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状元制造法则(节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煌В蛭职质鞘辗掀返模谖颐敲媲按硬惶峒八苫渌邓闹耙担布峋霾蝗盟职值窖Hタ此N衣杪枋乔褰喙ぃ褪巧砺返模惺被沟焦救サ北=喙ふ跚液偷艿芙谎Х选N页3W院赖叵蛲岬铰杪璧闹耙担⒎⑹呐ρ埃凑跚寐杪璋残难稀S型饰易钆宸娜耸撬液敛挥淘サ鼗卮穑何业穆杪琛�
  这就是清华高考状元刘梅对父母的评价,也是她成绩为什么一直上升的关键之所在。说明白点,是刘梅父母对她的正确家教。在父母的教育下,刘梅懂得一定要凭着自己双手挣钱吃饭。因为这种观点,才让她体会到母亲的艰辛,有了学习动力———要成绩好,就要踏踏实实地学习。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做人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切忌不劳而获,凭空想像。老老实实的做人之道,体现在生活中就是踏踏实实的优良作风,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干成一番事业。行不端、德不正者,虽凭能力也可取得一些个人的成功,但人格的局限却会在实践中决定其事业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 想看书来

踏实与学习的关系(2)
一个对自己都不实在的人,何以对待学习呢。所以,要想把学习这件事做好,必须先做一个踏踏实实、不骄不躁、求真务实的好人,只有这样,才可能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去学习。
  刘梅的母亲说:我在10年前就下岗了,因为没有文化,一段时间呆在家里,全指望她爸爸那点工资,后来我四处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刘梅上高中那阵,我找到做清洁工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很忙。但我一直挂念孩子。刘梅周末回家,就忙着帮我收拾家务,还对我说,妈,等我毕业后你就不用这么辛苦扫大街了,我挣钱养您和爸爸。我对她说,小梅,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吗?就是踏踏实实地工作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挣钱养活自己,又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扫街,天亮后看到那么多人走在被我扫得干干净净的路上走路时,心里不知有多快活。她听了,深深地点了点头。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谭金权,也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孩子,他的父亲在谈到教育孩子做人时说:
  我想父亲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嘴里教育孩子要勤劳,而自己却老是偷懒,嘴里教育孩子要和善待人,而自己却因为小事情和别人斤斤计较。孩子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和继承,同样也会继承和延续父亲的性格习惯。
  曲楠的父亲是中学校长,是一位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不太在乎孩子的成绩,因为我更看重孩子中间努力的过程。我从事教育行业很多年,懂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不是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做人一定要踏踏踏实,这就已经达到教育的目的了。至于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了。
  孩子的品性和习惯永远都是第一位。孩子只有把这两点修炼到家,那么在将来学习和生活中就肯定能够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单纯地满足于孩子一时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生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时努力的过程。
  陈三鉴是我们采访中惟一一个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清华学子,他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母亲是国家公务员,父亲则是有着一定社会影响的体育舞蹈教育家。可以说,陈三鉴的教育背景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所以,陈三鉴的综合素质都相当优秀。他的母亲王女士说:
  我对孩子要求一直很严,不仅仅是对他学习上的要求严格,更注重对他的做人教育,在为人方面,是把人格教育放在第一位。我对他说:“考试考零分都不要紧,你可以不成才,但一定要成人。”我觉得,做人首先要踏实、有爱心、讲信用。答应了别人几点钟要做什么事,一分钟也不会晚。在孩子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始终恪守这一原则。
  记得初中毕业那一年,他获得了国家奥赛一等奖,考上了省城重点中学华师一附中,就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半年的观察,我发现有几件小事反映出他有自私的苗头,也就是几次吃东西,他都是背着表妹、堂弟、几个最好的同学,一个人躲起来吃,吃完后才出来和他们玩。三次不同的时间地点我都记得很清楚。事后,我们坐下来谈了一次心,首先我表示对他这么做不满,直接指出是自私的表现,因为三次都是我在场,不是听别人说的,他也没话可说,这次他还哭了,也觉得错了,包括他上了大学后也没放松对他处事方面的提醒,经过多次交流,我发现他现在很有人情味了。
  这就是清华学子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秘密,既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口号,也没有什么难解的真经,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用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美德,一边谆谆教育着孩子,一边为孩子做表率。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从不人云亦云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而是针对孩子身上的优劣进行因材施教。苍天不负有心的父母,孩子们用自己的成绩,给父母的家庭教育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梅朝耀点评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它在孩子的素质教育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踏实做人比学知识更为重要,这关系到他今后一生的成功与否。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从小培养他们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再谋求发展,更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希特勒,成克杰,胡长清,他们有知识,有财富,有地位,但他们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西方人在评选20世纪最伟大的十大思想家时,把马克思排在了首位。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永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服务导报》上刊登过一篇美国人写的“慈父家训”,是一位慈父给将要上大学的儿子的忠告。内容丰富,涵盖方方面面,有40多项。但说得较多,又比较醒目的,则是告诫儿子该如何学会踏踏实实做人,如何与人相处。
  慈父对儿子的训诫是:“跟人讲话时正视对方的眼睛”、“对人多说一声‘谢谢’”、“对人多说一声‘劳驾’”、“己所欲,施诸人”、“结交新朋友,但珍惜旧友情”、“每年捐献血两次”、“选定某个慈善机构,出钱出力支持它”、“切勿乱丢垃圾”、“不要怕说:‘我不知道’”、“不要怕说‘对不起’”……真是细致入微!
  

踏实与学习的关系(3)
可惜的是,有许多家长都知道做人的重要,在工作中和社会中也体会到做人不好就难以干好事情。可是,家长还是不正视这个问题,对孩子的要求仍然只停留在学习上,以为只要能考上好学校,就可以走遍天下无敌手了。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心态是不对的。
  几年前的马加爵事件向我们敲起警钟,他给别人造成的悲剧以及他自己的悲剧根源,归根结底就是他不会做人,正因为不会做人,才让他与同学相处时处于尴尬地位;正因为不会做人,才显得冷酷残忍,因为一点小事而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同学。近年来的青少年打架、斗殴等等犯罪事例的出现,原因都出在他们对做人认识的偏差上。
  父母如果不重视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素质,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管,那么培养出来的就可能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不管他有多么高的学问,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甚至还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乐于学习就能学好
  孩子成才需要的四大家庭条件
  学习需要兴趣———
  轻松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需要热情———
  自由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学习需要动机———
  民主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学习需要欲望———
  和睦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状元档案
姓名:张群
  年龄:23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特长爱好:看书、乒乓球、篮球、羽毛球
  籍贯:北京市延庆县四海乡四海村
  高考成绩:639分
  座右铭:超越平凡,问鼎长天。
  

状元母亲基本资料
姓名:杨女士
  年龄:50
  教育程度:本科
  职业:教师
  特长爱好:看书、音乐
  记者:您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您觉得什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母亲: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这不是刻意培养的。他是我带大的,哄孩子是麻烦事。为了让他不哭,我给他讲故事、唱歌。久而久之,听故事成了他的习惯。知道的故事都讲完了,他还要听,就重复讲。连他都会讲了,没有新故事了,就买书给他读,每次睡前他都要听故事。有时,我困得讲着讲着就恍惚进入了梦乡,书也掉了,他就用胖嘟嘟的小手,使劲拍我的脸,把书捡起来塞在我手中让我继续读,直到他睡着为止。上学后,他每次和同学出外游玩,带回来的不是吃的、玩的,而是他喜欢的书。我觉得,正是在这种有着美好追求、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让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 想看书来

状元父亲基本资料
姓名:张先生
  年龄:50
  教育程度:大专
  职业:教师
  特长爱好:看书、体育
  记者: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您是怎么做的?
  父亲:我简单地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点:一是从小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多给孩子买些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书籍;二是多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三是不要耍家长的权威,认为自己都对,尽量做到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使孩子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与家长共同讨论,以取得共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学习需要兴趣(1)
  ———轻松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培根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产生了兴趣,才能做好它。前苏联教育家写的《学习与兴趣》一书中说: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的。所谓兴趣是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快乐,而不是让别人逼着他去做,这种形成自动反应叫做兴趣。如果孩子在脑的神经系统中,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这种兴趣是父母培养出来的,当孩子把事情做对,再由于家长的表扬、鼓励,孩子找到了快乐,时间长了,就形成自动反应了,此时,所谓兴趣就产生了。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聪明,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聪明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聪明是断然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一般的家长都不重视孩子的兴趣,看看我们身边,孩子上了学,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以升初中、高中、考大学为指挥棒。一到高年级,与升学无关的事情是被很多家长禁止的,比如说,放学后打篮球、看看课外书等,甚至很多家长认为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当个小干部等也会影响学习,在他们心目中,学习就是看教科书,做题。其实在高等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还把让孩子考个好大学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很失策的,在百分之###十的孩子都能接受大学教育的不远的将来,孩子的竞争力将更多地取决于志趣,性格等人格魅力。
  清华高考状元张群在提到母亲对自己的学习教育时,写道:
  我有一个很开明、与时俱进的母亲。
  我从小喜欢看电视。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所限,别说彩电,就是黑白电视也买不起。据妈妈讲,我小时候天天跟屁虫一般,去同院的小朋友家看电视,可是,每次都和其他小朋友因为争看哪个台的节目而打架,哭着被抱回家。见我这么爱看电视,父母看在眼里,一年后,终于在彩电最贵的时候,买回一台20英寸的第一代“康佳”彩色电视,把我美得直蹦高。长大后我才知道,父母为了攒钱买电视,他们一再节省。
  就是这台来之不易的彩电,让我有了另一个了解世界的视角,更让我高兴的是,父母经常陪我一起看电视,这是当时同龄孩子羡慕不已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父母严格限制他们看电视,说是怕影响学习。而我的母亲则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在很小的时候,妈妈陪我看动画片,从一个大人的角度与我交流感受。从黑猫警长中体会正义与责任;从机器猫中幻想未来的世界;从足球小子中感受梦想的力量;从变形金刚中畅想机械智能的极限(我报考机械工程系的原因也可能多半缘于此)。现在长大的我喜欢看discovery、百家讲坛、体育赛事,她也尽量抽出时间来一同观赏,以她的人生经验和我一起分析困惑。从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征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对某一人物的评价,不同的观点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尤其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得到有趣的感受。
  从小到大,妈妈一直允许我自由选择喜欢看的节目,从不干涉或者限定我的好恶,使得我在电视里学到了很多其他同学没有掌握的知识,不但没有耽误学习,反而触类旁通减少我学习的阻力。同时良好的交流使得我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和谐,以致现在很多家长和同学遇到的代沟问题,在我这里轻松地就过去了。
  我的妈妈开明、与时俱进,可以说她对我的教育是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的。在这变化迅速的时代,她的教育也紧跟其后,给了我足够的空间让我向多元化发展,使我有能力应对一切挑战。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妈妈:开明、与时俱进。现在的张群在清华大学读大三。早已经不是那个与别人为看电视而吵架的孩子了。作为名校的高材生,他的思想和学识已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他的眼中,母亲对他的教育,对他来说依然那么先进,让他十分受用。这种边看电视边学习的教育方法,使他获益匪浅,并为今后的乐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张群能有今天骄人的成绩,同母亲对他的边看电视边学习的“独特”教育是分不开的。
  与此同时,张群的父亲张先生也配合着张群的母亲,让儿子懂得学习文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张先生是怎样做的呢,让张群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宽容、多才多艺的父亲。在他的引导下,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由于我小的时候住在偏僻的村镇,离城市很远,那时的交通又不是很发达,常常出差开会的爸爸就成了我认识外面世界的一扇窗。
  每次他从外面回来时,是我最高兴的时刻。因为不仅有好吃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和纪念品。我已经记不清爸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