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秦记之我是韩信-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骂了回来。又有何人能说动徐公?”

陈余笑道:“别人不能,是因为没这个能耐。末将保奏的这个人,一定能让徐公献城来降。”武臣大奇,问道:“你说的是何方高人?”陈余道:“他是末将的师兄蒯通,也是范阳人氏,现正在我营中。”

那纵横家出过苏秦,张仪两位纵横捭阖的大辩士,又出过孙膑,庞涓两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在这刀兵四起的大争之年,天下诸侯莫不欲延扰纵横家弟子为其效命。武臣早知蒯通乃是清溪隐叟的第二大弟子,想必他有惊人绝学,一闻大喜,说道:“快请!”

蒯通自从离开万载谷后,便回到家乡。如随何所说,他不是自甘埋没之人。想到自己学得一身本领,便欲找个买家,一展自己的才华。只是没有机会,让他遇到一个他瞧得上眼的诸侯。

机会终于到来——武臣率领的张楚大军打到了家门口。那武臣有十几万大军。放眼天下,像这样有实力的诸侯没有几个。蒯通那颗不甘埋没的心,开始跃跃欲试。

蒯通得知师弟陈余也在武臣军中,遂去见陈余,让他为自己引荐。陈余一番吹嘘,说得武臣心痒难忍,只欲立刻见到蒯通这位纵横家高弟。

蒯通进见武臣,寒嘘几句,武臣便直入正题,问道:“徐公据城坚守,我军未能克之,先生有何良策可下范阳?”

蒯通哈哈大笑道:“区区一个范阳何足道哉!贤君若依我,就是拿下整个赵地都不在话下。”

武臣一听,精神一振,起座欠身道:“愿聆先生高策。”

蒯通话锋一转,问道:“贤君谓徐公何种人也?”武臣道:“徐公者,恃勇斗狠,冥顽不化一介武夫也。”

蒯通摇头道:“贤君错矣!那徐公非冥顽不化,乃是怯而畏死,贪而重富贵也。”

此言一出,武臣大惑不解:“那徐公连日里与我军死战,拼死守城二十天,怎会是贪生怕死之徒?”

蒯通侃侃说道:“吾乃徐公乡邻,知之甚深。他据城坚守,并非以君为敌,不过是怕城陷后性命不保,富贵不存。贤君嫉恶如仇,前所过十余城,尽诛秦廷所置官吏。徐公有鉴于此,焉能不拼死一战,以全其身?贤君若仍是如此,恐日后所遇不止一个徐公,将步步雷池,处处荆棘。千里赵地,不知何时能下矣。”

武臣长揖道:“依先生之见,本君该当如何?”蒯通道:“池清不能养鱼,至刚则易损折。贤君不如装装糊涂,遇事变通,则大事可成也。”

武臣点头道:“听先生一言,本君茅塞顿开。不知先生如何能下范阳?”

蒯通道:“请贤君立一空头绶状。蒯某凭此,管叫徐公来降。”

武臣便立一空头绶状,盖上张楚国左将军武信君大印,交与蒯通。

蒯通入了范阳,先以乡邻身份谒见徐公,与他套套近乎。再亮出使者身份,又是恫吓,说城外有武臣十几万大军,破城只是早晚的事,到时你免不了一死;又是利诱,给徐公看那空头绶状,云高官厚禄任你挑选。

那徐公被蒯通猜中,果然是贪生怕死,恋图富贵之辈,听了蒯通说辞,便欲投降。他倒有自知之明,想自己无甚功劳,不敢在那空头绶状上乱填,只说:“能保住范阳令不失足矣。”蒯通笑道:“这有何难。”当即取笔在那绶状上填下“范阳令”三字。

徐公得了绶状,吃了定心丸,遂开城投降。武臣也信守诺言,让他依旧当范阳令。

蒯通又生一计,让徐公乘朱车华毂,周游于燕赵之郊。

那些秦廷守将,见徐公降了武臣,依旧能得富贵,纷纷心动。徐公谓众人道:“武信君宽怀大度,你们献关投降,也能如我一样保住富贵。”于是众人皆动了投降之念。

武臣用蒯通之计,从此再未遇上任何麻烦。使者一到,秦国守将立刻表示效忠,可谓闻风趋附,传檄而定千里。不到数月,已攻陷了三十余城。不久又有故赵都城邯郸守将李良献城投降,赵土基本平定。

蒯通得武臣器重,做了他首席谋士。

第二十章 自立为王

武臣势力急剧膨胀,兵力鼎盛已有二十万有余,帐下猛将如云,在张楚国诸将中,排上了第二把交椅。除了左将军周文,无人能及。

便有周文戏下大败消息传入,众皆哗然。数日后又有人报陈王诛杀邓宗之事。于是聚集军中骨干在邯郸府邸商议。

三晋盟盟主张耳进言道:“将军平定赵地,傲立河北。今周文兵败,若秦军乘胜东进,势如破竹,则张楚危矣。况陈王好听谗言,诸将为其攻城略地,多以谗毁而得罪诛。今将军得赵,功高震主,恐不脱于祸。不若学那周市,迎立赵公子歇为王,可保身家性命。”

武臣却摇头道:“吾与陈王乃患难之交,一起揭竿起义,岂能背其意而行事?”张耳厉声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今若迟疑,必如伍子胥之相吴,蒙恬之相秦也。请将军引以为戒,勿失时机!”

那张耳在武臣军中威望甚高,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又有周市立魏咎榜样在前,众人闻言,频频点头,一时有不少附议。

张耳眼巴巴望着武臣,只盼他能点头应允。

武臣却久久沉吟不答,忽然问护军邵骚:“大司徒以为如何?”

那邵骚本成阳人,也是大泽乡起义的元老,素有计谋,为陈胜信赖。陈胜派他来作护军,实是监视武臣,令他时不时打打小报告。不料他到了武臣军中,竟与武臣穿一条裤子,做了他心腹,打的小报告尽是称颂武臣之言,让陈胜大为放心。到武臣平定了赵土成了气候,那小报告也干脆不打了。

邵骚老奸巨滑,知武臣话里有话,遂道:“迎立赵歇乃是大事,且待军师回来再行商议。”

军师即是蒯通,此时正在外筹集粮草,不在邯郸。

武臣听了邵骚之言,点头道:“大司徒所言甚是,此事容军师回来再议。”

于是张耳只有耐心等待蒯通归来。

不日便有陈王特使来到邯郸,令武臣引兵西向伐秦,对付章邯王离。

武臣气候已成,张楚奄奄一息。张楚王的旨意,武臣只当是放屁,自然是虚言推搪。

※※※

蒯通筹粮回来,一入府中,即有三晋盟盟主张耳来访。原来那张耳已急不可耐,一听蒯通归来,便来到他家中,先探探他口风。

蒯通听了张耳提议迎立赵歇之事,笑道:“张盟主放心,明日吾在武信君面前,促成此事。”张耳大喜,称谢而去。

张耳前脚才走,便有武臣遣人传唤。

蒯通来到武臣府邸,武臣屏退左右,问道:“张耳提议迎立赵公子歇为王,军师以为如何?”

蒯通一声冷笑:“张耳实乃循私也。主公若依他之言,祸不远至矣。”

武臣动容道:“军师请讲,如何徇私?如何祸不远至?”

蒯通便道:“众所周知,那赵歇乃是三晋盟副盟主。张耳提议立他为王,实是为自己打算。赵歇不同于魏咎,在河东拥兵自重,手下自有一帮亲信随从,又有名将李左车为其策划。主公立他为王,他必欲提拔自己心腹,排挤吾辈。主公想如周市一般总督军政,恐怕是不可得,到时身家性命能否保全,亦未为可知。而他张耳乃三晋盟盟主,又倡议有功,自可平步青云,得赵歇所爱了。”

武臣怒道:“可恶!险些为这厮所卖!在陈城便是这厮向陈王提议立六国之后,未得陈王应允。此番又来唆掇本君,贼心不死。待吾将他拿下治罪。”

蒯通摇头道:“万万不可!张耳为平赵劳苦功高,于诸侯间声望颇高。此赵地他三晋盟经营多年,若动了此人,会致时局不稳。”

武臣悻悻道:“幸得军师提醒,军师所言甚是。只是不治他罪,难解吾心头之怒。”蒯通笑道:“主公且先稳住此人,待时局稳固再动手不迟。”武臣便问如何稳住张耳,蒯通道:“不仅不治他罪,反而擢升他官职。”

武臣点头道:“就依军师之见,让这厮逍遥一时。只是不立赵歇,张楚摇摇欲坠已不可恃,这赵地如何镇抚?”

蒯通大笑道:“主公拓地千里,拥兵二十余万,纵自立为王也未为不可。何必委身赵歇,为他人作嫁衣裳?”

武臣等的就是这句话。只是前日被张耳一说,无人倡议不好自陈而已。听蒯通之言,心中大悦,展颜道:“军师认为本君可自立为王乎?”

蒯通语气坚决道:“当然!主公若自立为王,何人敢道个不字?只是区区一个赵王,又何足道哉!主公可有志于天下乎?”

“天下!本君还未考虑这么远。军师有何图略,请讲!”那武臣眼珠一亮。

蒯通便侃侃说道:“自立赵王只是权宜之计,只为镇抚赵地。主公既克赵,不可固步自封,当派大将乘势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强。若能如此,吾南拒大河,北有燕、代,海内之地,四得其一,天下诸侯何人能奈我何?一俟天下有变,即可挥师南下,西进秦川,功成之日,帝位亦可得也。”

武臣闻言大喜:“军师深谋远虑,原来早已为本君筹划。”蒯通道:“蒯某既投效主公,自当竭心尽力为主公分忧。”

武臣忧道:“军师所言甚善,只是秦师平定张楚之后,必来灭我赵国。那章邯王离均一时名将,骁勇多智,右将军周文也不是敌手,如率师而来,有何人能拒之?”

蒯通道:“蒯某保奏一人。主公若得此人,何惧他章邯王离!”武臣急切道:“此人是谁?”蒯通道:“此人乃吾师弟,淮阴人韩信,深得吾师真传。”

武臣“哦”了一声,说道:“韩信之名,本君已有耳闻。那陈王曾想让他接替周市,兴师征齐。近来又闻陈王到处寻他,让他接替周文伐秦,只是未能找到,那周文便兵败自刎。军师可知他在何处?”

蒯通道:“吾已打听到,他正在魏地。待主公即位赵王之后,吾便亲去魏国寻他来。”武臣便道:“韩信这种帅才,可别让魏咎抢先得了去。”

于是二人商议明日之作秀。

※※※

次日,武臣又召集众人于府邸商议。

那张耳满心盼望的蒯通,这一次抢先发言,力主武臣自立为赵王,还拿出一册连夜炮制的劝进表,呈给武臣。

想不到蒯通出尔反尔,搞出这一手。张耳登时傻了眼。

武臣也不问其他人,只问大司徒邵骚以为如何。那老奸巨滑的邵骚,立刻悟出武臣的心思,说道:“君与陈王共举大事,彼可为王,君亦可为王。以君今日之处境,此时唯有南面称王,方可脱离羁绊,免受意外之灾也。”

张耳刚说了一句:“怎不迎立赵公子歇——”便被蒯通驳斥道:“诸君跟随主公久,还是跟随赵歇久?诸君想得富贵,是赵歇为王好,还是主公为王好?”

顿时大家一起反应过来,齐声力劝武臣称王。张耳已知大事已去,也只好改口劝武臣自立为王。

武臣假惺惺谦让一番,终于“不忍拂众人之意”,同意称王。

于是挑择黄道吉日,于邯郸城郊,辟土为坛,武臣即位赵王。邵骚资格最老,封了右丞相;陈余战功彪炳,封了大将军;李良、韩广、张厣、陈释等一干猛将皆封了将军;就连那起初力主迎立赵公子歇的张耳,也封了左丞相。

武臣即位之后,按蒯通的图略,令大将韩广率五万雄师北伐攻略燕、代之地。

而官拜上卿的蒯通,因武臣恐韩信被魏王咎抢先得了去,上任没两天,便被武臣催促,离开邯郸去了魏国。一路快马加鞭,回到了清溪鬼谷。

※※※

韩淮楚听完蒯通略述武臣自立赵王之事,笑道:“二师兄,那赵国方立正百废待兴,你怎不在赵国辅佐赵王,倒有闲暇回山拜祭师傅?”

蒯通支吾道:“吾得知师傅死讯,哀痛万分如丧考妣。赵王怜我,特许我假期,让我回山祭师。”

韩淮楚端详蒯通一会,说道:“我看师兄精神饱满,面色红润,不像是哀痛万分的样子嘛。莫非师兄另有要事在身,到魏国别有公干,拜师只是顺便?”

蒯通便笑道:“好你个韩信!什么事也瞒不过你。不错,师兄我到此,是为了别的事情。”

韩淮楚心想或许蒯通别有军国大事,不便询问,也就不再刨根问底。

蒯通又拿出两百金,捐给随何。随何也不客气,笑纳了,说道:“有了小通这笔钱,可以筹划一下重建鬼谷道场之事了。”

蒯通说道:“我们道场太大,想尽复原貌实在太难,也不实用。不如修几间馆舍,作个纪念供人凭吊算了。”

韩淮楚这些时日也觉重建鬼谷道场太过艰难,见蒯通也这么说,便改变主意,说道:“二师兄言之有理。咱们就先修演武厅与论辩堂吧。”

鬼谷道场学分三派,不仅是文臣武将的摇篮,还是道家练气之圣地。未毁之前,有大小馆院数十所,还有供弟子骑马射箭练习武艺的练武场。为培养弟子实战能力,又在山坡上辟了一个模拟战场,供演习之用。诸子百家之典籍,更是汗牛充栋,应有尽有。

而演武厅与论辩堂乃是其中最瞻目的地方。平日不开。偶尔门主出关,不定期开启二处,考察弟子们学艺情况。众弟子唇枪舌剑,各抒己见,济济一堂,煞是热闹。

韩淮楚获师门秘笈《鬼谷十四篇》,便是在演武厅一次兵棋推演中展露才华后被师傅鬼谷悬策慧眼识珠,方将这纵横家的至宝传了给他。

韩淮楚提议先修演武厅与论辩堂,随何与蒯通均表赞同。

※※※

日头渐高,工匠们络绎到来,随何便让韩淮楚陪蒯通去鬼谷悬策墓前祭扫,自个去工地张罗工程。

韩淮楚陪了蒯通,沿着山径,一路向师傅之墓行去。

刚走出几步,蒯通忽然挑起话题,问道:“韩师弟可知吾回山所为何事?”韩淮楚讶道:“师兄不是别有公干,顺便到此的吗?”

“吾之公干,便是为了师弟你啊。”蒯通一惊一乍地说道。

韩淮楚何等聪明,一闻弦歌,便知其雅意,“原来那赵王武臣,也如魏王咎一般,想请小生出山为他效命。”

当下装糊涂故作惊讶道:“为我?师兄从赵国远道来此,竟是为了我韩信?”

蒯通锐目紧盯韩淮楚,正色道:“正是!赵王得知师弟之名,特命吾请你出山相助,愿将倾国之兵交予师弟,不知师弟可有意乎?”

第二十一章 势同水火

韩淮楚心道,“汗!这阵子小生成了香馍馍了,先是陈胜,后是魏咎,这会又有武臣,都来请我。这一次武臣竟要将倾国兵力,托国之重交给小生,倒真像是求才若渴了。”

那武臣的结局,韩淮楚自是知道,又岂会答允?

韩淮楚也不正面回答,却将话题一转,反问蒯通:“二师兄,你得师傅他老人家相术真传,可为赵王看过相?”

蒯通闻言一怔。

他投靠武臣之后,便暗自看过武臣面相。那武臣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相貌堂堂,一望便是大富大贵的王者之相。

蒯通对武臣的面相十分满意,还庆幸自己找了一位好主子。

今日师弟韩信忽然问起武臣的面相,莫非他想知道武臣的命格,以免跟错了老板?

蒯通呵呵一笑,说道:“师弟放心,赵王命中大贵。若非如此,师兄我怎会栖身于他?”

韩淮楚却叹息一声:“看来二师兄之相术,并未学到师傅之精。否则,当日也就不会在陈胜身上,费了恁多猜测了。”

一年前与韩淮楚一同来求拜鬼谷悬策为师的陈胜,就是由蒯通把关为他看相。蒯通初看陈胜也是王者之相,再看又不像,一时吃不准便询问师傅。那鬼谷悬策只看了陈胜一眼,就将他PASS掉了,为此陈胜一直耿耿于怀。

相术不如师傅时有走眼,那是他自家之事。如今这不懂相术的小师弟也来讥自己相术不精对自己说短道长,蒯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