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位,制作这个沙盘,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熟悉位置,一眼能够观察战场局势,但沙盘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不能够被沙盘左右了思想,孙大人和熊大人的考虑,确实有道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应该是正确的,可我们忽略了两件事情,一是张献忠这个人的xìng格,二是流寇造反这些年来的战绩。”
  “张献忠脾气暴躁,作战勇猛,乍一看,似乎没有多少的谋略,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他以前就是边军,对朝廷大军的作战思想,有所了解,与朝廷大军对峙这么多年,若是没有一定的智谋,也不可能发展壮大。”
  “依我看,张献忠这人,桀骜不驯,不会按照常规出牌哦,他肯定预测,江宁营会直插岳阳,居中观察。”
  “剩下的两条线路,我之所以选择沁州的路线,是考虑到流寇以前的战绩。”
  “诸位应该还记得,崇祯五年十二月,紫金梁和张献忠攻打沁州和辽州,攻陷辽州州城,知州李呈章战死。”
  “这两天我一直都在思考,张献忠究竟会选择哪一条行军的路线,刚刚敬亭说到了最有利的想法之后,我突然醒悟了,张献忠曾经攻下了辽州,在他的眼里,辽州是最好的活动之地,在辽州,张献忠曾经取得辉煌的战绩,再次进入到山西,张献忠会按照自己最为熟悉的线路来活动,我想,他肯定在做梦,再一次的攻陷辽州。”
  “好了,这是我的看法,不过我的看法,只是小部分的意见,对张献忠行军路线的预测,非常关键,牵涉到江宁营此次征战的战果,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预测,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伤亡,也能够取得最好的战绩。”
  一直没有开口的毕懋康,此刻开口了。
  “苏大人,下官对于行军作战,也不是很熟悉,刚刚听到孙大人、熊大人预测了情况,下官也感觉到,太过于中规中矩了,这好像是朝廷军队作战的思路,流寇未必会这样选择,刚刚听苏大人说了,下官感觉到很有道理,若是我指挥作战,肯定会选择熟悉的线路,况且张献忠曾经攻下了辽州,流寇有五万人之众,若是攻下了辽州,能够得到最大的补给,壮大自身的实力,也会对朝廷剿灭流寇的安排,造成沉重的打击。”
  小半个时辰之后,众人统一了思想。
  其实这主要还是苏天成的意见,苏天成身为江宁营卫指挥使,有着最终的决定权,对江宁营的战绩,承担直接的责任。
  “诸位,江宁营下一步的行军路线,稍微改变一下,经过平阳府城之后,从霍州直插沁州武乡,这一战,我们在武乡打。”
  “不要以为流寇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一样会观察,看看江宁营是什么动静,所以说,从现在开始,江宁营的行军路线,必须要保密,不能够让其他人知道江宁营的所有安排,包括地方官府,粮草要备足,不能够麻烦地方官府,若是有欠缺,赶到平阳府城购买。”
  “到达平阳府城之后,我会联系官府,要求他们做出来宣传,江宁营将驻扎在岳阳,居中观察调度,让这些消息,传到流寇的队伍之中。”
  “江宁营这次的选择,颇有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如果我们预计错误,流寇将在平阳府城肆掠,江宁营徒增劳累和奔波。”
  “从今rì开始,江宁营前军中军和后军,合并前进。”
  “我们的时间不多,到达洪洞之后,大军改为晚上行军,尽量隐蔽行踪,十天之内,必须要赶到沁州武乡县,不能够耽误。”
  安排布置完毕,孙传庭、毕懋康和熊子健等人留下来了。
  “回到平阳府了,我还是要回家去看看,今rì我带着一百亲兵出发,赶赴平阳府城,熊子健跟随我一同到平阳府城,行军事宜,请孙大人负责,后勤保障至关重要,熊子健到了平阳府城,缺什么购买什么,我会提前联系官府,要求他们做出来宣传,离开平阳府城之后,我们不会联系地方官府了。”


'正文 第四百一十四章 伤情'

      张献忠突然离开陕西,进入山西的平阳府,这样的消息是瞒不住的,很令山西各级官吏紧张起来了。
  其实山西一直都是重灾区,时常遭遇到流寇的sāo扰,自崇祯三年开始,基没有安生过,要说从流寇造反开始,损失最大的可能就是山西了。
  流寇首领基都是陕西人,在地造反的时候,虽说也攻打城池,也四处劫掠,可他们还懂得不能够在家乡做的过分的道理,兔子不吃窝边草,要是将自己的家乡打的稀烂了,脸上实在没有光彩。
  可流寇进入山西,就不会管那么多了,极尽破坏的能,凡是被抓住的士绅富户、被攻破的城池,一例外的遭受了蝗虫式的劫掠,所到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能够抓住的官吏,一律斩首示众,这也促使山西境内的士绅富户和官僚,极其痛恨流寇。
  平阳府是首当其冲,这里紧邻陕西延安府和西安府,是流寇最佳的选择地点。
  往平阳府城集中是一个办法,建设好城池是另外一个办法,这些年过去,府州县为了抵御流寇,一方面加大地方民团的建设,另外就是构筑坚固的城池了,平阳府内的州县,城墙普遍要高大一些的,这也是迫不得已的。
  因为流寇的sāo扰,老百姓的负担也是很重的,苛捐杂税普遍多一些,官府要加强对流寇的预防,要建设地方民团,要加高城墙,这些都需要银子,负担自然是老百姓承担了。
  增加赋税,防备流寇。成为平阳府官吏加重百姓负担的堂而皇之的理由。
  这些年来,平阳府的百姓,rì子越过越穷,他们的财富,被各级的官吏盘剥了。理由是那么的充足,以至于人敢乱说,你就是安分守己,都可能被诬陷为流寇,何况发泄不满了,杀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吃亏的总是老百姓。
  苏天然这些天觉得很是郁闷。
  身为应天府兵房典吏,他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协助朝廷大军剿灭流寇,同时也跟随巡检司剿灭零星的流寇。
  张献忠大军进入平阳府,这是各级官吏都害怕的事情。人家好几万大军,地方民团要是遇见了,哪里能够抵抗,不管怎么说,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
  苏天然已经熟悉了这样的一套程序,流寇大军真正来了,官吏都是坚守在城池里面的。绝不会出去找事情,一旦流寇离开之后,官吏就可以出去了,到村镇去,或者是城附近,仔细检查,是不是有遗留下来的流寇,万一不能够遇见流寇,那就对流民开刀,甚至是对农户开刀。杀一些人,劫掠一些财富,然后上奏,说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拼搏,杀死流寇多少人。自身一伤亡云云。
  可这一次的情况有些不同了。
  朝廷负责剿灭流寇的大人是孙承宗,下到府州县的命令不同了,不要求地方民团协助剿灭流寇,而是要提供情报,流寇经过哪条线路,具体到什么地方了。
  这是硬功夫,若是谎报了军情,那是杀头的罪过。
  试想一下,朝廷的几万甚至是十几万大军,因为情报的错误,不能够围剿流寇,甚至是遭遇流寇的伏击,造成损失了,这样的责任,谁能够承担。
  府衙接到了孙承宗大人的命令之后,不敢怠慢,知府大人亲自召集诸多官吏,早堂的时候商议,这次那些爱出头的人,全部都做了缩头乌龟,面对这样的艰巨任务,没有人开口。
  任务落到了兵房,最后直接落到了苏天然的头上。
  苏天成不想接受这样的任务,但他法推辞,这些年,自己升迁的速度太,一直为众人所诟病,而且取得的那些所谓战绩,已经是沉重的负担,通过杀良冒功得到的成绩,大家心知肚明,虽然不点破,但危险任务来临的时候,自己都被赋予英勇善战的名声,硬着头皮顶上去,还不能够随意的抱怨。
  回到家里之后,苏化和王氏得知苏天然要出城去侦查流寇的动向,都是很诧异的,王氏的情绪很是激烈,认为这种掉脑袋的事情,不应该是自己的儿子去的,她敦促苏化到府衙去,直接找到知府大人说说。
  苏化很是为难,虽说苏天成在邻近的河南府担任知府,可苏天成与王氏的关系不好,基没有怎么回家,而且王氏对苏天成的确不怎么样,这件事情,平阳府衙不少人是清楚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地人,瞒不过众人的。现在,苏天然承担危险的任务了,自己就要到府衙去找知府大人,人家会怎么想。
  苏化硬着头皮去找知府大人了,人家热情接待,可说到苏天然的工作事宜,没有丝毫的退路,知府大人还特意说明了一番,苏天然年轻有为,好好干,说不定很能够晋升为兵房司吏的。
  离开府衙的时候,苏化的头上冒汗,他隐隐感觉到不妙,可问题在什么地方,他一时间说不清楚,这个时候,他想起了苏天浩曾经说过的话语。
  这些年来,苏天浩对母亲王氏的某些做法,也有意见了,主要还是王氏过于溺爱和偏袒苏天然,苏天然杀良冒功得到升迁的事情,苏天浩是知道的,回家之后,曾经以大哥的身份,训斥过苏天然,谁知道苏天然根不在乎,而且王氏也是支持苏天然的,认为苏天然这样做,没有什么错误,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因为苏天然的事情,苏天浩第一次与王氏发生了争执,认为苏天然继续这样下去,很有可能遭遇大祸,而且很有可能牵连到家族。
  王氏根不相信,虽然说苏天成不怎么管家里的事情,但毕竟是朝廷命官,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河南府知府,再说了,苏天成的原配夫人是晋王朱审烜的亲妹妹,家里真的要出事情了,苏天成必须要出面解决的。
  苏天浩在王府长史司做事情,见识毕竟要广一些,接触的人也不同了。
  看见母亲王氏的态度,苏天浩专门找到了父亲苏化,说是一定要严格管教苏天然,否则闹出来大事情,大祸临头就晚了。
  苏天然接受了任务,做是必须要去做的,哪怕就是摆摆样子也要做。
  巡检司调拨了二十名军士,跟随苏天然出城去,这些军士,身也是不情愿的,这样危险的任务,谁愿意去做的。
  张献忠究竟到了什么地方,目前的状况如何,苏天然不是很清楚,府衙得到的情报,模棱两可,各州县上奏的情况,根没有准信,这可以理解,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侦查啊,再说了,张献忠进入平阳府之后,没有直接攻打城池,各级官吏已经感觉到万幸了。
  迫不得已,苏天然拿出来一些银子,分给了二十名军士,不管怎么说,他自身的安全,还是需要这些人保护的。跟随的几个下人,肯定没有杀敌的事。
  如何的侦查敌情,如何的获取情报,苏天然摸头不知脑。
  他进入府衙,来就是混rì子,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事,战场上杀敌的能力,根就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王氏不会允许他去冒险,家里的妻妾也不会同意,以前立下的所谓战功,都是在朝廷大军抵达平阳府,流寇绝不会进攻府城的情况下,与众人一道出去侦查,斩杀了一些流民,获得了战功。
  这一次,二十名军士跟着他,需要他来发号施令,布置任务。
  离开府城的时候,苏天然头脑里面一片空白,这次出城去干什么,需要做什么事,需要如何的布置,他根不知道。
  官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绝大部分都是进入平阳府城的,流寇到平阳府的消息,早就传开了,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人户,都是想方设法进入到府城。
  看着这些马车,还有路人背着的大大小小的包裹,苏天然眼睛里面,透露出来贪婪的神情,要是能够干掉这些人,说他们是流寇,财物就是自己的了。
  不过距离府城太近,官道上的人很多,苏化还不敢动手。
  滋生了贪婪的念头,想要控制是很难的。
  跟随苏天然的二十名军士,也发现了“商机”。
  有人给苏天然提出来建议了,在距离府城稍远一些的地方,设立关卡,询问到府城的行人,究竟是什么身份,准备到府城去干什么,对于那些胆小的,回答不上来的,要严肃处置,这些人很有可能是流寇的眼线,到府城去搜集情报的。
  再说了,能够从这些人嘴里得到情报,上奏给知府大人,侦查的任务也完成了,下面的州县,也要负责搜集情报的,苏天然负责搜集的情报,不一定具有决定xìng的作用。
  苏天然听得眼睛里面放光。
  这的确是好主意,能够搜刮到钱财,还可以完成任务,一举两得。
  可惜苏天然忘记了一件事情,这次出去侦查敌情,他是直接的负责人,所有的责任都是他来承担,这与以前不同了,以前他只是跟随别人,出事情之后,上面还有人来承担一部分责任。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五章 无所适从(1)'

      马加鞭,苏天成带着一百名将士,赶往平阳府城,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要回到家里去看看的,这个时代,孝道大于天,若是背上不孝的罪名,一辈子都不要想着抬头,哪怕你有着再多的理由。最
  跟随他一同前往的,除开熊子健、王大治,还有柳敬亭等人。
  因为处事灵活,岳高峰也加入了亲兵营,这是很少见的情况,当然,也是苏天成开口说过的,岳高峰确实很明智,当初在南京的时候,不过是教坊司的一名临时工,得到了苏天成的赏识,加入到了江宁营,而且进入了身份最为显赫的亲兵营,岳高峰显得非常自制,一直都是低调为人,将自己放的很低。
  目睹了江宁营的军规,体验了江宁营训练的残酷,看到了江宁营军饷的丰厚,岳高峰内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认为,苏天成是了不起的俊杰,跟着苏天成做事情,不仅仅是前途光明,加重要的是心情愉。
  一路上,众人很少说话,都是埋头赶路。
  二月初七,众人终于进入了临汾所辖偶的地界了,平阳府衙门设在临汾。
  身负剿灭流寇的任务,苏天成有着狠多的感慨,记得刚刚穿越的时候,就是在靠近襄陵的地方,亲眼看见了杀良冒功的事情,那一次,他斩杀了意图杀害自己的军士,事情已经过去五年时间,可当时的那一幕,怎么都不会忘记。
  流寇的灾祸,说到底,还是与朝廷有着很大的关系,活不下去的农民。只能够选择造反,横竖是一死,说不定造反还能够得到诸多的好处。
  若是苏天成不穿越,大明朝还真的是被流寇直接推翻的,只不过战果悉数被后金得到了。流寇因为自身的局限,最终是难以统领天下的。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农民起义没有能够最终成功。
  苏天成的四周,都是最为jīng锐的将士,不夸张的说,这一百将士。就算是遇见千军万马,也能够拼死护卫苏天成的安全。
  沿着官道前行,一路上看见不少行人,这些人,看着苏天成等人的时候,眼神里面。露出来的是羡慕的眼神,平阳府的人,早就习惯了这样的队伍,朝廷大军好几次驻扎在平阳府城,有些时候,行军的队伍,声势比这大太多了。
  眼看着距离平阳府城越来越近了。苏天成内心的想法,也多起来了,回家之后,气氛肯定不会很好,王氏的想法,没有丝毫的改变,父亲多年被王氏压制,想着出头,几乎不可能,再说了。苏天浩在王府长史司做官,苏天然在平阳府衙门做典吏,王氏一定认为,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是很有出息的。对自己不会很感冒。
  “大人,前方有关卡。”
  刘铁汉过来禀报的时候,苏天成微微点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