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衍圣公来的好快啊!”杨改革见这个做足了礼节,而且一丝不芶的孔胤植,倒是不知道该把话从何说起,楞了半天,才捡了句这个话。

“回陛下,有陛下相召,臣岂能耽误。

”孔胤植依旧是规规矩矩的答道。

杨改革一时语塞,以前也想过一些对付孔胤植的办法,可那都是想象中的,实际遇到的这个孔胤植,可以用彬彬有礼来形容,而且丝毫没有架子,也不自傲,这点点滴滴的做法加起来,着实让杨改革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卿家坐吧。”杨改革郁闷了一下,立刻改口,把衍圣公改成了卿家,并且叫孔胤植坐下,看来,能做衍圣公的人,没有笨蛋,也没丰白痴。

“陛下面前,臣不能坐。”孔胤植又是规规矩矩的回答道。

“无妨,卿家就坐吧,这里也不是正式的朝会,也不是在商议大事,倒是不必如此拘谨。”杨改革笑着说道,实际心里很郁闷。

“臣谢陛下隆恩。”孔胤植听了皇帝的话,又规规矩矩的坐下,可以说一丝不芶。

杨改革看了着实无聊,这么一个规规矩矩,把礼节做到一丝不芶的人,即便是对他有看法,也不好说什么。

“不知道卿家可听过最近京城里的大事?”杨改革也早已不是先前的那个皇帝了,小小的郁闷了一把,立刻单刀直入,把话题撂明。

“京中的大事?不知道陛下是说的那件?”孔胤植倒是被皇帝这种凌厉的态度惊了一把,立刻想起儒字之争,这才是和他儒家有直接关系的大事,但如果不站在孔家的角度,这事,又算不上什么,京城里还有更大的事,那就是番薯事件,刘廷元事件,最根源的还是缴税之争。

“朕说的自然是教育的事,还有什么事比得上教育?朕如今每年投下几百万来办学,呵呵,朕想听听卿家对此事的看法。”杨改革拐了个弯,说的却是教育这件事,有意打乱孔胤植的思路,好让他这种遵守礼节到一丝不芶的人出现破绽,这种遵守礼节到一丝不芶就是一种武器,一种防身的武器,让人无从对他下手,只要他这种状态出现了破绽,那他的武器就可以说失效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陛下大力兴办教育,着实是我朝,不,千年以来少有的盛事,臣身为至圣先师之后,陛下弘扬先师之理念,实现先师之理想,自然是完全支持陛下”孔胤植确实小小的混乱了一下,听皇帝说京中的大事,自然想起的是番薯之争,缴税之争,这才是京中最大的事,孔胤植还以为皇帝显摆和自得,要拿这个事说事,那里知道,皇帝转头就问教育的事,让他稍稍的混乱了一下,不过好在很快回过神来,关于教育的事,他也没少思量,回答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孔胤植也感觉出来了,皇帝似乎对他有看法,而且还不是那么友善。

呵呵呵,卿家不愧是圣人之后,对待教育之事,果然有不凡的见识,此事,是我朝盛世,也是儒家的盛世,如卿家不嫌弃,倒是不妨对教育之事多出言献策,林卿家他们那边,如今聚集了不少文人名士,卿家乃是圣人之后,倒是不妨多对他们指点一下。”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愧不敢当,能为教育之事出言献策,贡献臣微薄之力就足矣,臣不敢以指点二字自居”孔胤植连忙推辞。

“呵呵呵,那就好,关于教育,弘扬圣人理念之事,就劳烦卿家了。

”杨改革笑着说道。

“臣领旨!”孔胤植倒是夹方的答应了下来。

“不知卿家对如今京城里的儒字之争如何看?又对如今京中的形式如何看?”杨改革倒是直接问这核心的事了,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孔胤植又是一惊,皇帝这次算是问到核心问题上了,听皇帝的口气,也是不善啊!孔胤植也不知道怎么地,皇帝似乎对他有偏见,而且很厉害,完全不似他常听到的那般温和,孔胤植不知道这是怎么了,难道是自己那里得罪皇帝了?可他自信这还是第一次和皇帝见面,要说得罪皇帝,从何说起?他更没有什么拦皇帝财路的事。

“回禀陛下,陛下做事,有浩然之气,一声雷动,天下百姓俱从…”孔胤植想起了他一路进京看到的种种,想起了天下万民喝酒的事,对于这件事,他倒是毫不吝啬的夸奖皇帝,他也不想把和皇帝的关系搞得太僵了。

“呵呵,浩然之气?””杨改革今天是第二次听到这个字眼了,倒是笑了起来。如果说发动老百姓支持自己就是浩然之气,那就算吧,从古至今,朝堂上的各方争斗,都忽略了很多力量,杨改革把各种力量都一一的捡起来,化为己用,发动老百姓算是其中的一种吧,而且还是威力极大的一种,一旦发动起来,确实有铺天盖地的气势,说声浩然之气也不为过,这倒是历朝历代很多人想动用而无法动用的力量,能动用这种力量的,多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在那种时候有一种叫法,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杨改革准备多时,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和钱财,也才敢说堪堪能用这种力量,现在看来,效果极好。

杨改革自己笑了一回,气氛倒是陷入了尴尬,孔胤植除了恭维了一下皇帝,对皇帝的其他问题避而不谈,杨改革倒是想岔了,想到别的地方去了。

“…如今京城里对于儒字之争,也争得甚是热闹,不知道卿家对此如何看?”杨改革走了一回神,回头又问这个问题,倒是没有让孔胤植轻易过妾的意思。

“回禀陛下,儒家经典,早已由先师和各位先贤们解释清楚,臣才疏学浅,不敢和各位先贤比肩”孔胤植连忙推让,虽然回答了,却还是一个劲的回避。

“哦……”杨改革哦了一声,这个孔胤植确实没超出自己太多的鼻想,虽然也让自己小小的瘪了一把,可大致还在自己的意料之中,这孔家的地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果然超然得很,也不会轻易的介入朝廷里的各种争斗。

尽管孔胤植以一种超然的姿态说话,有些让杨改革恼火,可杨改革很快就释然了,既然已经下场了,就没有那么轻易的上岸,如今反对派们已经快技穷了,势力微弱得厉害,只怕在四处寻找帮手呢,如今自己正好把这个想保持超然地位的孔胤植踢到他们那边去,一并解决了。孔胤植回绝了自己这边的招手,要是又回绝了那边人的招手,只怕夹在两边都不讨好,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己的。

杨改革又找了些无关紧要的话和孔胤植说了一会,比如徐霞客的游记,某个地方是什么样啊!那里的风土人情又是如何啊!哪里哪里又有好山水啊!虽然没什么营养,也算是稍稍的调和了一下和孔胤植之间有些僵硬的关系,末了还送了些东西给孔胤植,算是对孔家的优待。

送走了孔胤植,杨改革倒是笑起来,这个孔胤植看上去倒是规规矩矩,有圣人之后的模样,可杨改革更知道,这家伙有尿性,天天教别人守“礼”守君臣之道,可实际,投降起来,更是毫不含糊,也没见他为皇帝殉节,投个井,划个脖子什么的。

孔胤植出了皇城,也是出了一身汗,和皇帝接触的这一段时间里,孔胤植觉得度日如年,皇帝怎么就对他的成见这么大呢?他孔胤植或者说孔家自信没有什么地方得罪皇帝啊!又想想,自己或许不该来,但眼看着如今这天下即将发生巨变,他孔家也不得不早做打算,本想来京城来探下究竟,可一来就在皇帝那里碰了个钉子,心里更是烦乱。@。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六百二十章意料之中,意料之外

杨改革一再的催遇下,首辅施凤来才琪蜞的把自己的政*抖落出来,为了尽快出成绩,杨改革甚至默许施凤来动用七百里加急,让原本日行三百里的公文速度提高了一倍多,不然,施凤来的政绩,还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去,即便是这样,也还才主要收拢了北方的主要政绩,至于南方,则基本还没有,考虑到南方能种的地已经开发完毕,没有多余的地种番薯,且经济价值不高,对种番薯多持消极态度,收集了北方的成绩,也算是基本把全国种番薯的成绩弄出来了。

施凤来最近倒是忙的喜滋滋的,皇帝花了这样多的银子买的政绩,总算是出炉了。

杨改革依旧在太液池边上歇凉,顺带办公。

施凤来就喜滋滋的过来了。

“臣参见陛下。”施凤来喜么滋的,过来就行礼。

“哦,施首辅,看你今日这幅模样,莫非,有喜事?”杨改革笑着问道,最近施凤来被自己逼得够呛,可以用上窜下跳来形容了,为的就是尽快的让施凤来把种番薯的成绩弄出来。

“回禀陛下,确实有喜事,陛下,番薯产量已经出来了,虽然南方一些州县的产量还有待递送,可也并不影响大局,陛下,这是臣整理的奏报。”施凤来忙不迭的把自己的成绩单递上来,为了这政绩,施凤来最近是没少操心,算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皇帝逼他,他就每日烦其他阁臣烦六部九卿烦他能烦的人,大家也都知道这是皇帝给施凤来“买”的政绩,有暗地里笑他的也有暗地里使绊子的,也有拖沓的,但,这总是早就定下来的国策,即便是暗地里使绊子,拖沓,也不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何况,这是皇帝拿真金白银买来的政绩,即便是想坏事,可也不可能让全天下所有州县都不种一丁点番薯,这就够了,施凤来忙了许久,总算是整理出了一份像样的成绩单。

“总算是出来了好……,………”杨改革倒是称赞了一回施凤来,接过了成绩单,仔细的看起来。

不得不说,有些人就天生是时代的弄潮儿,尽管历史已经发生了偏转本该大规模爆发的农民造反没有发生,后金进关也几乎不可能发生,原本一些依靠〖镇〗压农民造反和抵抗后金而成名的人物不可能如历史里那般脱颖而出,出现在明朝的视野里,可在这历史的长河里,有些人依旧是佼佼者的,并不会因为历史发生了偏转而被埋没。

杨改革在施凤来的这份“成绩单”上,清晰的看到了几个十分“熟悉”的名字。这些名字不是朝廷大员,也不是封疆一方的人物按理说,皇帝几乎不可能知道这些人的名字,更不可能对他们有多少了解,因为明朝太大,官员太多。可杨改革现在就看到了几个很“熟悉”的名字。

这几个名字要放在这个时间点上说,几乎就是默默无闻,没几个人知道,但要说明朝,特别是明末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他们。

他们有洪承畴,卢象计………

杨改革看了这成绩单,不得不感叹,人物就是人物,注定会一跃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没了农民造反,没了后金入关,但是还有种番薯比赛,时代不会埋没了人才。

杨改革倒是比较详细的看了一遍这个成绩单。皱着眉头,良久才说道:“确实不错,这个卢象升是何许人也?一个府的产量居然有六十万石之多,还有这个洪承畴,也不错,毕自肃确实是个老实人,这个功劳,本来该他的,他倒是都让给了洪承畴了。”杨改革说道,这两个历史上的名人,不是杨改革要把他们摘出来,而是他们确实做出了成绩,如今在施凤来的奏报上,他们是首功,杨改革看到了这个成绩单,只能再感叹一次,优秀的人物,注定会一跃而出啊!但,也从这份成绩单里看到了很多问题,不由得皱眉头。

“回禀陛下,这个卢象升,乃是大名府的知府,先帝二年的进士,要说今年的种番薯,属他最为用心。”施凤来说到这里,心里也不免有些悲哀,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名声,推广国策,格外的吃力,今年很多地方都耍了他了,阳奉阴违。虽然拿了种番薯的银子,可种出理想番薯数量的,并不多,更多的人都是应付了事,像卢象升这般卖力种番薯的,寥寥可数。要说种番薯比较积极的,也就是帝党控制下的地盘,比如陕西,因为有毕自肃的全力支持,那边的产量倒是高出其他省一大截,北方几省又要高出南方省份一大截,从这份成绩单里面,倒是能看出很多东西。

“哦,大名府知府?今年多大了?那里人士?”杨改革问道。这种成绩差别巨大的情况,杨改革老早就有所估计了,以明末官僚们的惰性,种番薯不可能这么顺利,要是真的能那么顺利,历史上明末的崇祯、徐光启推广番薯就不会失败了。问题一如杨改革所预料的那般。

“回禀陛下,卢建斗是神祖万历二十八年生人,今年二十九,尚未到而立之年,常州宵兴人。”施凤来立刻答道,对于这个人的来历,他倒是看了又看,作为种番薯最为卖力的一个人,他想不关注都难。

“不到三十岁?就当了大名府的知府?倒是个人才啊!哈哈哈,………”杨改革笑着说道,不过眉头却依旧紧锁。

“回陛下,确实是个人才,二十二岁就中了进士。”施凤来见皇帝的脸色似乎带着一些异色,倒是也喜不起来了。

“洪承畴也算可以,虽然是毕自*让出来的功劳,可毕自肃是个老实人,如洪承畴不卖力,也不可能将功劳让给他……”杨改革又说道。

陕西那边因为是自己的基本盘,有毕自肃坐镇,他哥哥又是户部尚书,铁杆的帝党,所以,那边,推广番薯基本没问题,洪承畴倒是很卖力,毕自肃这个老实人也没抹了他的功劳,如实的把洪承畴作为首功。

“回陛下,是的。”施凤来有些萎靡的答应道,见皇帝的眉头紧锁,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这回推行国策,皇帝拿钱给他买政绩,结果只能说差强人意,也怪不得皇帝会这样,几十万银子下去,怕大半都是打了水漂的。

“唉,这种结果,也不出朕所料啊!””杨改革的眉头紧锁了半天,终于还是把这话说开了。一样的银子,种出来的结果却相差相当远,可谓天壤之别,底下的人在搞名堂,在阳奉阴违,这已经不用说了,闻都闻得出来。亲自实践了一把明末政府的运作力、执行力,杨改革算是体会到了历史上崇祯的难处,任何政令都无法执行下去,不亡才怪,执行力这个东西在明末,恐怕已经是稀有动物了,自己如今还不是历史上那个崇祯呢,对国家还有这比较强的掌控力呢,还有不少基本盘呢,也不过是这种模样,也难怪历史上崇祯也好,徐光启也好,推广番薯都没成功。

“陛下,臣无能,徒费国帑,一事无成,请陛下责罚。”施凤来再也没喜滋滋了,上百万的银子撤下去,就是这个结果,只能说可悲,买政绩,似乎失败。

“…”杨改革倒是没说话,而是思索起来,这件事,倒是可以看成是一次检测明朝政府执行力的测试,虽然花的钱比较多,可也不是没收获,至少对现今明朝的执行力有了一个具体、详怕、直观的了解,以后推行政策,也才有依据。

要说收获,也有,卢象升貌似就出现了自己的视野里,没有像历史上那般靠抵抗后金而崛起,靠这种方式崛起,说明了卢象升的能力,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还有洪承畴,也算是日后清朝的开国功臣,也算是“牛人”这两个人的价值,都不算小了。

“呵呵呵,这种事怎么能怪卿家呢?这种结果,朕早有预料,要是朕下一个圣旨,天下立刻按照朕的圣旨不折不扣,甚至超额完成,那就怪了………”杨改革眉头松开了,笑道。

“陛下!””施凤来不解的看着皇帝,这小百万两银子差不多大水漂了,皇帝就不心疼,不愤怒?

“此事,朕说过,早在朕的预糕之中,不怪卿家,实际却还有出乎朕意料之外的事,这总的说起来,其实,是件好事……”杨改革本身就没期望自己下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