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坏毛病。


'正文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比武(1)'

      崇祯七年三月二十rì。
  江宁营的大比武开始了;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比武。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军官历来都是世袭制的;一般情况下;军官家庭和军户家庭;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军官家庭;如特殊情况可世代为官;终生享受恩科优给;士兵家庭只能够世代为兵;有军功得到擢升的凤毛麟角。
  大比武大练兵;这不是江宁营的创立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他为军队建设钦定了四十字方针:神威jīng勇猛;强壮毅英雄;克胜兼超杰;奇功奋锐锋;智谋宣妙略;刚烈效忠诚;果敢能安定;扬名显大勋。这四十字的方针;重点突出了勇猛、果敢、刚毅、效忠的治军原则。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经历了数的搏杀;对军队的作用;是非常清楚的;早在洪武六年;就命令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联合制定了大练兵的管理办法;每年都要进行大比武;比武不合格的军官和军士;都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可惜到了明朝中叶;这种大比武的制度;形同虚设;早就没有执行了。
  军士能够被提拔为军官;唯有建立战功一条道路;例如说戚家军;就有不少的普通军士;因为立下了战功;升任为千户、副千户的。
  江宁营的做法不同了;通过大比武的形式;直接提拔为低级军官。这是第一次。
  江宁营的这次大比武;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南京兵部尚书范景、镇守太监秦三德、守备勋臣张泰宁、应天府府尹王道直;以及应天府府丞何耀武、通判马家淦;南京两大营参将以上军官;都前来参观了。
  接受到特殊邀请的;还有中兴学社的孙承宗、刘宗周、黄道周和鹿善继等人。
  江宁县县丞、主薄等官员;悉数到了江宁营。
  范景身为江宁营指挥使;理所当然的主持了开幕式。
  cāo场上;两万江宁营将士。整齐的排列;包括江宁营副指挥使孙传庭;都是站在最前面的;所有人都身着战袍;看上去器宇轩昂。
  江宁营的不少将士;毕竟是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身上透露出来的那股气势。很是骇人;众多前来参观的人;脸上露出了惊骇的神情;这样的气势;他们很久没有看见过了。
  受到最大震撼的;还是南京两大营的军官。
  江宁营威名远扬。但两大营的军官;是有些不服气的;他们认为;江宁营将士不过是运气好;加之待遇到位了。将士能够吃饱穿暖;能够养活家人。一门心思在战场上拼命;若是自己带着的军士;也能够有着充足的军饷;照样能够做到。
  看见眼前的江宁营将士;两大营的军官沉默了。
  军人的气质;不是随便能够摆出来的;有些东西可以作假;有些东西是不能够作假的。
  就说江宁营将士的站姿;就不是两大营军士可以做到的;挺胸收腹、两眼直视前方;站在原地如同钉子一样;不管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一动不动;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想要长时间的坚持;没有刻苦的磨练;没有严格的军纪;是做不到的。
  已经半个时辰过去了;两万将士;保持着一个姿势;整齐的站立。
  再说江宁营将士的眼神、身上透露出来的气质;有着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泰山压顶都不在乎。
  可以想象;若是有人要求这些将士冲锋;他们绝对不会皱眉头;义反顾。
  这已经是一支劲旅了。
  两大营的军官;还是见过一些世面的;绝不是某些人理解的草包;他们也曾经被抽调到北方去迎战流寇;也亲自训练过军士。
  开幕式定于辰时。
  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天sè就是yīn沉的;chūn雨贵如油;正是农忙的季节;如果能够下一场透雨;是好事情;但对于准备开战大比武的江宁营将士来说;还是有些麻烦的。
  卯时三刻;雨点开始落下来了。
  站在cāo场上的军士;依旧保持队形。
  雨很大起来了;雨滴渐渐连成线了。
  cāo场正前方;临时搭建起来的木台;范景等人;都是站在木台上面的。
  官和武将不同;下雨了;他们的第一感觉;是不是要避雨;就是两大营的军官;也想着能够找地方躲雨的;chūn末夏初;气候还是有些冷的;淋雨的滋味不好受。
  木台的上面;有遮盖的棚子;也就是说;站在木台的中间位置;是不会淋到雨的。
  但站在前面和后面;就不一定了。
  范景需要主持开幕式;他站在前面;任凭雨水淋湿官服;没有动;也没有躲雨。
  苏天成站在范景的左边;照样没有躲雨;不过;他考虑到;孙承宗、刘宗周、黄道周和鹿善继四人;年纪大一些;不能够和年轻人比较;还是要站在木台的中间位置;至于说两大营的军官;包括江宁县的官员;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
  苏天成给蓝桥正使了眼sè。
  蓝桥正当然明白;赶忙走到了孙承宗等人的面前;低声说着什么。
  想不到;孙承宗毫不客气的拒绝站在木台的中间;他嘴里说着;既然到江宁营来参观大比武;就要遵守规矩;没有什么特殊化。
  言下之意;南京兵部尚书范景都能够淋雨;自己也必须要坚持。
  孙承宗这样说了;其余人不用说了;大家都自觉的站到了前面;木台的中间;倒是没有什么人了。
  开幕式很简单;范景主持;孙传庭宣布大比武的规则制度;苏天成宣布军官的选拔措施。
  雨越来越大;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老天仿佛是在和江宁营做对;cāo场里面;渐渐的出现了雾气;大雨伴随着大风;四散廓;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水圈。
  这一幕;与当年戚家军到北边边塞的一幕;是极其相似的。
  如此的大雨;对身体还是有伤害的;孙承宗等人;毕竟年纪大了;长时间淋雨;要是感冒或者是伤风了;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情了;苏天成和蓝桥正两人;不断的劝说;孙承宗等人;才勉强同意;站到了木台的中间。
  苏天成也给范景提了一下;是不是到木台中间去躲雨;范景没有说话;用手指了指站在cāo场中间的将士;苏天成马上闭嘴;不说话了。
  这场雨很是蹊跷;开幕式结束的时候;雨停了。
  而且;太阳出来了。
  有关大比武的规矩;江宁营的将士;都是知道的;举行这个仪式;是因为范景等人;高度重视江宁营;若是依照苏天成的意思;不需要这样的开幕式的。
  开幕式之后;第一个项目;两万江宁营将士;列队经过主席台;接受检阅。
  这个程序;是苏天成设计的;其实;队列的训练;已经成为江宁营基础的训练课程了。
  孙元坤等人;曾经对队列训练不理解;认为没有多大的作用;他们的理由;难道上战场了;还要排好队列吗。但苏天成还是坚持;江宁营必须要进行队列的训练。
  苏天成记得;不管是哪一国的军队;都是要搞好队列训练的;究其原因;队列训练;能够严肃军纪;增加军队的凝聚力;鼓舞士气;能够最直观的展现出来军队的威武雄壮。
  果然;随着孙传庭命令的发出来;两万将士迅速开始排好队列;依次开始通过木台的下方。步兵营、执法营、神机营、健锐营皆为步卒;走在前面;骁骑营、前锋营和亲兵营走在后面;都是骑兵。
  队列的气势;确实不一般。
  两万将士;组成了一百个方阵;依次通过木台;接受检阅。
  通过木台前方的时候;方阵的将士;在军官的指挥下;齐呼口号:大明威武。
  木台上的所有人;都站到了前面;他们被这种声势震撼了;就算是范景;也没有想到;江宁营居然有着如此整齐的方阵;这是鲜玩意;从来没有见过;不过;每一个方阵从台下走过;嘴里喊着口号的时候;范景都感觉到热血沸腾。
  他看了看苏天成;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头脑里面;究竟装了多少东西;居然想出来了这样的训练办法;可别说;这还真的令人激动。
  至于说两大营的军官;此刻是目瞪口呆;他们在军队里面;几乎是混了一辈子了;从来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气势;这是一种说不清楚的冲动;看着这样的军队;你能够感觉到骄傲。
  一百个方阵通过了木台;已经是辰时三刻。
  包括开幕式;整个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接近两个时辰了。
  记下来;军士可以准备一刻钟的时间;马上开始大比武。
  执法营已经开始忙碌了;他们没有时间休息。
  孙承宗走到了苏天成的身边。
  “苏大人;江宁营气势非凡啊;老夫都感觉到热血沸腾了;若是年轻一些;恨不得也下去跟着一起走啊。”
  范景站在旁边;脸上带着笑容。
  “苏大人;今rì的安排;的确是不错的;我看;这等的方式;可以推广啊。”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比武(2)'

      军营的大比武;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作为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大比武主要在于钢刀长矛以及弓箭骑术的竞技方面;比如说shè箭;有两个考核指标;就是shè程和命中距离;shè程方面;带队的军官必须达到一百六十步;士兵必须达到一百二十步;每一次shè出十二箭;其中的六箭;要达到规定的要求;这才算是合格。再说命中距离;为五十步;同样shè出十二箭;其中的六箭命中;算是合格。
  古人用作计量单位的一步;可不是几百年之后的步伐;如果用成年人每一步75厘米来计算;一步就是150厘米;也就是15米的距离;几百年之后的一步;如今算作是半步;也称作跬步;几百年之后的两步;算作现在的一步。
  由此可知;百步穿杨是如何的厉害。
  一百六十步;折合是240米;一百二十步;折合是180米;shè箭到达到这样的距离;已经很不简单了。再说命中距离;五十步就是75米;奥运会shè箭比赛;距离也就是七十米;这样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来;大比武的要求是很高的。
  江宁营的大比武;有着完全不同的安排布置。
  除开钢刀长矛shè箭骑术等常规的项目;增加了徒手搏击、抗压测试等;特别是抗压测试;要求很高;如常规项目和徒手搏击不能够过关;没有资格参加抗压测试;能够通过抗压测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军士;就能够直接提拔为军官了。
  至于说江宁营现有的军官。除开营长和副营长不参与大比武;其余人一律都要参加;其中连长和副连长直接参与抗压测试。
  大比武的时间为半个月;常规测试八天时间;抗压测试旗七天时间。
  范景等人都不大明白抗压测试;他们很奇怪;为什么抗压测试的时间;一共有七天。什么样的测试;需要如此长的时间来进行;要知道前面进行的所有测试;不过是八天时间。
  不要说范景;就是孙传庭;都没有能够彻底的明白;这一切。都在苏天成的脑海里面。
  执法营是比较清楚抗压测试的要求的。
  范景询问了孙传庭之后;没有彻底弄明白;众人终于忍不住;直接找到了苏天成。
  苏天成不想解释;可范景、王道直等人;都是他的顶头上司。孙承宗、刘宗周、黄道周和鹿善继等人;也很是有兴趣。
  看着众人期盼的眼神;苏天成可奈何的开口了。
  “凡是通过了常规测试的军士;包括各连的连长、副连长;悉数都要参加抗压测试的。抗压测试;考验综合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指挥作战的能力;二是个人的灵活程度;三是个人的承受能力。”
  范景有些着急;这样的测试;他从来没有见过。
  “苏大人;你就直接说说;抗压测试;究竟该如何进行。”
  “好的;抗压测试;按照实战的的办法进行;参与测试的军官将士;每人带着两百人;用七天的时间;克服形形sèsè的问题和困难;最终看回来将士的多少;带回来将士越多的;当然就越优秀了;他们出发的时候;每人带着四天的粮食;通过指定的线路;躲避很多的麻烦;他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粮食匮乏;这需要他们一路上自行解决粮食缺乏的问题;同时;他们面对的情况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人数在一千人左右;领队之人;必须要想尽各种的办法;或者避开这些堵截和追捕;或者说是想办法歼灭对手。”
  所有人的脸上;都出现了吃惊的神情;在他们看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必须的;哪里听说过;千军万马出动了;粮草不够;这样的情况下;军心岂不是散了;还打什么战;不战自败了。偏僻苏天成的安排;抗压测试;首先就不能够保证粮草。
  还有;抗压测试的难度太大了;孤立援的两百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的是等于自身五倍的兵力;这看起来;几乎没有什么胜算的;如果是一天两天的时间;有可能智取;可长达七天的时间;没有丝毫的胜算;就是全军覆没的安排。
  两大营的军官;在一边不说话;他们认为这样的安排;过于苛刻了;就算是他们来进行这样的抗压测试;也绝胜算。
  身为江宁营副指挥使;孙传庭也有些着急了;他没有想到;抗压测试的难度;会如此之大;难怪前段时间;执法营突然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原来是在做准备。
  “苏大人;难度是不是太大了一些啊;依我看来;就几乎就没有什么胜算啊。”
  张泰宁虽然没有开口;但脸上也写着疑惑;要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必要啊。
  “诸位大人;诸位同僚;我就是想要增加难度的;这就好比是摘桃子;站在原地;伸手就能够摘到了;失去了意义;轻轻跳起来;也可以摘到;没有难度;唯有拼尽全力;纵身一跳;摘到了桃子;才显示出来了能力。”
  “至于说面对数倍于己的对手;该用什么办法应对;我想;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自古以来;兵者诡道也;没有足够的智慧;怎么去带兵;将士的生命是宝贵的;虽说战场情;但最大限度避免伤亡;是所有军官应该要做到的;他们若是能够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突围;保全自身;杀伤敌人;那才算是真正的合格。”
  “狭路相逢勇者胜;他们带领有两百弟兄;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面对敌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何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如何的取得最大的胜算;这是他们开始就要考虑的;莽莽撞撞的;怎么去征战。”
  “粮草匮乏的问题;他们时刻要面对;试想一下;流寇四处sāo扰;难道没有面对这样的问题吗;荒人烟的大山里面;流寇盘旋其中;是怎么应付过来的;江宁营若是在征伐流寇之时;遇见了这样的问题;该如何的应对;粮草不充足;就不打了;死死咬住对手的时候;粮草供养不及了;就不追了;肯定是不行的。”
  “我也知晓;这抗压测试;要求高了一些;不过;江宁营这次的大比武;目的在于选拔军官;若不能够拿出来最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将士的斗志。”
  苏天成的解释;显得很是概括;有些具体的安排;他不可能说出来;细节泄露了;抗压测试;也就失去了意义了。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想想江宁营这次的大比武;钢刀长矛、shè箭骑术、近身搏击;要求已经非常高了;能够从中间杀出来;很不简单了;还要面对抗压的测试;如此挑选出来的将士;不容小觑。
  好一会之后;范景开口了。
  “这抗压测试;我是闻所未闻啊;苏大人能够想到这些;真的是不简单了;虽说要求颇高;可如此挑选出来的军官;是真正的将才。”
  原计划范景等人;参加了开幕式;检阅了江宁营方阵之后;就要离开的;可众人知道了江宁营徒手搏击和抗压测试的真正含义之后;没有谁愿意离开了;大家都想看看;这等的大比武下来;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
  这倒是苏天成没有想到的;军营里面的条件很好;安置众人;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只是江宁县县衙的官员;肯定是要回去的;正是农民季节;决不能耽误了耕作。
  两大营的军官;也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