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大军阀-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还打算实践演练一遍,可是分配完毕之后天色已经黑了。没办法,只好明日再继续。

从初二到初九这几天时间里,二十四镇一直都在演练受阅步操。虽然因为各标受训情况不一致,演练时看上去有些别扭,但总算是能够勉强达成默契。

孚琦依然不见得高兴,因为队列步操只是审查检阅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要考验全镇的实战演习技巧。现在看来步操都是磕磕碰碰不顺利,更别说实战演习了。

实战演习是没有办法提前训练的,这个项目由练兵处派下来的检阅军官团,在到达受阅地之后,根据实际情况与受阅部队主官一起拟顶。

正因为如此,才让孚琦深感头疼,心中一点把握都没有。

不过事已至此,他只能静静等待结果的到来,好在二十四镇已经训练两年有余,总应该有一些值得称道的本钱了。

在这几天时间里,陆军衙门也接到了京城的消息,练兵处派往广州的二十四镇检阅军官团已经从天津出发,预计十六日就能到达广州。孚琦一方面要筹备迎接工作,另外一方面还要督导训练,忙碌的甚至有时候直接就在西郊这边留宿了。

二月十四日,练兵处军官团发来电报,他们的船已经抵达厦门,两日之后的早上将会准时进入广州港。

广州这边的迎接工作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孚琦让陆军衙门打扫了招待所,同时也安排了迎接的仪仗。他不是一个浮夸的人,无非就是练兵处对二十四镇的正常检阅,以身份官职来论,广州将军要远远比检阅军官团主席高得多,所以没必要弄那么大的派场。

转眼间十六日就到了。

天天刚亮时,二十四镇军乐队以及一众高级军官,在孚琦的带领之下就进城来到了广州码头。营级以下的军官并没有安排到场,那样的话人数也太众多了一些,但是吴绍霆却是一个例外。因为这次随同检阅军官团一同前来的,除了练兵处外籍军事顾问之外,还有各国使馆的武官。考虑吴绍霆是西郊军营难的懂得德语的军官,因此就随同一起来了。

但凡大清国有什么大型的军事活动,各国使馆必然会派遣专业人士到场观摩。

虽然名为观摩,其实还是一种间谍行为。帝国列强很关心自己猎物的发育状况,如果大清国突然有一天建立了一支超级部队,这必然会引起各国军政界的风波。

二月的天气虽然要晴朗一些,可是寒风依然犀利。数十多名二十四镇和陆军衙门的军官披着厚实的军披风,站在被清场一空广州码头岸上,每个人的脸色都各有不同。一开始大家还能忍受清晨的温度,十几分钟过去之后,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官员开始瑟瑟发抖了。

就在众人渐渐泛起抱怨声时,远处航道上传来了一声悠扬的鸣笛声。没过多久,一艘高挂着大清龙旗和陆军军旗的汽船出现在视线之内,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汽船甲板上站着人影在招手。孚琦下令让军乐队开始奏乐。乐队指挥站在乐手最前方,煞有其的的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势,然后开始挥动指挥棒。

晚清于1906年成立陆军部之后,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这支军歌后世称其名为《中国男儿》,并且一度成为大清帝国的代国歌,直到1911年严复写出《巩金瓯》成为正式国歌之后,才成为陆军专用。

现在军乐队演奏的军乐,正是这一首《中国男儿》。

反复演奏了两遍之后,汽船总算放缓了速度,利用惯性开始向船位停靠。一番周折,船只总算靠岸下锚,船员和码头工人开始对接梯板,让乘客们下船。军官团的那些官员们早就在甲板上等候了,中国军官们都是一副肃然之态;可是让人感到不和谐的,却是那些外国使馆的武官,这些洋鬼子竟然连家眷都带来了,两两搂在一起,一片欢声笑语,似乎根本不是在出差,而是旅游度假似的。

梯板架接好了,几个侍从官和一个秘书官先行走下船来。秘书官径直来到孚琦面前,敬礼罢了又是一阵寒暄,他的责任是负责向孚琦介绍军官团成员。

孚琦也让陆军衙门几位翻译上前做好准备,吴绍霆于是就来到了孚琦的身后。

军官团陆续从船上走了下来,为首一人是一位五十多岁的长者,留着大八字胡,一身笔直的北洋新军高级军服,胸口还挂着两个锃亮的勋章。不过他个子不算高,戴着一定高礼帽显得上下比例失调。

卷一:广州风云 第130章,冯狗段豹

当此人走到孚琦面前时,陪同一旁的秘书官介绍道:“将军大人,这位是此次检阅团主席、练兵处总办、贵胄学堂总办、署理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冯国璋冯华甫大人。”

孚琦微微颔首示意,不见任何热情的问好了一番。

站在孚琦身后的吴绍霆心中却大有感触,原来这位就是日后叱咤北洋的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没想到自己远在广州还能见到对方,真不知道是不是命中的安排。他几乎已经可以预料到,这位北洋三杰之一的“冯狗”将来必定会成为自己的对手。不过在北洋军阀当中,他自认为自己对直系军阀还是很有好感的。虽然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一片乌烟瘴气,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些旧派军阀在历史上还是有一笔魅力色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黑暗统治远远没有后来的政权更可怕。

“将军大人亲自相接,下官诚惶诚恐呀。”虽然面对孚琦的一副冷脸,但冯国璋还是颇具城府的讨笑着说道。

“冯大人客气了,诸位远道而来,一路舟马劳顿,前来迎接自是情理之中了。”孚琦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语气干巴巴的说道。

吴绍霆深知满族权贵现在对北洋军事派深恨不已,早在北洋六镇成立之前,满族少壮派就已经认识到这股汉臣武装的威胁,一直想要削减北洋派的军权。经过清廷的一番布置,总算将北洋派几个实权人物逼退,冯国璋就在去年被革掉呃军权,仅留下虚衔和文职。可是这一切只不过是假象。

三个月前光绪和慈溪相继亡故之后,摄政王载沣准备刺杀袁世凯,可是尚且留职军中的段祺瑞立刻暗中策划了一场兵变,直接威胁载沣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如今除了凤山的第一镇以及驻守山东的第六镇之外,其余四镇兵权都牢牢掌握在北洋派手里,清廷在京城已然如同深处囚笼之中,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

孚琦这个对清廷忠心耿耿的人,当然十分反感这些功高震主、恃权凌威的强臣了。

不过冯国璋一脸无所谓,依然是笑呵呵样子,转而去向前来迎接的其他官员问好。

这时,从船上下来的第二位军官走了过来。对方年逾不惑,甚是清瘦,穿着一身正职的新军高级军服。他并非戴着礼帽,而是常规军帽,看上去就像是要上阵打仗似的派头,根本不是来参加检阅工作的了。

那秘书官介绍道:“这位是镶黄旗汉军副都统、署理全国武备学堂总办、陆军第三镇统制官、授奋勇巴图鲁称号段祺瑞段段芝泉大人。”

听到这里,吴绍霆深感诧异,这段祺瑞跟练兵处有半毛钱关系?他怎么跟着冯国璋一起来了?虽然想不通,但是他内心中还是有一种震撼之感,今天还真是一个值得留念的日子,北洋三杰已然来了两人,段祺瑞和冯国璋日后明争暗斗的两个老冤家,如今一起抛头露面,还真是难得了。

孚琦对待段祺瑞的态度比刚才对待冯国璋的态度更差了,甚至还冷冷哼了一声。

段祺瑞却与冯国璋一样,对孚琦这个南疆将军的轻蔑丝毫不在意,客套了一句话之后,就走过去了。

孚琦在段祺瑞走远之后,立刻对那位秘书官说道:“段大人于这次检阅有什么联系吗?练兵处为何要派他前来?”

秘书官呵呵的笑了笑,说道:“段大人此次只是随团观摩,随便陪同几位外国使馆的友人罢了,并不直接参与评核任务的。”

孚琦根本不相信这一套冠冕堂皇的话,如今京城的局势那么暗流汹涌,段祺瑞任何举动必然是另有深意的,怎么可能真的有闲情雅致跑到广州来视察二十四镇编练呢?

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迎接仪式,军官团的所有成员以及一同前来的外国洋人们,全部登上了马车,众人浩浩荡荡的从码头出发,直接向西郊去了。

当天安顿军官团和洋人时,还闹出了一些麻烦事。陆军衙门招待所显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好,尤其是那些洋人,觉得住在这种地方简直太让人恶心了。这可苦了陆军衙门的一众官员,破费了一番口舌,才勉强稳住了这些大爷们。

下午时,孚琦与军官团众人召开了一次会议,商议了这次检阅工作的安排。

检阅军官团对这方面当然很有经验,很快就按部就班的拟出了一套方案,表示在三天内完成步操检阅,再用七天时间布置和执行实战演练。二月二十八日之前,他们必须完成这次检阅工作,差不多三月中旬就能出评估报告了。

孚琦当然只能遵照军官团的安排,一切评估准则都是由练兵处拟定,他还能有什么额外的要求呢?

第二天,全广州城都在纷纷热议二十四镇受阅的事情。

对于老百姓们来说,官方一旦有什么大的动向,都能很容易的引起他们的关注。虽然这些平头百姓从这些官方动向中找不到任何与自己有利的联系,可是人总是需要有点娱乐,哪怕是茶前饭后的吹牛皮,那也是需要一些谈资的。

正式开始步操受阅是在十九日这一天,前两天时间是军官团对步操检阅场地以及二十四镇兵士的访查。访查场地是衡量和判断步操执行时的影响程度,至于访查兵士则是考察兵士的政治思想。

不过这些都是形式工作罢了,因为早在正式访查之前,各营的主官就接到了衙门传出来的命令,严格要求士兵规范回答的内容。反正一旦有陌生人问话,就回答忠君爱国、报效朝廷、遵守军纪、听命服从等等之类的话。

在剩下的两天时间里,二十四镇除了应付形式,还是要认真做好正式步操演示的准备。

为此,孚琦特意让吴绍霆临时到第二标、骑兵标、炮兵标各营去,传授一些步操的心得,虽然没时间让吴绍霆再去训练这些队伍,但临时抱佛脚有聊胜于无。

吴绍霆个人认为这两天应该让士兵们好好静心休息,就像高考之前会放假一样。但是孚琦既然坚持命令,他也只好遵命行事了。他知道要想营造受阅时的第一印象,那就必须从军姿抓起,其他一切都可以滥竽充数。

当军官团站在检阅台上,看到下面一个个跟标杆式笔直站立的士兵群,那是多么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呀。

因为时间紧迫,吴绍霆只能以营为单位,逐一的前往去指导。

一天时间最多只能指导三营,他可不会敷衍了事的仅仅去将站军姿的仿佛和要求教授一遍就好了。他是先讲述理论,接着亲自示范,然后让士兵们演练几次。在士兵演练期间,他还会随机抽查和纠正,一个营好几百人,前前后后自然要花掉两个小时。

虽然累一些,但是他的这种作风却让第一标以外的其他营的长官深感佩服。都到了最后两天时间了,这位吴大人还是干劲十足,俨然一副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放松的精神。

卷一:广州风云 第131章,北洋之邀

这天傍晚,吴绍霆在大校场东侧的空地上向第二标第三营指导站军姿的要点。在此之前他已经对第二标第一营和第二营进行了指导。虽然连续重复着同一套内容,心中感到十分枯燥和乏味,但对于他来说这还远远没有到达自己的性子底线。

“注意,你们放手的位置,要中指贴紧裤子的中缝线。自己低头先把裤子中缝线找到,看到了吗?中指贴紧。”

“双腿绷直,你要是感到小腿和大腿的肌肉很僵硬,并且开始发酸发胀了,那就对了。”

“收腹挺胸,目光直视你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肩膀稍微向后张开。你们给我记住,你们胸口的衣服不准起褶子,如果起褶子就表示你肩膀张开的不够标准。”

吴绍霆站在最前面,一边大声含着,一边亲自示范给士兵们看。

第三营的众军官则站在一旁观摩,他们到时候虽然不必参与步操,但是却要紧跟着部队负责督导命令,照样是不容出错的。此外他们现在记下吴绍霆的军姿标准,明天还有一天时间可以再巩固训练一下,多多少少有点效果的。

在口头教导和亲身示范之后,吴绍霆走进了士兵队伍行列中,来视察这些士兵的动作。

“你是骑兵吗?妈的,跨给我收起来!”

“你,脚!呈八字形,‘八’怎么写?他妈的不识字就算了,你不识数吗?那每个月军饷要不要少给你两钱银子!”

“挺胸,再挺!他妈的你驼背吗?胸口的衣服不准有褶子!”

“你的眼睛在看哪里呢?目光直视前方,盯着他的后脑勺!再他妈的乱看,把你眼珠子扣下来!”

吴绍霆一下午都没喝水,现在嘴皮子都干燥的磨破皮了。他擦了一下汗水,砸了砸舌头,脸上没有任何埋怨之色,依然认真的检查士兵们的军姿。

然而吴绍霆并不知道,大校场外围的跑道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好几个人影。

因为这是抵达广州的第二天,冯国璋身为审阅军官团主席,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一做的。所以他从早上到下午,都是亲自执行访查工作,表现的兢兢业业,十分认真。

此时段祺瑞也陪着冯国璋一起,身后跟着两个卫兵以及几位陆军衙门的官员。

他们停在了跑道这边,看着不远处吴绍霆训导第三营士兵的情形,两个人不由的都显得有些疑惑不解起来了。

“王大人,那位正在训斥士兵的年轻人是谁呀?我早上看到在训第二标第一营,正午又看到他在训第二标的第二营,现在竟然还在训第三营?他是第二标的总训练官么?”冯国璋负着手,十分好奇的问了道。

陪在冯国璋左边的正是将军秘书官王长龄,他笑呵呵的解释了道:“他名叫吴绍霆,字震之,以前是第一标的代理总训练官,现在担任第一标第一营管带。”

冯国璋不由乐了起来,怪道:“他既是第一标第一营管带,为何今日竟要为第二标来训导呢?难道第二标没有训练官吗?”

王长龄笑道:“冯大人有所不知,这位吴震之是去年刚从德国留学归来,对练兵之道颇为擅长。去年十月在吴震之担任第一标总训练官,亲自督导第一标的训练,一度在广州引为热议。他还夸下海口,由他训练的第一标是广州最强陆军。”

冯国璋怔了怔,随即哈哈笑了起来。

一旁段祺瑞同样也笑得不行,好不容易再平静下来,叹道:“这年轻人口气还真大呀。”

王长龄看出冯国璋和段祺瑞笑容中有几分讥诮,于是连忙解释道:“冯大人,段大人,吴震之这番言论虽然欠妥,可是也确实并非虚言。等到后天正式检阅开始时,两位大人一定会目睹到第一标严正的风采。”

“是吗?这么说这位吴管带确实是一位能人?”段祺瑞怀疑的问道。对于他来说,大清新式陆军之中除了北洋六镇之外,绝不会再有第七支部队能够值得称赞。广州二十四镇一共才五千人不到,而且相当一部分军官之职尚且空置,武器装备也极为落后,单单从这几点来看,这次检阅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了。

“确实如此,我们将军大人对他很是器重。而且广州城内不管新军还是旧军,但凡见过第一标训练情况的人,都深感认同。”王长龄点头说道。

冯国璋仔细观察了不远处第三营的训练情况,这时候第三营上下已经初具阵势,经过调教之后的站姿看上去十分精神。当然单单这一小会儿他看不出更深层的所以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