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劣等,最后十名,主官十年内不得再次为官,属官一律降品使用。”杨改革看不上明朝管理核心的办事效率,整个事还摸摸擦擦的,实在是老态龙钟。

皇帝的话一出来,众人就“哄”开了。

反对者比上次还激烈,这次,皇帝可是开了很多先例了,以种番薯来定升迁,已经很出格了,没料到,居然还有因为种不好番薯而丢官的。

“陛下,前十五的全部升官?这得多少官位啊?陛下,可不能卖官啊”一个大臣立刻出来反对到。

“县令升上去了,县丞顶上县令的位子,县丞升上去了,主簿顶上县丞的位子,依次类推,如果有功绩出众的未入流者,报上来,朕特旨,可以转为流内,所以,实际上,也就升了十五个人的官,十五个六品官,难道我朝还安排不下吗?吏部,十五个官有问题吗?”杨改革厉声问道。

吏部尚书吓了一跳,立刻条件反射般的回答道:“没问题,回陛下,既然功绩出众,升官是应该的,安排下去肯定是没问题的。”实际上,皇帝并不管县一级官员的升迁,甚至连知府一级,也管不了,只有到了省,皇帝也才会过问一部分,因为皇帝的精力,实在是有限,光是央和省一级官员的名字,皇帝都得下大力气才能记住。其实大部分低级官僚都是吏部在操作,升不升官全部由吏部说了算。吏部尚书被皇帝的算法给吓住了,感情皇帝也是个精怪啊明白这当官,升官的诀窍啊看上去升官的人好几十,实际上,才升了十几个人的官,这里面就是学问。吏部尚书也怕皇帝插手他吏部的事,对低级官员的升迁进行大面积干预,要那样,他这个吏部尚书当着也没意思了。

杨改革见吏部说没问题,才没接着追问,要是吏部说困难,杨改革就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吏部尚书,一个市里可以有十几个市长。

“启禀陛下,臣不赞成,这史上那里有因为种不好番薯而丢官的?陛下,这个惩罚,实在是太重了点,而且毫无依据,陛下,此事不妥,请陛下收回成命……”一个官员出来反对了。

“哼……,朕说过,谁敢耽误朕一时,朕就耽误他一世,诸位,这样快就把朕的话忘记了吗?朕说到做到,朕如今才还定了个十年,已经是照顾到各位脸面了,已经是给有些人留余地了。”杨改革不待群臣抒自己的反对意见,立刻以高压姿态强压下去,说话开始咄咄逼人,这枪杆子,银子自己的都在手,该硬的时候,就硬得起来。

群臣又是一阵寒颤。借人头的事历历在目,虽然人头最终是没借到,可是,一省的封疆大吏就这样死了,这死法,可是连泡都没有冒一个,就这样完了,死得还偷偷摸摸,值得让人思考一下。

反对的人本来还想争一争。

施凤来这个扩音器又开张了。

“陛下,臣赞成,臣先前就说过,如今,还有什么事比拯救百万灾民重要?到底是几个人的官帽子重要,还是百万灾民的命重要?臣以为,只有如此的强压下去,各州县才会立刻行动起来,才会引起重视,否则,陛下这百万子民岂不是要活活饿死了?”施凤来倒是先出来放了一炮,这一炮炸得也响,声音也高,天理,法理,情理,样样都占住了。

一个大臣出来罗嗦了几句:“陛下,陕西不是有徐子先在那里了吗?怎么会饿死灾民?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施辅的话,不可信,种不种番薯,和饿不饿死人没有必然联系……”

“xxx,你这个老匹夫,还敢说种番薯和灾民饿死没必然关系?今年陕西大面积绝收,灾民没吃的就会挨饿,没东西吃就会饿死人,饿死人就会有人造反,xxx,你还敢说种番薯和饿死人没必然关系?你敢说种番薯和我朝社稷没关系?番薯抗旱,产量高你知道不知道?种了番薯就有吃的,就不会饿死人,你知道不知道……”刘延元一顿乱轰……

这个官员很受伤,今天已经被刘延元这样骂不是一次了,这真的很受伤啊立刻委屈的道:“陛下……,刘延元他骂臣……”这个官员受不了了,又不能和刘延元对骂,只能求皇帝。

杨改革没理他,有些人,就该骂,挥挥手,道:“诸位都别争了,这件事,朕定下来了,几个官员的帽子和百万百姓的命,孰轻孰重,朕知道……,诸位也该分得清,也别劝朕,做这件事,是没有错的。”杨改革以强硬姿态定下这件事,不光是以种番薯定升迁,更是以种番薯进行惩罚,补种秋番薯这件事,必须立刻在全陕西铺开,明末这台老爷车,必须开出和谐号的度。

反对的人还没说什么,毕自严又接过话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简单的定下最后三十名受惩罚还是太笼统了些,假如陕西全体州县都积极应对,补种番薯,产量都很高,陛下依旧要处罚最后十名官员,这岂不是大失人心?岂不是不公?”毕自严看上去是和皇帝说问题,实际上,话里,已经跳过了讨论要不要进行惩罚这件事,而是就惩罚的力度,惩罚的细节问题进行讨论了,让惩罚补种番薯不了这件事变相的成为现实。

毕自严这一手,彻底让那些还准备争议争的人打乱了节奏了,人家都说到怎么处罚上去了,还讨论要不要处罚……

“嗯,确实,这是个问题,那毕爱卿,你说,该怎么办?”杨改革问道。心里对这个帝党相当的满意,这双簧唱得可真好,几句话,就把自己想办的事办妥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应该设立一个线,过了线的州县,则可以免于处罚,比如,每州县能产出十万石的番薯,则可以免去处罚。”毕自严说道。

“十万石?毕大人,你没说错吧?平常年景,上县也才交粮十万石呢,这大灾年里,怎么可能出得了十万石?”一个大臣惊呼起来。

“xx大人,十万石看似很多,但是对于番薯来说,则不多,番薯每亩可产几千斤,就以二千斤为例,十万石,也只需要下田五千亩即可,陕西一个县里,五千亩下田不算什么吧,何况田间地头,山沟河滩都可以种,又容易成活,又容易养,只要稍微用点心思,这不难吧?”毕自严很自信的回答着。

“可……”这个官员还准备说点什么,不过一想,又没说了。有些东西,越笼统越好开口,涉及到了详细的数字,就不好随便开口了,会出问题的。

这经济账以算,数字一摆,立刻明了,五千亩下田还真的不算什么,下县的标准是年纳粮三万石以下,如果一个下县每年缴纳五千石粮食,按照明朝税率往高了算,也有好几万亩税田,而北方,一亩税田往往实际有好几亩、甚至十几亩田【税田和实际的田有区别,因为北方产量低,所以,往往几亩,或者十几亩田交一亩田的税】,所以,五千亩下田不算什么。

反对的人咂咂嘴,还是没说什么。

“很好,毕爱卿的这个建议,相当的好,就这样说定了,如果能产十万石番薯的,就可以免除处罚,到了今年收获的时候,朕会派人去检查的,少于这个数字的,可就别怪朕了……。”杨改革恶狠狠说道。

看着皇帝那副吃人的样,反对的人歇息下来,这件事,看样子,是反对不了。

“内阁即可把番薯定奖惩的详细办法送来,朕今日就要出去,以六百里加急的度传到陕西各州县,让各州县接到命令,立刻行动起来,另外,也把朕的这句话,一并带给陕西各州县……”杨改革说道。

施凤来立刻接口道:“启禀陛下,请问是那句话。”

“种番薯就在这几天,谁耽误朕一时,朕就耽误他一世。这句话务必传到陕西每一个州县官员的耳朵里。”杨改革下狠手,下决心,让明末这台老爷车飙上一飙,怎么也要把度飙到一百二以上,不说赶和谐号,起码,也要高。当然,前提,自己手里有银子,有枪杆子,有了这几样,自己该硬的时候就能硬了,谁敢不听自己的?自己不介意再借一次人头。

群臣被皇帝的狠话给吓着了,皇帝不像是个光说不练的主,这项上人头,有被借走的危险啊

“回禀陛下,此话实在是不甚斯,不合陛下圣人身份,臣恳请陛下,收回这句话,用雅一点的话……”施凤来没有接旨,而是给皇帝体建议换个词,这个词,太狠了点,不像是皇帝说出来的话。

“是啊陛下,此话太过于粗鲁,陛下,还是换一个吧,如果此话被记录入史册,则是陛下擦之不去的'奇‘书‘网‘整。理'提。供'污点啊”毕自严也开口谏议了,这话和臣子们私底下说说就是了,如果还夹杂在政令里下到各州县,这可铁定得载入史册的啊这个对皇帝是一个永久性的伤害啊

“不,这句话很重要,朕一定要这样说,而且,一定要让每一个州县的官员都知道,都铭记在心,朕不光要这样说,到时候,还要这样办……”杨改革铁了心的要让明末的老爷车飙上一百二十码,不放点狠话,那群老爷车是不会理自己的。

有不少人都在心里讥笑皇帝,这种话也是能写到史册上去的?这样写出来,这皇帝铁定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粗鲁皇帝啊这可得名传千古的。

帝党的人着急了,他们跟着皇帝走,自然不希望皇帝的声誉受影响,自然希望皇帝在历史上有个好名声。

“启禀陛下,这句话,如论如何说不得呀依臣看,不如臣代陛下说如何?陕西那边,臣还有几个学生,可代陛下把这句话转告他们,如此,既不伤陛下的声誉,又可以让他们知道事情的紧急,也算是事先有过说教了,日后被处罚了,也怪不得他人,陛下以为呢?”施凤来在大事上没出息,不过,在这小事上,倒是能规矩的出几个主意,一副我是陛下死忠的表现。

“启禀陛下,臣在陕西也有几个学生,臣也愿意代陛下传下这句话,臣这就写信给那几位学生,告知他们事情的严重程度,让他们务必按照政令急办理,丝毫不懈怠……”一个大臣见这天大的拍马屁的机会,那里肯放过,立刻送上自己的忠心,为主分忧啊这个机会可是难得。

众人一听,还有这种好事?这种为君分忧的机会那里能放过?一个个立刻挺身而出。纷纷说自己在陕西有几个学生或者是认识几个人,可以代皇帝把那句话传到,皇帝也就不用把这句话记录在史册上了,皇帝也不用出丑了。

杨改革就郁闷了,这朝臣们难得是齐心一次,还别说,古代对这忠君还是看得很重的,在皇帝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杨改革的意愿是让陕西的那群老爷车飙起来,所以,才说重话,既然有人肯出力,让那群老爷车飙起来,这重话谁说也就无所谓了。

杨改革点点头,微笑道:“诸位爱卿真是替朕分忧的忠臣啊有诸位爱卿给朕分忧,朕就放心了,既然如此,这件事就这样办吧,内阁,把以种番薯定奖惩的政令连同诸位爱卿的信,一同往陕西,六百里加急,务必早日到达。”

“臣领旨……”施凤来立刻答应道。

皇帝在微笑,群臣也在微笑,华殿里,难得出现一回君臣和谐一堂的场景。

……

负责驿递的某个官员,面对朝廷里大佬们送来的这些政令和信件,整个人快疯掉了。

平时用六百里加急,那都是军国大事,一般信件都不会太重,数量也稀少,所以,快马加鞭,才跑得快,那里像今天,几个大包袱丢在他的案几上,上面全部标明,六百里加急送往陕西,再看送信的地址,涉及陕西全境,不,而是陕西每一个县都有。

负责驿递的这个官员傻傻的看着这几大堆包袱,晕菜了,从来没见过六百里加急还用包袱装的,更恼火的是他送了几批包袱出去了,现在又送来几个包袱。早先那几个朝大佬写信之后,回来跟别人一说,觉得自己有点分量,或者和陕西有牵连的官员们,都开始往陕西写信,打的旗号就是替皇帝分忧,纷纷都是要用六百里加急。

外面一个心腹跑来,媚笑着喊道:“老爷,老爷,好消息,好消息啊要加薪了,刚得的消息,陛下下旨要在陕西招募更多的驿卒传递公呢,这驿栈看来,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这个官员怒骂道:“好个屁……”随即又问道:“真的假的?”

那个被骂的心腹莫名其妙,不明所以的挨了骂,又被自家老爷问,道:“千真万确,听刘大人那里的老马说的,这饷银是陛下的,这驿栈是越来越受重视,日后是有奔头了。”这心腹又恬着脸讨好到。

“唉……,看来,本官也得上奏疏求陛下多招募些驿卒啊……”这个官员哀叹一声到。

那个心腹莫名其妙的看着自家官老爷,不明所以,见官老爷的案几上面又多了几个包袱,问道:“老爷,这个也是要出去的吗?”

“嗯,今日就出去,全部都是六百里加急。”

“啊……”

【双休日加月底求票了求多多支持】

第三百二十五章夏日里清凉的约会

第三百二十五章夏日里清凉的约会

尽管杨改革已经确定了去忽悠那些藩王、勋贵们的银子,可是,杨改革到现在,还没跟琉璃斋的孙丽娘开口说这件事。

杨改革觉得,自己得想个好说辞,好好的解释一番,否则,孙丽娘还真的以为自己把琉璃斋卖了呢,那不哭死才怪,琉璃斋可是她的孩子,命根子。

今日,杨改革处理了政事,还是准备到宫外去走走,这琉璃斋股份的事,始终得确立下来,得尽快的开工了,杨改革已经瞄好了几个藩王,勋贵,就等着大把的银子往自己家里送呢。

“大伴,准备一下,出宫去吧。”杨改革下了决心,哄好孙丽娘,说服孙丽娘,这是一个“艰难”的工作,但是必须得尽快行动。

“遵命,陛下……”王承恩习惯性的答应道,然后面带忧色的问道:“……,可是,陛下,这日头……”七月的天,正是晌午,一天当太阳最毒辣的时候,这个时候出去,非常热。

“没事,朕到了琉璃斋再去洗澡。”杨改革说道。

“遵命,那奴婢这就去准备准备。”王晨恩答应下来。

……

出了宫,太阳毒辣得很,杨改革坐在马车上,觉得热得汗呼呼的。马车叮叮当当的向前走,在夏天坐没空调的车,那个难受劲莫过于如此,尽管车上事先已经准备了冰块,但是,杨改革依旧是受不了。

“公子,是直接去琉璃斋吗?”王承恩这个管家问道。

“不,先去上次那个茶馆,去处理一下军票的事,然后再去琉璃斋。”杨改革心那个红色的身影,就不住的乱窜。

“是,公子。”王承恩就知道皇帝不会忘记那个女子,一问,果然还是要先去看那个女子的。

“管家,这马车里,日后,得多准备一些冰块,否则,是坐不了人了。”杨改革抱怨道,这马车里没空调,又是密封的,热得不得了,杨改革重温了一回日后在四十度高温之下乘坐无空调公交车的感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了皇帝了,该享受的都得享受,越受不得这汗巴巴的感觉,回想以前在四十度高温之下,乘坐无空调大型公交车的经历来,不住的唏嘘感叹。

“是,公子。”王承恩习惯性的答应道。

马车悠然加,朝着上次那个茶馆驶去。

这个茶馆,杨改革到来的时候,是没看到什么人的,或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或许,是保安们已经清场了。

杨改革坐下,王承恩就递过来凉水洗过的毛巾,给皇帝擦汗用。杨改革接过毛巾,擦了一把汗,晒道:“这天气,也太热了吧,也不知道陕西那边多少天没下雨了。”京师这个地方已经有一段日子没下雨了,干燥得不得了,也热得不得了,杨改革颇有感触,京师都热成这个样子了,以陕西的干旱算,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