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虎贲-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的用兵水准,自不用说,决定大唐一统天下的六大战役李世民指挥了四个,其中包括虎牢之战以三千破十万的经典战役,一举擒获了中原、河北两大诸侯王。他亲征高句丽的时候,指挥着麾下诸多精兵良将步步为营,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初战便攻下了盖牟、卑沙,随即又攻取了杨广曾久攻不下的辽东,紧接着驻骅山大破十五万高句丽兵卒,最终在安市城下,受到了安市城主顽强的阻击,久攻不克。
  论战绩这一次李世民打的并不差,唐军在这次东征中,出动十万兵马六万步骑,四万水军共攻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入山海关内。共歼敌四万,降其大将二人,裨将及官人酋帅子弟三千五百,兵士十万人。又获牛马各五万以及大量的粮食。唐军自身损失两千余数,但是战马因为受不了苦寒气候,折损十之七八。
  面对恶劣的环境,李世民下令撤军。换做任何朝代,这种战果都是足以书写的胜利,然而在李世民看来没有灭了高句丽就是他的失败,此次战役也以失败而记载。
  针对这前车之鉴,罗士信琢磨了好一阵子,想了整整一夜,对于应付高句丽的恶劣气候有了一定的装备。
  “这是我花了一整夜整理出来的东西,希望陛下能够满足!”罗士信从袖中取出一封一亲笔写的奏章。
  李世民让内侍下堂取来,接过翻开一瞧,便笑了起来:“你这字写的还是那么难看!”他吐槽了一句,认真瞧了下去,才看到第一条,忍不住道:“这减少骑兵的数量?没写错吧?”
  现在大唐不缺马,一个张万岁抬起了大唐的马政,大唐平定草原之后,每年又得草原人进贡牛羊马等物。如今的大唐在甘肃、夏州、河套一带的诸多养马场共计圈养了战马近乎三十万,比起巅峰时的的七十多万匹,虽是远远不如,但已经足够大唐军事上的开销了。
  这大战来临,罗士信这里不是要钱要粮要马,而是减少自己的军马数量,这让李世民大感讶异。要知道大唐的骑兵威震天下,毫不亚于草原上的骑兵。
  罗士信道:“高句丽苦寒,而且他们不像草原部落一样,没有像样的防御措施。相反他们吸取我中原城池的特点,针对他们自身的地形特点加以改良,依山而建。十座高句丽的城池就有九座傍着山险,战马的用处不大。打高句丽战马足够就行,不需要太多。太多反而会给后勤制造压力,给我大唐带来不必要的消耗!至于后面不要河曲马,只要北地矮小马也是因为河曲马固然力量足,速度快,但是不耐寒不耐饿,受不了在严酷环境下的剧烈军事行动。反之北地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习惯了恶劣的环境,能够受得了高句丽的环境。”
  李世民深深看了罗士信一眼,继续看了下去,认真的反复看了三遍:长长千余字的要求,不是漫天要价,不是强他所难,而是在大唐支持的范围内竟可能的需求一些攻打高句丽至关重要的东西。
  长长的吐了口气,李世民动容的道。“有你这样的臣子,是我李唐之幸。所有要求,一律准了……朕在长安等候大总管凯旋归来的消息!”
  罗士信昂扬道:“决不负陛下期望!!!”

第十一章 愿听大总管号令(二合一)

  
  这国之征讨,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出征前的准备也需一段时日,原本罗士信身兼的科举考官一职,因为战事来临,交给了他人。而今刑部又很清闲,没有什么大事,罗士信忙里偷闲,趁着这个没事的真空期多多陪着家人妻儿。
  他身为李唐最著名的战将之一,领兵出战是不可避免的,平阳、郑丽琬早有了心理准备,除了些许伤感,到没有多少抵触。
  至于小虎吒更是如此了,他不过一岁,只会说简单的几个单词,还不懂人世间的各种酸甜苦辣,离别感伤,就连父母的概念都应该没有。只是凭着点点人性感觉,感受到面前这个胡子扎脸的男子那种关爱,“咯咯”的笑个不停,并没有受到这离别的愁思影响。
  罗士信对平阳、郑丽琬笑道:“有时候真羡慕这小家伙,什么也不用想,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他一笑,我们大家跟着笑,他一哭,我们全跟着着急。”
  平阳爱怜的看着小家伙道:“你呀,口口声声说不能放松对孩子的管教,一定要严苛。说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看就你最宠他了,恨不得将他含在嘴里一样。”
  罗士信尴尬的笑了笑,道:“现在孩子小嘛,当然要好好宠宠。等他大了些。懂事了,那就不一样了。”说着。将壮实的宝贝儿子高高举起来,摇晃着做着各种鬼脸。
  小家伙直愣愣的瞧着。笑声不断。
  郑丽琬欣羡的看了小虎吒一眼,道:“话说,你此次出征,这一去要多久?”
  罗士信顿了一顿道:“我也不清楚,高句丽我去过。他们不像是我以往遇到的敌人。我以往遇到的敌人大多都是野战为主。这打野战我是半点不怂,就算对方兵力多倍与我,我也能打也敢打。但是这次的敌人很会防守,他们当年就是靠守打赢了杨坚的三十万大军,拖垮了杨广的百万兵马。这打攻坚战。少不了耗时费力,具体多少时间,真的不好说。就算再快,也要大半年吧,指不定还可能两三年呢。”
  郑丽琬愕然道:“要那么久,这真打个两三年,那郎君回来的时候,不知道小虎吒认不认得你这个父亲……”
  罗士信鬼脸僵着,高举的手也停止了摇动。
  小家伙就跟衣服一样。高高的晾了起。
  小孩子的心情比春天的脾气变的还快,谁翻脸就翻脸,“哇”的一下,大哭起来。声音洪亮,有股震耳欲聋的感觉。
  罗士信赶忙将他递给平阳安慰。
  郑丽琬见罗士信竟然失态了,忙道:“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孩子怎么可能忘记他的爹。”
  罗士信却一脸慎重道:“没有,你说的很有道理。不成。我可不想他日回长安后,小家伙牵着平阳的手。指着我的脸问我是谁?那我哪有脸混,也对不起小家伙开口第一个字就叫爹了。半年,不就是一个高句丽,老子半年给他灭了,然后回来见我的宝贝儿子。”
  看着罗士信莫名涌现的昂扬战意,平阳、郑丽琬相对苦笑。
  这攻伐高句丽,不比攻伐吐谷浑。
  吐谷浑位于西域门户,生活习性综合了游牧、农耕各自的优点,所占据的疆域很适合骑兵的突驰冲杀。攻取吐谷浑,自然也以骑兵为主。大唐目前不缺战马,调兵遣将,筹集粮草,只是准备了半个月便已经出发了。
  李靖亲自率着大军,赶往吐谷浑。
  出兵的那日,罗士信亲自送行,行前还与李靖聊了几句。对于高句丽的事情,李靖只字未提,显然对于他这个徒弟有着十足的信心。
  李靖率兵离开长安之后的一个半月,罗士信方才动身:这征伐高句丽与打吐谷浑不一样。
  打吐谷浑靠的是骑兵,大唐的骑将数不胜数,骑兵的素质战斗力,毫不逊于草原骑兵,这征调起来自然快很多。而海东三国不论是高句丽还是新罗、百济都靠着大海,这攻打沿海的国家,水军是必须的。而水军向来的大唐的疲弱之处,这点亦毋庸置疑。
  李唐立国靠的是骑兵步卒,李世民擒二王,将大半天下收入怀中的时候,唐朝还没有像样的水军。直到李靖帮助李孝恭稳定住了巴蜀的局面,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他上陈了攻灭萧铣的十策。李渊放手让李靖治军,李靖这才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
  唐朝的水军方组建起来,然而在平定萧铣、攻取辅公祏之后,水军就没有了实际的用处,渐渐空置,至今已有六年之久。
  这抽调江淮军,重新组建水军,并且在洪州、饶州、江州三州,修葺战舰海船以及督造运输军粮的船舰近乎四百艘,这都是花费时间的活。
  是以罗士信比李靖要晚上足足一个半月,方才动身。
  罗士信领着长安募集的三万兵马,日夜行军来到了此次攻伐高句丽的大本营幽州。
  幽州军营傍渤海而建,水陆共计十万大军,绵延十数里,营盘浩大,战舰林立,格外宏伟。
  罗士信在远处远远眺望,这军营就如一栋城堡一样。
  想着这城堡里的精兵猛将都归他指挥,胸中有股莫名的豪气:这一次他是实打实的三军主帅,手握十万大军的军事统领,只是想想就觉得豪气万丈。
  “大总管,前面任城王前来迎接了!”
  在罗士信身侧的是太常卿韦挺,这一次马周并没有跟罗士信来。
  马周身怀宰相之才,一直跟在罗士信身旁好几年了。如此人物。若一直跟着他,实在也委屈他。此次罗士信征伐高句丽。马周长于政治,军事是他的短处。也就没有将他带在身上,而是推举他为监察御史,让他离开刑部进入御史台。
  李世民也盼马周多时,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同意了。
  马周自己也在这些年认可了李世民这位英主,对于罗士信的好意没有拒绝,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太常卿韦挺是李世民特地拨给罗士信的馈运使,专门负责河北诸州的粮草运输。
  罗士信住马眺望,果然先一步动身的李道宗正领着数十员大将,快步往他们这里走来。
  数十员大将很多都是熟悉的面孔。有从他麾下走出的苏定方、刘仁轨也有久闻大名却少有接触的张士贵、程名振。
  “见过大总管!”李道宗虽是王爵,李姓宗亲,但军中只有一人主帅,即便他的爵位由高于罗士信,此刻也要行礼参见。
  “无需多礼,无须多礼!”罗士信笑着上前,现在他的已经习惯这类似于大内总管一样的称呼了,一手将李道宗扶了起来,“在远处我便眺望着营盘。水陆相通,井然有序,垒垒相互,可攻可守。只看这如城堡一样的营盘。便知郡王胸中韬略,委实不凡啊!”
  李道宗面色带着喜意作揖道:“大总管过奖了!”
  李道宗在小说里给黑的一无是处,妒忌贤能。以各种手段陷害薛仁贵,从而背上诸多骂名。而真实的李道宗却是一员智勇兼备的名将,一个完全能够与李世绩相提并论的人物。整个李唐宗亲。真正能打仗的除了李世民就属李道宗厉害。
  说着他走到李道宗身旁,看着面前黝黑壮实的汉子,又一位让小说抹黑的人物,张士贵。
  同李道宗一样,在关于薛仁贵的小说中,张士贵是薛仁贵遇到的第一个大反派,迫害忠良,甚至谋反朝廷各种混账透顶。真实的张士贵却是一位响当当重义气的铁血汉子,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将。
  张士贵出生将门世家,能弯弓一百五十斤,还精于左右骑射之术,隋朝大业末年,张士贵在虢州聚众反隋因为作战骁勇给隋朝称之为“忽峍贼”。降唐之后,张士贵为大唐南征北战,稳定河南地,跟随李世民大破薛举、薛仁杲,以劣势兵马击溃王世充五万骑兵,又征伐刘武周,还在灭王世充、窦建德的战役中取得举足轻重的功绩,战功极为彪炳。
  罗士信道:“张总管,好久不见了。当年你大破五万王世充铁骑的英姿,我是历历在目,佩服的紧啊!”
  张士贵忙说不敢,神色却是一片愉悦,带着些许激动:当年他给任命为马军总管,当时这个职位有很多人惦记着,很多人不服他,便是大破王世充的那一战,让他扬眉吐气,打出了赫赫名望,也是他这一生中最漂亮,最自豪的一战,让罗士信记挂着心中甚是欢喜。
  说着,他又来到张士贵身旁的一位白白净净宛如白面书生的一位将军面前,道:“张都督,这江南一别,今日再见一如以往。风度还是如此儒雅,当年亲眼见都督指挥舟舰,大破张善安、陈当世,大有昔年周郎风范,瞧得我是心痒难耐。奈何我从未涉及水战,不通此道,水军就由你多多担待了……”
  让罗士信称为张都督的正是此次水军统帅张镇周,他是李靖提拔起来的水军将领。在李唐平定萧铣、攻取辅公祏的战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只如此,张镇周在为人处世上也很值得称道。因立有大功,张镇周任命为舒州大都督,舒州是张镇周的故乡,亲朋好友遍布城乡。张镇周返州之日,先不去任所,命人买置很多酒菜,脱去官服,在故居中招饮旧时亲朋,开怀叙旧,盘桓了十日,然后讲自己战功获取来的金银全数分发给亲朋好友,说道:“今天我们是朋友,我张镇周很高兴地能与你们喝酒畅谈天下,明日我便是治理舒州的都督,若亲朋故友犯法,我绝不徇私。”就如他这掷地有声的话,他上任后,严格遵守法令治理舒州。关心广大百姓疾苦而不偏袒亲族,不营私。不循情。在他的治理下,战后的舒州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农业生产也很快有了发展,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此事还记载在了《龙文鞭影》这一儿童启蒙书籍中,成为教育后世士子的榜样。
  张镇周得罗士信如此看中,也很是激动,赶忙作揖回礼。
  “程将军,洺水打的漂亮,不过你这一战,可将我害苦了。”罗士信笑着来到了张镇周的身侧。
  张镇周的身侧的将军叫程名振,也是能征善战的大将。早年在窦建德麾下,后投李渊,经略河北,战功非凡。刘黑闼起义攻陷洺州,程名振理智的退兵,避开刘黑闼的锋芒,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随后程名振出谋,将刘黑闼的部分军马诱出城外,使之覆没。随后又袭击刘黑闼在冀、贝、沧、瀛等州的水路、陆路粮道。大获全功,动摇刘黑闼军心,令洺水断粮。
  洺水城也是在这个时候,被逼投降唐军。也有了后来罗士信洺水城血战八天之事。
  程名振慎重其事的道:“大总管过奖了,在下还没来得及谢大人擒住刘黑闼,帮我雪恨报仇。”
  原来当年刘黑闼起义。声势浩大,程名振保住了百姓、保住了实力却没有保住自己的母亲、妻子。让刘黑闼生擒了过去。
  程名振截断了汉东军的粮草,等于是断了汉东军的退路。
  刘黑闼大怒之下。将程名振的母亲、妻子给杀了。刘黑闼给罗士信生擒,而程名振则上表李渊,希望将刘黑闼交由他来处置,以报仇恨。最终李渊同意了程名振的请求,程名振亦亲手将刘黑闼的脑袋砍下来,祭奠母亲妻子。
  在程名振看来,若无罗士信擒住刘黑闼,未必能手刃仇人。
  罗士信拍了拍程名振的肩膀,对他很是看好。他真的不知是程名振很了不起很能战,他的儿子程务挺更加了不起。镇守边疆,突厥不敢有任何异动冒犯,只是可惜让武则天冤杀了。
  武则天为了稳固皇权,迫害了大唐八成能征善战之将,让突厥胆寒的程务挺便是其中之一。
  罗士信下一步来到了老熟人苏定方的面前,“定方,恭喜你!”
  他热情的给了苏定方一个熊抱:这位原本在数十年后才发迹闪耀的盖世名将,因为他的关系已经成功的进入了李世民的视线:凭借他在攻伐突厥时,取得的功绩,凭借镇守夏州朔方的功劳。苏定方此次成为了罗士信麾下的六大总管之一,李世民亲点的副将。
  苏定方叹道:“若无大将军,哪有末将今日。”
  看了苏定方身后的刘仁轨,对着他颔首点了点头,后者同样,点头回应。
  “虎子,听说你混得不错!都当爷了,虎爷,还有点意思!”罗士信看着一脸激动多年不见的莫虎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