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在乾宁宫外面,不过两分钟时间,一个宫女走出来,带着苏天成,进入了里面。
  苏天成跪下,给皇后娘娘请安了。
  “苏大人,本宫请你前来,首先是要感谢你的,太子跟着你去剿灭流寇,一定是能够长见识的,本宫没有想到,你竟然提出来了这样的建议啊。”
  “皇后娘娘,臣也是想着,能够让太子殿下受到一些磨砺的。”
  “苏大人不必多说了,本宫知道你的心思,太子年岁小,本宫有些不放心,有几句话,想要嘱托于你。”
  “皇后娘娘请吩咐,臣一定照办。”
  “也没有什么,本宫就是想着,请你多多照顾太子,太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皇宫,十年了,本宫每天都能够见到,突然要离开皇宫,要离开京城了,本宫心里有些忐忑,本宫知道,太子跟着你去剿灭流寇,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江宁营的骁勇,本宫也是知道的。”
  “皇后娘娘,臣用性命担保,太子殿下一定安然无恙的。”
  “嗯,太子淘气,可能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你一定要多教育,必要的时候,不妨训斥就是了,本宫也会告诫太子,虽说是总理剿灭流寇事宜,但还是要听你的。”
  “臣记下了。”
  离开乾宁宫,苏天成感觉到,内衣都汗湿了。
  皇后娘娘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要求是非常高的,其实就是不想让朱慈烺经历战斗的风险,这与苏天成的想法不一样,估计和皇上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皇上曾经说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是要让太子见识战场厮杀的残酷的,这能够锻炼太子的心智,不过皇后娘娘是女人,心慈,不想太子见到这些。
  苏天成有自己的主意,既然太子跟着自己出征了,后面的事情,就是自己来安排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六十六章 言传身教'

  崇祯十一年二月初一,苏天成离开京城,前往四川了。
  总督五省军务,身份非同一般,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贵,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巡抚、总兵皆要听命于总督,也就是说,陕西、山西、河南、四川与湖广五省的军政民政,总督皆可以干涉,非常时刻,总督可以直接任命和罢黜四品以下官员,军情紧急的时候,总督甚至可以令巡抚暂时停职。
  按照惯例,五省总督办公地点,一般都是设立在河南开封或者是山西太原的,这也是因为流寇时常肆掠这两个地方,按照众人的礼节,总督府应该设立在陕西的,可惜总督也是人,不会将自己置于特别危险的地方。
  五省总督,这个职务虽然令人羡慕,可称之为文帅第一重任,但历来的总督,结局都不是很好,这也很正常,总督的权力很大,职责也是很重的,肩负着直接的使命,明朝设立的总督,大都是有具体职责的,要么是剿灭流寇,要么是抗击后金鞑子,偏偏这两个任务,都不是那么好完成的,一个不小心,做不好了,结局就不可能很好了。
  要说鹿善继的运气还是不错的,虽然说剿灭流寇,没有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也进入朝廷了,成为了工部尚书,至于说孙承宗,更是不用说了,如今归为内阁首辅。
  苏天成是明白的,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穿越了,按照以前历史的进程,这个位置上的官员,不可能有那么好的结局。
  苏天成的办公地点,没有固定下来,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湖广境内。基本没有流寇了,如果说到这几个地方,完全没有必要,再说了,有了江宁营,他也不准备调动其余的卫所军队。这些军士没有多大的战斗力,真正的围剿流寇了,可能会起反作用的。
  所以说,苏天成这个五省总督,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皇上的旨意下来之后,苏天成立刻做出来了安排,直接给洪承畴下了命令,集结江宁营将士,除开留守在安宁堡、靖边互市的一万江宁营将士。其余六万多将士,悉数开拔,绕道湖广,在施州卫一带待命,其次命令亲兵营三千人,悉数开拔到京城。
  洪承畴出任江宁营都指挥使,没有到京城来,皇上的旨意直接到陕西去了。这也是因为江宁营马上就要开拔了,洪承畴到京城来。耽误时间,也没有必要。
  将士集结出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麻烦,主要是孙元坤提出来了意见,不愿意留守在陕西,想着跟随江宁营剿灭流寇。好在苏天成出发到京城之前,留下了一封信,说是江宁营集结出发之前,将这封信交给孙元坤。孙元坤看过信之后,虽说还是有些闷闷不乐。但总算是答应留下来了。
  苏天成给洪承畴下达命令的时候,专门写了一封信,主要是告诉洪承畴,湖广施州卫一带,山大人稀,地形复杂,一路上要特别的小心,据说这些地方,有着不少的土匪,大军行进的过程中,可以协助地方官府,剿灭一些土匪,还地方安宁。
  三千亲兵抵达京城之时,就是苏天成出发之时。
  他这个五省总督的安全,至关重要,这关系到朝廷剿灭流寇的大计,不过更加重要的是太子朱慈烺的安全,那是绝对不能够出现意外的。
  出发的时候,苏天成给湖广巡抚写信了,告诉他们,太子殿下和自己通过湖广,不想干扰地方官府,不必搞什么迎来送往的那一套,若是太子殿下和自己有需要,会召见相关的官员的。这样的招呼必须要提前说,要不然诸多的大臣,肯定是要隆重迎接太子殿下的,未来的皇上,谁不想着能够讨好啊。
  二月初十,经过了十天时间的奔波,苏天成一行终于到达施州卫。
  之所以走了这么多天,主要还是带着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总理剿灭流寇的事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太子出行,必要的派头还是有的,有五百锦衣卫贴身护卫,负责指挥的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姚勇,还有礼部侍郎方逢年、詹事姚明恭陪着,两人的主要任务,是让太子不能够荒废学业。
  当然,主要的安全护卫,还是江宁营亲兵负责的。
  锦衣卫的来头是不小的,特别是跟随在太子身边的锦衣卫,但这些锦衣卫,在苏天成和江宁营亲兵的面前,显得很是规矩,丝毫不敢炫耀,一来他们清楚,苏天成不过二十五岁,就是五省总督了,还能够说服皇上和皇后娘娘,带着太子打战,这很不简单了,二来江宁营的威名,锦衣卫非常清楚,可以说,尽管锦衣卫自认功夫很好,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可在江宁营的面前,他们不敢说这样的话。
  离开京城之后,苏天成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
  太子朱慈烺本来是坐着马车的,可离开京城之后,苏天成提议太子骑马,十岁的朱慈烺非常高兴,每天都骑马跟着苏天成,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绝不会反对的,离开京城之前,他们也接受了专门的嘱托,一切的事宜,都听从苏天成的安排。
  苏天成没有急于教育朱慈烺,一路上都给朱慈烺讲解看到的景象。
  十岁的孩子,天性是自然流露的,见到官道边一些低矮的房屋,包括崇山峻岭,朱慈烺都非常好奇,见到一些穿的破烂、跪在官道两边的百姓,眼里也透露出来同情。
  对于朱慈烺的总体表现,苏天成感觉到满意,好在朱慈烺没有学习到后宫里面的狡诈和反复无常,天性还是不错的。
  江宁营的令行禁止,给予了朱慈烺很大的震撼,苏天成下令,沿路不得骚扰百姓,正是春耕季节,沿路都可以看见不少的庄稼田,有些时候,大军宁可绕行,也不骚扰在田间忙碌的百姓,朱慈烺询问的时候,苏天成告诉他,民为贵、涉及次子、君为轻的道理。
  这种教育,比朱慈烺在深宫里面读书得来的知识,要强百倍。
  施州卫。
  江宁营在就安营扎寨了。
  周围的戒备非常的森严,洪承畴和监军秦三德都知道,太子殿下跟随前来了。
  进入中军帐,众人行礼之后,太子朱慈烺和苏天成两人分左右坐下了。
  “太子殿下,臣开始部署军务了。”
  “苏大人请便,吾是来学习的,一切请苏大人决断。”
  朱慈烺的沉稳,出乎了众人的预料,十岁的孩子,能够有这样的表现,很不错了。
  “洪指挥使,奏报一下江宁营的情况。”
  “是,太子殿下,大人,江宁营自陕西出发,历时七日,抵达施州卫,此次抵达的将士,一共六万二千人,如今以枕戈待旦,听从太子殿下和大人的安排。”
  “秦公公,可否有补充的。”
  “太子殿下,大人,奴婢没有补充的,奴婢觉得,江宁营骁勇异常,一定能够全歼流寇的。。。”
  秦三德习惯性的吹捧,大概是朱慈烺在场的缘故,苏天成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按照以往的规矩,他早就打断这样的发言了,军中说话,简洁明了,吹捧的话语,没有必要。
  等到秦三德说完之后,苏天成感觉到,自己必须要提醒一下,哪怕是得罪了秦三德,毕竟朱慈烺要接受到正面的教育。
  “秦公公,大战在即,公公和洪指挥使率领江宁营,肩负重任,日后我等在中军帐议事的时候,尽量的能够简洁一些,公公刚刚到江宁营,对于江宁营的有些事情,不是很清楚,本官在这里提醒一下,还望公公不要介怀。”
  秦三德连连点头,脸上有些尴尬的神情。
  “诸位,太子殿下总理剿灭流寇事宜,这是对我等最大的鼓励,本官决定了,此次剿灭流寇,以江宁营为主,若非不得已,不会调遣各地卫所军队,所以说,诸位要有思想准备,此次剿灭流寇,任务艰巨,本官还是要提醒诸位的,江宁营多次和流寇交手,都取得了重大胜利,诸位可能轻视流寇,觉得江宁营经过一次大规模的征伐,定能够彻底剿灭流寇,活捉李自成,可本官要高度大家,此一时彼一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流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是你们用老眼光去看待,就有可能遭遇到失败。”
  “四川地形复杂,山大人稀,流寇大多集中在夔州府、保宁府、龙安府和潼川州一带,也有部分进入了重庆府,这些地方,地形和南方、陕西乃至于河南山西,都有不同,增加了我等剿灭的难度,同时,流寇纪律严明,绝无骚扰百姓之举,故而得到部分百姓的拥护,危急时刻,有着诸多藏身的地方。”
  “江宁营到了四川,人生地不熟,要特别注意,四川的安抚司、镇司不少,当地一些百姓,很多是少数民族,和我等的生活习俗不一样,进入到四川之后,我等必须要尊重当地人的习惯,切不可违背当地习俗,违者以违反军令处置。”
  “本官需要吩咐的就是这些,诸位回去之后,做好准备,大军后日开拔,进入四川。”
  “洪指挥使和秦公公请留下来,其余都去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六十七章 注重规矩'

  (感谢jesonshers、john01b的打赏,感谢he20hattie投出了宝贵的评价票,感谢书友130906184930931投出了更新票,谢谢了。)
  礼部侍郎方逢年和太子詹事姚明恭跟随太子出征,名义上是督促太子不能够荒废了学业,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观察众人对太子的态度,规矩是不能够乱的,要严格遵守。
  苏天成请太子总理剿灭流寇的战事,其实就是拉虎皮做大旗,一方面有了太子殿下的督阵,没有谁敢小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剿灭流寇的最大功劳,就是太子殿下的,自己也能够收敛一些光芒,少引发一些猜忌了。
  让太子殿下体察民情,感受战争的残酷,这是少不了的,基于这个基础,太子的行动不能够受到太多的限制,如果依旧是龟缩在城池里面,不能够上战场去看看,那这一趟出来,就没有多大的作用。
  所以说,在注重规矩的基础上,还是要让太子真正得到历练。
  想想几百年之后,十岁的小孩子,背着书包上学,除开感慨学习的艰苦,其余事情是不需要考虑的,无忧无虑,可惜太子不行,必须要想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这是很痛苦的事情,过早的失去了童年乐趣,太子的成长环境不同,打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基本没有什么同伴,一言一行都是要注意的。
  这一路上,苏天成都注意到了,太子的童真依旧存在,但接人待物很是老练。掩盖了天真,显示过早的成熟。
  “天子殿下,臣有一些想法,想着事先说出来,免得后面坏了规矩。”
  “苏大人请说。”
  这个时候,就是太子朱慈烺坐在上首了。苏天成已经站到了洪承畴等人的身边。
  “姚大人、方大人、姚指挥同知,三位追随太子,参与剿灭流寇的战事,本官非常钦佩,一路上,姚大人和方大人都是兢兢业业,时刻关注太子的学业,本官看在眼里,不过太子殿下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剿灭流寇,这学业不可能如同平日一般,估计时间上面是有所耽误的,本官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二位大人要求的时间去满足。”
  “本官还有一个想法,太子殿下离开了京城,来到地方上了,恐怕要接触诸多的实际情况,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书本上的理论,也是从实践中间得来的。故而太子殿下可能要四处走走看看,当然,大部分的时间,本官都是要陪同太子殿下的。”
  “太子殿下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这方面主要是姚指挥同知负责,五百锦衣卫兄弟。时刻警惕,若是出现任何的意外,我等都是无法交差的,不过这里面就有些矛盾的事情了,若是太子殿下每次出巡。五百锦衣卫兄弟都跟随,队伍庞大,太子殿下难以看见什么,而且也容易引发诸多的关注,若是遇见流寇大军,或者是不要命的土匪,可能就麻烦了,可太子殿下也不能够总是不出去看看的。”
  “姚指挥同知,本官有一个建议,锦衣卫五百兄弟之中,抽调出来一百精锐,时刻陪同在太子殿下左右,余下四百人,化妆在四周搞好警卫工作,声势不要闹得太大,此外,江宁营所辖亲兵营,负责太子殿下的安全,从中抽调一百最为精锐的将士,陪同在太子殿下左右,此事请洪指挥使亲自安排,本官的建议,让刘铁汉负责这件事情。”
  “战事一旦展开,突发情况层出不穷,危险时刻存在,故而本官在这里作出要求,亲兵营必须绝对保证太子殿下的安全,若是遭遇到大规模的流寇,哪怕是遭遇覆灭的危险,也不准退却,必须护卫太子殿下安然无恙,若是有临阵逃脱者,不仅仅要惩罚本人,还要牵连到家人。”
  “从明日开始,大军就要开拔,进入四川了,这里的地形,诸位都见到了,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流寇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他们熟悉了周围的一切,但江宁营将士,还有些陌生,故而斥候营要搞好侦查,确保最大的安全。”
  “江宁营分为前军和中军,太子殿下坐镇中军,行军开始之后,行程加快,战机稍纵即逝,故而请太子殿下也要克服一些困难。”
  “太子殿下是臣等的依靠,坐镇指挥,给予了众多将士最大的鼓励,臣相信,江宁营一定能够士气高扬,让我们去打胜仗,去彻底剿灭流寇。”
  。。。
  大家听得都很仔细,苏天成说完之后,朱慈烺开口了。
  “苏大人,吾不想受到那么多的优待,父皇告诫过,行军打战,军令是第一位的,吾也要遵守军令,绝不敢有特殊的,一切都按照苏大人的安排行事。”
  “太子殿下体恤,臣感激不尽,臣的意思,从明日行军开始,太子殿下和众多的将士,俱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