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象升说的非常委婉,这样的争论,不是第一次了,可卢象升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设立口袋阵,他认为大明边军缺乏这样的实力,固守城池、扼守险要的地段,可以与满八旗、蒙八旗的军士抗衡,若是直接与后金军士野战,局面很悬。
  内心里面,卢象升也想支持张凤翼的意见,毕竟大明边军,若是能够布置好了,面对后金军士,打一次胜仗,意义非同一般。可理智告诉他,这样的想法不能够存在,指挥作战需要依照实际情况来,不能够头脑发热。
  看见这样的情形,张凤翼知道,继续争论下去,已经没有必要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了,他下定了决心,坚持自己的认识。
  “卢大人,我意已决,就按照口袋阵的部署来进行,你我分工一下,你马上到居庸关,直接指挥王朴,在居庸关设伏,最大限度的打击后金军士的气焰,记住,不可恋战,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引导后金军士进入到伏击圈,不管后金派遣多少的军士,先头部队不可能有很多人,能够达到两千军士,就算是不错了,我大明接近两万军士,一定要想办法歼灭后金的先头部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阅读。)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三章 排兵布阵'

      (感谢老衲姓彭陈投出的宝贵月票,谢谢了。)
  卢象升还是非常谨慎的,他一直都认为,将后金的军队挡在大门之外,更加的保险一些,若是打狗不成反惹一身sāo,那就麻烦了。
  可张凤翼是辽东经略,主政辽东军政事务,自己虽然是辽东巡抚,但以前就是张凤翼的下属,而且也是张凤翼举荐自己出任辽东巡抚,若是刚刚上任的时候,就和张凤翼对着干,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的。
  按说自己这个辽东巡抚,去指挥大同总兵王朴,是没有多少问题的,辽东巡抚,同样可以节制宣府、大同、榆林、山海关、锦州、宁远一带的边军,这些边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抗击后金的军队,不过卢象升还是有些担心的。
  大明的边军,经过多年的演变,质上面有些变化了,名义上是朝廷的军队,可实际作战的过程中,仅仅听命于军官的调遣,对于朝廷下达的命令,多数时间阳奉yīn违。
  毕竟朝廷没有能够拿出来足够的军饷。
  非常时刻,他想不到那么多了,接受任务之后,没有在昌平府耽误,带着几个军士,直接赶往居庸关。
  卢象升和王朴几乎同时到达居庸关。
  居庸关属于明长城的一部分,这里建有一座小型的城池,重点是用来屯军的,不过平rì里,这里并非是防卫的重点区域,所以说,驻守的军士不多。
  王朴带着五千军士赶来,很快就引起了驻守军士的好奇,加之辽东巡抚卢象升赶来了。就是傻瓜也知道,可能是后金的军士要攻打这一带了。
  居庸关的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卢象升与王朴之间,产生了一些小矛盾,大战之前。主要的将帅之间,产生矛盾,这是很致命的事情。
  主要原因,还是作战思路的分歧。
  卢象升认为,不管后金派出来多少的军士,从喜峰口一路奔袭到居庸关。还要有一段时间,沿路也会和诸多的边军作战,因此,大同来的五千军士,可以分出去两千人,沿着喜峰口到居庸关的沿路。找到很好的伏击地点,给予后金军士突然的袭击,就算不能够获取到很大的胜利,也可以震慑后军军士的士气。
  这两千军士,不可恋战,偷袭成功之后,迅速撤离战场。回到居庸关,做好防守,相信有诸多将士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守住居庸关的。
  想不到王朴的想法,根就不是这样。
  王朴带领五千军士,昼夜兼程赶到了居庸关,首先提到的问题,竟然是粮饷。
  王朴认为,军士辛辛苦苦赶到居庸关,来以为是临时调防的事宜。谁知道居然是抗击后金的军士,谁知道后金军士有多少人啊,这五千军士,难道能够抵抗后金的侵袭,这样的想法也太大胆了。再说了,军士没有做好准备,贸然出击,恐怕适得其反。
  说到最后,王朴毫不客气的开口了,既然要抗击后金军士,那就要解决粮饷的问题,朝廷调动大军抗击后金,每次都是解决了粮饷问题的,军士们辛辛苦苦打战,银子还是要有充足的保证。
  至于说调遣两千军士,在路途中间伏击后金军士,王朴毫不客气的拒绝了,认为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杀,军士来就不多,抱成团之后,还有可能抗击后金的进攻,若是主动分开了,更加不能够迎敌了。
  王朴坚持自己的意见,所有的军士,都要守在居庸关,占据有利的地形,如此总能够抵挡一阵子的。
  卢象升气的吹胡子瞪眼睛。
  若是按照他以前的xìng格,早就发脾气了,自己身为辽东巡抚,可以调动边军抗击后金,不过这个时候,卢象升没有勃然大怒,他知道,就是自己发脾气了,也不一定能够有作用,诸多的边军,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各路总兵的私兵,不会听从他人的调遣。
  关键是要应对目前的局势。
  其实卢象升真正短板的地方,还是怀疑后金是不是会进攻,是不是会选择喜峰口作为真正的进攻地方,这些都是出自于张凤翼的安排,若不是这样,那辛辛苦苦的调兵,辛辛苦苦的布置,就不会有任何的结果。
  所谓五心不定,输的干干净净。
  王朴坚持意见,卢象升就没有继续坚持了。
  最后的一次协调会,在居庸关的兵营里面召开。
  参加会议的人,仅仅三人,卢象升,王朴以及居庸关负责的军官。
  卢象升改变了策略,要求王朴率领五千大同军士,守护居庸关,不能够有丝毫的闪失,自己带着守护居庸关的一千军士,到半路去设伏。
  王朴赞成这样的意见,他巴不得这样做。
  至于说守候居庸关的军官,当然不敢反驳,面对着辽东巡抚,他还没有资格反驳。
  这样的安排,符合了双方的意思,王朴暂时不提粮饷的事情了,做事情不能够过分,何况卢象升是辽东巡抚,今后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了,真正的得罪了,rì子不好过。
  考虑到卢象升率领的军士太少了,战斗力不怎么样,王朴还抽调了五百军士,供卢象升调遣,这也是为自己今后打下基础。
  这次的会议,表面上看,开的是很不错的,但致命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那就是卢象升和王朴等人,都没有真正的相信,后金会从喜峰口攻击大明,而且会选择居庸关作为真正的攻击地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说,在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大家的心情是轻松的,还没有下面军士的心情紧张。
  话说回来,若真的是后金已经从喜峰口朝着居庸关而来了,居庸关的守军,是绝对不敢离开要塞之地,去迎战后金军队的。
  卢象升能够指挥的军士,有王朴带来的五千大同军士,这些军士的战斗力,稍微强一些,毕竟长期在边关,时刻笼罩在战争的yīn影下,至少心理素质强一些。此外就是守卫居庸关的两千军士了,这些人属于班军,也就是轮流在边关执行勤务的军队,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离开这里,到其他的地方去执行军务,随时都处于流动的状态。
  明朝军队的四大兵种,戍军、屯军、运军、班军,其中班军的战斗力是最差的,一般的军士,都不愿意成为班军,长年奔波,居无定所,又苦又累,所以说,成为班军,大都是战斗力差、或者是遭遇排斥的军士。
  卢象升领着一群班军打伏击,不得不说这个选择是愚蠢的,可也是没有办法的。
  距离居庸关十二里的地方,有一处峡谷,两边的山不高,但很是陡峭,峡谷的中间是官道,若是后金的军士突袭居庸关,必然要经过这里的,所以说,在这里埋伏,地势还是不错的,几乎没有多少的犹豫,卢象升选中了这个地方。
  这里距离居庸关不远,就是不能够完全限制后金军队的攻击,也能够很快的返回居庸关,协助守住要塞的,再说了,守卫居庸关的,有王朴率领的大同边军,战斗力算可以。
  卢象升亲自上山,看了周围的情况。
  王朴也陪着他看了这里。
  “王总兵,官看,就在这里伏击后金军士,你看如何啊。”
  “大人,属下以为,这个地方不错,只是属下有个建议,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啊。”
  “哦,有什么建议,直接说出来就是了。”
  “大人就不必守候在这里了,还是在居庸关坐镇指挥的好啊。”
  这句话很受用,卢象升来对王朴有着一些意见的,听见这句话,脸上露出了笑容。
  “王总兵费心了,不过此战非同小可,官还是要在这里守候的,指挥军士抗击后金军队。”
  “大人的风范,值得属下学习啊,属下派遣的五百军士,都是骁勇善战之人,这些军士一定会护卫大人的安全的。”
  卢象升点点头,不再说话。
  王朴的脸上,依旧没有什么神sè,但内心却是乐开了花,卢象升刚刚上任,自己就巴结上了,以后一定是能够得到好处的,这次到居庸关来,还真的是赚了,至于说后金进攻居庸关的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放着那么多的地方不进攻,偏偏选择居庸关,怎么说居庸关也是要塞啊,难道后金的指挥官,脑袋出了毛病。
  不过这些都是上面考虑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作战就行了,真正遇见后金的jīng兵强将了,这样的安排,无异于纸糊篾扎,绝对不管用的。
  王朴甚至认为,后金军士,就是选择进攻的方向,也很有可能是大同和宣府一带,说不定自己到居庸关来,也是因祸得福了。
  选择好了伏击的地点,卢象升派出去斥候,开始侦查情报,先前派出去的斥候,没有得到丝毫的消息,喜峰口一带,好像也是风平浪静,喜峰口和居庸关都属于长城重要的关隘。
  两天的时间过去,依旧没有得到消息,卢象升都有些怀疑了,是不是张凤翼的判断出现了什么错误,难道说后金军队,压根都不会侵犯大明。
  等候在居庸关的军士,也慢慢的松弛下来了,主将都不紧张了,他们更加的松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阅读。)


'正文 第四百四十四章 想不到'

      没有人想到,后金这次花费那么大的钱,就算是苏天成,想到的也不过是后金建国,想着能够证明自身,最多sāo扰一下大明朝,得到一些利益之后,就会离开关内,回到老巢去了,想不到皇太极派出来后金最为骁勇的猛将阿济格,率领十万大军深入大明境地。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亲弟弟,后金建国,被敕封为多罗武英郡王,因受到努尔哈赤的影响,阿济格骁勇善战,还有一定的谋略,皇太极派出阿济格讨伐大明,当然是有着其深邃想法的。
  阿济格多次深入大明境地,带兵征伐,名气不小,明朝边军都很畏惧这位拼命三郎。
  阿济格率领的后金军队,大多都是骑兵,这些军士骁勇善战,数次与明军交手,基都是大胜而归,所以说,跟随阿济格征伐大明,他们求之不得。
  接受命令之后,阿济格稍作准备,率领大军出发了,他不会去攻打宁锦防线,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也不一定有什么效果,大明在宁锦防线布有重兵把手,
  崇祯二年围困běi jīng的战役,阿济格参加了,有着深刻的印象,这一次,他也准备效仿皇太极,取道喜峰口,进入大明境内,狠狠的扫荡一番了,皇太极授予他全权处理相关事宜,因为这样的原因,阿济格更加的兴奋了。
  朝廷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尽管说苏天成准确的预计到了,后金会趁着建国之际,sāo扰大明,以展现自身的实力。兵部尚书杨嗣昌和辽东经略张凤翼都认同了这样的观点,但他们没有直接上奏皇上,没有在朝廷里面讨论这件事情,这就导致朝廷准备不足了。
  明明预见到后金将要发起进攻,却因为准备不足的问题。让对手肆掠,这是很可悲的事情,也是事后令朱由检暴怒的事情。
  张凤翼赶到昌平府,所做的准备,仅仅是调集两万多的军士,其中七千人在居庸关阻击后金军队。还妄想不下口袋阵,狠狠的打击后金的气焰,这样的布置,看起来是多么的可笑。
  五月三十rì,阿济格率领的大军突然出现在喜峰口。
  先头部队多大两万人,清一sè的满八旗骑兵。都是骁勇善战的军士。
  面对这样的阵势,喜峰口的守卫军士,根无法抵抗,甚至是放弃了抵抗,躲避到一边,眼睁睁的看着后金军队进入喜峰口。
  斥候面无血sè的赶到了居庸关,卢象升正在这里等候消息。
  “报。大人,后金大军突袭喜峰口,已经突破喜峰口,进入关内了。”
  卢象升猛的站起来了。
  “快详细禀报,是什么情况。”
  “后金主帅是阿济格,号称率领二十万大军,据各方情报,后金先头部队多达五万之众,已经突破喜峰口,朝着喜峰口方向而来了。先头部队是阿济格亲自率领的。”
  卢象升身体摇晃了一下,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身边的王朴,脸sè也变了。
  后金如此的大动干戈,他们真的没有想到,先前的一切预计都是准确的。但想不到的是,后金居然出动大军,直接从喜峰口打进来了,二十万大军有些夸张,可能是后金宣传的需要,但如此的宣传,后金的军士至少达到了十万人,根据战略安排,十万大军深入大明境内,先头部队不会少于两万人。
  卢象升突然感觉到,七千军士守候在居庸关,显得多么的可笑,面对后金两万骑兵,七千军士,塞牙缝都不够,还想着在居庸关外设伏,等于自杀。
  王朴的脸sè发白,什么都没有说,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已经畏惧了,面对着后金如此巨大的阵容,自己率领的这五千人,能够起什么作用,真正遇见满蒙八旗了,恐怕没有交手的机会,就要全军覆没了。
  卢象升无力的挥挥手。
  “再探,有情报迅速禀报。”
  斥候退出去了,屋里死一般的寂静,谁都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王朴小心翼翼的开口了。
  “大人,军情紧急啊,是不是奏报朝廷,二十万后金鞑子入侵,居庸关和昌平府是无法抵抗的,依照下属的意见,需要调动山海关、锦州、宁远的大军了。”
  “胡说,若是调动宁锦防线的大军,岂不是给后金机会,他们若是另外派出军队,攻打宁锦防线,该当如何。”
  王朴有些不服气。
  “大人,鞑子这次大动干戈,居庸关区区七千军士,无法抵抗啊。”
  这一次,卢象升真的是发怒了,盯着王朴,一字一句开口了。
  “身为朝廷命官,不管对方有多少人,我等都要誓死捍卫居庸关,若是不战而逃,还有设么颜面苟活于世,不要说其他的理由,命令所有军士,做好一切准备,虽说七千人无法抵挡鞑子的大军,可能够拖延时间,也是为张大人争取到了安排布置的机会,好了,王总兵,你赶快去布置吧。”
  王朴离开之后,卢象升迅速开始写奏折了。
  这样的大事情,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张凤翼,更要禀报朝廷。
  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