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大军阀-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德烈听到这里,心中立刻有几分得意,看来这位吴大将军果然是亲德人士,日后未必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呢!他哈哈大笑了起来,畅快的说道:

“哈哈,吴将军这份友好的心思实在值得赞赏,我一定会如实转告给公使大人和帝国内部相关人士。我相信只要吴将军能一如既往的保证这种友好,我敢打赌,日后您与大德意志帝国的合作一定会越来越多。”

“如此,那我就先多谢了。不过就眼前这件事,安德烈爵士您有什么看法呢?”吴绍霆随意的笑了两声,接着又说道。

“吴将军既然都规定了死条件,那我还能再说些什么呢?不过还得请吴将军再等几天,容我把这件事上报到青岛方面,一有消息一定尽快答复吴将军。”安德烈微笑的说道。

“那好吧,我就恭候爵士先生的答复了。”吴绍霆答应了下来。

“既然今天公事交代结束了,我就不多打搅吴将军,告辞了。”安德烈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准备去拿自己的手杖。这里实在太热,早点回去美美的喝上一口冰镇啤酒那才痛快。

“不急,我倒还有一些要紧事要请教一下爵士先生。士元,去拿两杯冰镇酸梅汤来,虽然没有德国啤酒那么痛快,好歹是祛暑消热的好东西。爵士先生不妨先喝上一杯,我们再谈一谈关于代理生产子弹的事。”吴绍霆忽然出言拦下了安德烈爵士,脸上带着几分认真的神色,仿佛真有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要立刻解决。

安德烈爵士有些奇怪的打量了吴绍霆一眼,合作的事情不是已经谈完了吗?现在还要谈什么?他重新落座下来,心里不断的嘀咕着,不过看情形接下来的话题必然不会轻松。

这时,一直站在书房大门旁边的邓铿接到吴绍霆的吩咐,立刻拉开门走了出去,也不知道是真的去拿酸梅汤了,又或者是故意离场,好让安德烈和吴绍霆两人进行密谈。

“吴将军,您还有什么事吗?”

“安德烈爵士,现在这里只有你我两个人,索性就把话说得再直接一些好了。我一直想不明白,德国军事委员会是资金多的发慌了,又或者是某位委员脑袋中暑了,横渡印度洋只为了让我们广东生产子弹和自动步枪?是,工厂在广东很隐蔽很安全,可是运输船经过印度、苏伊士时,你以为会那么轻松的蒙混过关?一次可以,两次可以,可是总会有倒霉的时候,德国不考虑风险也要考虑成本,这个道理安德烈爵士应该比我更懂。”吴绍霆一针见血的说道,既然自己猜不透德国人此举的意图,索性就开门见山直接询问,就算安德烈不肯透露,最起码也能套出一些线索。

安德烈扬了扬眉毛,他万万没料到吴绍霆会在这个问题上较真,以他对中国军阀的了解,但凡有利益的事情抢先接在手里即可,无所谓要问得那么清清楚楚。他真是越来越搞不懂眼前这个年轻将军,对方不好好当他的一省霸王,把目光看得那么远作甚?

“吴将军,总之这件事对你们有利,运输方面就不需要您来操心了。”他想推辞。

“听你这么一说,看来贵国果然是另有打算了。”吴绍霆冷笑了起来。

“我想,这些与吴将军没有直接联系。唉,这天气实在太热了,酸梅汤怎么还没送上来,我可要加双份的冰块。”安德烈故意避开话题。

“如果我猜的不粗,广东代产的枪支弹药不是送往德国本土,十之八九应该是青岛。”吴绍霆慢条斯理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开始他并没有想到这一点,直到刚才安德烈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说过会向青岛请示,这倒是点化了自己。

安德烈脸色微微一变,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这吴绍霆是怎么猜出来的?

对吴绍霆而言,安德烈向青岛做请示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德国在远东军事机关就在青岛,有关军备方面的事请示青岛方面合情合理。他不过是借着这个灵光一闪,随口说出来试探一番,没想到还真让自己试探出来了。

这个消息如果是真的,那就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部会发生重大变化,不会再按照历史的走向顺利发展下去。德国开始重视青岛军备发展,甚至下血本的秘密在广东安排军火供应,十之八九是要在青岛开辟一场战役战场。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34章,广东内部小派系

吴绍霆不知道德国这么做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可是青岛战场如果僵持不下,对远东格局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他知道协约国负责进攻青岛德军的正是日本,虽然掺杂了一些英军,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历史上青岛战争前后不过八天的时间,德国在青岛修筑了五座大型碉堡,各式各样重武器齐全,结果却仓皇失败。

日本在这次进攻中调遣一个师团五万人兵力,英军只有区区两千不到的人数,而德国方面据说战前已有四万五千人,后来几艘主力舰趁夜突破胶州湾封锁撤离,最终日德在陆面交战时德军固守堡垒的士兵只有五千不到。

战前德国已经打算放弃青岛,并正式提出将青岛归还中国的外交交涉,因此德军士兵一开始就无心作战,直到主力舰突围之后更是无所牵挂,再加上战前弹药不充足,所以未能坚守的太久。

倘使现在德国决心在青岛打一场狠战,那结果肯定会大有不同,就算最终还是失败,但最起码也会让日本和英国尝到苦头。

吴绍霆暂时还不能确定这件事有利可图,毕竟战争是发生在中国领土上,大前提就是不好的。但世界大战即将发生改变,如果他能好好把握这次机会,说不定真的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大收获。他是绝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吴将军,我劝你不要操心这些与您无关的事。否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安德烈爵士冷冰冰的说道,语气之中带着十足的威胁味道。

“安德烈爵士,如果你能给我一些暗示,我保证这次合作会很愉快。您应该对我放心,我是一个做事有分寸的人,德意志帝国是我的合伙人兼利益同盟,我自然会站在你们这边考虑问题。如果你依然坚持对我见外,虽然我能理解,可是在合作细节上难免会出差异,这一点是你我都不想看到的。”吴绍霆一点都不感到紧张,带着占上风的笑容慢条斯理的说道。

安德烈爵士犹豫了一下,他知道既然吴绍霆已经猜出大概,自己再隐瞒也无济于事,弄不好这家伙到处宣扬透露,反倒对德意志帝国的军事布置会有大影响。他缓缓的吸了一口气,平静的说道:

“我只能告诉你,你确实猜对了一点,广东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不会送往我国本土。至于其他的事情,我真心的奉劝你不要多掺和。德意志帝国只会选择聪明人合作,希望吴将军不要让我失望。”

“你放心,刚才的谈话只有你我二人得知,我有责任保密下去。”

“这样最好不过了。”

这时,房门敲响了,邓铿非常合时宜的端进来两碗冰镇酸梅汤。

——————————

与德国人的合作谈妥之后,吴绍霆知道安德烈会答应自己提出的条件,毕竟他已经知道了不少情况,这笔生意已经到了不做也得做的地步。之后的几天,吴绍霆把剩下的交涉工作交给邓铿处理,自己则忙着粤北重建的计划。

岑春渲最近也忙得不可开交,或者说这位老名士自打来广州之后就没有歇息过。他一方面与民政部、军事部讨论军屯运动的详细计划,另一方面又要顾着越南刚成立的贸易公司,除此之外关于吴绍霆提出的军法、宪兵制度也不能搁下。

七月中旬这十来天,吴绍霆几乎每天都要跟岑春渲谈上一两个小时,把近期要落实的公务条条款款都理清楚。他原本还打算让岑春渲到广西、浙江走动走动,拉动一些外省的资金投资省内,利用这笔投资尽快恢复粤北的元气。只是看到岑春渲白头发越来越多,每日操劳不已,他知道不能再多加负担,只好改派李煜堂和张直负责这件事。

这两位虽然都是老手,可是论名气和威望远远不及岑春渲。但只能一步步来,慢一点总比不做的好。

战后重建最先开始落实的自然是韶关。五月下旬便已经开始动工。陈光壁这个老滑头市长还算有点能耐,竟然派人去了一趟北京说服国务院拨了一笔款项,虽然不多,但有胜于无。到七月的今天,韶关城中心已经有了明显起色,一批新楼宇拔地而起,新落地的市长官邸和市政厅更是恢弘无比。但是四周郊区依然是瓦砾废墟,后续工程正急需上面的拨款。

广州军政府刚刚结束战争,两批公债都还没偿还结束,再加上刚刚扩编军队,财政上的现款着实有些捉襟见肘。不过现款没有不要紧,好在停战之后和平已经成为主调,商人、大地主、资产阶级也都希望尽快恢复市场,纷纷联手组织民间力量,协助军政府战后重建。不仅如此,经过广东战争的真章,不少外国势力也看出吴绍霆的潜力,私人财阀和各大洋行明着暗着伸来“援助之手”。

当然,本土商人、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帮助是实打实的,最多只求能得到军政府的政策便宜。而洋人断然不会那么好心,无论是贷款还是合资,都是要谋求更大利益。

不过迫于需要,吴绍霆在七月十五日与花旗银行签署了一笔贷款协议,以广东联合银行部分股权做抵押,贷款了八十万美元。他将这八十万美元全部投入战后重建,在款项到手之后,即刻下令第一师和第三师部分临近驻军开赴粤北,与第十二警务大队一起,协助地方政府执行重建劳作,诸如清理瓦砾、搬运建材、铺路修桥等等。

军政府新闻部积极的对军队协助重建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老百姓们切身实地的感到政府的关照,这可是广东乃至全国都罕见的举动。往年就算遇到自然灾害也极少有这样规模的官方介入,有点良心的官员顶多是组织本地军民或者开仓赈粮,没有良心的直接熟视无睹。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军不扰民,军政府军事部还特意派出直辖军官团到各县设点值勤,监督各部工作并接受老百姓的举报,坚决对这次军队参与重建工作做到全心全意。

付出总要有汇报,吴绍霆特别交代,所有参加重建的士兵按照出力和特殊事迹,经上级长官推荐可获得战功奖章。不仅如此,参加重建工程的全军将士派发消暑降温补贴,后勤供应加餐的伙食和饮品,让这些出力的士兵们都能得到优待。

一时间,军民一心,政商齐力,轰轰烈烈的战后重建工程进入了白热化。

粤北地区的老百姓在劳作一天之后,总会坐在一起乱谈,而最近的谈资都离不开军政府和吴督军。打仗不是好事,这是平头老百姓咬定的死理儿,可是打完仗能踏踏实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地方。

“八十万美金,知道不?美金,绿油油的票子,别说在咱们中国值钱,放在洋人哪里都乐呵呵的。前几天听陈老爷说,他去市里的大饭店吃饭,打赏消费给银元,人家还不乐意。要是打赏的是美元,啧啧,保准跟哈巴狗似的。就是这笔款子,吴督军连眼睛都不眨全部投在咱们粤北了。”

“谁说不是呢?上个月我家还揭不开锅,乡里乡亲借都借不出来。这不,这个月县府张贴了招工启示,包吃包住每个月还发十块钱。要说咱们好歹是修咱们自己的家乡,出力是没话说的。现在咱们出力还能有吃有住有钱拿,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呀。”

“瞧你哪点德行,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就止这些?”

“就是,要我说,这八辈子修来的最大福气就是赶上吴督军在咱们广东当政。”

“是啊是啊,听老一辈的说,以前林老爷在广东时做了几桩大实事,可惜惹到了洋鬼子,害的咱们广东也遭殃不少。要说咱们的吴督军虽然也打仗,可好歹是一个负责任的督军,打仗之前打仗之后都会照顾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当初我还打算去广西投靠老丈人,幸亏最后没去,要不然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不管怎么说,咱们这辈子是心甘情愿为吴督军卖命的了。”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随着战后重建进入规模阶段,粤北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军政府为战争中失去家园的老百姓圈划了临时安置区域,以帐篷、木板房暂时容身,避免造成流民和混乱的局面,所有没有工作的人都能在重建工地上找一份工作,包一日三餐外加月薪,一户人哪怕只有一个人干活,也勉勉强强可以养活三口之家。

吴绍霆没办法在短期之内让这些老百姓恢复以前的生活条件,现在唯一能做的便只能是解决最基本的温饱。同时他还做出保证,所有因为战争而损毁房屋的人家,可先到县府、乡府核对户籍,只要有户籍,军政府出钱出人为其修复屋舍,实在不能修复的人家,则集中另起新屋舍,以旧房折算购买。

即便如此,老百姓们甚少有怨言,这段时间军政府所作所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大家不饿肚子有地方容身已经是不幸中万幸。再加上新闻部的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民间对吴绍霆和军政府只有歌功颂德、感恩在心。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吴绍霆于七月底正式公布军屯运动计划,下令全军自力更生,士兵们积极创造生产力。新闻部与省内诸多报纸再掀舆论浪潮,一方面把军屯运动描绘成军政府重大意义的事迹,另外一方面把军屯自力更生与正在进行的战后重建联合在一起,将广东军队的士兵塑造成亲民护民的子弟兵。

就连外国记者都纷纷聚焦广东,很快就有外文报纸刊登这一报道,将吴绍霆评价为中国近代地方领袖的新典范。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35章,清数

吴绍霆本人只会偶尔关注这些新闻,很多时候他心知肚明,有相当一部分新闻舆论是由新闻部一手策划,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至于外国人的报纸,虽然有一定提高知名度的作用,可毕竟篇幅太小,题材太局限。眼下,他更关心广东现在的实际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重建工程从五月开始,到七月进入白热化,已经浩浩荡荡走了三个月,预计年底之前或可全线告成。当然,这关键还要看后期的投资是否顺利,好在吴绍霆对此很有信心。

解决了这件头等大事,接下来要关注的自然是军屯运动。

事实上吴绍霆对军屯运动本身并没有太多意见,岑春渲和军事部把条条款款规划的十分详细,甚至连每一个营所分配的土地尺寸、生产分类都有大略的框架。对于他来说,现在要亲手抓的还是军风军纪问题,哪怕现在三个师还算安稳,可难保不会溃败在糖衣炮弹之下。

七月底,他召集黄埔军校各部门干事,决定先在黄埔军校临时开办宪兵特别班,学员可以由在读黄埔学员申报,利用业余补习专业知识。同时,他还派了朱执信、周震麟等人前往上海,聘请外籍顾问来粤执教。

岑春渲也在月底时正式成立广东军法条例研讨会,开始着手编制广东特属的军事法规。立法之事看上去十分复杂,不过对岑春渲来说并不算难,当年在广东任上时,他曾经主持过警例和军规整顿,早有一套草案拟定在手。如今只要将草案重新取出来,结合实际情况修改一番即可,甚至连论证都免了。

八月初,吴绍霆派出倪映典再度北上,一方面是接应在京治疗的王云返粤,同时还兼顾着与北洋政府陆军部、教育部协商,由中央与广东省军政府共同出资,在韶关成立一所国立政法大学,取名为国立南洋政法大学。即使申请不成功,吴绍霆也决定将以省府名义开办这所大学,大不了改国立为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