘邦的马屁。”韩淮楚心想。

※※※

凉风送爽,酒香花香飘满园中。群贤毕至,白发青丝举杯俱欢。

“诸位到此正好。齐国立国,文武百官位置大有空缺,寡人正须各位辅佐。齐国今后之昌盛,还要仰仗各位之力也。”座上韩淮楚举盅说道。

“吾等敢不竭心尽力为大王分忧。”众文武齐声说道,心里却惦着那大有空缺的位置,不知韩淮楚会封自己怎样一个官儿。

先说一下这齐国小朝堂韩淮楚准备了哪些蛋糕。

武官方面,按汉廷当时的建制设有大将军一名(韩淮楚本人),前后左右将军四名,这都等同与上卿的地位。各郡设有都尉,便是一郡军事长官。

韩淮楚计划将军队扩充到二十万不会比刘邦少,也准备设下上、左、右三名将军。齐国四郡,便须有都尉四名。按五千军设一将算,需要牙将四十名。

保护那刘邦的护军,设有郎中令一名。韩淮楚这齐王宫,也须设个禁卫军统领。

汉国都城栎阳专门设有栎阳城守一名,韩淮楚这都城临淄,也须设个九门提督之类的官职。

文官方面就显得很复杂。当时的汉廷设有大农丞(管理国家财政),少府(管理刘邦自家财物),大行令(负责外交),太仆(负责马匹买卖),御使中丞(负责宫中藏书),奉常(管理礼乐社稷宗庙),宗正(负责刘氏家族事务),廷尉(负责狱讼)。丞相之下设有两名长史辅佐。奉常以下有什么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六令、博士祭酒之类的属官。

韩淮楚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那宗正可以不设。有稷下学馆东郭坤一帮学士专管纂史,那太史也可以不设。他没病没痛不需要太医太药侍候,更不需要太祝太宰六令博士祭酒这类无聊的闲人,只准备把奉常留下管管礼乐。他自家赚的俸禄都由那在栎阳化名为韩德的韩信打理,少府也可以不设。

顺便说一下,这次做了齐王准备扎根临淄,那大将军府就是多余,已修书回家,让那韩信把府邸卖了,阖家搬来临淄。

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剩下的职务都很紧要。

韩淮楚便趁着酒兴将斟酌出的名单当众宣读,开始大封文武:

封昌文侯灌婴为齐国上将军,共德侯傅宽为左将军,轪侯利苍为右将军;

封大将李吉为琅琊郡都尉,周兰为临淄郡都尉,陈豨为胶东郡都尉,王吸为济北郡都尉;

封圣剑门弟子王翳、杨武、杨喜、吕胜为健将,其余弟子皆封为裨将;

封吕马童,雍齿,丁礼等一干将佐为健将;

封小将陈濞为临淄城守,李必为齐王宫禁卫军都统领;

封陆翻为大农丞,大夫头衔,负责税收财政。

封宁昌为外交接待大臣,大夫头衔,名称还是为典客;

封高起为廷尉,大夫头衔,负责律法;

封儒士崔远为御使,大夫头衔,负责起草与收藏文书;

封梁石君为太仆,大夫头衔,负责买卖马匹;

封叔孙通弟子孟祝为奉常。

其余学士,均封为各郡县长官。

园内叩头谢恩一个接着一个,蛋糕人人有份,一时皆大欢喜。

第十七章 捉襟见肘

却有一人十分失望,这便是在灭齐一战立下大功的裨将栾说。

栾说本是圣剑门弟子中的佼佼者,韩淮楚曾答允他先做一个裨将,等立下战功之后再酌情提升。历下一战,栾说混入城中,为汉军轻松破城立下头功。之后数场大战,栾说皆有斩获。

原指望韩淮楚能兑现他的许诺,哪知韩淮楚好像把这事情给忘了,一直不提升自己。这次韩淮楚当了齐王,大家都水涨船高,连新来的王翳四人都封了健将,只有他还是做那不起眼的裨将。

韩淮楚并不是忘了,他这么做有他的道理。蒯通就曾说过,似栾说这种作奸犯科之徒不得重用。

栾说此时貌似喝高了,一双筷子伸到眼前的一只鸡腿。不料身边一人更快,早用筷子将鸡腿夹了去,却是那刚来的一位稷下儒士。

“你这新来的,也敢与某抢食乎?”栾说大怒,伸出老拳对着那人脑袋就是一砸,顿时砸得皮开肉绽。

栾说是谁?就是奸杀他师妹,被圣剑门全国追杀的那个弃徒。栾说不闹事,还没人认他出来,他这么一闹事,就有圣剑门弟子将他认了出来。

“栾说,原来是你!这次看你往哪跑?”只见酒宴上寒光纷飞,瞬时有十余人离座而起,用剑逼住了栾说,领头的便是那王翳。

曹参拍案而起,大喝一声:“大王面前,岂可动用兵器!成何体统!”将身一挡,拦在栾说面前。

这一下栾说酒也醒了,吓得是魂飞魄散。

“大王救我,这些人要伤我性命!”栾说面色惶恐,扯着嗓子求救。

“大王明鉴,这栾说在我圣剑门学艺之时犯下重罪,不杀此贼替我那含冤死去的小师妹报仇,吾等必不罢休!”那王翳跪在地上高声疾呼。

“大王做主,这厮当着大王的面恃勇行凶,不惩戒此狂徒,如何能正肃朝野纲纪!”一帮稷下学士叫嚣着,立马为那挨打的儒生出头。

韩淮楚此刻是脑袋都大了。恃勇行凶之事好办,打几十军棍就行了。可那栾说既被那韩信引荐,自己收留到了他军营,他又立有军功,就算他犯下必死之罪,也不能说不为他担着。但是圣剑门众弟子刚刚加盟,群情汹涌要置栾说于死地,又不能硬着袒护栾说犯了众怒。

“真不该收留这厮!”如何处置这栾说,韩淮楚一时犯难,不由自主向左首坐着的张良望去。

他这眼光一递,张良就明白,长身而起,问道:“王将军,你说你那含冤死去的小师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王翳悲愤道:“我小师妹生得伶俐貌美,深受我门中师兄弟们喜爱。这厮求爱不成,居然将我师妹奸杀。子房军师,你说如此血仇,我圣剑门如何能不报?”

“原来这栾说是如此奸恶之徒!”就听席上一片大哗。

“大王可知此事?”张良看向韩淮楚,问道。

韩淮楚是知道也只能说不知道,摇头道:“寡人不知。”

张良点了点头,高声说道:“栾将军虽犯下如此血案,但这是你圣剑门私事,又是在他投我汉军之前。大王之军律,只行于栾说投效大王之后。这件事情,大王恐怕也管不了——”

那王翳一听隐隐失望,正要张嘴说话,只听张良又道:“然栾将军当众行凶,伤及朝臣,罪不可赦。子房敬请大王将其除名,逐出军中,我汉军再不录用。”

原来良妹动的是这个脑筋。这栾说要是被逐出军营,没有汉军这顶保护伞,要杀要剐还不是任圣剑门说了算。

韩淮楚立马说道:“栾将军,你犯下如此血案,寡人也保不了你。这齐国非你能待的地方,你趁着酒宴未散,赶紧去吧。”

韩淮楚本是一番好心,担忧那栾说被圣剑门逮着,叫他快点开溜。

栾说以怨毒的眼光望着韩淮楚,离座一跪,起身扬长而去。

※※※

那栾说走后,众人继续饮宴。便有人看着叔孙通那身衣服不顺眼。

“叔孙公,你老本是我齐国人,为何弃你儒家衣冠而穿楚国之短服?岂不有阿谀奉承之嫌?”那新封的廷尉高起把众人早就憋着的一句话问了出来。

叔孙通顾盼自若道:“为人臣者,阿谀奉承是必修之道。如始皇帝焚书坑儒,二世残暴昏庸,项王喜怒无常,老夫如不懂阿谀奉承,这颗头早就被砍了无数回了。”

这话是真正的精辟,听得韩淮楚都要翘起大拇指赞好。

古往今来,若是做臣子的一点都不懂阿谀奉承,只会死得快。

秦二世之时,陈胜大泽乡起义,天下震动。秦廷一干博士议论此事,皆说是造反,胡亥听着面有怒色。那叔孙通看风使舵,摸准了胡亥的“鸵鸟”脾气,立马当面撒下弥天大谎:“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胡亥听得极其入耳,大大满足了他那一颗虚荣心。末了说真话的众博士纷纷入狱,叔孙通却得到了厚赏。

汉王不喜欢儒者,儒者在他那里难混。连那深受刘邦器重的韩淮楚师兄陆贾都时常要挨他老兄的骂,“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只因为陆贾喜欢在刘邦面前“称引诗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