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风1276-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恢复正常。

审理的过程很简单。

因为时代的特殊性,也就是这年月流行的特别严格贞洁观念,比如妇人被丈夫以外的男人摸了手,也许会把自己手砍掉,被别人摸了腿,多半要把腿砍掉,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嘛,大汉虽不提倡也不得不正视。所以为了妇女们不自砍手脚,必须在刑法中把猥亵妇女定为重罪,受害者抵抗或者第三人见义勇为造成罪犯重伤也不为犯罪。

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事情,证人又多,按照简易程序,法官直接宣布被告无罪,原告可自行向临安府法司上诉。

楚风根本没有亮明身份,就得到了公正的判决,但他在判决书上签字的时候,就不得不大白于天下了。

看到这个年轻人在判决书上写下“楚风”两个大字,新从漳州赶考为举人、在法学院突击学习半年分配为县法司的年轻官员,惊得眼睛瞪大如铜铃。

天下同名同姓或者音相同者实在太多,他小心谨慎的问了句:“请问您在何处高就?”

“以前在瀛州琉球汉皇宫,现在搬到临安了,这边的皇宫还没修好,暂住在两浙大都督府。职务没变,一直是大汉帝国的皇帝。”楚风一边回答,一边掏出他的护照,把那上面的号码抄到判决书上。

天呐,我审了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咕咚一声,法司一头栽倒。

躺在担架上,满心希望看到法司把这个江洋大盗打入大牢的毛师爷,则今天第二次晕了过去,他知道别说报仇了,下下辈子都没指望!

同去的崔世安则恍如梦中,王敏儿身边的青年男子,竟然是大汉帝国那位被传为神仙下凡的皇帝!一万年也想不到啊!

他没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哩。

首先,有狗腿子把赤身裸体,浑身上下鞭痕纵横交错,还断了一只手的毛师爷抬着挨家挨户展览,“范老爷说了,这家伙打着范家的招牌横行不法,给诸位添麻烦了,请多多包涵!”

毛师爷十成性命去了九成九,断手失血本多,脸色蜡黄蜡黄的,又全身挨了鞭子,纵横交错的鞭痕流着黄水,红肿之处高高隆起,看上去就像一条大号的松鼠桂鱼。

其次,范老爷主动降低了地租。

崔世安最初以为这是范老爷向大汉皇帝讨好卖乖,然而四面八方的消息传来,葛家、范家、吴家等等大地主,通通降低了地租,而且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六七成哗啦一下子降到了两三成,江南膏腴之地从来没有过的低租谷!

随着汉军大规模征召士兵,帝国在临安旧城以西,临近西湖的地方建设新城招募大批民工,规模巨大的棉纺厂、摷丝厂动工兴建,开始雇佣熟手工人、培训生手工人,崔世安才明白了各家地主突然降低租谷的原因。

除此之外,最令崔世安感到不解的,是突然收到了一枚亮闪闪的,纯银打造镶着金边的勋章。

“啊呀不得了,这玩意是汉军中立了大功才发的呀,就跟故宋朝廷赏赐大臣的金鱼袋,是一个道理!”见多识广的郑老爹如是说,但他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们为什么把勋章发给你呢?你没有替皇帝扛过枪打过仗啊?”

有人自作聪明:“也许,是因为王皇后一家和您是老相识,所以特别照顾的?没见王大海王部长,特意到您家来了两趟,还送了闽地特产的茶叶、干鱼嘛!”

“不会呀!”郑老爹摇摇头,“便是照顾,或者给银子,或者嘱咐地方官另眼相看,断无发给勋章的道理。”

“我、我这儿有张纸,就不认识上面写的什么咧!”崔世安从怀里小心翼翼的摸出个纸包儿,慢慢打开了,里面是一张质地挺扩、字迹清晰,还盖着鲜红大印纸。

“嗨,有这张纸,你就早说嘛,吊我们胃口么?”郑老爹埋怨着,读那纸上的文字:“荣誉证书,兹有两浙路临安府钱塘县人崔铁蛋,于故宋德祐二年于临安保卫战中为国捐躯,光荣牺牲,在抵抗异族侵略的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发此证明,以资奖励。”

证书背后还有说明,今后每年可到地方官府领取抚恤银子六百元。

“奇了怪了,替大宋天子扛枪,为什么大汉皇帝要给奖励、发证书?”郑老爹百思不得其解,古来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汉皇帝替大宋天子收买人心?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

直到一座钢铁铸造的纪念碑矗立在临安新城,才解开了郑老爹、崔世安和许许多多同样以故宋烈士家属身份得到勋章、抚恤金的百姓的疑惑。

那座闪耀着钢铁色泽的纪念碑上,文天祥的亲笔字反射着阳光熠熠生辉:

六年以来,在抵抗蒙元侵略者的战争和大汉征服海洋的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百十年以来,在抵抗金、元鞑虏的战争中牺牲的故宋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炎黄二帝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华夏荣光和百姓安康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大汉帝国皇帝楚风向英雄们敬礼,大汉帝国江浙总督文天祥代笔

第448章 开京

北元朝廷征集蒙古、党项、契丹、回鹘各民族武士,加上十万京畿精锐、一万五千怯薛军,共计三十余万大军。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士兵开天辟地第一次汇聚到蒙古帝国的苏录定战旗之下,由征南都元帅世袭万户张珪、平南副都元帅阿里海牙统率,沿运河抵达了淮扬沿线,连营百里、鼓角喧天,大有一举荡平江南之势。

和北元军队的气势汹汹相比,大汉帝国的军事动员工作则显得更加从容不迫,陆军仅仅保持三极战备,连军人的定期探亲假都没有取消,各部队一边征召、训练新兵,一边和江南百姓展开军民联欢活动,追歼格日勒图而入荆湖的第一军,还在饱经战乱满目疮痍的荆湖协助百姓战后重建。

楚风的底气很硬,别看长江北岸淮扬之地聚集了北元三十万大军,有大汉帝国炮舰巡行,长江天堑岂能飞渡?

从四川叙府(即宜宾)这个长江通航的上游起点,到入海口的崇明镇,万里长江上处处飘扬着大汉帝国的金底苍龙旗,一旦北元大军抵达某处,警报就会即刻发出,遍布长江的内河炮舰和江南各地的汉军,就会像铁针受到磁石吸引那样,将枪炮和刺刀对准入侵之敌。

“张大帅,咱们没有机会渡江,更没有机会战胜南人的。”扬州城南高岗,平南副都元帅阿里海牙在帅帐中只有两人独处的时候,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了征南都元帅张珪。

“是啊,无论秦灭楚、晋灭吴、隋灭陈还是宋灭南唐,历朝历代北方王朝欲取江南,皆先定巴蜀、后入荆湘,顺江而下势如破竹,南朝必定无可抵挡,若不取上游诸地而直下江南,史无前例啊!”张珪看着远处惊涛裂岸乱石穿云的长江,每当炎黄子孙面临北方强敌的时候,长江天险就成了天然的保护伞,五胡乱华时有东晋衣冠南渡,大金南侵时有高宗南狩临安,总能有小朝廷坐断东南传薪火,让华夏的光辉不曾熄灭,炎黄的道统不曾断绝。

天爱南人何厚也!

“不过,我们也不必渡江作战,因为长江对岸的那位皇帝,只怕也无时无刻盯着江北吧!”张珪的嘴角露出一丝儿讥诮的笑意,“北进中原、吊民伐罪,自诩世之雄主的汉国皇帝,想必不会让咱们等太久的。”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阿里海牙还是吃了一惊:“大帅是说,在淮扬和汉军作战?”

张珪笑而不语,阿里海牙却不敢再问下去了,他心头已隐隐有了某种疑虑。

曾经和张弘范并力攻破襄樊的灭宋大功臣阿里海牙,面对后生晚辈的张珪却并无丝毫轻忽之意,因为他知道这个年轻人的可怕。

如果说御赐金刀九拔都张弘范的刻意栽培,打造了张珪这柄宝剑的雏形,那么蒙古大英雄伯颜丞相的教诲,则替这柄宝剑磨利了锋刃,而亲身经历的两次惨败,更是百炼成钢,将宝剑从锋芒毕露的利器,变成了英华内敛刚柔相济的神兵!

他会从张弘范和伯颜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一举击败汉军,击败那位平生不败的大汉皇帝吗?

张珪则走到帐外,怔怔的看着天外云卷云舒,没人知道这位大元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统帅,究竟在想些什么。

在他所处的高岗下面,京杭大运河上,许许多多看上去如蚂蚁般大小的士兵、民夫忙忙碌碌,修造着大大小小的船只,瓜洲运河入长江处的东西两岸,大元朝竭尽全力,对北方人民敲骨吸髓搜刮所得铸造的数百门大炮,将黑洞洞的炮口指向长江南岸,大汉帝国炮舰可能前来的方向。

“张珪施的反客为主之计,他就没打算下江南,是引诱咱们北上淮扬,寻机和大汉陆军主力作正面决战!”临安城原两浙大都督府,现大汉皇帝驻陛之所在,陆军司令陆猛指着地图正在作战略判析。

“小孤山以下江面,大汉帝国的护卫舰足以防守,小孤山以上江段,新造的内河炮舰正源源不断的投入现役,长江已成为北虏的陷阱!三十万大军决不可能一夜之间渡过长江,只要超过六个时辰,无论张珪从长江何处渡江,都会遭到我汉军水陆二师的迎头痛击!”

闽广庶政多交给曾渊子等故宋出身的文官打理,陈淑桢以总督衔参与统帅部工作,她指着荆湖一带问道:“长江上游的四川多山,不利骑兵冲击,另外离得太远,暂时可以不考虑;下游小孤山以下江段,咱们的护卫舰、驱逐舰炮火猛烈之极,元军断不会冒死渡江。惟有荆湘江段,内河炮舰数量太少,元军会不会冒险渡江?”

“可能性很小。汉军以长江运兵,鄱阳湖、洞庭湖皆为坦途,元兵随时面临后路被截断的绝境,张珪如果那么做,完全是自杀。”陆猛举起右手向下一切:“咱们定叫他有来无回!”

长江不仅是大汉帝国对北元的万里长城,还是一道天然的运输线,大汉陆军能凭借船运,在长江上快速机动,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向敌人发动致命一击!所以陆猛的结论是:“在大汉帝国全面掌握水权的情况下,北元只能被动防守,绝无主动出击的可能……因为那是自寻死路!”

“不管张珪玩什么把戏,咱们以不变应万变!”楚风的手指从临安斜斜向东北方向划了道弧线,“在北伐之前,这里的事情应该先做个了断。”

江华湾以北的高丽国都开京,松岳山、蜈蚣山群山拱卫,浪花奔涌的礼成江流经开京城西,城中高地满月台正是海东天子高丽国王所居,俯瞰群山环绕江流玉带的开京,也有那么几分龙盘虎踞的帝王之气。

所以三别抄复国义军兵临城下,高丽国主王昛仍然有那么几分底气,满月台皇宫俯瞰全城的望楼上,他对前来劝降的汉使言道:“我开京龙盘虎踞,数百年王气之所钟,祖宗基业之所在,如今城中尚有军民二十余万,粮草可支三年,贵使欲一言而令我高丽降汉,实在太过轻巧了!”

汉使不是别人,正是新出任驻高丽三别抄义军最高顾问的于孟华,他耸了耸肩膀,满脸不屑的道:“可惜礼成江之波涛远不如长江汹涌澎湃,松岳山、蜈蚣山也不如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贵国主海东天子,也不是真正的中原帝王!”

“你!”王昛恼羞成怒,城外的三别抄攻城整整两个月了,到现在还没摸上城墙,这个汉使敢大言不惭,就不怕杀头么?

“高阳酒徒逞口舌之利,遂有油锅之噩。于先生独谓我高丽无油乎?”

于孟华轻蔑的摇了摇头,敢来这里,就不怕你们这些高丽人!他冷冷的道:“占城王对我大汉侨民无礼,遂父子尽亡;新柯沙里不服王化,遂身死国灭;其余东瀛倭奴、泉州蒲氏等等不一而足,惟至今尚无人胆敢对大汉天使无礼。贵国主欲为天下先,则于某自请入油锅一涤征尘!”

王昛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杀汉使?如今楚氏登基为帝,已全有江南半壁,又娶辽东乃颜汗公主,威震辽东塞北,舰队跨海征伐虽远必诛,小小一个高丽王,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动汉使一根寒毛啊!

“哼,汉使惟逞口舌之能,且看是三别抄反贼破我开京,还是各地勤王兵到反贼授首!”王昛气哼哼的一摔袍袖转身离开,无奈习惯了的高丽宽袍大袖换成了蒙古袍子,摔起来气势大大不如以往,反而有些沐猴而冠的可笑。

于孟华冷冷一笑,所谓“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惟大汉皇帝龙骧虎视雄霸海上,哪管你夷狄不夷狄?不服王化,迟早要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本大人若不是为了给制衡三别抄埋一粒暗子,好让你们高丽人互相把狗脑子打出来,才不来这趟哩,嘿嘿,局势越乱,大汉才越好火中取栗嘛……

城外三别抄复国义军的正副统帅正拿着汉国给的望远镜,巴巴的看着城内。

“大汉帝国威加海内,汉使都入城劝降了,王昛你就给点面子降了算了,省得咱辛辛苦苦打破城池啊!”朴成性小声念叨着,巴望王昛快些投降。

老实说,他自己都不明白,三别抄义军究竟是复国呢,还是把高丽从蒙古鞑虏手上夺回来,再双手奉送给大汉。

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筑路权、开矿权、关税权……全都给了大汉,高丽还有半分国权么?

“哼,我倒想多打几天,城池打破,将王昛狗贼千刀万剐,方泄我心头之恨!”金日光忿忿的,他根本不希望汉使入城劝降,可大汉帝国的顾问官早已把持军队,没有顾问副署,连一兵一卒都不能调动,作为夹缝中生存的高丽人,他自然不会怪强大到根本不可能挑战的大汉,而把帐算到了王昛头上:若不是你小子拼命抵抗,三别抄早早打下开京,哪儿有这么多事?再说王昛也算将来自己称王的一个障碍,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嘛。

朴成性左右看了看,小声道:“大汉帝国也太厉害了,没给咱高丽留多少啊,辛辛苦苦却替他人做了嫁衣裳,金兄就那么心甘情愿?”

金日光撇了撇嘴巴:“管他那么多,什么复国,什么义军,外人不知道,你我兄弟还藏着掖着?那都是哄哄老百姓的!只要我金家朴家世代荣华富贵,哪管他大汉大元!”

朴成性点了点头,说来也是,什么复国义军,全都是狗屁!若当年北元招抚三别抄,咱早就摇身一变做了大元忠臣;要怪就怪蒙古人太一根筋,历朝历代招抚叛乱,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都不懂,咱三别抄一起事他们就朝死里打,根本提都不提招安的事儿呀!

看着辉煌壮丽的开京满月台王城,朴成性眼睛里全是贪婪的光芒:“听说王昛善于敛聚,都中府库金银财帛堆积如山呐!”

金日光则眯起了绿豆大的小眼珠,伸出猩红的舌头舔了舔干燥的嘴唇:“王昛小儿虽是做王八的命,后宫中绝色佳丽不少,便是那替他戴了无数顶绿帽子的蒙古公主,也算得个北国佳人哦。”

“哈哈,若是逮住忽都鲁洁丽米斯,想必她不介意给王昛再戴顶绿帽子吧?”

朴成性和金日光同时淫笑起来,远处的三别抄义军士兵,不知情的赞叹道:“连日苦战没拿下一寸城墙,两位大帅还如此欢笑,必定是胸有成竹了呀!”

就在两位义军统帅意淫的时候,王昛则回到了后宫,平生第一次昂首挺胸的走进了北元公主忽都鲁洁丽米斯的寝宫。

现在,这宫中已经没有了俊美少年……自从辽东归汉,王昛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把美少年们撤走,然而他们并没有回到家中,谁也不知道那些给大王戴了绿帽子的人究竟下场如何……

“王妃,本王最后问你一次,大元朝皇帝,你父亲忽必烈究竟什么时候给咱们发来援兵?”

王昛气势汹汹,再没有了当年卑躬屈膝、含羞忍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