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虎贲-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行遁术,长于隐蔽身形,神不知鬼不觉的。他若要杀你,会在他想象不到的地方突如其来的一刀。这一刀神出鬼没,极少有人能够闪避的了。就拿王君廓来说,王君廓勇名盛行,在旷野之地都让他一招伤了,险些致命。若辅以地利的优势,王君廓势必难以察觉他的行踪,为他所杀。”
  “五行遁术?”罗士信又听到了一个耳熟却又新鲜的词语,好奇道:“这个五行遁术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法术,这种神奇的东西真的存在?”
  “这个不好说!”裴青衣迟疑了片刻,道:“奇门遁甲,博大精深,这古有传言,是真是假我也没有亲眼见过。不过桓丹的五行遁术却也非神乎其神的法术,而是长期以往,演变而来的一种掩人耳目的手法。桓丹出生于龙虎山下的一个小道观,以鬼道正统自居,研习五行法术,算起来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不过与龙虎山的其他道观不同,其他道观以炼丹修道,研习道法为主,而他们专攻五行法术,据说在百年前盛极一时,香火不绝。后来给人识破,他们所谓的五行法术都是以特殊技巧借助其他工具而施展的障眼法,也就受到了世人的唾弃,为道门不齿,香火也因之断绝。后来道观中出现了一名武痴,但因出生问题,不为龙虎山所容。他便动用学来的障眼法偷学,渐渐地意外将五行遁术融入了偷学来的武艺中去。而桓丹便精通这五行障眼法,能够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手段以迷惑视线,或者出现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人一种神出鬼没的感觉,让人防不胜防。隋末动乱,大别山附近有人聚啸山林,四处抢掠,依仗大别山之险,四处作恶,不论隋朝还是义军都奈何他不得,但就在某一日,他让人无声无息的杀死屋中,留下桓丹二字。六年前,江北有一恶霸为非作歹,在他的生日寿宴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人摘去了脑袋,没有一人看清是谁杀的他。众人只觉得眼睛一花,恶霸已经没了脑袋,依旧只留下桓丹二字。还有许多例子,不管是守卫如何深严。桓丹都能凭借神乎其技的五行遁术达到目的,获得了隐杀的绰号。桓丹的母亲是我的旧识,一直在打听桓丹的下落。也许是得知桓丹的消息,托我打听找寻。”
  “原来如此!”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我帮你找找,找不到是一回事,找不找又是另一回事。我也想见识一下他的五行遁术。”(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花言巧语

  裴青衣说的这个五行遁术给罗士信一种强烈的即视感,貌似跟日本的忍者有着点点相似之处。
  他对日本的历史不够了解,也不知现在的日本是什么情形,是哪根葱哪根蒜在当什么天皇。不过却知道中国与日本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过往来了,魏文帝曹丕因日本国王卑弥呼向魏国亲善,封她为亲魏女倭王。公元四世纪日本对朝鲜半岛南部进行政治和军事扩张,也多次向中国东晋和南朝的宋国派出使节,接受其封号,以增强对外影响。但是因为当时航海技术的落后,彼此接触的并不频繁。不过随着科技的发达,航海事业将会渐渐崛起,海上各国的往来将会日渐频繁。
  隋唐时期的频频往来就是最好的例证,关系非同一般。不过最初时的日本就如汉朝的夜郎国一样。面对汉朝的失节,夜郎王霸气的说了一句“汉孰与我大?”面对还未奔崩离析的大隋朝,小日本也来了一句“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狂妄的口气可将隋炀帝杨广气得火冒三丈。
  不过杨广好大喜功,喜欢做面子工程。以这个时期的风俗来定,越多的异族朝贺越显得国家的伟大富强。杨广也因此谅解了日本的“无知”,与之展开往来,还派使者起日本宣扬中原文化。
  不过隋朝的繁华时日实在太短,面对杨广毁灭性的败家速度,偌大的王朝在短短的十数年间便走向了灭亡。
  新起的唐王朝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日本从隋朝那里见识到中原的富强之后,展开了亲唐政策,多次派遣使者来中原学习文化。以至于原本落后的日本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衍变的改革,真正的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日本的主流文化大多都是抄袭唐宋,指不定后来盛行的忍者他们所谓的忍术也是源自于中国的五行遁术,也未可知。
  这如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罗士信作为一个熟知历史的中国人,对于小日本没有好感。若有机会,也不介意马踏日本岛。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如今的小日本还真不值得大唐为之劳师动众消耗国力。
  见天色不早,裴青衣心中有着许多的不舍。却也不得不告辞。
  罗士信挽留道:“青衣姑娘,你与平阳亲如姐妹,在装修这屋子的时候,她特地给你准备了一栋别院。供你居住。干脆日后住下便是了。何必住在客栈,费钱还不便利。”
  裴青衣心中却是一动,扭捏了片刻也应承了下来。
  平阳禁口不能饮酒,担心打扰了两人的雅兴,一直没有出现。
  这酒宴结束,也来与之相聚。两人相交多年,以往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近年来却是聚少离多,有许多贴心话说。罗士信也任由她们说悄悄话,下去动用自己手上的人脉关系帮着裴青衣调查一下桓丹的下落,为助她良多的裴青衣出点力。
  但结果不容乐观,正如罗士信预想的一样:李世民这太子之位来的并不正当,杜淹暗中组建的这个地下组织也干了些许不能让他人知道的事情。这将组织撤销,以李世民的手段自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桓丹已经完全失去了消息,罗士信也只能让人尽量调查,不强求得到结果,主要心思还是在刑部的发展上。
  经过王君廓教唆庐江王谋反案,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在小觑出将从政的罗士信,小觑他掌控的刑部,也给了他审案处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大案过后,面对一点一点的小案,罗士信在刑部的日子也算过的清闲,但随着一个消息的流露,整个大唐的气氛渐渐有了转变。
  就如绝大多数有识之士预料的一样,李渊平白无故的让李世民监国是禅位的前奏。
  武德九年八月,朝廷传来了确切的消息,唐皇李渊以年事已高,无精力处理国事,将在次月初禅位与皇太子李世民。
  就算是早有心理准备,突然得到确切的消息,依旧让大唐朝廷上的风气悄然改变。固然他们早已习惯李世民的治世风格,可是大多人心底都明白真正的变革即将开始。李渊用人唯亲,而李世民用人重才。李渊的政治班底并不适合李世民,组建新的班底是必然的。谁升谁降,谁能鱼跃龙门,看的就是各自在新皇帝的地位与成绩。
  这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几乎所有有追求抱负的人,都再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着。
  真正清闲没有心底负担的也只有占对位的秦王党了,尤其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这些人都是所为的从龙大臣,他们的晋升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也包括罗士信……罗士信估摸着升官是暂时轮不到他了,这不足二十五岁,却已经是难得的刑部尚书,辅国大将军,在给他升官,要不了多久就无官可封了。不过增加封邑,却是少不了的,上千户的食邑,能够让原本就是土豪的他,更加土豪一些。
  在李世民登基这种大事之前,罗士信还有人生另一大事情需要解决。
  他与郑丽琬的婚事已经拖的够久了,郑丽琬更是因为等他,过了嫁娶的年纪。若是换做寻常百姓人家,早有官府涉入为之说媒,强迫她嫁人了。古代因为人口奇缺,律法规定到了一定年纪必须嫁人的。郑仁基现在是荥阳郑家的管事,地位不凡,也能将此事压下来。
  这种事情越拖的久越对郑丽琬不公,罗士信在破突厥回朝之后便决定找个良辰吉日迎娶郑丽琬。
  这古代嫁娶重视良辰吉时,罗士信与郑丽琬的八字不是很登对,极少有适合他们吉时,当初便是因为缺乏良辰吉日婚事一拖再拖,发生了些许意外。而今也是一拖再拖的,直到今年的中秋八月十八,才是最符合彼此的日子。
  这瞧着时日将近,比之罗士信这里的期待,郑丽琬可谓望眼欲穿了。
  成为罗家的媳妇,这是她四年前便怀揣的梦想。阴差阳错的拖延至今,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已经成长为大姑娘……
  “你说,八月十八,为什么还没有到呢!”郑丽琬轻轻的将柔弱的娇躯靠着身后那宽阔温软的胸膛上,带着几分甜蜜的笑容,看着面前盛开的桂花,闻着桂花特有的扑鼻香味,细语轻声的说着。这院子里天天见月月见年年见闭上眼睛都能浮现的景色意外的入眼,让她有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就五天了!急什么?”罗士信从郑丽琬的背后搂着她的小蛮腰,歪着头儿将脑袋贴着那闪着光亮的发丝上,轻声笑着。
  郑丽琬虽然出生五姓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性格却少见的叛逆,没有一点世家女的贤良淑德,对于礼法并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爱情观特别的顽固蛮横,认准了就一根筋转不过弯来,是有了情郎忘了爹娘的典型人物。她早已将自己视为罗家人了,对于跟罗士信的亲热并不排斥,反而格外的欢喜。
  很多时候已经嫁给罗士信的平阳都不好意思在下人面前搂搂抱抱,郑丽琬却能从容对待,大大方方的跟他黏在一起,就如二十一世纪陷入热恋中的男女一样。
  虽然他们还没有成亲结婚,但是除了临门一步,亲搂抱什么的都干过了。
  就算郑丽琬在如何的开放,也坚守着自己新婚夜这个传统,罗士信自当尊重她的态度。
  “当然是怕再出现问题!”郑丽琬受过一次命运的摆弄,面对这短短的五天,意外变得忐忑起来。一个“再”字,也能体现她的忐忑之心。
  罗士信听了“嘿嘿嘿”的笑出声来。
  “笑什么?”郑丽琬不满的用手肘向身后顶了顶。
  罗士信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是说在睿智的女人,一但喝下爱情这毒药,智商就会变为负数,这人越聪明,越是厉害。”
  “讨厌,就会取笑我!”郑丽琬跟罗士信相处久了也知道爱情、智商、负数这些跨时代的字词,听的懂意思。
  “哪有!”罗士信振振有词的道:“这是夸你聪明呢,你可是我遇到的最聪慧的女子……诸葛亮跟你比起来都变成诸葛不亮了……我罗士信是个粗人,这辈子最怕的就算动脑子。从小呢,最大的愿望就是取一个女中诸葛当媳妇。这样就不用我来动脑子了,一切伤脑筋的事情都由媳妇来,我来卖苦力。这叫什么来着……我想象,琴瑟和鸣,天生一对。”
  “噗嗤!”郑丽琬见他说的有趣,忍不住的笑出了声来,白眼道:“哪有这种和鸣的?”
  “怎么没有!我们不就是了……所以啊,你大胆放心。我罗士信可不会放着长得怎么漂亮有那么聪慧的媳妇的……怎么样也要抓着你的手。一起到老,就跟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两个人一起变老。”罗士信深情款款的说着。
  郑丽琬媚眼迷离,感动得一塌糊涂。。。(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中秋夜宴

  在唐朝女子大多十三四岁成亲,十五岁为法定年岁。郑丽琬虽说是超过法定结婚多年,事实上还是一个十七**不足二十的姑娘,在后世看来就是一个刚刚过了发育期的美少女,完全没有情爱方面的经验,面对罗士信跨时代的甜言蜜语,没有半点的抵抗力,更加期待他们成亲之日的到来。
  在八月十八来到之前,还有一个节日需要慎重对待。
  “父皇派人传来消息,让我们在中秋这一天去宫里一同赏月,他设宴招待。我为郎君选了套衣服,你看合不合适!”
  这日从刑部回到屋舍,罗士信从口中得到了李渊请他们一家去赴宴的消息。
  这一听赏月,罗士信也意识到中秋节到了,想到二十一世纪健在的双亲,徒然伤感起来,心道:“爸妈身体应该好吧,你们身体那么壮实,一定能够长命百岁的……小弟今天应该陪着你们一起过节吧,有他在,我这里也能安心了。我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分彼此。带上我的那份孝心,一起敬了吧。”
  平阳见罗士信徒然伤感,心中担忧,忙道:“怎么了?是不是想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
  罗士信长叹道:“这团圆节,我也想我爹娘了!”
  平阳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笑道:“郎君的老家是齐州历城吧,抽时间我们一起去看看。嫁给郎君多年,还未曾祭拜过两位老人家呢。”
  罗士信含笑的点了点头。随即想到一事,疑问道:“你们也过中秋?”他记起来了,中秋节在后世是法定节假日。是与春节、端午齐名第二大传统节日,是一个合家团圆吃月饼看月亮值得喜庆日子。但是这个时代有八月十五赏月的说法,却没有中秋团聚一说,固然早在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拜月”的活动,然而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明清时期才发展为成为能与春节相比的重要节日。
  罗士信来唐朝已有数年,就没有过过中秋节。绝大多数的中秋节都是自己一人对月思念着千百年后的父母双亲。
  平阳解释道:“八月十五对于我父皇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每一年的八月十五,只要朝中没有重大事件。或者诸事繁忙,父皇他老人家都会在皇宫里小小庆祝一下,邀请钟爱的儿子女儿还有几位贴心的老朋友一同相聚,吃饭赏月。也就是十数人而已。父皇对郎君青眼有加。自然少不了郎君。”
  原来当年李渊太原起兵,因实力不济,最初进展的并不顺利,受到隋朝的强烈反抗,内外交困,粮草不济,军心思归。面对这种情形,李渊的好兄弟裴寂在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以解相思,成功为唐王朝解决了崛起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登基一统天下之后,李渊极为怀念当初的日子。每当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大小小的都要举办一个小型宴会,追忆往昔。也是因月亮的一切一切,月饼带有着相思之意。正是有了这个起点才有了宋朝的对月吃月饼,以至于明清时期,中秋节发展成为与春节、端午其名的传统节日。
  这一年的李渊一如既往的准备了宴会,邀请了诸人小聚:人数依旧不多,罗士信却是其中一个,也是一直以来唯一一个唐王朝的驸马爷。
  面对泰山大人的邀请,罗士信也没有任何迟疑换上了平阳精心准备的衣服一同去赴宴了。
  进了皇宫,正巧遇上同行的萧瑀,作为李渊心中的“萧郎”这次小宴会,自少不了他。
  萧瑀原本对罗士信能够掌控刑部并没有报很大的希望,可结果让他大掉眼镜,惊叹不止。尤其是庐江王谋反案中的表现,更有种名臣的气度风范,远超乎他的预料。刑部正是他所管辖的六部之一,罗士信将刑部整治的如此成功,他这位顶头上司也倍感轻松。
  两人的关系相处的不错。
  一路来到太极殿西堂的精致露天别院,陈叔达、宇文士及两人已经在别院等候了。
  陈叔达是侍中、宇文士及是中书令,前者执掌门下省,后者执掌中书省都是唐王朝的宰相。
  罗士信在唐朝地位虽高,与他们这些宰相比起来还逊色一二,上前问好。
  等不多时,裴寂也后脚抵达,就在裴寂到了不久之后,李渊与李世民一前一后,一同而至。侍婢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