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夫人快快请起”杨改革自己不好过去,连连示意王承恩,王承恩得了皇帝的眼色,连忙过去,搀起秦良欲。

一席推心置腹的话说过,秦良欲对皇帝的好感再次上升数个档次,既得皇帝如此的看重,如此的信任,推心置腹,还犹豫什么?还怕什么?原本还有些犹豫,有些疑huo,有些摇摆的立场,这次,是彻底的倒向皇帝这边,成了一个坚定的帝党。

……

“朕的设想是在白杆兵的基础上,扩建成一只能够在野战上和东虏一较长短的兵马,不敢说赢,起码也要支撑住不崩溃,这就行了……”杨改革以及诚恳的态度打动了秦良欲,得到秦良欲的支持,接下来,就是改造这只廉价的军队了,取他的勇敢,坚毅和血性,补充他的不足,那么,这只军队,将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

“臣唯陛下之命是从……”秦良欲倒是很放心皇帝在戎事上的动作,从这次北方大战的情况来看,皇帝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傻蛋,而她的白杆兵,真的除了一杆白蜡杆子,剩下的,就是一条命了,所以,倒是不反对皇帝对自己的人马动手。

“呵呵,老夫人还是先听朕把话说完……”对于说服和收拢到了秦良欲,杨改革相当的高兴。

“请陛下示下……”秦良欲道。

“以白杆兵为骨干,组建的野战新军,日后,就没有白杆兵这个说法了,以后就都是新军了……”杨改革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了。

“……”秦良欲并没说什么,她的白杆兵之所以叫做白杆兵,那是因为除了一根白蜡杆子,她就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她不可能给她的白杆兵装备上马匹,更不可能装备上火枪,大炮,她装备不起,如今,再不靠一根白蜡杆子打仗,不用“白杆兵”这个带着“无奈”的名字,倒也没什么。

“……既然是新军了,那日后的一切,都是按照新军来,待遇,训练,装备,武器,等等,一样不会捺下……,朕对新军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新军的训练也是相当的苦的,这一点,老夫人可能得跟将士们提前打好招呼。”杨改革说道。

“陛下,白杆兵最不怕的就是苦,他们跟着臣走到京师来,些许苦,能吃得下。”秦良欲倒是听说过新军训练很苦,但是,却不在意,她的白杆兵可是从四川走到京师的,走了半年,要说怕苦,这可能么?

“不怕苦那就好新军的饷银是每月三两银子,但是并不是一次清,一般到士卒手里的只有三成,为一份,另外一成是寄给家里的,还有一份,是由朕这里保管的,将来退伍了,朕再补足一些银钱,好让将士们风风光光的回家,置办几亩地,或者能做得上些小买卖,不至于让将士们年轻的时候为朕卖命,老了一无所有,一无所依,这一点,朕希望老夫人能明白。”杨改革又开始讲解起新军的待遇来。

秦良欲稍稍的想了下,并没有做太多的考虑,即便只能到手三成,也是不得了的,一个月实打实拿一两银子,如果有这待遇,皇帝要多少兵,她就能从她老家招多少兵,保证个个都是不怕死,敢死战的白杆兵,当然,这话她没说,只是道:“臣明白。”

“之所以如此办,朕觉得,父母将儿子养那样大也不容易,他们的儿子给朕当兵,为朕效力,卖命,儿子的饷银,薪俸拿出一部分去养老,养家,也是理所当然,仁孝这一点,朕希望朕的将士,个个都不忘记,牢记在心,那种无君无父的人,朕的新军不需要他……”秦良欲没有说什么,但是杨改革还是自顾自的解说起来。

“臣明白。”秦良欲没说什么,只是在心里想,要说仁孝,她的手下,也不收那种不仁不孝的东西,要是皇帝给她的手下三成,给家里再三成,怕有些顾家的人要给家里寄六成去,一个月二两银子,这个价,她敢保证,皇帝要多少合格的白杆兵,就有多少合格的白杆兵,石柱那地方的穷苦,不是京师,不是大地方的人能想到的,别说是死,要他们吃人,他们也愿意,有得十万白杆兵,她就敢说把东虏给推了,何至于皇帝这般费尽心思跟东虏较劲?当然,这也是在心里想想,并不会说出来。

“……,训练方面,必须接受新军的统一训练,这个牵涉到统一指挥和作战的问题,东虏一次可以投入数万攻击一个点,一个面,所以,朕希望,全军上下,都接受相同的训练,某个点出现损失,才可以及时的调派增援,才可以迅的磨合,不至于因为训练参差不齐而出现衔接的问题……”杨改革又说道。

“臣明报。”这一点,秦良欲倒是明白,她手下的白杆兵之所以是白杆兵,那就是因为受到的训练和别人不同,每次补充兵力,都需要重老家石柱那边补充,一般别处的人,根本不适应白杆兵的打法。

“……说到了训练,新军向来是实弹训练,白杆兵很快就会掌握火枪射击的,至于大炮,朕会配齐必要的大炮,骡马,厢车这些都不是问题,如果白杆兵的适应性强,或者说有必要,朕或许会配战舰也说不准……,有了这些新式的装备,再给白杆兵配上一柄用以拼杀的刺刀,朕想,白杆兵必定会天下无敌的……”说到刺刀,杨改革倒是有些yy了,嘴角不经意的就裂开了些,到如今,还没有合适的钢材大规模的制造刺刀,那种火枪上装备刺刀的想法,还是有些早,不过,凭着白杆兵的勇气和意志,真的给白杆兵装上了火枪和刺刀,杨改革相信,推平野猪皮真的没问题。

“臣谢陛下”秦良欲长嘘一口气,皇帝果然是舍得,她的兵之所以叫白杆兵,那就是因为没钱,买不起火枪,更用不起,所以,只能用最廉价的长枪来武装,如今听说不光是武装火枪,大炮,还实弹训练,秦良欲就觉得,一长串的银子不断的从自己的头上飞过,皇帝有钱,果然不是吹的。

“……还有,朕的新军,要求就是每个人都识字,朕的新军,有专门负责教导的先生,不识字的人,不能如新军,即便入了新军,也不能升职,这一点,老夫人务必要跟将士们说清……”杨改革又说道。

“……”秦良欲早知道新军的这个古怪规矩,全军都得识字,也就是说,一下子,她石柱那穷山恶水之间,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小一万读书识字的人……,秦良欲纵使先前就听说过这个规矩,但是,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看着秦良欲那吃惊和不解的表情,杨改革笑道:“老夫人可是不解为何朕会如此要求?”

“回陛下,臣确实有些疑huo了。”秦良欲也直说了,皇帝很好说话,也很信任自己,那么,也就没必要太生分。

“……呵呵,其实也简单,新军全军,必须能够理解朕的作战意图,必须能够执行朕的命令,即便是战到最后一人,仍然是新军的一颗种子,仍然能够芽,重新长成参天大树,所以,识字,就是必须的,其实,朕想的是给每个士卒一个上进的机会,朕希望每个士兵,都能当将军,呵呵,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然想当将军,识字就是必须的,朕不想传达作战命令,指令的时候,因为不识字而贻误战机,……”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个话,以前对满桂和赵率教说过,现在又对秦良欲说了一遍。

“臣明白了……”秦良欲对于皇帝的这个说法,蛮赞同的,唯一的就是,全军识字,那得多出多少额外的开支?不是皇帝,谁玩得起?她连装备武器的钱都没有,只能弄根白蜡杆子,那里还有闲钱请先生?笔墨纸油那样不要钱?

杨改革想了下,又神秘的道:“……其实,朕最核心的意思是,将来将士们退伍了,如果识字,将来在家做个土财主,也不至于被人欺骗,在乡里做个乡绅什么的,也才拿的下,不是么?朕不希望朕的将士一直都是被人瞧不起的穷当兵,朕希望朕的将士给朕卖完了命之后,能有一个好归宿……,呵呵呵,也算是朕的一点心意罢了,这一点,老夫人不要到处说呀……”杨改革笑着说道。当然,这个话也对满桂说过,向全国广大农村安cha自己的势力,无疑是一步很大的棋,需要及早的布局了,很多事,都是从这不经意,从小处做起的,慢慢的积累出惊人的结果,厚积薄,就是这个意思。

“陛下当真仁慈,将士们必定感恩戴德,拼死为陛下效命……”秦良欲感慨的道,对于皇帝的这个说法,秦良欲不太认同,退伍?老卒可是一只部队里的核心,没有足够多的老卒压阵,新兵根本不能上阵,皇帝居然打着让老卒退伍的想法,当真是“出人意料”,这种想法,或许也只有皇帝能想得出……

“好了,朕也耽误老夫人不少时辰了,老夫人刚入京,还没来得及休息,朕也就不多说了,反正来日方长,老夫人有不懂的,可以问孙师傅,朕这里也就不罗嗦了……”杨改革准备结束谈话,这次招揽秦良欲和白杆兵,相当的顺利。

“臣告退……”秦良欲准备告退。

“且慢,……大伴,赏……”杨改革对王承恩说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笑着答应了,然后开始唱赏。

“……大明皇帝……赏……都督佥事,总兵官……秦良欲,御制千里镜一个,御制手铳一把,御制军刀一把,御制诗二……,银币二千,锦缎百匹……”王承恩用尽量高昂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唱道,将皇帝给秦良欲的赏赐唱了出来。【1uan写的,不要把这个场面当真了。】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秦良欲连忙叩谢对于千里镜,手铳,军刀,银子,锦缎,这些都好理解,唯独多了一个御制诗,这个是个什么东西?秦良欲还是头一次听说皇帝给别人赐御制诗……

等秦良欲谢恩完毕,杨改革又才道:“这都是给你个人的,另外,朕再十万银币给你,作为你提兵前来拱卫京师的奖赏,这些钱,拿去分给将士们,……不要急着推辞,满桂和赵率教他们都有,老夫人也不例外,朕希望老夫人及白杆兵在稍作歇息之后,就立刻投入到大练兵当中去……”杨改革制止了秦良欲的推辞,说道。

秦良欲感动到不行,皇帝果然是大方,果然是有信的人,再次叩谢道:“臣领旨,谢恩”再多的话已经不用说了,剩下的就只能以行动来证明了。

……

秦良欲出了平台,这才得空打开那神秘的“御制诗”。只见里面以稍显幼稚的笔画写着: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罗嗦一下,以上二诗,是历史上崇祯为秦良欲写的,以彰显秦良欲的功劳,相当罕见,作为情节之一,还是体现出来,本来四,选了其中两,以后有可能,再将另外两放上来。】

【再罗嗦一下,长枪党这种穿越者的金手指,明朝都有现实版的,不得不说,明朝是灭在了“猪友”手里。再穷,再没钱,也不至于连长枪兵都武装不起吧?】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四百四十章传首

第四百四十章传

冬月到来之后。

天气急转直下,凛冽的寒风开始从边墙灌入关内,让关内外的人们明白,冬天到来了。

凛冽的寒风,已经在锦州刮了几天了,将锦州地面上,今年从太阳那里获得的一些热量,刮得一干二净,一点不剩,一场大雪,即将来临。

锦州城内的校场,士卒们瑟瑟的聚拢成一些圈子,尽量让自己好受一些,这种大风的鬼天气,上面居然失心疯,要校场典兵,不少士卒聚拢成一团,咒骂着。

“这鬼天气,还典兵?头,上面是咋想的?再不出来,可就把咱们冻死了,看看穿的这衣裳,还是单衣呢,给风一吹,连心窝子里的那点热气都给吹没了……”一个士卒抱怨着。

“就你那德行,风能把你心窝子里那点热气都吹没了?”这一小队人马聚集在一起,士卒抱怨之后,领头的长官奚落道。

“头,听说,昨晚城南那边运来了很多大车的东西,是不是有什么好东西到了?是赏赐还是那传说的棉衣啊?”一个士卒开始刨根问底,皇帝给每个边军下棉衣的事,早已在邸报上刊登,大明朝几千里的边关,几十万的士卒们,都盼望着棉衣的到来,据说,棉衣绝对是落实货,相当的暖和,介于皇帝的信誉,很多士卒,都指望着这次棉衣。

“赏赐?你是咋想的?如今这大战还刚刚结束呢,鞑子回家了没回家,还是两个字呢,你就想赏赐?想得没,年前赏赐能下来,那都是天大的好事,还赏赐呢,你脑袋给门夹了?”这个领头的长官不屑的教训着脑袋拎不清的士卒。

“那,头,该不会是棉衣到了吧?”这个士卒面对自己长官的奚落并不在意,继而打探消息,当官的消息总比他们这些当兵的要可靠。

“呃,要说这棉衣,那还有点靠谱,邸报上老早就说这事了,人手一件,估mo少不了你那套的,不过,也不是棉衣。”这个领头的长官想了想,又否定了这个可能。

“为啥啊?头,这都冬月了,咋还不送棉衣来啊不是又是耍我们的吧。”这个士卒不甘心的问道,听说昨夜南门来了很多大车东西,神神秘秘,遮盖得严严实实,和传说中运棉衣相当的相似。

“咱们锦州多少人马?送棉衣的车还不得排起长龙,那得拉多少大车才行?昨晚上的大车虽然多,但也运不了那样多棉衣的。”这个领头的长官分析道。

“那,头,那会是什么?什么东西要用那样多大车运啊?”另外一个士卒瑟瑟抖的问道,边问还边跺脚,好让自己暖和一些。

“咳,这就难猜了,或许是一部分棉衣也说不准,或许一次运一小批,等全部运完了,再统一吧。”这个领头的长官也mo不准到底是什么,只得拿一个最靠谱的事猜测。

“对头,小的也是这样想的,想那样多棉衣,确实不可能一下就运来了,肯定是一次运一点,也免得给鞑子抢去,前些天,祖大人不是率着好多战兵出城了吧,依小的看,根本不是什么去追鞑子,而是去护送这批棉衣了,头,你想想,要是这批棉衣让鞑子抢去了,怕咱们锦州城都得塌了……”这个会思考一些的士卒串联起了诸多的消息,将事情圆得**不离十了。

“对,对……”

“对,肯定没错……”

“头,估计是这样没错……”

这个小圈子的人,纷纷赞同这个会思考的士卒的话,这话,也得到领头长官的点头认同,因为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东西

嘈嘈嚷嚷的校场里,传递着各自的小道消息,亦真亦假,难以分辨,或许是时间长了,习惯了这种寒冷,一些瑟瑟抖的士卒已经不那么抖了,或许因为讨论得太热烈,而忘记了寒冷。

……

袁崇焕领着大批大小将领,官佐,出了巡抚衙门,昨夜一大批马车忽然进锦州城,带来的东西,让他即感到震撼,又是心惊,更是觉得身后总是有一些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

“唔,下雪了……”袁崇焕出了巡抚衙门,凛冽的冷风从衣领灌进脖子里,冷透了骨头,看着稀稀疏疏的几颗雪花落下,不由自主的说道,心里的惆怅,又好了许多。

“抚台,下雪了”边上一个官佐也高兴的说道。

“大人,这回,咱们再也不怕鞑子回来了。”一个官佐以热烈的语气,狂喜的说道。其他的将领,官佐,也纷纷欣喜的说道起来。

“是啊下雪了……”袁崇焕心里的惆怅好过多了,下雪了,也就是说,大雪封山,已成定局,也就是说,这仗,是没法再打了,要是遇到恶劣的年份,一夜下的雪甚至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