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武帝杨勇新传-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是妾女自作主张前来的。”

“你瞒着你父亲冒险前来,那么说你父亲也不想向朕认错?”

“是的。”

“那你也不是代表你父亲,我答应你也没用。”

“只要你答应我,到了金城我自会再劝父亲。”

“如果你父亲还不答应呢?”

“那皇上就抓妾女作人质,逼他答应。”

“你知道吗?如果我真抓你作人质有可能会让你父亲更坚定反叛的决心,而殊死抵抗。”

“不会的,父亲他是爱我的,他不会抛下自己的女儿不管的。”

“不如这样,朕就先答应你,到了金城你可试试看,如果你无法劝说你父亲,那么朕就要攻进城内让他后悔莫及。”

“谢谢皇上,妾女不会让皇上失望的,请皇上也答应妾女如果父亲同意认错,你能留我金氏一脉。”

“好!答应你,那你就先回你自己车上吧!”他现在可不想对她有什么非份之想,是仇人是情人只有到后面才知道。

金胜曼公主走后,杨勇智坐在车内心绪难平,谁说好女不如男,如此果敢的女子虽天下少有,可也不是没有,面对十万强悍的大隋国征讨军从容面对,不显一丝紊乱,话语清晰,条理分明,就是一个大男儿在自己面前说话也不敢如此从容。好想记得史上记载着:真平王死后因没有儿子,这个金胜曼公主的姐姐金德曼继承皇位,称为善德女王,善德女王死后也因没有子嗣又把皇位传给了他妹妹金胜曼,称为真德王,原来也是一个国王啊,一个能当女王的女子能有如此大的勇气就不奇怪了。

一路上金二公主的马车始终在最前面开路,凡有阻击中国军的新罗军队,都在金二公主的劝慰下,军士回营,百姓回乡,虽然很是不解为什么公主会在大隋国军的阵前,也不像是被当人质,哪有这么自由的人质。不解归不解,可是命令还是要服从的。

一路下来大隋国士兵都开始骂娘了,这哪还有打战的样子,真正的是游山玩水、泡朝鲜妹妹了,虽然他们自从进入朝鲜半岛鲜有看到真正的朝鲜妹妹,可是一点也不影响他们在心里千万次想朝鲜妹妹,谈论朝鲜妹妹,金胜曼主仆的出现更是让他们多了谈论的话题,必竟眼前是真正朝鲜妹妹,而且是长的都很标致的妹妹。

五月中旬,无风,天气有些闷热,在金胜曼的带领下,很顺利地抵达了金城外,此时金德曼早已带2万老妇幼小组成的百姓到达了安全的地方,金城外见不到一个人影,杨勇智把金胜曼叫来,对她说道:

“朕希望你能真的劝动你父亲,如果不能,那么朕也只好对不起了,朕给你一天的时间,如果你不能劝服你父亲,明天的这个时候朕就下令攻城,朕不想这样,朕很希望在下达这个命令之前看到你从城内走出来。”

第九十五章 内忧外患12

―――――――

看着金胜曼向城门走去,向后挥了挥手,为了给金胜曼创造一个劝说的轻松环境,杨勇智让部队后撤5里,也让真平王相信自己不会趁她女儿进城时发动进攻。

当城楼的将军发来警报时,真平王吃惊不小,想不到大隋国军队这么快就到达京城,因封城根本不知外面的情况,但是他知道自己沿途布置的阻截部队并没能减慢大隋国军队的前进步伐,当前几日长女来报小女去找大隋国皇帝说情时,自己就为小女的命运当心着,怪女儿太过草率了,男人之间的时你掺合进来干什么,可去了就去了自己大敌当前也没有精力去管她,只能祈天保佑小女平安。

真平王来到城门头,见小女金胜曼也在城下,可以肯定大隋国皇帝并没有为难她,只见小女和大隋国皇帝讨论过什么后,就向城门走来,而在后面的大隋国军队都开始后撤,一时搞不清这是怎么啦!当大隋国军队退出有5里时,小女的声音从城下传来:

“快开门,我是胜曼公主,我要进城和父王说话。”他并没有看见城楼上自己的父亲。

真平王这时才明白过来,大隋国皇帝为了避免误会而主动后撤,为小女进城创造条件,也许小女和他达成了什么协议,在确定开门这会大隋国军队不可能冲近城门后,让人打开小门让小女儿进来。

金胜曼进城后第一眼看到的却是父亲,她从未离开过父亲这么久,虽然只十来天,鼻子一酸扑进了真平王怀里,多日不见又让自己提心吊胆的女儿终于回来,真平王也是难掩重逢泪水,原来对小女的责怪也变成了怜爱,父女俩手牵着手进入宫中,让女儿洗刷沾满风尘的身体,本来想让她去休息,十来天了她定没有休息好,不错金胜曼确实没有休息好,可是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她要抓紧时间在不多的时间里劝父亲放弃抵抗向大隋国皇帝认错,只有父亲答应了她才能真正的放下心来美美地睡个好觉。

当看到小女儿并没有去休息而是来书房找自己时,就更加坚定自己的猜测,不是和大隋国皇帝达成什么协议,或是来劝说自己的,否则不用这么急切地来找自己。果然小女儿开口说道:

“父王,大隋国的军队已兵临城下,难道父王一定要葬送我国的大好河山吗?一定致百姓于水火之中吗?为什么不变通一下,大隋国皇帝答应女儿了,只要父王肯向他让个错,表忠心,他就留我金氏一脉,城外部队撤回大隋国。”

金白净不相信地问道:

“他真是这么说的?”

“是呀!”

在肯定女儿说的是真话后,想着这大隋中国皇帝真的会只要求自己认错这么简单吗?自己和窦建德、任涛、苏我知是一伙的,是密谋要给他制造麻烦并和他对立的,如今窦建德、任涛已被囚,苏我知更是死于非命,自己这个合谋者难道认一个错就可得到宽大处理吗?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应该不会,他不仅没有把女儿当人质,而且还把他放回来,今天为了给女儿一个回城的环境,还主动后撤5里,可见他也是诚心的,以大隋国皇帝率领强悍的20万大军完全没有必要惧怕他这只有3万人守卫的金城,他能到达金城就足见大隋国军队的强悍,自己布置边境的5万正规军并没有给大隋国军队造成什么损失,而在从边境到金城沿线布置的阻击军,看来也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虽然有小女的因素在里面,但是自己心知肚明,想真正想靠没有战场经验百姓去阻击大隋国军队那是痴人说梦。如今金城已被围,大隋国军队随时都有可以进攻,而自己是否真能守得住金城,都得两说,如果高句丽和百济在粮草方面给予大隋国军队支持话,那自己当初设想的守城几个月,到冬天时大隋国军队会主动后撤想法就是一个美丽的泡影,城里的粮草也只储备半年,如果大隋国军队不退,自己就是守得住城,半年之后无粮无草的守城将士也会活活饿死,自己也不可避免,金城就会变成一座死城。一旦那样大隋国人就会派人来接管新罗国,那立世几百年新罗国就有可能从此消失,祖先打下的江山就会葬送在自己手上,自己也无颜面去见祖先,与其如此,还不如放下面子向大隋国皇帝让个错,争取宽大处理,也许自己可能会像任涛一样被押解到长安老死,可是至少留下了金氏一脉,百姓免受战火之苦,保新罗国之安宁。同时他要为自己的臣民争取权力,为金氏争取利益,这些和自己的女儿谈不合适,必需由中国派人来谈,于是说道:

“我答应你,我向大隋国皇帝认错,但是你父王也有条件,而这些条件和自己的女儿谈不合适,必需由大隋国派人来谈,我现在就派人向大隋国皇帝传递这个信息。”

虽然没有金胜曼预期的那样,但是她已经还满足了,必竟父王已答应向大隋国皇帝认错,站起来扑进父亲的怀里轻声哭泣,金白净抚mo着小女儿的秀发怜悯地说道:

“孩子,这次为难你了,你的心思父王怎会不知,好了别哭了,你的使命已完成,安心去休息吧!”

午后时分,一支缚着信的箭从城楼上射了出来,这支箭羽向城外奔来,50米、100米、200米然后力竭地掉在地上,在城外探查的大隋国士兵也发现了城*出的箭,当箭掉落地上时,有人跑过去拾了起来,一个校尉拿着信箭来到了杨勇智的帐外,包景荣把那信取了下来交给杨勇智,摊开一看寥寥几字,意思明了:

同意!请派人来具体商谈。

众臣看后,都是放下心来,看来这战可以不用打了,大家分析了一下这信上内容的真实性,都觉得以目前的形势,真平王没必要在这上面做诈,如果做诈只会激起大隋国军队更强烈的冲击,对他没什么好处。

第九十六章 内忧外患13

―――――――

信不假,在派谁去的问题上,大家产生了分歧,杨勇智本想自己去会一会这真平王,不过话刚出口就招来众臣的反对声只得作罢,有人说派一个文臣去谈这样不至于让真平王过余紧张,有的人意见则恰恰相反派一个魁伟的将军去谈,这样能震慑真平王,让他不敢多提条件。双方争辩不下都看向杨勇智,杨勇智觉得都有道理,不过他更希望一个文官去谈这事,武官多是粗人不善言谈,万一争执起来擦枪走火怎么办?现在鑫城已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量你金白净也不敢怎样,并对着众人说道:

“依朕看,还是派一位文臣去比较合适,有哪位爱卿愿意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啊?”

下面纷纷举手叫道“我去!”“我去!”“我去合适!”,其中还有不少打仗勇猛的将军,这里面有多少人是真心甘愿冒险前去的很难说,不过谁也不想在杨勇智面前表现出惧怕和软弱是真,这么多人愿意去杨勇智当然很高兴,想了想,这些随自己出征的臣子,除了武将,文官里就只有高颍比较了解自己,自己说个开头他就能明白后面的意思,要想把自己的意思传达清楚他是最合适人选,派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去和金白净谈真是抬举他了,没办法只好便宜了这金白净。

高颍也是很乐意担当这个角色,杨勇智交待他一番后,高颍带两个随行军士向城门走去。长孙晟将军此时带的5万迂回包抄部队也赶到,围城的部队变成了近十五万人。

此时已是傍晚,金白净见大隋国皇帝果然派人来,而且只带两个随从,让人打开城门,亲自迎接,让厨房准备晚饭,请高颍上坐,高颍也不客气,两人面对面,美食已端上来,金白净让高颍先动了筷,吃了一会,都吃得差不多了,金白净说道:

“高首相,不知皇上是个怎样的意思?”

高颍说道:

“皇上的意思很明确,只要你放弃抵抗,向皇上承认错误,保证不再反叛大隋国,大隋国就撤军,对大隋国造成的损失也不再追究,不过阁下你必需对这事负责。”

“不知是像苏我知那样,还是像任涛那样?”是生是死?

“你认为你有得选择吗?”

“没有,但是我想知道。”

“那就要看你的表现。”

“我也有条件。”

“说!”

“我知道,我的王位是不可能保住了,不过新罗是我祖先打下的江山,我不希望让外族人来统治,我推荐我的大女儿金德曼接替我的皇位,只要皇上答应这条件我任凭处置,绝不会有怨言,还有不要打击报复,不要把这帐算到新罗百姓头上,他们都是无辜的。”

皇上也是要削了他的王位,从他后人中选一个接替,如果直接让外人来统治,怕新罗百姓不服,引发不可想象后果。而在金白净后人里已知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十三岁,二女儿十六岁,三女儿更小才十岁,只有大女儿适合当接班人,听说他去大隋国皇家学院留过学,平时也帮助处理朝务,和新罗朝中的大臣大多相熟,皇上也有意让金德曼接替王位,于顺水推舟同意了。

金白净终于暂时放心下来,可是自己的命运如何?是生是死他要问清楚,说道:

“高首相,该说的我都说了,现在能否告诉我,皇上到底准备如何处置我。”

“皇上的意思是,只要你停止对抗,交出王位,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难饶,否则无法管理各属国,所以你将像任涛一样,押解回京城。”

自己死不了,可也失去了自由,可是还能怎样呢?对抗必死,还有可能招致灭国,自己的自由换来百姓的安宁,国家的巩固,王位还掌控在金氏手里,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当金胜曼得知要把父王押解回长安时,连夜出城找到杨勇智,质问道:

“皇上,我父王都同意停止对抗了,为何还要把我父王押去长安?”

对于这个不喻世事的姑娘,杨勇智只好解释道:

“朕管理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如果都像你父王那样朕如何得以安宁,不处罚他,别人会以为朕这上主太好欺负了,纷纷模仿你父王怎办?再说你父王到了长安,朕一样让他好好活着,这已经是朕做出的最在让步了,如果你不理解朕也没办法。”

“那就没别的办法啦?让我代替父王,皇上把我押去得了。”

杨勇智笑笑,这个小毛孩,你白长这么大了,你代替得了你父王吗?想得太天真了,不似力劝自己停止进攻新罗的那个金胜曼,完全是一个孩子,又解释道:

“这事和你没有关系,你并没有反叛朕,是你父王,凡事都有个主角,挠痒要挠到痛处,朕不会放了闹事的大鱼去抓河里无关紧要的小鱼。这事就到这,朕不想再议了,你去吧!”

金胜曼见杨勇智下了逐客令,只得不甘心地回城,自己无法改变事实,父亲去了京城一定会很孤独,连一个说话解闷的人都没有,也许自己可以把事情变得完美一些。

当金德曼被召回金城时,才知道父王两全的决定,心里悲伤,可是也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当面谢过杨勇智的不杀之恩,接受了新罗王位。

竖日,杨勇智并没有给金白净带上枷锁,而是分了一辆马车给他,金白净自是感激不尽,流着泪上车,当杨勇智到达城门口时,后面传来金胜曼的声音,杨勇智停了下来,金胜曼扑到杨勇智车前道:

“皇上,请你允许我和父王一起去。”

金白净听到小女儿要和自己同去,心中悲事难当,本以为从些孤老一生,不想孝顺的女儿尽要与自己一同前去,自己去长安是一个犯人,女儿去了也会失去自由,这不是反而害了她吗?于是不同意女儿同往,可是金胜曼却在那坚持,到后来两人都是哭成一团,杨勇智也在想如何处理这事,也许事情并没有金白净想的那么坏,他可能是怕女儿去了也会被囚禁起来,其实杨勇智对金白净的处理意见,就是到了长安监视居住不得随意出入,不得会见外人,并不是要把他打入大牢,金胜曼如果一定要去陪他父亲,就给她安排到皇家学院去学习,这样父女俩相互间也可说说话,金胜曼在长安也有事可做,潜移默化中让她对大隋国有一个新的认识,消解对大隋国的误解,这不是很好,再说按史上的发展,善德女王金德曼死后,接替她的就是她妹妹金胜曼,一个接受大隋国正统教育的人回国后定会对大隋国或多或少有些感情,这样的人接替皇位,对大隋国自然抱着友好的态度交往。想好后对抱在一起的父女俩说道:

“好了,你们都别哭了,没你们想的那么严重,好像真的生离死别一样,如果金二公主一定好去,朕就让你去皇家学院学习,这样你不就可以和你父亲在一起了吗?”

金白净父女俩都是不相信地看着他,杨勇智又说了一遍,金白净父女俩才相信这是真的跪下不断地谢恩,赶来的善德女王金德曼本来也是想劝妹妹不要同往,现在看来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