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流言蜚语;慢慢的消失了。
  朱由检没有说到军饷的事情;说明对江宁营的军饷;还是有不同看法的。
  江宁营每年需要的军饷;接近两百万两白银了;这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当然;这只是非常时期的手段;若是要长期维持;谁都顶不住的;在没有剿灭流寇;没有击败后金之前;这样的俸禄;必须要维持。
  这是苏天成面临的最大难题。
  虽然说联系了宋思军和万成贵等人;可当初想到的;还是在南直隶发展;基础条件好很多的;现在到了河南;想要维持这样的军饷;负担是巨大的。
  如果说朝廷能够承担一些;至少承担一半;压力会熊多的。
  这样的关键问题;苏天成是不会含糊的。
  “皇上;江宁营离开了江宁县;军饷的事情;朝廷是否能够拨付一些啊。”
  听见苏天成最终还是说到了军饷的事情;朱由检有修笑不得;连续几年来;最大的开销;就是军饷了;因为军饷不到位的问题;哗变的明朝军士;成为了流寇的主力;这两年好了很多;勉强能够拨付了;可朝廷还是紧张。
  江宁营的军饷是很高的;好在江宁县自行解决了;没有闹出来多大的事情;若是朝廷直接负责了;如此高的军饷;其他卫所;肯定是有意见的。
  “苏爱卿;江宁营将士的军饷;朝廷武大臣都是知晓的;朕若是支持了;其余卫所将士会怎么看啊。”
  朱由检说出来这样的话;令苏天成哑口言。
  苏天成的意思;是要求朝廷考虑一部分的军饷;至少按照普通军饷的要求拨付;可皇上想到的是整体;默许江宁营有这这样高标准的军饷;已经很不错了;还想着拨付军饷;其余的卫所军士;岂不是要闹翻天啊。
  看来军饷的事情;是没有多少指望了;还是需要自己来想办法。
  离开皇宫之后;苏天成感觉到了压力。
  朝廷的旨意;给了他两个月的准备时间;看似宽裕;其实很紧张;这个chūn节;自己可能不能够安然度过了;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做好了这些事情;两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从崇祯五年五月到现在;在江宁县两年半的时间;做出来了很多的事情;可这些事情;都过去了;马上面对的;又是一个的开始了。


'正文 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见洪承畴'

      圣旨下来之后;朝廷里面的议论很多;不少是为苏天成抱不平的;徐尔一的表现;就显得很是激烈;按照苏天成的功绩;完全应该留在厩;虽然说出任四品知府了;可谁不知道;河南是灾荒很多的地方;那样的地方;厩的官员;都不愿意去的;外放的时候;宁远到南方去做知州。
  这种议论;矛头渐渐对准了内阁首辅温体仁。
  知道这些情况之后;苏天成急忙请恩师徐尔一吃饭;详细解释了情况;说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江宁营也需要承担剿灭流寇的重任。
  徐尔一很是感慨;再一次赞誉了苏天成;认为此举才是真正的为朝廷考虑;为皇上尽忠。
  苏天成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番解释;平息议论的同时;也为江宁营争取到了好处;兵部在奖励银子的时候;很是慷慨;圣旨是奖励五十万两白银;兵部认为江宁营损失很大;需要招募军士;急需开销;额外给予了一百万两银子。
  朱由检没有犹豫;很批准了。
  这是温体仁给予的回报;苏天成当然明白。
  在厩没有事情了;苏天成打算回到江宁县去;还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处理。
  朱审馨和chūn屏留在厩;王芙蓉和柳如是;跟着苏天成到河南府。
  朱审馨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实际上;来到厩;她已经明白了;自己肯定是要留在厩的;皇上赐予了府邸;意思非常明确;加之肚子里的孩子越来越大了;留在厩生产;加的安全;孝出生之后;事情就会多起来的。也可以减少对苏天成的思念。
  chūn屏的情绪有些波动;还是想着在苏天成的身边;可惜她也有身孕了;不可能跟着到河南府去;加之身是朱审馨的侍女;陪着朱审馨;理所当然。
  计划出发的时间。是十月二十rì。
  这几天的时间;苏天成都是留在府邸的;哪里都没有去;他要好好陪陪朱审馨和chūn屏。
  自己到了江宁县;安排好一切的事宜;直接出发到河南府。不会到厩来了;安顿好了之后;接王芙蓉和柳如是到河南府去。
  王大治前来禀报;说是有人来拜访。
  苏天成看了帖子;上面落下的名字是洪承畴。
  他马上站起来了;吩咐下人;请洪承畴大人到会客厅稍后。自己准备一下;马上就过来。
  洪承畴是明末的大名人;清朝编撰的贰臣传里面;洪承畴是大名鼎鼎的;可以说;投降清朝;是洪承畴一生最大的耻辱;抛开这件事情。洪承畴还是有些能力的;特别是在打战方面;有一些真正的见识。
  历史毕竟是历史;而且苏天成穿越了;历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沉湎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过于追究个人的历史。那是不明智的;何况洪承畴是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衔;朝廷二品的高官。到府邸来拜访;苏天成还是要摆出来好的姿态的。
  洪承畴二十三岁就高中举人;之后的殿试;高中二甲;赐进士出身。
  自崇祯元年开始;洪承畴就开始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可谓战功赫赫。
  从这个方面说;洪承畴是有着一些作战经验的;江宁营马上就要开始和流寇的正面接触;成为剿灭流寇最为重要的力量;这个时候;与洪承畴交流一下;看看对方是什么认识;有些深作战的心得未尝不可;人完人;没有发生的事情;还是放到以后去应对。
  苏天成穿好了官服。
  当然;他穿的;还是六品的官服;虽然成为了知府;官服还没有来得及去做。
  进入会客厅;苏天成的神情很是平静。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人;正在喝茶;不用说;这人就是洪承畴了。
  “洪大人到府邸拜访;蓬荜生辉;下官荣幸之至啊。”
  “苏大人客气了;官到厩;一定是要来拜访的。”
  两人相互客套的同时;也在相互观察。
  洪承畴的脸上;有些一丝彪悍的神情;但整个的气势;还是透露出来儒雅风度的;看样子;也是杀伐果断的角sè;不愧是长期领兵征战的。
  苏天成觉得;洪承畴名不虚传;确实有着一些能力;难怪投降大清之后;能够帮助大清;迅速的定鼎中原。
  洪承畴加的吃惊。
  他来以为;苏天成一定是彪悍的;浓眉大眼;孔武有力的;谁知道;见面之后;大跌眼镜;对面就是一个质彬彬的年轻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儒生。
  这样一个白面的儒生;居然能够领导江宁营;剿灭接近八万的流寇;而且亲自上阵杀敌。
  要不是江宁营的战绩;实实在在摆在眼前;洪承畴一定以为;自己弄错了。
  一时间;他有些说不出来话了。
  在他的印象里面;三国时期的陆逊;汉朝的霍去病、霍青等人;好像是这样的儒将;那都是建立了巨大功勋的名将啊。
  瞬间;洪承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尽管说苏天成只是四品的知府;尽管自己是二品的兵部尚书。
  “大人带领大军;多年剿灭流寇;取得了赫赫战功;下官正想着请教啊。”
  “苏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惭愧啊;江宁营短短两年时间;剿灭流寇众多;紫金梁、老回回、不沾泥等流寇头目;都命丧江宁营大旗之下;官可要向苏大人讨教啊。”
  “大人言重了;下官是真心的;大人和流寇作战多年;必然有着很多的心得;江宁营取得的战绩;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这次江宁营调防到河南府;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剿灭流寇;再说了;江宁营面临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以前都是被动应付;今后要主动出击了;故而下官想着向大人讨教的。”
  洪承畴哽住了;他来以为;苏天成说这样的话;不过是想着强调江宁营的骁勇;谁不知道江宁营的战绩啊;自己带领大军;征伐多年;也没有取得如此的战绩;谁知道苏天成看问题的角度;根不同;确实想着真心请教的。
  虽然一时间没有说话;但洪承畴已经彻底放下了架子;他敏感到;苏天成不简单;太不简单了;紫金梁说的话;可能真的要兑现了;流寇恐怕要覆灭在苏天成和江宁营的手里。
  话说到了这里;谦虚也没有多大的意思了。
  “苏大人既然这样说;官就不客气了;这剿灭流寇;最为头疼的;就是流寇四处游走;没有固定的地方;官以为;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流寇如何的游走;朝廷大军步步为营;首先固定城池;压缩流寇的活动空间;逐步的打压。。。”
  洪承畴开始侃侃而谈;说起剿灭流寇的话题;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
  一刻钟时间过去了。
  苏天成听得非常认真;也发现了问题。
  洪承畴的战术思想;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流寇这么多人;吃喝拉撒需要耗费钱粮;他们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只能够依靠劫掠来满足开销;所以说;不管流寇如何的游走;如何的躲避朝廷大军;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总是要出来活动的。
  想要掌握流寇的这蓄动轨迹;情报工作至关重要。
  可洪承畴说了这么多;一直都没有说到情报工作。
  这就是朝廷官最大的缺陷了;总是想着光明正大的击败流寇;总是认为流寇是乌合之众;不仅仅是在战略上忽视;战术上也是藐视的。
  这样做是要吃大亏的。
  看见苏天成听得非常仔细;洪承畴很是高兴;认为自己总是还有值得炫耀的地方。
  说完之后;他看着苏天成。
  “洪大人说的;都是至理名言啊;下官受益颇多啊。”
  “苏大人客气了;今后;你我共同剿灭流寇;还需要相互合作啊。”
  “这是自然的;大人放心;江宁营时刻以大局为重。”
  诸多的想法;苏天成是不会说出来的;不管怎么说;面对洪承畴的;他内心还是不舒服的;洪承畴出现的错误;涉及到民族气节了;这不是小问题;相比较来说;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人;完全不同。
  不能够把握大的气节;这是最大的硬伤。
  苏天成不会纠结于没有发生的事情;历史发生了拐弯;也许这样的事情;不会出现了;但是在信任的程度上面;还是大打折扣的。
  洪承畴显然没有感觉到;他说了很多;可苏天成没有提出来多少具体的意见建议。
  他想当然的以为;苏天成毕竟年轻;没有太多的经验;虽说江宁营取得了那么多重大的胜利;说起来也就是中都之战;显示出来超凡的预见能力;当然;渑池大捷也值得琢磨;这里面;可能有凑巧的因素。
  苏天成没有提出来什么具体的意见建议;在他看来;这是正常的。
  洪承畴没有留下来吃饭。
  苏天成也没有刻意的挽留。
  洪承畴离开之后;苏天成有着说不清楚的感受;吴三桂和洪承畴两人;他都接触了;甚至是感觉到了一些历史的必然;自己穿越到大明朝来了;历史拐弯了;这些事情;可能不会出现了;但人xìng的把握;谁又能够说得清楚。
  人都是时刻变化的;从梦想到现实;这是很正常的。


'正文 第三百五十五章 痴情的女孩子'

      苏天成调任河南府知府的消息;早就传到南厩了。
  南厩轰动了;特别是江宁县;苏天成离开江宁县;是迟早的事情;不管县衙的官吏;还是普通百姓;包括士绅富户;都有着这样的认识;可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县城还是炸开了锅;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受到最大震动的;是两个地方;江宁营和中兴学社。
  这也难怪;江宁营和中兴学社;都是苏天成一首创办起来的;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随着后续的消息陆续传来;江宁营安静了;苏天成出任江宁营卫指挥使;江宁营随同到河南府驻防;可中兴学社;却愈发的不平静了。
  孙承宗、刘宗周、黄道周和鹿善继等人;对朝廷此举;是支持的;苏天成不过二十二岁;能够出任正四品的河南府知府;这是得到提拔和重用了;他们和苏天成接触的时间多了;观念慢慢发生了改变;感觉到苏天成一步一个脚印;未尝不是好事情。
  可对于中兴学社的将来;他们还是有着一些担忧的。
  毕竟苏天成这样支持中兴学社的知县;找不到第二个了。
  中兴学社的规模;短时间之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张溥从厩回来之后;手持苏天成的信函;直接找到了孙承宗;要求加入中兴学社;这造成了很大的震动。不少复社的社员;纷纷开始主动加入中兴学社;开始接受中兴学社的理论和观点。
  一切发展都是那么顺利;可这个时候;苏天成要离开江宁县了;调到了河南府。
  孙承宗等人明白;短时间之内;苏天成是不会回到南直隶来了。
  流寇sāo扰;后金侵袭。这都是摆在皇上和朝廷面前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苏天成;这一次;苏天成出任河南府知府;江宁营跟随调防河南府;就说明了一切的问题。
  江宁营调防河南府。不出意外;苏天成一定会回到江宁县的;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安排的;所以说;孙承宗等人;已经想好了。苏天成回来的时候;他们要好好谈谈。
  秦淮河也变得不安静了。
  柳如是真真正正的嫁给苏天成了;而且婚礼的当天;接到了朝廷的圣旨;居然到厩去;拜见皇上和皇后娘娘了;这等的荣耀。在好多姑娘看来;简直是奇迹。
  有了这样的经历;柳如是的地位;非常巩固了;一辈子都会跟随苏天成了。
  且不说苏天成的政绩;秦淮河的姑娘;不大关心这薪面;她们重点关注的。还是男人的魅力;男人是不是可靠;青楼的姑娘;时时刻刻都在做梦;期盼能够有好的归宿。
  苏天成调到河南府的消息传来;引起了一片的哗然。
  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些姑娘。一直都抱着梦想的;如今梦想破碎了。
  不过这些姑娘中间;还是有人执着的等着。
  眉楼。
  连续好多天;顾横波都没有休息好。以至于眼圈都有了黑纹了。
  苏天成迎娶柳如是的时候;她就法心如止水了;以前持有的那些自信;也丢到爪哇国去了;一丝丝的危机;慢慢的占据了内心。
  柳如是跟着到厩;能够见到皇上和皇后娘娘;这是巨大的荣耀;青楼出身的姑娘;遇见这等的荣耀;机遇几乎是不存在的;偏偏柳如是遇见了。
  这里面是有蹊跷的;柳如是以前是青楼的姑娘;嫁给了苏天成;依旧有着一些污点;恐怕被某些读书人看不起;难免遭遇到讥讽;可到厩去了;见到了皇上和皇后娘娘;所有人的看法都会改变了;连皇上都见到了;以前的出身;不会有人提及了。
  自从得到苏天成的暗示;顾横波开始刻意低调了;极少接客;虽说是卖艺不卖身;但总是有着一些影响的;青楼的鸨母;也知道顾横波与苏天成之间;有着较为特殊的关系;不敢勉强;加之苏天成在南厩的地位;如rì中天;鸨母可得罪不起。
  可是;这一切;随着苏天成离开江宁县消息的传开;很发生改变了。
  不知道为什么;苏天成前脚离开江宁县;身后就有了传闻;说是苏天成肯定是离开江宁县了;甚至是离开南直隶了;至于说这些传闻;究竟是不是真的;没有人去深究。
  鸨母的态度;首先出现改变了。
  顾横波是眉楼的摇钱树;是鸨母的心肝;转眼十六岁了;二八佳年华;这样的年龄;追求的人是最多的;不知道会有多少的公子富豪;一掷千金;可顾横波总是低调;不愿意接客;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鸨母岂不是亏大了。
  当然;顾横波的名气大了;鸨母也不敢用强。
  鸨母连续几次的暗示之后;顾横波也明白意思了;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正值青chūn期的少女;想法自然是很多的;虽说顾横波在青楼长大;见过了太多的人情世故;但毕竟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