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沧海-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笼城无粮”——说白了李重进就是给缺粮闹的,连持久战都没法打,结果缩在扬州城里,一个月就全家**而死,若不是缺粮,断然不会以扬州坚城守一个月都守不住。因为历史同期的淮南一样被打烂得非常彻底,一两年里完全没法进行战后重建和农业生产恢复,如果没有外来的粮食输血的话,是养不活李重进的驻军的——历史上显德六年的时候,李重进在淮南的部队还要靠汴京漕运粮食南下反哺才能过日子。

如今元德昭说的这个一改原先给李重进钱粮、而以北朝改朝换代、应当谨慎处置为由、光做不说的暂且掐了李重进的供给,这便算是给个甜枣后又补刀补一棒槌,可以让李重进更加服帖一些罢了。对于元德昭的这个意见,分管外交工作的通儒院学士林克己也颇为认同,补充道:

“大王,元相所言甚是,臣曾出使北朝数次,也多于李招讨接洽,深知此人在雄心壮志上倒是颇为优柔寡断,昔年周太祖驾崩时,李重进身为周太祖郭威唯一有血缘之亲的身份,也没有想过动手。柴荣驾崩时,又任人摆布留在金陵。由此可见此人干大事而惜身,不求成大业,先求保己身,至多是袁绍之才。如此人等断然欺软怕硬,不到危急关头不敢轻易决断,元相所谋,正好可以逼李重进提前与我国主动接触。只是若没有别人先行起兵反抗赵匡胤,以李重进的魄力,只怕不敢独当赵匡胤之锋锐。”

钱惟昱首肯了这个说法,关于李重进的外交基调便算是定下了。

随后钱惟昱又提出讨论了一些关于武平军的外交策略。但是朝中诸人都说如果现在靠武力手段解决没有内乱的湖南地区问题的话,以吴越的军力倒也没啥问题,但是战争有可能拖个两年——毕竟湖南虽小,周行逢毕竟是马上得地盘的悍将,不比李璟这些舞文弄墨的守成之人。而此前没有北朝军力配合、纯靠吴越自力灭国的仅有南汉。以灭周行逢的难度来看,如今至少要比灭当初内乱的南汉再难上一两个档次。

毕竟湖南八州乃至桂北一部虽然面积只有南汉国的一半,人口却不在当初灭国前的南汉之下——五代时候过了长江后,便是越往南方人口越稀疏。而且吴越灭南汉的时候也是利用了三重优势:第一是南汉君主荒淫暴虐,残民以逞,宗室大将几乎被杀尽,文人多被阉为宦者,人心离散;二是当时恰好害死了南汉中宗刘晟,利用了丧主之乱;第三便是战象部队恰巧被吴越人的“兵种相克”给破了。

现在讨伐武平军,武平军国力战力不在南汉之下。以上三点劣势几乎没有,周行逢是湖南本地人,对于本乡本土也还算爱民,唯一的缺点可能是对麾下带兵将领杀戮过重——当初跟着他起兵的、号称拜把子兄弟的人,如今除了一个张文表之外,其他的都被周行逢杀光了——不过这也没办法,五代乱世中,一些立国时间短,缺乏历史传统威望的新君主,确实需要一些狠辣手段来防止篡逆,周行逢不懂什么杯酒释兵权,也就只有用刀子解决了。

最后,还是水军元老陈诲给钱惟昱提了一个计策,才算是把湖南问题的解决基调给定了,陈诲奏言:

“北宋立国未久,且初李重进辖区外,并无与长江接壤之州府。若北朝要图湖南,必先降服荆南高氏,而后修造战船、兴建水军,历史一两年方可略有小成。若李重进反,且据有江北,并略微发展水师之利。那么一旦李重进有沿黄州溯江击湖南之可能。赵匡胤便会两害相权取其轻,令我吴越援助武平军以御李重进。如此一来,我朝方有名正言顺进兵之机遇。”

。。。

。。。

第355章 天下兵马

解决了外交策略布局方面的问题,下一个讨论重点就是关于扩军的事情了。这件事情那些文官也不太管得着,钱惟昱便先让大部分文官们退朝,只留下长官军备后勤的枢密系统人员和一众武将商讨。

其实算起来,吴越国的“中央直属军力”,在显德二年下半年出征南汉以来,还真没有明显扩张过——孙承佑在钱弘俶的支持下,曾经把浙南地区的兵力扩充了一两万人,后来孙氏覆灭后这些人马中的残部被钱惟昱收编整训、扩大到亲从都中。除此之外,除了打下每个新领土后编练应有的团练兵驻守地方。外加以吴越特色的“以工代赈”和废除徭役、全靠雇工政策弄出大批官方基建劳工,就再也没有政府的常备军扩军计划了。

从显德三年岭南彻底平定,到如今建隆元年年初,时间过去了三年半多、四年不到,但是吴越的中央常备军规模大致上还停留在四年前的水平。这四年里,吴越的疆土从浙江、福建全境、赣南、苏南这样大约三个省的面积,增长到了如今新增两广全境、江西剩余地区、交趾,外加非正式逐步归化开发的海南岛,和五溪蛮靠近云南曲靖的邕江上游一小片地区。

总的来说,七七八八算下来,吴越的疆土已经比四年前翻倍一倍还有多,人口增长也比四年前多了七八成(两广人口密度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直属兵力没有明显增加,已经是一个滞后指标了。此先吴越因为军事上可以借重北朝的力量牵制南唐,而且钱惟昱亲自上台后一直连轴转着安排南唐的灭国之战;所以把国力财政大量用于战后重建、水利兴修、开拓蛮荒、基础建设等上面还算是一个合理的策略——

这就好比一个打《帝国时代》游戏的玩家,如果明知你的敌人在你攀科技到“帝国时代”之前不可能来rush你,那就该把资源的调度配给都尽可能花在种田攀科技上面。因为过早的“暴兵”只会让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被拖后、人口增长受制约,以至于最后只能玩蝗虫一般的“全家老小一波流”。但是一旦rush禁令期结束之后,那该暴的兵就该毫不犹豫地爆出来。

“寡人登基以来,本着免徭薄赋、休息于民的政策,一年有余以来,不曾增一人之兵役。朝廷直属常备马步军不过六万、常备水军四万。然数年之间,我吴越疆域户口倍增,这些兵马便颇有不济。如今伪唐已灭、北宋新立。而我吴越各道领土尽皆安民稳妥,两广、赣北尽皆已从战后萧条之态恢复元气。如今寡人欲效法周世宗建殿前司故伎,从长计议、扩军自守,诸将以为当以多少规模为宜、且兵源又当如何规划?”

听了钱惟昱的话,一众武将不免都兴奋起来了,如今算是亲从都诸军都指挥使的林仁肇首先引用历来兵制,说道:

“启禀大王,自大唐以来,朝廷本有北衙禁军、南衙禁军。北衙执掌宫禁戍卫,南衙掌朝廷征伐,后晚唐时北衙禁军为宦官把持,改为神策军,且因其兵源多出京师良家子、不善征发、多有缺额,以致战力糜烂、名声卑劣。后梁唐晋汉四朝均禁军形制糜烂,朝廷征伐全赖天子在幕府时的内牙私军,无有常法。

自周世宗起,方才一改四朝乱象,恢复大唐旧制,将郭威留下内牙骄兵悍将改为侍卫司,类比大唐时北衙亲军;另募集雕面恶儿、好勇斗狠却不曾浸淫行伍的新兵,并抽调各镇少壮骨干为根本,组殿前司以替代唐制南衙禁军,掌征伐。

侍卫司、殿前司便如同我吴越今日之内牙军、亲从都。然内牙军之名,显得仍然是一镇节度使所当有,昔年武肃王为镇海军节度使时便已建成而用此名。如今我吴越国已有东南五道之地,疆土比之武肃王一朝时广大何止数倍,若依然用内牙军之名,则一来与大王新获‘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衔名实不符,二来不便扩充编制,不足以激励将士上进之士气。”

“那依照林都帅的意思,便该把内牙军依照周宋制度改名为侍卫亲军么?”

钱惟昱这句话问出口,又有人表示反对,却是内牙军右统军使杜叔詹出列发言,说道:“大王,侍卫亲军自古为天子所有,既然大王还不想和宋人翻脸,不如折衷以免僭越。末将以为,可效法东晋与北朝前秦等相持时、设‘北府兵’称号旧法,将内牙军改名为北府兵即可。

昔年北府兵多是北地沦陷于五胡之手时、南逃汉人聚于扬州、润州,为南朝收容精炼而成。如今我吴越有白袍军本就是淮人流民组成,白袍军之名号也多有戏谑之感,不宜为朝廷正式称谓,不若一并并入内牙军,以两军骨干组为北府兵。如此一来既可以暗示其职责犹如北衙禁军、侍卫亲军,便于提升士卒自豪上进之心,又不僭越名号。

日后这北府兵的兵员可从南渡流民中无家室拖累、体格精壮、并无劣迹者中充任。这样的士卒无论战力如何,首先在忠诚上最有保障,既然此军乃是大王戍卫为主,自然要以忠心为首要。”

听了杜叔詹的言语,众人又议论了一下,林仁肇也自觉他一开始的建议只着重考虑了名分和上升通道,但是在定位上有些不清晰,也就附议了杜叔詹的说法。

“既然如此,目前内牙军已有两万余人,白袍军万余人。寡人此番扩军,决议效法武肃王开国肇基时建‘八都兵’之议,把两军整合为北府兵后,再新募集兵丁五万充入其中,形成马步军各八都、每都五千人,总计八万众。马军八都目前缺乏战马,只怕暂且能够真正建起两都便已经不易了,而且还得降低对战马质量的要求。但是可以先把军制骨干搭建起来、人员先充实训练,再徐徐配置战马。

至于亲从都,即日便定位为类同殿前司禁军一般职责。如今亲从都人数三万余众,寡人也决议在数年之内将其徐徐扩军至十万人,以确保我吴越直属军马在规模上不输于北宋——此事众将可有异议?兵源来源当作如何取舍还请众将多多建言。”

说到这个问题,最熟悉情况的倒是跟着钱惟昱混最久的顾长风了,他直接拿出数据说:

“大王,按照显德六年年底的粗略统计,以如今五道疆土、多年归化蛮夷之成效,凡我吴越齐民编户、不论汉夷,已有280余万户、1800万丁口。其中汉民及蛮夷彻底汉化者260万户、壮侬黎越隼高彝苗等归化编户、尚未彻底汉化者20余万户。若是大王决议北府兵、亲从都总计扩军征募12万人,也不过是对于百姓多增二十户抽一丁,尚且大有选择余地。

但是以当年‘镇海新军’成功的经验来看,大王当初着重以穷困州府之民为兵的策略着实深谋远虑。如今我吴越富庶,良家子不乐从军的现象更加明显,若靠重金募集,一来钱粮靡费,二来不一定有战斗力,不如还请大王多从无恒产者中多想办法。”

“既然如此,何不从‘撩浅军’、‘发丘营’等朝廷常年以工役银豢养的力役中选取呢?”此言却是林仁肇的副手申屠令坚所倡,他当年跟着去日本和耽罗岛混过一阵子,对于那些大搞开发的工程兵部队比较熟悉,一边说一边补充道,“末将素知自我国废除徭役、改行雇佣力役以来,凡是多年做力役的百姓,多是无家无产、没钱娶妻之人,这些人原本也就多是矿工猎户,后来常年为朝廷雇佣。这些人若是从军,一来军纪上比之新募集的乌合之众多有保障,二来纵然不懂刀枪搏杀、弓弩骑射,好歹比寻常人多一身力气的底子在那里。”

钱惟昱眼前一亮,心说这个办法着实不错,当年他的镇海新军起家,就是靠学习戚继光用金华衢州丽水一代的矿工猎户组建戚家军的经验。如今吴越多年成熟的政府雇佣工程制度,相比于有徭役的国家让农民每年干活一两个月的那种要更加专业化、常年服劳役的人体格纪律都有优势,倒是省去了一道重新筛选的麻烦了。

见钱惟昱首肯,水军主帅陈诲也立刻补充说:“既如此,非但马步军可以如此施为,便是水军若要扩军,也当从台湾、琼州、闽广等处安置的流民渔户中选取,以渔户为水军,起码可以省去两年的体格水性训练。”

钱惟昱对于诸将的讨论意见全部择优采纳,心中盘算:没想到当年废除徭役、改用国家花工役银雇佣民夫干活还有那么多的好处——首先可以初步筛选出家里没地可种或者不会种地的矿工、流民;

其次还可以让这些人的体格在工役的那两年里先初步得到锻炼,而且即使将来从军了,在安营扎寨进行工程兵作业和技术作业方面也会更加有优势——在火药攻城器械出现后,战场上的专业工程作业需求肯定会增多的;

最后,那些常年服工役的人员多半是赣南、闽地、南岭乃至广西的侬壮等穷苦地方人口。因为两浙本地建设情况已经很好了,除了千岛湖的水力工厂区和湖州的铁厂、钱监之外没什么要大搞基建的。而江西的钱亿、福建的钱俨、两广的钱仁俊有很多基建和拓荒工作要做,政府雇佣的劳工肯定多得多。如果从政府雇工里面募兵,相当于是削弱了这些如今还是“藩镇”形态的吴越宗室节度使的潜在可募兵力,强化了吴越的中央力量。这样一来,只有吴越中央的海关商税体系和官营海贸、集中制造业的利润可以养得活大军,只有中央有如此密集的优质兵源,将来钱惟昱的疆土再大一些,也可以很好地控制住兵权财权,不至于要用杯酒释兵权之类自废武功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

。。。

第356章 针尖麦芒

军议结束后,钱惟昱便让众将自行离去,按照此前规划好的扩军计划各司其职,预期两年之内把新军扩充的活儿给完成。按照规划,到建隆三年年初的时候,吴越国中央直属兵力应该扩充到北府军8万、亲从都10万、海军8万的规模,总兵力26万人。

钱粮方面,钱惟昱为此拨出了两年内每年投入2500万贯扩军专项军费的财政支持,也就是平均每个新募集士兵的募集军饷、武器盔甲、营帐战船配套支出摊下来有将近200两——骑军还海军花费得多一些,步军少一些。这笔钱的话基本上把吴越国如今全国的糖、盐、酒三项的内需、外贸财政收入都给填了进去。其余朝廷和投资开支就只有从茶、棉布、丝绸、钢铁和其他贵重品海外进出口等行业的商税与政府经营里面解决了。

新军编练到位之后,后期的维护成本就会低一些,因为省掉了一次性采购的新增装备,仅需要支出军饷和维修成本,估计26万朝廷直属军队的长期支出依然会达到每年1200万贯的程度——钱惟昱准备给他的嫡系军队开出的军饷是普通士兵一个月2贯钱,外加每个士兵每月由朝廷供给相当于1石米价值的口粮。如果光吃粮食,一个壮汉一个月最多也就吃掉半石多米面,不过吴越军可是准备给士兵提供每天其中一顿饭有肉吃的程度的,所以这个开支比例是绝对要的。

而此前吴越国多年的雇佣劳役制度下,给役工的饷银最多也就每个月八钱银子的程度,如果毫无技术含量的力工只有五六钱,如此一来参军后2贯的军饷也足以形成梯度吸引力,让一下子收入达到原来三倍的士兵愿意拼命。

……

会议散去后,顾长风却是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府邸,而是恳请钱惟昱准许他去后宫与自己的妹妹顾少妍见一面。原本自从顾少妍担任后宫内卫都统之后,男性的内牙军将领就再也没有去过后宫,但是对此事钱惟昱却很是大度。毕竟他前一阵子派顾长风去邢州做了那么多出生入死的危险活儿,人家回到杭州之后给亲人见一下让人安安心也是应该的。

咸宁殿一处偏殿里,顾长风见到了已经至少大半年没见的妹妹。顾少妍如今十足十七岁,虚岁十八,因为十岁就开始习武,身段也已经彻底长开了。对于妹妹至今没有被大王宠幸过这一点,顾长风心理也着实有些复杂。谁人不希望自己的姐妹可以有个好的归宿当上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