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臣们盯着秦良欲,看着秦良欲收起了眼泪,心思也急的转动起来,这此,事真的是大了,皇帝动盐商,是做了很充足的准备啊!如果此时介入,不知道值不值得。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太过于匪夷所思,非是臣不信,只是陛下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事之前,臣无论如何,也不信,东虏虏酋会如此厉害,天生就会使jian细,将我大明耍得团团转,臣更是不信,我朝百姓,会甘心为东虏做走狗……”

虽然杨改革的这场表演相当的感人,但是,朝臣中,依旧有人不相信,坚定的站在皇帝的反对面,这话一说完,杨改革就扫了一下大殿,看面相,似乎不相信的人依旧是很多。

“哈哈哈……,朕也不愿意相信,可这却偏偏是真的,毛大帅……”杨改革带着凄凉的苦笑喊道。

“臣在!”毛文龙赶紧出来。

“朕听闻你说,当日在镇江堡,你以千里镜观察敌情,现虏酋也拿着同样的千里镜在观察你,可否有这样的事?”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臣当时相当的惊讶,为何我朝最先进,最厉害的兵器,会落入虏酋之手,臣观那样式,几乎和臣的一模一样,臣敢保证,这绝对是从我朝流出去的……”毛文龙对皇帝说的这些,深信不疑,他自己本身,就在和东虏做着生意,当然,不是直接和东虏交易,而是通过那些商人,对这里面的情况,自然有些了解,皇帝问起他千里镜的事,他立刻出来答道,他现在,已经不依靠和东虏贸易生存了,自然无需顾忌。

哗!毛文龙的话一出口,众臣皆惊讶!好戏连台啊……

“陛下,这千里镜可是琉璃斋出品的,难道说,琉璃斋也通虏,也是逆贼?”立刻有人反问过来。

“放肆,琉璃斋怎么可能是逆贼?琉璃斋又不经营关外的生意,怎么会把琉璃斋的千里镜卖到东虏那边去?何况琉璃斋的千里镜,向来都是严格管制,需有一定身份之人才可以购买,这分明是有些边将通虏,通过那些商人将这种宝物私通给东虏,这更加证实了通虏案……”兵部尚书立刻站出来为皇帝辩护。

众臣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这通虏案已经牵扯的越来越大了,也就是说,给盐商背书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很多大臣再次考虑,要怎么办,是继续为盐商背书,还是联合起来对付皇帝。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即可彻查此事,绝不可放过导致我关外几十万官军死伤,百万百姓伤亡,丢城失地的责任,绝不可放过一个汉贼,……凡是牵涉到通虏案的盐商,臣以为,也该严查……”有人出来呼吁严查此事,接着将盐商也一起扫进去。

不过,立刻遭到反弹。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妥……”虽然皇帝言辞凿凿,有秦良欲表演哭戏,更是有毛文龙出来作证,但是,保护盐商的人依旧是有不少。

“……臣以为,即便是晋商该死,可也不该牵扯到盐商,这一码归一码,晋商的事请陛下严惩晋商,盐商的事,陛下则未必有证据证明他们就涉及通虏……”有的官员是和盐商牵涉得比较深,尽管局面已经对盐商不利,但是,依旧是为盐商挺身。

“哈哈哈……”杨改革照例惨笑了一阵,然后才道:“朕也不愿意相信,可事实由不得朕不信,来人啊!将那包袱打开……”杨改革惨笑了一阵,然后道。

有侍卫出来,将那一大包袱东西打开,打开之后,却是一些金银珠欲。

大臣们疑huo的看着这些金银珠欲。

“……朕也不愿意相信,可证据面前,朕也不得不信,这些东西,都是从那些晋商家中抄出的,诸位可知道他的来历?”杨改革依旧是一副凄凄惨惨的样子,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

“东虏就是一伙强盗,抢掠了我辽东膏腴之地,破家无数,这些东西,正是东虏从我大明关外百姓家抢掠而来的,东虏抢到这些东西之后,不能当饭吃,却拿这些东西通过那些晋商来买粮食,买军械,买情报,供那些jian细在关内活动,那些晋商又将这些抢掠而来的金银珠欲转手给盐商,由这些盐商转手到江南,以获利,否则,这些金银珠欲留在关外,不能当饭吃,比石头还没用,东虏何以生存?正是因为晋商通虏,为东虏将这些财货换成粮食,换成武器,换成消息,这才使得东虏有动力,有能力去抢劫我大明的百姓,致使我大明死伤猜中,官军死伤惨重,这些该死的晋商,都该杀,那些为晋商出售这些金银珠欲的盐商,都是帮凶,没他们从中帮忙,东虏焉能越战越强,越做越大?”杨改革继续爆料。

啊!朝臣再一次惊呼!皇帝这样说,看样子,这盐商牵涉其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保盐商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还得再考虑考虑。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四百六十八章大对决(三)

第四百六十八章大对决(三)

尽管皇帝已经接二连三的拿出各种证据证明盐商和通虏案有关,通虏案案情重大,但是,依旧有很多官员站出来,为盐商开脱,为盐商说话。

“启禀陛下,虽然陛下说得如真的一般,但是,臣不信,从几个晋商家中抄出来几样东西,就说是辽东关外百姓的?就要牵强到盐商身上,这委实难以服众,关外辽东破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更是有很多关外的百姓逃到关内,带进来的金银珠欲无数不少,为了安家,典当金银珠欲的更不在少数,即便是某人家中有一两件这些东西,臣想,也不足为奇怪,陛下拿这些东西说盐商和东虏有瓜葛,臣实在是难以信服……”一个官员对于皇帝的证据,立刻给了反驳,眼中,语气里,更是有不屑。

“说得好……”杨改革仰天笑了一阵,道:“说实话,朕也不信,可朕又不得不信,朕的子民里,有的人,宁愿做东虏的狗,也不愿做人,勾结外族,残害同胞,妄想着有朝一日,能以从龙之姿凌驾于众同胞身上,……”杨改革环顾的大殿一圈,凌厉的眼神,看得不少人骇然。

“……有些人,为了私利,欺君罔上,残害同僚,置同胞于死地;为了私利,可以忘记自己姓什么,忘记自己祖宗是谁;为了私利,可以认贼作父,可以和残害我大明子民的强盗侩子手勾结;为了私利,可以受敌人指使,来啃我大明的rou,拆我大明的庙堂,……二百多年前,我大明是怎么建起来的?‘南民’这个称呼,何等的凄惨?四等贱民的滋味莫非很好受?莫非,诸位都愿意此事重演?……关外,一群强盗正做着马踏江南的旧梦,他们不正是想着有朝一日,冲入关内,重新将我汉家子民变成四等奴隶吗?有些人,正在为这群强盗办事,正在为这群强盗行方便,正在帮这群强盗;有些人,正在努力的将自己变成四等贱民,还要拖累我华夏子民也都变成四等贱民,供那群强盗蹂躏,欺辱……,那些想做四等贱民的狗贼,朕饶不了他,天下人,饶不了你……”杨改革的话,变得凌厉起来,最后几个字,更是怒吼着喊出来。

“南人”,真的是一个伤人的词,这个遥远而又很近的词所代表的含义,可绝不是什么好东西,原本很多想站出来跟皇帝对着干的人,瞬间就被皇帝凌厉的话语震得心神大1uan,一丝丝伤感,堵在了xiong口,堵在了喉咙里。

四等贱民这话,也让很多大臣回想起元朝来,大明可不就是在元朝手里夺得了江山,将门g古人赶入了大漠,这才结束了南人四等贱民的历史么?南人四等贱民是个什么滋味?读过书的人,知道大明开国史的,都知道一些,很多人的家谱,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特别是些勋贵……,很多人心里开始唏嘘起来。或许,皇帝说得也有道理,确实有些盐商确实在跟东虏勾结,否则,这关外怎么一败再败?接二连三的丢城失地?很多大臣心里开始盘算,或许,给盐商背书,帮盐商说话,确实还得再考虑考虑。

“陛下,莫要说了,莫要说了,臣先祖就是南人,臣的先祖正是受不了前朝的欺凌,才跟随太祖起事的,臣不愿意做那四等贱民,誓与东虏不共戴天,我华夏衣冠绝不可断送在吾辈手里啊!那些逆贼该杀,该死,绝不可放过一个,谁袒护通虏之人,臣第一个不放过他……”这个勋贵怒火冲天的哭喊道,或许是对自家的家谱,自家的来历比较熟,皇帝一说起这南人的事,立刻让这位勋贵暴跳如雷,声称和那些人不两立,支援皇帝。

“启禀陛下,臣以为,凡是通虏的晋商,盐商,确实该杀,这些欺君忘祖的东西,不杀一批,不足以彰显国法,不足以警醒后人,要让那些胆敢通虏的人,都看看通虏的下场,陛下,我汉家男儿,绝不在做四等贱民……”立刻有大臣补上。

“启禀陛下,臣以为,晋商就是晋商,盐商就是盐商,不可魂为一谈,晋商通虏证据确凿,确实该杀,但,盐商,陛下,臣以为,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盐商也通虏,不宜牵连在里面,以免事态扩大,以免市面动荡,百姓受苦……”有人急急忙忙站出来继续为盐商张目。

“哈哈哈……”杨改革笑了一阵,紧盯着这个官员,道:“朕何时说过将全部盐商全部诛杀?朕从来都只是要办那些通虏的盐商,即便是晋商通虏证据确凿,朕也没说过将全部的晋商全部抓起来,朕也只打算抓那些通虏的晋商,这位卿家莫非以为,朕是非不分?胡1uan抓人?朕就奇怪了,为何以谈到盐商,就有那样多人出来替盐商说话,莫非,真的是盐商给某些人官当?”杨改革十分鄙视,这些朝堂上的大臣,可都是从上亿人口中“淘汰”了无数人,爬到了这个帝国顶层的人物,按理说,这智商绝对不低,这智力也绝对够高,权谋经验什么的也绝对不差,可这一牵涉到利益,牵涉到自己的私利,这智商就直线下降得厉害,说话到处出漏dong,做事毫无理智可言,杨改革更加相信,有这群人在,一个人口过亿的大帝国确实可以被一个人口几十万的外族统治几百年。

“这……”这个官员被皇帝问得一窒,皇帝口里一直说晋商、盐商,谁都知道,皇帝这是要找盐商开刀,更可能是对整个盐政开刀,可如今,皇帝说仅仅是事涉通虏的盐商才抓,可谁知道皇帝说的通虏盐商有几个?这个官员看了看韩阁老手里拿的那本奏本,那里面,应该记录了这次通虏案牵涉到的盐商,可到如今,看过那本奏本的,除了皇帝,就是韩阁老,其他人都是听说皇帝要办盐商,急急忙忙跳出来跟皇帝作对,阻止皇帝的,却没一个人再看过那本奏本……

“……回禀陛下,臣以为,即便是某些个别的盐商牵涉到通虏案,也不该将通虏的罪名加在盐商,……加在所有盐商……”这个官员立刻改口,不过,话还没说完,旁边立刻就被人打断。

“咳……”另外一个官员大声的咳嗽,打断了这名比较年轻官员的话。

刚刚说话的官员迷茫的看了看那个咳嗽打断自己话的人,见那人瞪大了眼睛,带着些恼火的眼神似乎是在警告自己,知道这个人是在提醒自己说错了话,可却不知道自己说错在哪里。

“……咳,启禀陛下,臣以为,晋商通虏,该杀,该严办,盐商通虏,则未有足够的证据,此事已由三法司处置,臣以为,一切该等三法司下结论再论不迟,此时,凭着锦衣卫的一本奏本,一包金银珠欲,就要定人的罪,就要抓人,这绝不是明君所为……”这个大臣智商还算高,明白了其中的蹊跷,这是皇帝设的套子,那本厚厚的奏本,在这朝堂之上,仅仅就皇帝和韩阁老看过,至于里面说了些什么,说了谁,除了皇帝和韩阁老,没人知道,估计一定有一些盐商的名字,不然,韩阁老也不会一看就大叫皇帝要动盐商,韩阁老的话一出口,牵扯到盐利的官员就昏了头,当时的情形又太急,所以,大家只顾着跳出来阻止皇帝,却忘记看那奏本里到底写了什么,到底有多少盐商的名字,以至于现在处处被动,说得很多话,除了反对抓盐商还是反对,根本和那本奏本里的内容牛头不对马嘴……,皇帝更是饶了一大圈,饶昏了不少人,让很多人都觉得,皇帝要办的可能是某几个盐商,而不是借着通虏案办整个盐商,刚刚顺着皇帝的话头,那个年轻的家伙险些上了皇帝的当,承认皇帝可以办几个通虏的盐商,相信皇帝不会办全部盐商,却不知皇帝的打算,正是要通过通虏案,将盐商牵扯进去,进而达到改盐政的目的,刚刚那家伙说的所谓的可以办几个通虏的盐商,可是正中皇帝的下怀,这正是皇帝厉害之处,办了几个盐商,在锦衣卫的手里,还有谁抗得住,攀连起来,还不是要将大多数盐商拿下,盐商们都拿下了,全部都和通虏案有关,这盐政不改也得改了,到时候天下议论纷纷呢,吃里扒外的盐商人人喊打,改盐政自然顺理成章。这个官员暗呼皇帝好高明的手段,想明白了,立刻出来打断那个年轻官员的话语。

杨改革暗叫一声可惜,这样好的机会,让人打断了,要是按照这个家伙承认的,有几个盐商通虏,可以办几个盐商,这盐商的口子可就算是被撬开了,打开了口子,再往里面塞包炸yao,一点火,“砰”,再坚固的岩石,也得给他爆开,可惜,这群家伙里也有清醒的人,这样快就反应过来了。

“哈哈哈……”杨改革“悲愤”的笑了起来,准备再战。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不妥,固然晋商通虏案交给了三法司去审案,可如今,三法司的人怕是还没到地头,还没开始审案,即便是到了地头,开始审案了,这通虏案事涉盐商,又岂是三法司的人能定夺的?还不是得上报朝廷,请陛下圣裁?莫非,如今还把这锦衣卫的奏本还到三法司的手上,让三法司看过了再报上来?这岂不是太可笑了?如今虽然不是三法司的人上的奏本,可锦衣卫也有权利办案,何况是谋逆案,臣以为,锦衣卫上奏本,无可厚非,至于通虏案事涉盐商之事,臣以为,如今却是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某些盐商可能涉及到通虏案了,这就得办,事涉谋逆,不能因为是盐商就不办了,这盐商,可有免死的铁卷?”帝党这边的人也看出些问题,看明白了些问题了,于是,也开始站出来为皇帝站台,见皇帝准备“继续”,户部尚书毕自严立刻站出来,接过话茬,继续去点盐商的死穴,皇帝拿盐商“羞辱”过他,他对盐商可是看不顺眼很久了,一直就想找机会给盐商一点颜色瞧瞧,改盐政,也是他一直的愿望,如今,倒是来了好机会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话,当真是点中了盐商的死穴了,挖动了几个盐商,按照皇帝的手段,其他盐商焉有幸免之理?这盐政,可就得稀里哗啦了。毕自严的话,也让很多人都明白过来,这暗地里交锋的,确实够厉害啊!

毕自严的话一出来,当即点醒了很多人,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话不好接口啊!一接口就是破绽,再出破绽,这盐商可就是铁定保不住了。

“陛下,臣以为,这完全就是污蔑,是赤1uo1uo的污蔑,这些证据,更本就是锦衣卫无中生有,捏造出来的,根本不可信,臣以为,只有等三法司的奏本上来了,才可以断定此事……”有人立刻将这件事全盘否定。

“哈哈哈哈……”杨改革又是一阵仰天大笑,笑得很“凄凉”。

“这位卿家还要什么证据?好!既然卿家还要证据,那朕就再给你一个证据……”杨改革怒笑了一阵,猛的说道。

大臣都张着脑袋看着皇帝,看皇帝还能拿出什么证据,很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