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虎贲-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汗也觉得你不适合当隋王,应该跟他学习骑马射箭的。”
  杨政道突然面色惨白,身子不自觉的缩了缩,眼中闪着惊惧之色,懦弱的拉了拉义成公主的衣袖,道:“那我还是当隋王吧,我怕姑父。”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粗暴的男人在早朝的时候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走进大殿的情形。
  那是一个打算逃回中原的隋朝大臣,颉利杀鸡儆猴的做法,不仅儆了猴,还吓坏了不满五岁的娃儿,令他有了一种颉利恐惧症。听到这两个字就忍不住为之颤栗。
  义成公主看着几欲发抖的杨政道,忍不住心道:“这样的人,能托起大隋嘛!”
  义成公主不确定,但是她已经别无选择,就算托不起,也要托。
  为了大隋,也为了她自己的付出能有一个回报。
  义成公主是皇室宗亲女,自幼耳濡目染的是大隋如何如何富强,如何如何威凌天下,她作为皇室女深深的为大隋自豪着。那一年,她被选中和亲对象。在出嫁前,接受洗脑,带着为大隋靖边事业出力的野望,嫁给了突厥启民可汗。
  义成公主对隋朝有着死忠之心,恪尽职守的履行着自己的任务。只是她想不到强大的隋朝,富强的隋朝竟如昙花一般,辉煌却短暂。
  仅仅二世就没落了,大业十一年,杨广到太原附近的汾阳宫度夏。夏末北巡的时候,竟然被突厥的始毕可汗团团围困,眼看就要束手就擒。是义成公主如救世主一般为了大隋冒着被杀的危险,慌称突厥边境有情况,调离了始毕可汗的部队,杨广也因此保住了一条小命。
  接下来隋朝落败之势,无可挽救,还是义成公主出面,保住了大隋朝唯一的血脉。
  看着落魄的隋朝后裔,义成公主迷茫了。
  她为了大隋付出了一切,十数年来恪尽职守的服侍着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这四位父子兄弟。有着传统思想的义成公主,为了大隋挨过了各种(乱)伦之苦,换来的结果不是一个辉煌不落的大隋王朝,而是一个灭亡的大隋。
  她多年的付出,多年的痛苦就如一个笑话,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义成公主岂能甘心,她要报仇,她要证明,证明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了。
  大隋还没有亡,还有嫡系血脉。
  于是义成公主开始了她的策划,与其堂弟杨善经以及王世充使者王文素一起劝说颉利奉杨政道以伐唐,恢复隋朝。
  颉利也有心给唐朝制造混乱,打着光复隋朝的旗号,一次又一次的以名正言顺的口号入侵大唐。
  “姑母,政道想奶奶了,想见见奶奶!”杨政道突然拉了拉义成公主的衣袖。
  义成公主一阵尴尬,萧皇后一如以往的贤良淑德,她早已看开了一切,大隋势不可为,她放弃了报仇,只想着将孙子踏踏实实的拉扯大,过普通人的生活。也因如此想法,姑嫂二人大吵了一架。
  义成公主已将萧皇后软禁了。
  “爱妃,你在哪?”
  就在义成公主想着如何回答的时候,屋外传来了颉利可汗的声音。
  听到这个可怕的声音,杨政道一把推开了义成公主,一头钻进了床底下,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义成公主恨铁不成钢的咬了咬牙,堆起笑容走了出去。
  “见过可汗!”
  颉利大笑着,粗狂的声音震耳欲聋,“爱妃免礼,哈哈,你可知道,夷男那小子已经向我归顺了,还带着部帐八万余家,协同同罗、仆骨两个部落,一起投入我的帐下。我的实力又上升一筹,离我在草原建立国家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义成公主笑道:“臣妾恭喜可汗,却不知李唐那里有什么消息?”
  颉利笑道:“爱妃放心,对于这方面。我可比你更有经验。你可以把他们视为小狗,只要丢一块肉,示个好,他们就会摇着尾巴过来的。得了好处,一脚踢开,畜生嘛,不知教训,下一次还会摇着尾巴来的。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的。希望如你们想的那样,若真能促使李唐内乱,李唐就彻底失去与我突厥争雄的资本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齐王嚣张

  当颉利得到李唐一口拒绝他们派遣使者入朝的消息时,已经是五天之后了。
  那时颉利正在宴请刚刚依附的薛延陀部落的少主夷男,当众得到如此消息,脸上顿时大为难堪,猛的一脚将面前的案几踢飞了出去,各种酒水牛羊,飞溅一地,怒喝道:“好一个李渊,早知是头白眼狐狸,当初就应该剐了他。”当初李渊兵不过万余,还是一些未经训练的杂兵,他手中控弦之士十五万,碾压当时的李渊那是轻轻松松的。偏偏那时他求的是大隋动荡,越乱越好,接受了李渊的示好,还赠送战马以作支援。那里想到,时过境迁,当初的小角色已经成长为大唐皇帝,几乎坐拥隋朝原有的疆土,现在更是公然跟他叫板,毫无反驳余地的拒绝了他派遣使者的要求,赤(裸)裸的在他脸上狠狠的扇了一计耳光。
  看着一旁惊愕的义成公主,先前大话满满的颉利顿觉脸上火辣辣的疼!
  不止是颉利愤怒惊讶,义成公主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多少年了,中原对于草原民族的态度何曾改过?
  为了彰显大国风范气度,华夏王朝都将周边异族使者入朝视为朝见,是一种大扬国威非常值得宣扬的事情。尤其是现在是年末,即将举行盛大的年初典礼这关键的时候。
  义成公主也毫不怀疑,李唐会大张旗鼓的将他们突厥的使者迎入长安,热情款待。他们便可以真真正正的一探李唐虚实,尤其是那个关于李建成、李世民的消息,如果准确从这方面入手,造成李唐内乱。大隋就在能突厥的扶持下,卷土重来。
  谁也想不到这回儿的李唐出人意料的强硬,直言不讳的表达了双方敌对相互交兵的事实,拒绝与他们有任何往来。若真心想与李唐建交互通友好,就拿出诚意来,停止对高开道、梁师都、苑君璋的支持,还回侵占李唐的疆域。
  强硬的态度一改以往的疲软,坏了原先设定的所有计划。
  他们千算万算,算不到李唐现在多了一个罗士信,一个激起了李渊反抗情绪的罗士信。
  他们现在连李唐疆域都进不了,谈什么打探虚实,探听机密。
  夷男这时也拍案而起,叫道:“中原人太不识趣,可汗只要一声令下,我夷男愿为前锋,为可汗扫平中原。”
  颉利盛怒,却没丧失理智,起手制止道:“现在不是时候,要打也要等秋季再说。更何况中原现在也不好对付,原来还能占些便宜。近年却少有收获,尤其是上一次。莫名其妙冒出了个罗士信,损我两万大军。致使三路兵马,一路被灭,其他两路都没有获得多少收获。”
  对于这种情况,他也颇为无奈。李唐越来越强,已经能与突厥相当。现在的情况基本上能算是谁进攻谁失去优势,以至于输面大。若非如此,他也不愿意派使者去李唐示弱,打探情报制造内乱了。
  李唐如今不上当,颉利也没有办法,不过对于夷男的表态,还是万分的高兴,大笑道:“在草原上有我颉利的一份收获,也必然有你们利咥氏的一份。”
  夷男握拳在胸,躬身弯腰道:“谢可汗!”
  颉利、义成公主都没有发现弯下身子的夷男嘴角的那抹冷笑。
  **********
  时近年关,罗士信也渐渐忙碌起来。
  李唐的崛起也在周边异族的眼中,除了突厥,类似于吐谷浑、高昌、焉耆等国通通派来了使者朝见,最为隆重的当属岭南来的朝见团。
  李靖智勇双全,在岭南恩威并施,直接镇服了地方酋长。他们联合一起,组建了一个规模近乎五百余人的朝见团。长途跋涉的赶来长安,意图在年初的大朝会上朝见李渊。
  不论是吐谷浑、高昌、焉耆的使者,还是岭南的朝见团,他们都算是地方一霸。
  这初来长安,难免会惹一些大大小小的麻烦,存在着严重的治安隐患。
  为了确保长安不乱,百姓不受袭扰,李唐这边也根据情况作了相应的措施,从十二卫中抽调人手,加强了长安各坊的护卫,以及充当各国使者的护卫。
  作为掌兵的十二卫大将军之一的罗士信也不能幸免,脸黑运气不好分配到了护卫长安西市这个艰巨的任务,外加保护焉耆使者。
  长安西市是唐长安人流量最大最繁荣的地方,是商贾聚集之地。
  人多意味着事故多,每天都要处理个二十多起纠纷,弄得他一个头两个大。不得暂时放下对右骁卫的改制,先着重抓好分配到的任务。就连李靖送他的《六军镜》,他都没什么时间认真研读揣摩。
  《六军镜》的大名罗士信早已久仰,它是李靖多年的用兵心得之一,也是最贴近这个时代适合这个时代的兵书。
  罗士信怎么也想不到李靖在认真解答他军事上的疑问后,还会将自己所著的兵书《六军镜》寄给他。令他激动感激之余,也决定要好好的学习,不辜负李靖的好意。
  不过依照当前的这情况,所有事情都得放一放。
  这日罗士信在右骁卫官邸处理日常事务,苏定方愤愤不平的走进了大堂,脸上有些扭曲,作揖道:“大将军,末将复命来了。”
  罗士信见苏定方这般模样,放下了手中的事物,笑道:“发生什么事了,值得把你气成这样?”他知道苏定方做事极有分寸,若不是出了某些实在看不下去的事情,不至于这幅模样。
  “齐王太嚣张,太不像话了。”苏定方气呼呼的数落道:“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公然在光德坊的大街上拿着弓箭对着行人射去,误伤了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丢下了一袋大钱,无所事事的走了。更可气的是那些巡逻的护卫视若无睹,管都不管。若不是发生在光德坊,若不是我当时不在场,拼的这一身位子,也要将他拿下来。”
  罗士信听了脸色也沉了下来,忙问小女孩的安危。
  苏定方道:“接受西市的大夫处理了,伤得不重,因为是百姓,也不敢惹齐王。我想帮她讨个公道也无能为力。”
  罗士信也知此事自己帮不上忙,心中郁郁,突地响起那日朝堂上李元吉莫名其妙的挑衅,哼声道:“有机会,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个齐王。”
  寂寞空虚冷啊!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吐谷浑使者

  罗士信因为将苏定方视为心腹,也知他的为人,所以说话也没有隐瞒顾虑。
  但苏定方着实给吓了一跳,恨不得给自己这张臭嘴来几下。自己是什么身份,得罪了李元吉走就走了,若害得大将军跟着罪了李元吉丢官,如何对得起他,忙道:“大将军不可,齐王好说歹说也是陛下的儿子,不能鲁莽行事。”
  罗士信哈哈笑道:“放心,我做事是有分寸的。该出手的时候,才会出手,不会傻到把自己也陪进去。”
  苏定方也送了口气,恭敬的行了一礼,不在打扰罗士信办公了。
  罗士信见苏定方已经离去,一张脸阴阴的,短时间内是无心公务了。
  在东宫遇上李元吉,罗士信便没有给他什么脸色,没半点结交之念,这并非没有理由的。
  他结合历史上的记载以及听来的一些关于李元吉的事情。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齐王殿下,那就是畜生不如,骂李元吉是畜生都是对畜生的一种侮辱。
  李元吉说起出身,也能算是可怜,小时候因为太丑,连亲生母亲都嫌弃他,要将他丢了。是好心的侍女陈善意觉得太过残忍,偷偷的将李元吉藏起来抚养,直到李渊外出公干回来,才告诉李渊。李渊留下了李元吉,也提拔陈善意为李元吉的乳母。
  陈善意一直将李元吉视为亲子一般抚养,李元吉很小的时候就体现了凶狠暴力的一面,他喜欢看人拼杀,让部下赤着身子用真刀真枪来搏杀,闹出了不少的人命。稍微大了一些之后,更是亲自上场,时不时的也会受到一点伤,陈善意心疼李元吉,好言劝说。
  李元吉听的厌烦,竟然命人将陈善意活活勒死。
  (禽)兽畜生尚且知道报恩,李元吉却因陈善意对他的爱护而生出的点点厌烦,残忍的将之杀害。所作所为比之二者,更是不如。
  留守太原的时候,李元吉骄横跋扈纵左右抢夺百姓,当街射箭,以看人躲箭为乐,弄得天怒人怨。宇文歆劝谏无效,上疏李渊告了李元吉一状。李渊向来护短,只是象征似的撤销了李元吉的职位,没过多久就官复原职了。
  也因为李渊的护短,李元吉是出了名的嚣张跋扈。
  对于这种人,罗士信就算再不济也绝不与他有半点往来之念。
  不过后来当上了齐王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常年在李渊、李世民的监督之下,李元吉也收敛了许多,嚣张跋扈是依旧,但祸害百姓的事情近年来倒是没有听说过。
  “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熬了那么久又玩起来了!”
  罗士信冷冷笑着,脑海中却在思索怎么才能教训教训这个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的齐王,舒缓一下心中的郁闷。若是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他杀了,也不是不可以,这种人留在世上的价值也就是祸害人了。
  忙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新的一年终于到来。
  百姓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燃起了炮仗,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借着喜气红红火火。
  百姓有他们的迎新方式,大唐王朝也有固定的迎新方法……元日朝会。
  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朝会,满朝文武只要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都必需参加,就算是远在边界的封疆大吏也必须派使者前来。
  大唐立国五年,如此朝会已经举行了四次,但这第五次毫无疑问的最盛大的一次,早在两个月前唐王朝就开始筹备了。
  原因自然在于大唐在这些年里获得的成就巨大,展现出来的实力。
  扫平群雄,天下归一,击破突厥,威震异域。
  有着这份成就威望,周边的异族已经无法在不闻不问下去,理所当然的派来了使者朝见。
  这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一次收到如此多的异族朝见,意味着他们认同了大唐的实力,认可了大唐中原之主的存在,大唐王朝自然要以格外的态度应对。
  这一大早,罗士信就来到了皇城。
  四周的文武官员如同蚁聚,一个个穿着隆重的朝服在太极宫前依照官员的排位列队。
  因为此次朝会皇亲国戚也必须参加,罗士信固然身居大将军之位,但于皇亲国戚还有些差距,所站的位子还是比较靠后的。起初有些不爽,他往后一看,却不说话了,在他后面已经排成长龙,瞧不尾巴。
  到了良辰吉时,悬鼓吹奏,陈车带着舆辇,缓缓移动。李渊身穿衮冕,在华丽的仪仗下从承天门经过,并且在此举行外朝,接受文武百官的各国使节的参拜。
  首先是皇太子李建成献寿祝贺,李建成在万众之中,风采飞扬的为李渊为大唐祝贺。接下来是上公,所谓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大唐能够功居这位位子的恰恰只有李世民一人。
  为了这一次的朝会,李世民已经与康复中的平阳在元日前返回了长安。李世民虽次之李建成出场庆贺,但那直爽果决的风格,依样有着不输于前者的架势。
  兄弟二人站在一起,当真是一时瑜亮,难分高下。
  在他们之后是中书令奏诸州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贡献,太史令奏云物,侍中奏礼毕。
  近乎千人高呼万岁,经过复杂繁琐的程序,大朝会也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专门为文武百官以及诸蕃使者所举行的承天门楼大宴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