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虎贲-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风韵犹存的妇人却厉声尖叫了起来:“你在干什么,你是大隋的皇帝,怎么能够跪乱臣贼子?”她的声音尖锐,好像受到了莫大的刺激。
  罗士信皱了皱眉头,这是萧后?怎么跟泼妇一样,还乱臣贼子,大隋皇帝,都什么年代了。
  小孩身子一僵,惊惧的扭头看了看妇人,又看了看老妪。
  老妪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脸,鼓励的点了点头。
  小孩手伸入怀中,掏出一个黄色的小包裹,以清脆的声音拜道:“隋亡国之君杨政道,持传国玉玺,拜见大唐镇军大将军夏州都督,领文武向大唐乞降。”
  “杨政道!”妇人厉声尖叫气得目露凶光,意图上来抢夺传国玉玺。
  一旁的薛万均眼明手快,上前一步以身阻挡。
  妇人撞在薛万均身上,自己受不住力道,后仰摔倒在了地上,脑袋磕地,直接晕阙了过去。(未完待续。。)
  ps:  第二章,还有两章!


第三十二章 真实的萧后

  面前这一幕让罗士信有点头晕目眩。
  他已然猜出面前长得如同瓷娃娃一样的可爱孩子就是杨广的孙子杨政道,对于他穿一件大人的锦服,他也了解:杨政道在名义上终究是皇帝,平时穿的是龙袍,他们作为阶下之囚,不可能在穿着龙袍,找不到合适的衣服,自然只能穿大人的,怎么样也比冻着的好。
  只是他想不到杨政道竟然来跪献玉玺……
  传国玉玺,中国的无价瑰宝,君王的象征:它的来历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命人将传说中的宝玉和氏璧雕砌玉玺,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此后传国玉玺就成为了帝王军权的象征。就是这枚玉玺,可以说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无数明君庸主手持着它,下达一个个命令。
  在他的记忆中,真正的传国玉玺是毁于唐末,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虽然后面也有传言,宋朝哲宗时期,传国玉玺再现,但真伪却无法辨别。
  目下毫无疑问的是,杨政道手中这枚传至杨隋的传国玉玺是确确实实的真品,由秦始皇传下来的无价瑰宝。
  罗士信顿吞了吞口水,一时间也不敢接受,后仰着身子,低声道:“这个我该不该接,不会有人告我接受传国玉玺,有反心吧?”他在朔方莫名其妙的让两个小人诬告拉拢民心,心怀不轨。现在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不想莫名其妙的在受到什么要命的弹劾。
  刘仁轨莞尔一笑。低声道:“大将军放心,康苏密投降大将军,杨政道、萧后等人都是大将军的俘虏,他们这是向大唐乞降而不是大将军。大将军是有权利接受杨政道的献玺的,但要切记。大将军是代表大唐接受前朝的投降,玉玺到手,慎重供奉起来。凯旋之后。转献陛下。可别踹在怀里私玩,不舍得交出去。”
  “当我傻吗?”罗士信低声嘀咕,这传国玉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的观摩一下看看是什么样子,他倒是做得出来,将这能够烫死人的传国玉玺踹在怀里把玩,那跟厕所里点灯有啥区别。
  有刘仁轨的话。罗士信安心许多。沉声道:“大唐镇军大将军罗士信代表大唐接受你们的乞降。”他双手慎重的将传国玉玺接过,这个时候刘仁轨已经命人找来了一个木制的托盘,呈现上来。
  罗士信将传国玉玺放入托盘之中,让人送入中军大帐。
  见跪伏在面前的一群人老的老,小的小,也不忍看他们受罪,亲自将杨政道扶了起来,并且让所有人起身。
  杨政道在突厥受惯了颉利的恐吓。胆子极小,但见罗士信友好温和。长得也文质彬彬,一点儿也不凶恶,还扶他起来,心中的胆怯少了几分,乖巧的说了一声谢谢。
  不等罗士信说话,他一个箭步跑到了老妪的身旁,拉着她的手叫道:“祖母祖母,我做到了呢,大哥哥一点也不凶。”
  罗士信听到这里登时犹如让一道惊雷直劈脑门,傻眼了……
  祖母……
  他叫她祖母……
  罗士信一直以为萧后是那个晕倒的风韵妇人,还奇怪为什么传言中贤良淑德的萧后就跟泼妇一样。这个杨政道身旁的老妪是他的奶妈或者什么,就没想过这位老妪竟然就是他挂念久已的萧皇后。直接将他雷的他里焦外嫩,神经中枢堵塞,生活不能自理。
  这网文害人,网文误我!
  原先他以为那个妇人是萧皇后,有着小小的失望之余,还能理解一二。
  李世民是个明君不假,但他是个色狼,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也许他就如曹操一样,有什么特殊的生活癖好,胃口比较重什么的,还是能够接受的。
  可现在罗士信却百分之千的确定那些什么所谓的“你不知道的历史”乱七八糟的网文中关于李世民纳萧后这点是假的。
  在他面前的萧后已经上了一定的年纪,岁月在的身上留下了磨灭不去的痕迹,脸上枯燥的肌肤有着深深的皱纹,满头灰白色的鬓发,已经找不到一根纯黑色的。不是他歧视老人家,而是实在不信风华正茂,集结帅气地位权势什么于一身的李世民会禽兽看上一个老人家……
  虽然李世民在这方面确实很禽兽,但不至于禽兽于此。
  事实其实就如他看到的一样,真正的萧皇后并非电视上演的网文里编的。真正的萧皇后因为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作为皇室女子,她有幸的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笔痕迹,也是给那些所谓正史的造假者有力的一击。
  萧皇后依照《北史》中的记载,出生于西梁天保五年,也就是公元五六六年。嫁给杨广的时候她十六岁而杨广十三岁,年纪比杨广犹自要大上一些。历史上李靖贞观四年破突厥,迎回萧皇后。贞观四年也就是公元六三零年,这一年萧皇后六十四岁,而李世民三十二……
  现在因为罗士信的出现,他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这一年,大唐征伐突厥的年份是武德九年。将历史退前了足足四年,萧皇后正好六十岁。
  萧皇后早年跟随杨广的时候,自然算是想尽一切荣华富贵,但杨广死后,便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古代并非后世,有各种昂贵的保养品,各种抗衰老的激素,能够延缓人皮肤的衰老。在这个时代,就算保养的再好的人,也抵挡不过岁月的痕迹。更何况萧皇后近十年一直寄人篱下且远在环境恶劣的草原生活。
  现如今的萧皇后就算一个很平常很普通的老人家。
  萧皇后爱怜的摸了摸孙儿的头,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当初杨广被杀的时候,她已经决定一起死了。虽然杨广无道,虽然杨广不听她劝,但是待她却是极好的。但就在自尽之前,意外得知因为她儿子齐王杨暕因为荒唐与宫女一夕贪欢,竟然留下了遗腹子。宇文化及杀光了杨广的身旁的所有后代,却遗漏了杨政道这个还没有出生的遗腹子。从那时起,杨政道就是她活下来的唯一理由。
  “萧……”罗士信张了张嘴,不知道应该喊什么才好。
  萧皇后笑了笑,看穿了罗士信的尴尬,笑道:“万事都如过眼云烟,身份地位早已是过去式了。大将军不必过于拘礼。老朽今年正好花甲,若大将军不嫌弃,叫我萧耆老吧……”古人对于称谓很有讲究,什么舞勺之年,舞象之年,弱冠、豆蔻年华都有固定的年岁。花甲也就是六十,古人对于六十岁以上的长者都统称为“耆老”。
  对于这些罗士信知道的不是那么清楚,但面对一个慈祥的老人家,他也没有很大的戒心,何况真有问题刘仁轨不可能不出声表态,也跟着叫了一声:“萧耆老,这在出征之前,令弟萧瑀曾让我有机会遇到耆老,好生照料,却不想真的有机会一尝承诺。耆老可放心在军中休息,待我大军凯旋,自会护送你们往长安相聚。”
  萧皇后眼中流露出一丝怀念,“时文还好吧,亏他还记得我这个姐姐!”
  罗士信颔首笑道:“萧耆老放心,令弟现在是我大唐的国相,深得当今陛下的器重。为人也刚正不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萧皇后欣慰的一笑,长叹道:“他自小就聪明,当初我就与他说时文一定能够成大器,当年若是他肯听时文的,轻徭役减赋税,也不至于如此……算了,年纪大了话多,大将军别见怪!”说着她苍老的脸上浮现些许怀念。他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罗士信让刘仁轨安置萧皇后一行人,让他好生招待。
  这时随行的侍婢抬着那位晕阙的妇人从罗士信的面前走过,他这才想起了还有这么一个人物,问向薛万均,看看他知不知道妇人是谁。
  薛万均将他们接来,也有一定的了解,颔首道:“他便是当年派往突厥和亲的义成公主,现在突厥的可敦,一个背祖忘宗的贱人。”
  罗士信这才知道原来她就是多次唆使突厥南下,霍乱大唐,危害百姓的罪魁祸首之一的义成公主,眼中也不由露出一丝厉色。
  诚然义成公主的遭遇确实称得上可怜,但是可怜绝对不是她挑唆颉利,让劝说他出兵掳掠中原迫害百姓的理由。
  “来人,将这个义成公主单独关押起来,限制她的自由,不得与任何人接触。食物不让她饿死就行,不用太多。她若不从反抗,允许你们将她的嘴巴堵住,手脚绑起来。”罗士信是没有那个权力将她处死,若他是三军总指挥,早就下令将她一刀砍了。不过在他的记忆中,李靖也是这么做的。在擒住义成公主之后,李靖直接将她杀了。
  也就留他几日。
  罗士信心中念道。
  就在罗士信安顿好萧皇后一行的时候,在突厥汗庭准备撤退的颉利得到了康苏密投降的消息。(未完待续。。)
  ps:  第三更,十二点前还有一更。


第三十三章 李靖的用意

  康苏密投降罗士信,这对于颉利来说,不易于是晴天霹雳,让他呆立当场,失魂丢神。
  颉利怎么样也想不到跟了他多年的心腹竟然会在这个节骨眼背叛他,抛弃他而去。
  康苏密的背叛对于突厥当前的情况是致命的,这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颉利并不在乎义成公主,更不在乎杨政道以及他的那些所谓的隋朝大臣:他强大的时候,庇佑他们来找借口与理由同唐军作战,现如今他自己都自顾不暇,危在旦夕,哪有精神顾忌女人和那些隋朝的人物。但是康苏密却不同,康苏密知道他们的一切计划,了解突厥的大部分情况。
  罗士信拥有了康苏密,等于将他们剥了个一丝不挂,**裸的暴露了所有信息,包括他们企图逃跑,意图往西方投奔西突厥这“至关重要”的情报。
  得到消息的罗士信,必然会与李靖取得联系,李靖也不会坐视他们从容逃跑,出兵截击。那时候一样会面对合围的危险,命悬一线。
  “不管了,撤,立刻现在,越快越好!”颉利回过神来,没有半点的迟疑半点的犹豫,直接将兵马聚集起来,通知所有突厥百姓,迁移牙帐。
  颉利在这里还是耍了小手段,他依旧没有透露唐军即将将他们包围的事实,而且以婉转的形势,宣布转移牙帐。以唐军即来,势大为由。将牙帐迁移至阴山附近。并且还谎称得到了西突厥汗王统叶护的支持,东西两个分裂的族部,将一同对付大唐。宣扬着大唐有兵十万。而他们有十二万,统叶护更是控弦之士三十万,足够碾碎唐朝。
  真正知道行情的,如颉利、赵德言、阿史那思摩、罗艺这些人是领着兵马没命的奔逃,不知道实际情况的,做着突厥王庭的迁途工作。牛羊马什么,还有帐篷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在准备的范围之内。
  他们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了弃子,阻挡大唐追击步伐。任由大唐砍杀的弃子。
  颉利跑了,跑的很快!
  罗士信这里却有些无奈,他不想放任颉利跑走。游牧民族的尿性就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今天他们若是放走了颉利。百分之一万。要不了几年,他们就会卷土重来。
  打外战最关键就在于一战打死,相互僵持相互袭扰是最耗费国力的。
  可是目前,他想不放颉利都没有办法,他联系不上李靖,李世绩那里也没有消息。
  突厥终究还有十三万强兵,他的三万正面与十三万对决,罗士信也没有多少把握。毕竟兵力的优劣势摆在面前,想要无视是不可能的。
  就在罗士信下了碛口坡。向突厥汗庭逼近,心急火燎的时候,让他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药师公!懋功大将军!你们怎么来的,怎么在一起了?哈哈,来的正好,颉利这个小样,想跑,异想天开。只要药师公你西面的兵马稍做阻截,我跟懋功大将军左右袭杀,就凭颉利那三脚猫的功夫,根本不是我们对手。”他真担心跑了颉利,所以特别着急。
  李靖瞧着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罗士信,很从容的摇了摇手道:“别急别急,你现在是让我阻挡也阻挡不住,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让军队停下来休息片刻,我们去那边说,好好的商议一下接下来的打法战术……”他说着也不理会罗士信,先一步调转马头往他所指的百步外的一块小小突起的山坡走了去。
  罗士信目光落在李世绩的身上。
  这位与李靖齐名的二李,耸了耸肩膀,道:“大将军别看我,我也是刚刚了解个大概。”说着他的目光投向那具伟岸的背影,眼中竟然透露着深深的佩服,惊叹,跟着走了上去。
  罗士信见两人都是这幅淡定自若的模样,暗骂了一句:“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就他不了解情况,只能扬鞭追上了两人。
  李靖招呼着罗士信、李世绩围着坐下来,不疾不徐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地图,摊在草地上,手指着突厥汗庭西北方的赛因山道:“我的兵马都藏在这里,就两千,你说我哪有能力阻截颉利。只怕我的兵一冒头,直接就让突厥给碾碎了。”
  “两,两千?”
  罗士信脑子里晕乎乎的,算着两千兵能够干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两千兵还不够颉利塞牙缝的。
  “你的兵呢?才两千,有个屁用。”罗士信有点无力吐槽,此次大唐出兵十三万,他三万,李世绩四万,李靖是三军主帅,兵马最多,足足有五万。
  现在到了大决战了,李靖自豪的告诉他只有两千兵,两千……
  坑人呢!
  李靖了解自己这个“徒弟”的脾性,也不介意,从容的笑道:“五万大军又不会长翅膀飞,直接来到这突厥的汗庭牙帐附近,自然是在五原那里。五万大军想要瞒天过海的来到这里不被发现,肯定不行。不过两千兵就容易的多,利用这大漠草原隐藏踪迹,悄悄的将兵马带到赛因山还是不难的。”他说道这里,若有所指的说道:“士信,你可别小看我这两千兵。用的好,两千兵也足以当大事,扭转乾坤。在你我的眼里,这两千兵是两千,可的在颉利的眼里却不这么看。在他的眼中,我这两千是五万,是足以威胁到他的五万大军。”
  罗士信听到这里霍然醒悟,霍然站起,神色动容,眼中震撼,无法形容。
  他想起了康苏密给他带来的消息,颉利并没有向北方的漠北深处逃窜,而是选择了西逃投奔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
  现在西突厥称霸西域,军事实力之雄厚,毫不逊色现在的大唐,若在加上臣服西突厥的西域诸国,比硬实力现在的大唐犹自要逊色一二。
  颉利想要投奔西突厥,必须要往西逃窜,要过阴山逃好长一段距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