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承畴的脸上开始出现了焦急的神情。苏天成没有说话,他也是不会说法的,毕竟进攻才刚刚开始,吴三桂后面是怎么布置的,谁都不知道。
  不到十分钟,第一轮的方队开始后退了,后退的速度很快,方队已经不成形状了。零零碎碎的军士,朝着后面跑,带队的军官,没有阻止,跟着朝后跑。
  或许是方队的损失过于的惨重了,好像没有谁对这种擅自撤退的行为有什么怨言,估计在有些人看来。方队早就应该要撤退下来了,尽量的减少伤亡。
  苏天成和洪承畴同时皱起了眉头。
  苏天成的脸sè开始yīn沉,他发现了最大的问题。
  战场上,必须要服从指挥。生命是重要的,但如果一切都是以生命为重,战斗的时候,也要顾全自己的生命,接下来可能就要付出更多的生命,后金的铁蹄肆掠中原和南方的时候,杀掉了多少人,没有谁能够记得清楚,这就是军队孱弱的下场,今天你侥幸保住了自身的xìng命,来rì你的家人可能全部都要送命,所以说,在战场上面,胜利是最为重要的,有了足够的实力,有了足够的威信,才能够阻止战争的发生,才有可能保证和平的环境。
  所以说,江宁营的规矩是非常明确的,战场上面,绝对服从指挥哪怕只剩下一个人,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坚决不能够撤退。
  可眼前的关宁军,这样的做法令苏天成感觉到了巨大的失误,这算是什么有战斗力的军队,难怪只能够蜷缩在城池里面,眼看着后金军士四处肆掠。
  这是没有军魂的军队,战斗力不可能强到哪里去,或许在面对老百姓的时候,他们是军队了,面对八旗军的时候,他们就是龟孙子了。
  洪承畴的想法是一样的,在江宁营的时间长了,很多的理念深入骨髓,关宁军的进攻失败,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厮杀总是有胜有败的,只要士气还在,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惜关宁军的表现,太令人失望了。
  从望远镜里面,苏天成看的很清楚,吴三桂没有责怪擅自撤退的军官。
  第二轮的冲锋开始了,这一次是两个方队冲锋,从左右两个方向。
  遭遇的情形是一样的,没有丝毫的变化,这一次坚持的时间比第一次还要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两个方队丢下了一些尸体之后,迫不及待的退下来了。
  苏天成终于开口了。
  “洪大人,拿着我的令牌,你去指挥战斗,让吴三桂站到一边去。”
  苏天成的话语刚刚说完,关宁军的第三轮冲锋开始了,这一次还是两个方队进攻。
  苏天成感觉到气愤了,这究竟是厮杀,还是完成任务啊,吴三桂究竟想的是什么啊,这样组织进攻,有什么实际的意义,难道说付出了伤亡,就值得炫耀吗。
  洪承畴没有犹豫,准备去接手指挥了。
  “洪大人,军心士气最为重要,该怎么做,不用我强调。”
  第三次的冲锋失败了,这个时候,洪承畴已经见到了吴三桂,望远镜里面,苏天成发现了,吴三桂朝着自己这个方向看过来了。
  第四轮的进攻开始了,这一次冲锋的,是四个方队。
  四个方队有八千人了,方队的队形分散了一些,这样的情况下,红衣大炮的威力自然就减弱了很多,就算是后金军士的火绳枪,也难以发挥出来决定xìng的作用了。
  满怀希望的苏天成,看见了这次的冲锋,气的脸sè发白。
  因为更换了指挥官,或许关宁军的军士不满意了,冲锋不过两到三分钟的时间,炮弹呼啸而来的时候,军士竟然开始溃逃了,没有人想着进攻了,大家不要命的朝着后面跑,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这样的溃逃,对于作战的一方来说,影响力是巨大的,瞬间可以令军心崩溃,再多的军士,都有可能沦落为一盘散沙,任人宰割。
  苏天成的身体微微的颤抖,他对吴三桂失望之极,关宁军这样的表现,怎么能够说有战斗力,吴三桂究竟是怎么样带兵打仗的,难道说战场上就是这样的表现吗。
  很快,苏天成看到了,洪承畴带过去的亲兵,押着关宁军的十来个军官,到了他们的面前,吴三桂不停得给洪承畴说着什么,洪承畴的脸上没有多大的表情。
  亲兵举起了钢刀,十多颗人头很快落地了,紧接着,洪承畴脸sè铁青的说话了,躁动的关宁军,很快安静下来了。
  半个时辰之后,第五轮的冲锋开始了。
  前四轮的冲锋,出动了九个方队,人数达到了一万八千人了,可现在看来,这样的冲锋,算是笑话,没有见到后金军士的影子,没有靠近阵地,这样的冲锋,是耻辱的,守卫大凌河城外围阵地的后金军士,不会超过一万人,人家还没有怎么行动,接近五分之二的关宁军就败下来了,这样的斗志,如果面对八旗军,跪在地上投降都无人在乎的。
  第五轮的冲锋,不同的气势终于出现了。
  这一次出动的是十个方队,两万人的冲锋,军官在最前面。
  杀头是能够震撼人心的,洪承畴一口气杀掉了十余名军官,其余的军官看见了,知道没有退路了,如果继续后退,结果也是一样,与其被砍头,还不如死在战场上面。
  没有人敢于哗变的,锦州和宁远出现的改变,众人都是知道的,哗变绝对没有出路。
  人数众多的效果终于出来了。
  被逼到了绝路上面的关宁军军士,终于表现出来了凶悍的一面,他们不要命的朝前冲锋,就算是面对着火炮和火绳枪,也没有人后退了。
  冲锋的队伍,距离外围据点越来越近了。
  苏天成突然发现了,大凌河城的城墙上面,出现了几面红sè的旗帜。
  随着红sè旗帜的出现,驻守外围的后金军士,开始迅速的撤退。
  洪承畴也发现了这一点。
  进攻的鼓声更响了,这是催促军士进攻的信号,冲锋的关宁军军士,速度更快了,他们面前的压力突然减小了,几乎没有什么火绳枪的发shè了,红衣大炮也慢慢消停下来了。
  炮兵营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发威了。
  弗朗机炮和虎蹲炮开始准确的发shè,对准了撤退的后金军士,一发发的炮弹落在了后金军士的队伍里面,一片片的人倒下了,有些人甚至吓得发傻了,他们不可能想到,明军的火炮,为什么能够这么准确的发shè,难道炮弹长眼睛了。
  午时,关宁军终于拔除了大凌河外围的据点。(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正文 第六百五十三章 预判'

  明军对大凌河展开攻击的情报,放在了桌上,皇太极的脸色阴沉,情报上面显示,明军是四月二十八日凌晨开始攻击的,辰时之前拿下了松山,四月二十九开始,攻打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但这个情报,皇太极得到的时间,是四月二十九酉时以后。
  这意味着,明军的进攻,非常突然,拿下松山之后,驻守大凌河城的岳托和孔有德,暂时蒙在鼓里,大凌河城距离沈阳,四百里地,按照战时的要求,一天一夜的时间,情报要送到沈阳,也就是说,最迟皇太极需要在四月二十九日辰时之前,得到情报,按照时间的推算,这份情报耽误了接近一天的时间。
  拿到了情报之后,代善、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范文程等人,迅速集中到了大殿,明军开始进攻了,他们需要做出来决断,按照前面的计划,两天之内,八旗军就可以抵达大凌河城,实施救援了,沈阳到大凌河城这一段的距离,悉数都在大清的控制之下的。
  前方的战报还不清楚,不过驻守松山的,只有两千军士,面对十数万的大军,根本不可能抵抗的,能够迟滞进攻的时间,就算是很不错了,毕竟大清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大凌河城,所以说,这一次的进攻,不管是多少时间之内结束战斗的,都没有参考的价值。
  救援的重要性在于时间。
  八旗军早就做好准备了,特别是代善,驻守大凌河城的,毕竟还有千余正红旗的八旗军,这些可是他的属下,再说了。大儿子岳托也在大凌河城。
  但救援的部署也是非常重要的,明军既然展开了对大凌河的攻击,必然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所以说如何救援,如何的把握时间,就成为最关键的取胜因素了。大凌河城距离锦州城只有四十余里。驰援大军直接攻打锦州城,也是在两天之内,能够展开攻击。
  “诸位,明军开始攻打大凌河城了,分析了这么久,一切都要靠事实说话了,你们有什么建议,朕想听听,军情紧急。阐明建议的时候,简单明了。”
  “皇上,臣以为,要马上展开救援,直接驰援大凌河城,效果不一定很好,最好的办法,还是攻打锦州城。不管是不是能够成功,至少能够彻底打乱明军的部署。苏天成出任了蓟辽督师,这是第一战,肯定是全力以赴的,驻守锦州的明军不会很多的。”
  遇到事情之后,代善的思维是很清晰的,他分析的道理是不错的。大家也是赞同的。
  不过皇太极有着自身的想法。
  “二哥说的有理,朕的考虑是,明军刚刚展开进攻,气势一定很盛,苏天成带领江宁营。取得了那么多的胜利,如此简单的安排,不会忽略的,若是锦州城有大军护卫,八旗军进攻遭遇挫折,岂不是两面都不能够照顾到吗,最为不利的情形是,明军拿下了大凌河城,我八旗军就被夹在大凌河城到锦州城这四十余里的范围之内,驻守关宁锦的明军倾巢攻击,岂不是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皇太极的话刚刚说完,阿济格开口了。
  “皇上,臣弟以为,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明军攻击大凌河城,依靠着大凌河城的城池和有利地形,想要拿下来,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这些年来,大凌河城经过了数次的修缮,坚不可摧,救援的八旗军,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锦州城,若是明军回援,驻守大凌河城的汉军可以趁势进攻,如此夹击明军,定能够获得大胜。”
  皇太极瞪了一眼阿济格。
  “十二弟,战斗需要做出来最坏的打算,这样才能够做出来最好的部署,你说的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若是部署不当,出现了朕说的这种情况,该当如何。”
  阿济格看了看众人,低下头不说话了,不管怎么说,崇祯九年的那次惨败,还是他心头最大的伤痛,皇太极虽然没有过分斥责,但肯定是有看法的。
  多尔衮终于开口了。
  多尔衮是大清国公认的骁将,论作战的睿智勇猛,除开皇太极,就要算他了,不管是在指挥方面、部署方面,还是在领军冲锋方面,多尔衮都是非常厉害的,也是皇太极最为放心的。
  “皇上,臣弟以为,救援如救火,必须要尽早开始,明军进攻大凌河城,初期阶段,气势一定是旺盛的,加之苏天成到辽东时间不长,必然想着取得胜利,如此的情况下,我救援的八旗军,可以避开其锋芒,皇上请看,臣弟以为,松山是关键。”
  多尔衮指向了地图,皇太极的眼睛一亮。
  “臣弟以为,攻打锦州的举措,暂时可以不实施,苏天成既然决定攻打大凌河城,锦州城内一定是严密驻防的,若是直接攻打锦州城,恐怕也会引发持久战,如此情况下,我八旗军远离驻地,来源补给会出现困难,恐怕陷入不利的境地,故而臣弟以为,占领松山,切断明军的粮道,恐怕是最好的办法了。”
  皇太极频频点头,苏天成率领的大军,人数达到十余万人,消耗是非常大的,粮食补给绝不能够少,这是大军的生命线,一旦切断了这条线,明军立刻会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年拿下大凌河城,也就是因为切断了大凌河城的补给。
  济尔哈朗也开口了。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皇太极的表弟,被努尔哈赤收养,视如己出,大清国成立之时,被敕封为和硕郑亲王,为四大亲王之一。济尔哈朗的身世极为特殊,父亲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被努尔哈赤所杀,那个时候,济尔哈朗已经十二岁了,严格说起来,济尔哈朗与努尔哈赤、皇太极既然至亲,也是仇人,这里面还有一层仇怨,济尔哈朗的哥哥阿敏,因为叫横跋扈,不服皇太极,被皇太极捉拿下狱,囚禁了。
  济尔哈朗生性宽厚,为人谨慎,深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赞赏,他与性格暴躁的阿敏关系也不是很好,在选择方面,济尔哈朗毅然决定,全力辅佐皇太极。
  所以他的结局,与阿敏完全不一样。
  “皇上,臣弟以为,睿亲王的建议是可行的,能够遏制明军的粮道,固守松山,将给予明军巨大的打击,如此可以避开明军的锋芒,松山距离大凌河城二十余里,便于侦查大凌河的情况,八旗军随时掌握情况,也可以做出来适当的调整,一旦发现明军有崩溃的迹象,既可以发动进攻的。”
  皇太极的思考基本成熟了,不过范文程还没有发言。
  牵涉到与明军作战,皇太极非常注意征求汉臣的意见,其中范文程是最为关键的大臣。
  范文程也清楚,自己必须要发言了。
  “皇上,奴才以为,攻打松山的举措,为最明智最有效的措施了,明军大举进攻大凌河城,不可能在松山驻扎过多的军队,也不可能留下精锐的军队,奴才以为,明军分为了江宁营和边军两个部分,虽说苏天成统一指挥,但短时间之内,难以协调,加之驻守关宁锦防线的边军,多年以来习惯于驻守城池,不习惯与进攻,贸然展开攻击,定有疏漏的地方,故而我八旗军驻守松山,能够给予明军巨大的威胁,尽管说江宁营很有威名,但若是被边军拖累,战斗力也是大为折损的。”
  范文程说话之后,皇太极要做出来决定了。
  “诸位的意见很是不错,朕决定了,我八旗子弟早已经枕戈待旦,做好了准备,明军对我大凌河城展开了攻击,必须要驰援,大凌河城,对于我大清国来说,至关重要,三年时间了,也该让明军知道厉害了,五月初二,十万八旗子弟驰援大凌河城,首要的目标是占领松山,彻底切断明军的粮道,继而固守松山。”
  大殿里面非常安静,没有谁会想到,皇太极派出十万大军,这可是大动作了,如今是青黄不接的时节,粮食收购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决定派出十万大军,需要极大的勇气了。
  剩下的,就是谁指挥的问题了。
  “睿亲王多尔衮为大军主帅,具有临机专断之权,哼,苏天成不是派出了十五万明军吗,朕就派出十三万大军,看看最终的结局如何。”
  决定了主帅,剩下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这都是单独交待的事情了。
  多年以来,大清被关宁锦防线所困,一直不能够得到伸展,辽东的地盘有限,不可能大规模的发展,朝鲜已经臣服,八旗军就算是入关,也要时时刻刻想到驻守关宁锦发现的明军,防止出现被前后夹击的情况,这一次,皇太极一口气派出十万大军前去增援,不得不说,这一次不仅仅是增援了,是大清与大明的再一次决战,若是能够剿灭江宁营的主力,拿下关宁锦防线,很有可能就是探囊取物了。
  这是皇太极想的深远一些的地方,也是皇太极真正大气的地方。(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五十四章 朝廷的焦虑'

  孙承宗的心情很是复杂。
  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孙承宗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当初修筑大凌河城,以及在小凌河等地修建据点,都是他提出来的建议,主持辽东事物的时候,孙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