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虎贲-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勤王有功,成功营救李渊处困境,罗士信北上阻击突厥兵南下,以两万鏖战十五万突厥兵,取得辉煌战果,并且以葫芦河挡住了突厥南下的道路。
  论功行赏,李世民、罗士信一人一路皆取得辉煌战果。毫无疑问罗士信的战果更加喜人,但是李世民营救的是李渊,这救驾之功,有着额外的属性加成。最后李渊大笔一挥,两人一人一路,同为此次事变中的首功。
  一个真正的罪魁祸首,一个将事件扩大推向如此不可预计的局面的协助者,两人并列首功,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奇葩古怪的事情。
  罗士信回到了长安,受到了李渊的隆重迎接。
  皇城之外,李渊亲自接见了所有天节军剩余将士,亲自慰问鼓励。
  看着一个个身上的缠着绷带的兵卒,作为皇帝的李渊眼中也露出了震撼的表情:他们都为天节军取得的战果而高兴而欢呼,却没有想到那场辉煌的胜利,天节军付出了什么样的惨烈的代价。
  直到看着无一不伤的天节军勇士,李渊才意识到如此问题。
  两万打十五万,还是以步战骑,又岂是好打的?
  当即李渊将对于天节军的犒赏加了三成,对于那些战死的勇士家人的抚恤也翻了一倍。
  “幸苦你们了!”李渊重重的拍着罗士信的肩膀,感慨万千的说着。
  罗士信很顺口的就来了一句:“为陛下效力,不辛苦。”
  事件平息,李渊在次日的朝会上也给了天下人一个交待。
  李渊当众宣布废除李建成太子之位,理由是识人不明,错用杨文干、罗艺两个叛贼,导致突厥南下,险些酿成大祸,至于其他的也没细说。毕竟李渊保李建成不死的心,从未有过动摇。
  本来这易储是一个国家重中之重的大事件,任何朝代若有易储之事,文武上下必然会吵成一团。但是这一次却无人说话,大多都默认了李渊的决定。
  毕竟这一次李建成确实犯了大过,令江山险些动摇,加上秦王党确实势大,能够与之抗衡的帝党又因为裴寂改旗易帜站在了李世民这边,剩下的太子党,主力都全部落网,都给软禁了起来,群龙无首,自顾不暇,哪里还敢对抗帝党、秦王党两大党派。
  就如当初对李世民承诺的一样,李渊改封李建成为蜀王,择日之官。
  罗士信听到这里心底松了口气,他的目的是达到了。至于以后的事,他亦无法预料,能为平阳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偷偷看了平阳一眼。
  平阳面无表情的站着,对于李渊的任命并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不过能感受得到她心底的那股悲痛,这生在帝王家确实能够享受到常人无法享受到的权势地位,但是同样也沉受着一些他人不需要承受的痛苦。尤其是平阳这类人重感情,重亲情的人物,面对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更是一时间无法接受。
  平阳与李世民的感情,自小就很好胜于其他兄弟,但是现在的她,对李世民却是如视路人。
  “如果让她知道自己才掺合了一脚,想必对自己也是一样吧?”罗士信摸了摸鼻子,心中想着,这种事情,还是不让她知道的好。
  他不是迂腐之人,不会傻到心生愧疚的向平阳坦白一切,然后引发一系列的悲剧情况。
  更何况罗士信对于他的行为从来不存有半点的愧疚与后悔,他确实是选择了李世民,那是因为李世民确实足够出色。也许不喜欢他的人会说什么逼父弑兄杀弟什么的,但道德从来不是评价一个君王的准则,功绩才是实打实的一切。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确确实实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笔。
  如果他什么都不做,任由事态向历史上的情况发展,那平阳所收到的痛苦会更甚,就如历史上的李渊一样,亲自体会到儿子相残的悲惨事件。
  现在他虽然不知道历史将会向那一方向发展,但至少目前是向好的一面开始的。
  接下来是表彰立功者,李世民赏无可赏,自然是无需再赏。至于太子之位,此事事关重大,必需选择良辰吉日,也不是说册封就册封的。
  接下来罗士信的功绩自然是被大书特书,以一军之力,阻挡整个突厥部落南下,成绩不可谓不辉煌。
  李渊本就视罗士信为自己人,帝党第一大将,还是他未来的女婿,也毫不犹豫的将他加封为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领天节军的职位。
  镇军大将军是从二品的武散官名,是一个地位在右骁卫大将军之上,实权却不如右骁卫大将军的大将军衔位。地位很高在镇军大将军之上的仅有辅国大将军与骠骑大将军两个武散官的虚衔。
  只升衔而不升官,对此罗士信并没有异议,都在情理之中的。作为大将军,罗士信现在是实权已经不小了,执掌着右骁卫又握着两万天节军。到了他这个份上,升官以虚衔散官为主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如此封赏,文武百官羡慕之余,却也无人反对。
  罗士信年纪虽轻,但是他的功绩却是实打实,没有一点水分。
  其他人也先后受到了不同的嘉奖,其中以苏定方为最,以两千五破五千突厥先锋军打的实在漂亮,受封于天节军统军,协助罗士信重整天节军。
  这下了朝,罗士信与平阳并肩走在一起。
  平阳心情不好,罗士信也不知如何安慰,没有说话,只是在她身旁陪着她,让她知道他一直会守护着她。
  “大哥,明天就要去西蜀之官了,我们一起去送一送他吧。”走了一路,出了皇宫,平阳突然说话了。
  “好的!”罗士信欣然赞同,平心而论,李建成对他还是不错了,除了为了李艺,与他有过小小的摩擦之外。他一直都以着帝党的身份,左右逢源。
  翌日到了约定时间,罗士信平阳一起来到皇宫门口等候着李建成。
  偌大的皇宫门口,冷清的只有王珪、魏征、韦挺、徐师谟、赵弘智几人而已。(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 放下一切的觉悟

  恢宏的皇宫门口,只有几许士兵往来巡逻,王珪、魏征、韦挺、徐师谟、赵弘智便站在皇宫门口,街面上显得格外冷清。偶尔出现几个路过的官员,一个个都如躲避瘟神一样,离的远远地,一副深怕牵连到自己的模样。
  罗士信见此心中感慨,王珪、魏征、韦挺都是太子府的核心人物,在朝堂上的地位或许不高,但平时也是一呼百应,人人巴结的人上之人。
  现如今却?
  这人世沧桑,世态炎凉,莫过于此。
  平阳上前打着招呼,罗士信也一并问好。
  韦挺长叹道:“在这宫门呆了近乎半个时辰,公主与大将军是唯一上来与我们问好搭讪的。”
  平阳皱眉怒道:“我就不信,三妹来送大哥,也有人敢说三道四……他若是担心,把我撤掉就好了,未来太子,就能无法无天了么!”今时今日也只有平阳敢说如此话了,她与李世民关系最好。便是因为关系最好,才难以忍受他以如此手段对付他们共同的同胞大哥。
  自从察觉乔公山、尔朱焕与杜凤是李世民安排的。她对于李世民的成见便是极深,这女人的怨念一起,就算是平阳也不能免俗,连名字都不愿意叫,都以“他”来代替。
  对于平阳此话,只能报以苦笑。
  王珪、魏征、韦挺、徐师谟、赵弘智几人就算对李世民恨之入骨,也不敢说这话。
  见他们都不应话。平阳只能问起他大哥的行踪。
  王珪道:“殿下说他去跟陛下告别,让我们先一步在皇宫外等候他。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应该就快来了吧!”
  平阳默默的点了点头。也不去打扰李建成与李渊的话别。
  李建成这一去,短期内只怕再也难以返回长安了,就让他们父子好好叙叙旧吧。
  平阳如此想着,却不知李建成已经拜别了李渊,只是在赶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想象不到的人。
  李世民!
  李世民骑着他的爱驹特勒骠,静静的看着前方。向来泰山崩塌而不行于色的他,这一刻也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他曾想过不来,但是他还是来了。带着复杂的情绪来送一送面前这位大哥,道:“我来送你。”
  李建成似乎也料想不到李世民会来,愣了片刻洒脱一笑,策马上前道:“有些意外。想不到你会来……”
  两人并肩骑着。他们之间一句话也没有,让一种叫沉默的气氛包围着。
  许久!
  李世民先一步打破了僵局:“我来除了送一送大哥,还有一事相求。”
  “说吧!”李建成应对道。
  “大唐百废待兴需要人才,魏征刚直不阿,目光毒辣,长于政务是王佐之才;王珪辨别清浊,疾恶奖善有辅世之能;赵弘智文采飞扬,才思敏捷。可传教一方。此三人尤其是前两者是当世少有的人才,让他们埋没于蜀地。实在太屈才了。”李世民目视着前方,等着李建成的答案。
  “抢了我的太子之位,现在又公然的向我讨要人材,要断我左右臂膀。二弟啊二弟,你这算盘打的真是精妙……你以为我会同意你的要求?”李建成带着几分嘲讽的说着。
  “你会的!”李世民对于李建成的嘲讽视若无睹,肃然的点了点头道:“因为你是李建成,是我李世民的大哥。”
  李建成一言不发,继续缓缓走着,突然一扬马鞭,策马离去了,远远的只留下了一断话:“好好的对待他们……恭喜两个字我说不出口。只是既然你赢了,就一直赢下,让我大唐成为一个超越之前所有王朝的朝代。这样……至少也能证明我输的有价值一些。”
  李建成的话随着他的身影一道消失了。
  李世民看着李建成远去的身影,长长的叹了口气。
  两人一路沉默,相互说过的话不满十句,但是却几乎用掉了他所有的精力。
  他知道是他对不住李建成,但他更知道李建成不需要他的道歉。
  他们之间,只是成王败寇,如此而已。
  李建成不需要怜悯,而他更无后悔之意。
  **********
  此时皇宫之外!
  平阳、罗士信、王珪、魏征、韦挺等人终于等到了李建成。
  李建成一人一骑,走出了皇宫。
  “三妹!妹婿!你们的喜酒我是吃不到了,这声妹婿就提前叫着吧。”李建成来到了近处,从腰间解下了一块翡翠玉石道:“我也没有什么好送的,这块玉佩就当提前给你们的贺礼。”
  “大哥……”平阳难过的叫了一声,近来多愁善感的她,眼睛略微红了。
  “谢过殿下!”罗士信极其慎重的从李建成的手中接过玉佩,收藏放好。
  李建成轻笑道:“又不是生离死别,别难过了。”
  这时王珪上前道:“殿下,时候不早,可以上路了。王妃他们早已在城外的庄园等候多时,这入蜀的道路难行。误了时辰,极为麻烦。”
  李建成点了点头道:“叔玠、玄成、弘智,你们三个留下来,有韦挺、师谟陪我南下足矣。”
  “殿下?”王珪、魏征、赵弘智相继大惊,作揖深拜。
  王珪沉声道:“我等愿意追随殿下南下。”
  李建成要道:“留下吧,大唐需要你们。莫不是,这不当了太子,你们就不遵我意了?”
  魏征叹道:“不敢,我们留下便是。”
  王珪、赵弘智还想要说。
  李建成道:“还是玄成最明白道理,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们放心,不论是父皇还是秦王,他们都不会亏待你们的。”他说着爽朗一笑道:“急着赶路,诸位就此别过了……”他招呼了韦挺、徐师谟一声扬鞭远去。
  魏征对着那身影平腰作揖。
  “魏征,想不到你是这样的人……哼!”王珪气急败坏的甩袖离去。
  赵弘智张了张嘴,也不知说什么,掉头走了。
  魏征也不说话,苦涩一笑,摇着头也欲离去。
  “先生为何不向他们解释?”罗士信突然叫住了魏征。
  魏征不以为意的笑道:“魏某问心无愧,何须解释。他们能够想通,自然无需解释。若是想不明白,解释又有何用?大将军,魏某告辞了。”
  平阳茫然的道:“我怎么没明白?”
  罗士信叹道:“我想我能够体会到一点点,自古以来,权力斗争,不死不休。没有人甘心认输,也没有人相信对手肯让步。秦王殿下不日就会被册封为皇太子,蜀王殿下远走西蜀,已经落败。可是如果蜀王殿下依旧保留着他当任太子时候的幕府成员,秦王殿下未必就不会做他想。就算他不做他想,也有人会为了所谓的揣摩上意而以此为借口生事。同样的,若太子幕府不解散,就算蜀王殿下无心争取什么,那些幕府中的成员难道会善罢甘休?现在蜀王殿下将王珪、魏征、赵弘智留在长安,就是为了告诉秦王,他的左膀右臂以不在身边,好叫他消除无畏的猜忌。同样的,也告诉他身旁的人,他的打算。”
  “大哥,真是伟大!”平阳感动了,为他感到不值。
  罗士信没有将话说下去,只是说了一句:“蜀王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李建成自然不是圣母白莲花,而是做了一个高明政客,应该做的决定。
  可以争取的时候,尽力去争斗,不择手段。既知不可争,则放下一切,坦然面对失败,这是一个真正政客必需拥有的胸怀、
  明知失败,却还要执迷不悟,甚至以牺牲自己所在集团的利益谋求所谓的胜利,那是蠢材行为。李建成自不是蠢材,他是一个高明的人。他知道继续争下去的下场,西蜀富饶,但先天性的劣势摆在那里,结局只有一个。那便是失败,他的家人儿女也会受到灭顶之灾。
  他已经输了,是个失败者,失败的后果自己尝就是了。困兽犹斗,并不是理智理性的做法,下场也只有连累一切与他有关的人。
  所以他走了,走的极为洒脱,走的让罗士信心生敬意。
  能够放下一切,真是了不起。
  其实罗士信猜测的也有一些不正确的地方,毕竟他不知道李世民特地找上了李建成,特地问他讨要了王珪、魏征、赵弘智三人。
  就在李建成离开长安后的一个月,李渊在太史令的推算下正式册封李世民为大唐王朝的皇太子,正式入主东宫。
  大唐的历史在罗士信的干涉下已经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
  是好是坏,罗士信自己也不清楚,但至少从目前的结局来说,还是极为圆满的。
  罗士信依旧当他的帝党第一大将,他与李世民的关系仅限少数几人知道。
  李渊本就是一个喜欢当甩手掌柜的主,现在事情接连发生,他更加没有心情处理国事,都将军政丢给了李世民、裴寂等宰相处理。
  李世民也似乎改了些许任性,对于裴寂的示好,投桃报李,放下了当年刘文静与他产生下的矛盾。
  两个党派上下一心,治理着大唐。
  李世民也体现了他胸襟开阔的一面,对于李建成留下的人才,大势任用,没有半点排斥。
  一切欣欣向荣。
  罗士信也在这和平时期,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喜事。(未完待续。。)
  ps:  有点私事,耽误了。今天只有这一更,明天补上,抱歉。


第二百九十一章 安抚小醋坛子

  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罗士信也将迎来人生最大的一喜。
  他与平阳的婚期终于近了。
  武德七年,十一月十一日,作为后世人所共知的光棍节,罗士信将会在这一日摆脱他光棍的身份,成了有妻一族,而且他的妻子还是大名鼎鼎的巾帼英雌平阳。
  罗士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