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粮草的补给。
  朝廷里面,争论也是很大的。
  河南府的情况,包括陕西境内的情况,迅速上奏到了朝廷,面对着这样的局面,兵部的意见不统一,有的人认为,还是要坚持剿灭流寇,有的人认为,目前的局面不好,流寇若是继续发展壮大,中都之战的胜利,显得意义不是太大了。
  苏天成已经写出第一封密折,详细分析了目前的情况,提出来了自身的建议。
  这封密折,直接到了朱由检的手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六章 难得的精明'

      朝廷大臣之间的争论,一切都在朱由检的眼里。
  收到苏天成的密折之前,他的想法是很多的,探究也是止境的,苏天成的这份密折,给予了他从未有过的震撼。
  自古以来,皇室和大臣之间,就是对立的,双方有着各自的利益,这是法避免的事情,皇帝称孤道寡,所谓的孤家寡人。
  君权和臣权,自古以来就是对立的,优秀的君主,不会允许任何人的权势强大到挑战自身权威的地步,也不会条件的相信任何的大臣,必须要牢牢掌控国家的局势,让所有人为皇权服务,这才有可能贯彻自身的主张,让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图前行。
  可惜到了现在,朱由检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了,说的不客气一些,他已经不能够完全掌控朝政,一旦朝廷里面出现大的风波,他只能用换大臣的办法来解决。
  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够实现。
  从登基的那一天开始,朱由检就想着能够振兴大明朝,巩固皇权,可惜的是,他自身没有这样的惊天才学和能力,所以说,他只能依靠武大臣,几年时间过去,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他条件的信任袁崇焕,最终不得不斩杀袁崇焕,他视周延儒为最大的依靠,可朝政得不到丝毫的改善,最终也只能够剥夺周延儒的内阁首辅的职位,如今,内阁首辅温体仁,已经执政两个年头,局势依旧没有多少的改变。
  优秀的治国之策究竟是什么。书上写了那么多,为什么拿到现实中间来,就是没有作用,八年时间了,朱由检一直都在思索和探究。他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不讲究吃穿,不在乎个人的享受,甚至是不近女sè,可依旧没有效果。
  人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长期奋斗之后,看不见结果,自然会悲观失望,脾气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慢慢的,朱由检也发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坏了。
  他一直都记得三国时期的典故,曹军压境的时候,东吴君王孙权征求大臣的意见,不少大臣都是赞成投降的,唯有周瑜的意见不一样,孙权由此加的器重周瑜了。因为周瑜理解他,投降曹cāo之后,大臣是可以继续谋取利益的,可君主就不一定了,会失去一切。
  或许是上天可怜,终于出现了一个苏天成。
  好几次交谈,还有苏天成做出来的事情,令朱由检看到了希望,若不是苏天成太过于年轻,他恨不得让苏天成来担任内阁首辅。
  当然。苏天成提出来的一些主张,也令他心惊胆战。
  苏天成认为,朝廷里面的武大臣,想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他们目光短浅。没有为大明朝的将来考虑,在苏天成的奏折里面,隐隐的有着替张居正和魏忠贤说话的意思了。
  苏天成列举出来的几个例子,令朱由检心服口服。
  最令他不能够忘记的一个例子,说到了武大臣的某些主张,譬如说坚决反对开启海禁,坚决反对收取矿税,坚决反对增加商税,以至于坚决反对增加绅士富户的赋税等等。
  苏天成做了jīng辟的分析,所有这些禁止的事情,表面上看,有着很多的道理,借着减轻民众负担的旗帜,站在了大义凛然的角度,其实都是别有用心,任何的一条坚决反对,后面得到利益的,并非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那些士绅富户,那些士大夫,看看诸多的大臣,已经慢慢的形成了家族势力,他们集官僚、地主、商贾于一身,利用手里掌握的权力,兼并土地,走私贩私,控制盐铁经营,最大限度的谋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削弱的,是皇权,是国家的府库,真正遭受压迫的,是底层的百姓和农民,长此以往,国家不堪重负,如何继续维持。
  最需要得到照顾的,恰恰是众多的农民,可这些执载朝政的大臣,没有谁真正提出来减少田赋,没有谁真正想到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他们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想到的就是糊弄,某个地方遭遇灾害了,免去赋税,却没有想到从根上改变。
  苏天成在江宁县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压制豪强的利益,迫使他们做出来贡献,一方面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从江宁县发生的改变来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条路是可行的。
  抑制士绅富户的权势,大力发展商贸,大幅度的调整税收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对外扩张,增强国家的实力,这就是苏天成提出来的办法。
  这些建议,的确是肺腑之言,但朱由检还是有些犹豫和后怕。
  朝廷里面武大臣的势力,不能小觑,士绅富户也掌控着地方上的事务,若是全面按照苏天成说的来做,还不知道会遭遇什么样的巨大波动。
  这个时候,朱由检开始真正的感觉到了,苏天成为什么一直坚持在府州县做事情,为什么不愿意到京城来,目前的情况下,苏天成在府州县做事情,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一旦这些政策,在府州县推开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一股洪流了,那就不是朝廷中某些人反对,所能够动摇的。
  这里面,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态度,说得不客气一些,要坚决支持苏天成的所作所为,不管产生什么样的波动,不能够被朝廷大臣所左右。
  不敢保证在大明各地推行这样的政策,可个别的府州县,朱由检自忖,还是能够做的,好比说如今的江宁县,将来的河南府,自己若是不能够坚决的支持苏天成,让朝政切切实实的发生改变,还奢谈什么振兴大明。
  下定决心之后,朱由检提笔开始写信了。
  他要赋予苏天成最大的保护,这种保护,其实就是赋予权力。
  一直守候在朱由检身边的王承恩,发觉朱由检看着苏天成承奏的密折,足足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太少见了。
  他静静的站在后面,就当自己不存在。
  朱由检亲自写信的时候,王承恩加的吃惊,他做过秉笔太监,皇上下发的旨意,基上都是秉笔太监执笔的,想不到这一次,皇上亲自写信了。
  “公公,朕准备赐予苏爱卿尚方宝剑,你认为如何啊。”
  长期跟随在朱由检的身边,王承恩早就了解皇上的心思了。
  “皇上英明,苏大人乃是我大明肱骨之臣,皇上惜才爱才,苏大人一定会尽心竭力的。”
  “嗯,廷议之后,你代表朕,到河南府去传旨。”
  早朝之时,朱由检提出来赐予河南府知府苏天成尚方宝剑,立刻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反对者居多,理由也是很充分的,尚方宝剑是皇上赐予钦差大臣的,钦差大臣代表皇上到各地巡视,督查政务,代表皇上行使权力,由此可以看出来,钦差大臣的权力是很大的,尚方宝剑的威力也是不一般的,不应该随意授予大臣尚方宝剑。
  也有支持的,都察院佥都御使徐尔一支持授予苏天成尚方宝剑。
  这一次,朱由检没有犹豫,果断拍板,授予苏天成尚方宝剑。
  因为苏天成远在河南府,故而大太监王承恩代表皇上,到河南府,授予苏天成尚方宝剑。
  至于说有关河南府遭遇流寇侵袭,以及陕西流寇重开始抬头的事宜,朱由检责令兵部拿出来具体的条陈。
  朱由检的话语,实际上否定了兵部的建议,兵部曾经提出来,鉴于目前剿匪不力的局面,建议洪承畴统一协调指挥朝廷大军和江宁营,同时责令各省的卫所军队,全力投入到剿灭流寇的事情中间去。
  兵部的建议,得到了内阁的支持,可惜被朱由检直接否决了。
  早朝结束之后,朝廷大臣议论纷纷,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皇上此举不妥,授予一名知府如此大的权力,太不应该,尚方宝剑可以直接斩杀四品以下的武官员,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斩首三品以下的武官,苏天成身不过是四品的知府,若是临时督查地方事务,赐予尚方宝剑,尚可以理解,可要是长时间授予尚方宝剑,不要说河南府的官吏,不敢得罪苏天成,就是河南巡抚、布政使,也要考虑,说话也要注意了。
  有些大臣,甚至准备召集给事中和监察御史,提出来劾奏折,要求皇上废止这道圣旨,不过,都察院的佥都御使徐尔一,明确要求诸多的监察御史,不要上奏折,至于说给事中,愿意上奏折,那是他们的事情。
  奏折上去之后,石沉大海,根没有回音。
  几天之后,皇上明确说了,关于这件事情,不要继续议论,圣旨已经下发,朝廷必须要维护,不可随意的议论。
  这一下,议论多了,诸多的武大臣发现,皇上好像有些变化了,过去总是很重视给事中的意见,现在却有些独断专行的意味,难道说这样的改变,来自于苏天成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七章 最大的支持'

      朝廷的圣旨,与兵部的敕书,同时到达了河南府。
  王承恩来到了河南府,惊动了河南的各级官僚,不过,因为皇上有着明确的旨意,王承恩是绝对不会摆架子的,他的权势已经够大,不需要摆什么架子了,加之在皇宫里面,长期的磨砺,早形成了宠辱不惊的xìng格。
  所以说,一路上,王承恩严禁各级官吏的迎来送往,甚至都没有在开封府停留。
  苏天成早就回到了河南府,专候圣旨的来临。
  对于王承恩这个太监,苏天成的看法一直都是正面的,历朝历代对太监的评价,都很不好,认为太监就是乱政的根源,但这些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太监是依靠的谁。
  太监不大可能有自身的政治主张,他们是皇上的家奴,时时刻刻都在皇上的身边,他们必须依靠皇上,才有可能存在,唐朝末年太监专权的情况,毕竟是个别的事例,绝大部分的时候,太监都是皇上用来与武大臣对抗的工具。
  皇上需要维护自身的权威,若是不能够抑制住武大臣的权力,最终是法实现自身的政治意图的,甚至难以统领朝政,这样的时候,他们就需要利用太监,最大限度的限制武大臣的权势,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其实都是皇上一手制造出来的工具。
  就说魏忠贤这个臭名昭著的大太监,作恶多端,最终被朱由检直接斩杀了,可朱由检真正斩杀魏忠贤的原因,还是因为魏忠贤威胁到了自身的地位。做出来太多龌龊的事情,甚至做起了皇帝梦。
  朱由检也是经过几年的时间,才发现自己出现了原则xìng的错误,魏忠贤的确该杀,但太监的作用。也必须要发挥出来,就算你是皇上,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必须要有一帮忠心耿耿的人,跟随左右,太监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其实在这方面。魏忠贤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利用皇上的信任,大力的打压官集团,抑制豪强的权势,不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一定的程度上。巩固了皇权。
  崇祯四年以来,朱由检慢慢开始启用太监,但给予太监的限制,还是很多的。
  苏天成的历史观念,早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做事情看结果,这是苏天成最大的体会,不管你如何的标榜自身。也不管你说的有多么的冠冕堂皇,我需要的是结果,譬如说什么东林党,什么复社等等,骨子里还是为着自身的利益,朝廷里面,某些大人支持东林党,支持复社,其实是想着保全自身的利益。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肯定需要考虑到国家利益。可惜的是,目前的形势下,几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
  也难怪朱由检如此的举步维艰。
  洛阳县城十里之外。
  苏天成站在这里,静静等候王承恩的到来。
  跟随他一起来的。有河南府的诸多官吏,包括江宁营的千户以上的指挥官。
  午时,王承恩的銮驾终于到了。
  看见了等候在官道旁边的苏天成,王承恩笑呵呵的走过来了。
  “下官带领河南府官吏和江宁营将士,在此恭候王公公。”
  “苏大人太客气了,咱家可不敢当啊。”
  “公公千里迢迢,从京城赶到河南府,下官自然要大礼迎接的。”
  王承恩和苏天成说话的时候,语气很是柔和,态度也是自然的,河南府的官吏看见了,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王承恩的身份,可是非常特殊的,到河南府来宣旨,这样的情况太少见了。
  府衙早就做好了准备,一应的香案,悉数准备好了。
  宣旨的过程,还是很隆重。
  当王承恩将尚方宝剑交给苏天成的时候,屋里异常的安静。
  尚方宝剑不同于一般的宝剑,剑身一面刻着腾飞的蛟龙,一面刻着展翅的凤凰,剑身上纹着北斗七星。这一切都是特殊的标记,代表着至高上的权威。
  宣旨结束之后,王承恩住在了寅宾馆。
  吃饭之后,苏天成陪着王承恩,直接进入了房间。
  “苏大人,恭喜你啊,皇上对你的器重,咱家都没有想到啊。”
  “下官还要感谢公公,这一切都是公公的抬爱。”
  “这一次与咱家可没有什么关系啊,咱家临行之前,与董大人聊过了,董大人也很是高兴的,期望苏大人再立功啊。”
  王承恩到河南府来宣旨,来就不简单了,和自己单独交谈,一定是有什么话要说的,苏天成懂得珍惜这次的机会。
  “公公亲自到河南府来,下官确实没有想到,只不过这次前往山西剿灭流寇,未能取得战绩,想不到流寇居然到河南府境内来,恕不能忍啊,下官一直都有些奇怪了,流寇怎么能够知晓河南府的情况,江宁营刚刚到山西去,流寇就进入河南府了,待到江宁营回师之后,流寇神秘的消失了,下官还想着认真调查一番的。”
  “这等的事情,依照咱家看,就不用大动干戈了,皇上不是准许苏大人举荐和提拔官吏吗,既然到河南府来了,身边当然要有做事情的人,咱家以为,这等的事情,才是大事情啊。”
  “下官感谢公公的教诲。”
  “苏大人,你在江宁县的有些做法,咱家有很多的感慨啊,看看如今的江宁县,仅仅市舶司,每年能够贡献赋税四百万两,这样的成绩,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这些银两,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啊,江宁县的赋税,甚至超过了苏州和扬州,民众的富庶程度,也远远强于其余的地方,这就是成绩,任凭谁说,都不能够抹杀的。”
  “河南府地处中原,情况还是有些不同的,苏大人想到了什么,尽管做就是了,皇上赐予尚方宝剑,就是希望苏大人能够不受干扰啊。”
  苏天成微微点头,这些话,虽然是从王承恩的嘴里说出来的,其实是皇上的意思。
  “皇上很是关心河南府的情况,这里的情况很是特殊,民众不富裕,时常遭遇流寇的侵袭,想要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