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氖咚辏铀镱裕氖辏亩铀镤w,三十六岁,五儿子孙玥,三十四岁,最小的儿子孙沛,也有二十六岁了。至于说自己的孙子,跟随苏天成的孙思明和孙思宗,已经入朝为官了,最大的孙子孙之沆,也有三十岁了,家族里面的人口,多大五十余人了。
  可是在担任朝廷高官的时候,孙承宗从来不为自己的家人谋取丝毫的利益,一直到现在,出来孙思明和孙思宗进入了朝廷为官,其余的都是在家里,令孙承宗赶到遗憾的是,自己的儿孙中间,没有人考取进士,也就没有进入朝廷做官的机会了。
  这方面,苏天成都曾经建议,是不是考虑一下,可孙承宗拒绝了,他认为科举考试就是为朝廷谋求人才的,除非是个人有着重大的贡献,寻常的读书人,不能够随便进入朝廷做官,否则就是坏了朝廷的秩序,至于说做吏员,孙承宗更是不会允许的,他的身份,也不能够让子孙去做吏员的,那样有辱门第。
  或许是年纪大了,或许是要退下来了,更或者是感觉自己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孙承宗想到了这件事情,但进入朝廷为官,也是有讲究的,官场非常的复杂,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为家族惹下祸事,在这种犹豫的心态里面,孙承宗最终没有多少的动作。
  如今想到这件事情,孙承宗将希望寄托在苏天成的身上了,从苏天成身边出来的官员不少,悉数都是苏天成举荐的,而且有些官员,根本就不是读书人,凭着战功步入了朝廷,这些人在苏天成的身边做事情,不会受到那些读书人的觊觎,就说自己的两个孙子孙思宗和孙思明,一个留在了河南府,担任同知,一个留在了陕西,担任平凉府知府,可他们的身份,进入是生员,这在朝廷里面诸多大人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百零八章 孙承宗的努力(2)'

      孙沛放下了信函之后,走到了孙承宗的身后,轻轻捶背,因为孙承宗每rì过于劳累,需要有人来捶背,放松筋骨,这成为了习惯,一般的时候,这件事情,都是孙沛负责的,老家留下的就是大哥孙铨了,其余的几个哥哥,悉数跟着到京城来了,这里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父亲孙承宗曾经带着家人,到南直隶的江宁县落脚,可时间不长。
  孙沛清楚,父亲和苏天成是莫逆之交,苏天成每次回到京城,都要到府邸来拜访,有些时候,孙沛和几个哥哥,也和苏天成交谈,通过交谈,他们对苏天成肃然起敬,虽然苏天成年纪不大,但知晓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到某些治国观念的时候,远不是他所能够理解的。
  苏天成每次写来的信函,都是孙沛直接交给父亲的,任何人都不准看,也不准过问,这是规矩,谁也不敢违背。
  看见孙承宗准备打开信函,孙沛有意识的准备回避了。
  “孙沛,你继续给我捶背吧。”
  孙沛有些吃惊,迟疑了一下,继续轻轻的捶背,孙承宗则是仔细开始看信了。
  孙沛感觉到了,父亲的身体微微有些颤抖,难道信函里面,到了什么大事情吗,以前父亲看见苏天成的来信,究竟是什么情况,他也不知道,这是第一次看见的。
  孙承宗看完了信之后,闭上了眼睛,什么都没有。孙沛熟悉这个动作,显然父亲陷入了思考之中。
  过了好一会。孙承宗睁开了眼睛。
  “孙沛,叫孙鉁、孙钤、孙鋡和孙玥都到我这里来,对了,叫孙之沆也过来吧,我有话要。”
  很快,众人都来到了书房。
  “今rì我和你们的事情,很是重要,这么多年了。我身为朝廷高官,但从来没有因为一己之私而损坏朝纲,迄今为止,你们读书都没有成器,所以都是呆在家里的,孙思明和孙思宗两人依靠着苏天成,成为了朝廷官员。当年苏大人也劝过我,是要照顾到家人,可我身处内阁首辅职位,朝中大人都看着我,正人先正己,我是不能够徇私的。虽然你们如今的处境很是不错,也收到了众人的尊重,但这都是因为我的缘故,你们必须清楚这一点,一旦我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你们身边的光辉,自然就黯淡了。”
  “孙铨一直都是呆在老家。他的年纪不小了,也没有必须继续折腾了,就留在老家,守住那一份家业吧,至于京城里面,孙鉁,你就cāo心一下,扛起这份家业,打理好家中的一切。”
  “孙钤,你刚刚到知天命的年龄,这个年纪,正是能够好好做事情的时候,一直都在家里也不行,还是要出做事情的,读书是任务,但死读书也是不行的,能够考中进士是好事情,万一没有这样的机遇,也不要勉强了。”
  “孙鋡和孙玥,你们读书一直都不是很好,也不要勉强自己了,我的考虑,你们是不是也进入到军队里面,如果你们愿意,我给苏大人写信,让苏大人安排你们进入江宁营,你们不要小看了江宁营,从江宁营里面出来的人才,将来怕是我大明朝的中流砥柱。”
  “孙沛,你年纪尚小,还是要努力读书,争取高中进士,也不辜负我的一片期望。”
  “孙之沆,我想着,你也跟随进入到江宁营吧,跟随在苏大人的身边,好好学一些本事,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安排完了一切,孙承宗示意孙鉁留下来,其余人都离开了书房。
  孙承宗叫来管家,告诉管家,不管是谁,都不准靠近书房,自己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做,管家答应了,退出了书房,亲自守在了外面。
  孙鉁显得有些紧张,他从来没有见到父亲如此的严肃,留下他一人交谈重大的事情。
  “孙鉁,今rì和你的这些,本来是应该和你大哥的,不过你大哥远在高阳县,想必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到京城来的,我的年纪大了,恐怕也难以回到高阳县了,所以,有些事情,我必须要嘱托你。”
  “朝廷里面的局势,变幻莫测,你一直都是在家里,从来没有进入朝廷,不是很清楚里面的利害关系,这么多年了,我也从来不准你和朝廷里面的任何人有接触,这是为了整个的家族,进入朝廷,尽管能够光宗耀祖,能够享受到荣华富贵,但也有无数人,因此身败名裂,甚至是连累了整个的家族,这样的例子,你也见到过,前些年这样的情况很多。”
  “我身为内阁首辅,成为了众矢之的,看着我的人是不少的,既然一心为朝廷做事情,那就免不了秉公办理,免不了得罪人,免不了有仇人,一旦我闭眼了,恐怕有人会想着算计我们这个家族的,万一出现这样的情况了,你不要找其他人,直接找到苏天成大人,相信苏大人一定会挺身而出的。”
  “你们几个兄弟中间,孙鋡和孙玥的脾气有些大,时常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我想着将他们送到江宁营,包括孙之沆,他们进入了江宁营,我才会放心的,至于你大哥,脾气温和,年纪也大了,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你的其余几个弟弟,孙沛有些少年老成的味道,可以好好培养一下,孙钤xìng格沉稳,进入官府做事情,能够把握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你既然挑起了家族的重任,就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我这一辈子经历太多,能够顺利的致仕,就算是万幸了,我在世一rì,家族可能不会有什么麻烦,一旦我离开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万一出现了什么变故,你要记住,马上离开京城,不要贪恋京城的繁华。”
  “家乡也不会是平静之地,局势若是出现改变,你要切记,带着家族中人,投靠苏天成大人,这是我的要求,你一定要做到。。。”
  书房里面安静下来了,孙承宗再次闭上了眼睛。
  最近出现的一系列的事情,令他察觉到了一些什么,不过这些事情,不好明,也不能够做出来什么判断,苏天成大力重建登州和莱州,这本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孙承宗觉得,这里面总有些不对劲的地方,朝廷不重视登州和莱州了,多尔衮在登州和莱州的破坏,更是令朝廷之中的文武官员,谈到登州和莱州,脸sè都会发生变化。
  登州和莱州的前任知府,悉数都被多尔衮残杀了,而且后金的战船,依旧在旅顺虎视眈眈,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再次的劫掠登州和莱州,不仅仅是登州和莱州,青州、济南以及天津等地,都高度紧张了,后金鞑子的骁勇和残忍,这里的老百姓都是清楚的,官府更是心知肚明,以至于朝廷派不出登州和莱州的知府了。
  苏天成调集一万江宁营的将士,进驻了登州和莱州,杨嗣昌到登州和莱州巡视之后,提出来了建议,将青州也划归苏天成管辖,这本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放在以往,孙承宗肯定是提出来反对意见的,但这一次,他没有明确的表示反对。
  今天的来信里面,苏天成提到了两件事情,一是请求在威海卫这个地方,设立商贸码头,以威海卫为大明唯一的海运港口,允许在威海卫从事海运,这是要求朝廷开海禁,二是请求在登州和莱州组建大明水师。
  这是两个非同一般的要求,开海禁恐怕会引发朝廷里面激烈的争论,很多的大臣都不会同意的,但登州和莱州的情况,确实有些特殊,重建需要消耗大量的白银,朝廷不可能负担,也承受不起,那就只能够让地方上自行解决,开海禁得到的收入,自然可以弥补这方面存在的缺口,从这个方面来,朝廷里面的大人,还真的不好反对。
  组建水师,同样是敏感的问题,福建有郑芝龙的水师,力量强大,可要求郑芝龙离开福建,进入到登州和莱州,恐怕做不到,朝廷提出来这样的要求,郑芝龙恐怕不会答应的,如此的情况下,在登州和莱州组建强悍的水师,的确是有必要的,要不然驻扎在旅顺的后金战战船,随时都有可能入侵登州和莱州,甚至是天津。
  后金的皇太极,已经决定组建水师,这表示着,皇太极的目光,不仅仅是看向了关宁锦防线和大同、宁夏一带了,也看到了登州、莱州和天津,如此的情况下,苏天成要求组建水师,显得顺理成章。
  从理由上面看,这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
  可从这一切的安排背后,孙承宗看到了上次后金jiān细挑拨造成的恶果。
  若是的不客气一些,苏天成这样的做法,似乎是在为自己留下后路了,控制了登州和莱州,允许进行海上贸易,将带来大量的财富,谁不知道郑芝龙凭借着庞大的船队,敛聚了巨大的财富,若苏天成看不到这一点,那是不可能的。
  


'正文 第七百零九章 孙承宗的努力(3)'

  养心殿。
  朱由检的面前,摆着苏天成的密折,他召集内阁大臣,专门来讨论苏天成提出来的要求,这也是关乎到大明朝安全的。
  杨嗣昌站稳了脚,在朝廷里面,有了根基,调整内阁的事情,也可以提出来了,已经到了年末,这些事情,也该要做一个了断了。
  内阁大臣都知道是讨论什么事情,皇上已经派人提前通报了情况了。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你们,就是想着讨论一下苏爱卿提出来的要求,你们看看,是不是可以准了这些要求。”
  沉默了一会之后,孙承宗首先开口了。
  “皇上,苏大人提出来的两件事情,臣看是可行的,组建水师,乃是为了保证我大明朝海岸线的安全,后金已经开始组建水师,而且上次劫掠登州和莱州,也是靠着战船,才出其不意,登州、莱州和天津等地的防御任务,骤然加大了,以前后金鞑子入关,主要是通过大同、宁夏一带,现在就说不清楚了,虽说我大明有水师,但郑都督同知,可能不会离开福建的,进入到登州和莱州的,如此的情况下,组建水师,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组建水师,需要巨大的开销,朝廷是无法承担的,若是准许在威海卫开海禁,就能够保证组建水师的开销,这一点,苏大人是仔细考虑过的,臣以为,要求在威海卫开海禁,这也是苏大人迫不得已的举措,虽说与朝廷的要求,以及组制有些违背的地方,但具体的事情,具体来做出考虑。这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孙承宗刚刚说完,唐世济就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孙大人所言有些过于草率了。”
  自从杨嗣昌准备出任内阁首辅之后,内阁之中的情况,已经在开始出现改变了,度过了上次后金奸细的危机。深感失去机会的唐世济,转而对苏天成也有些看法了,这一次是真的的有些意见了,要不是后金派出奸细来离间关系,自己也就不会出现这些错误,内阁首辅的职位,就是自己的,自己失去了这个内阁首辅的职位,与苏天成是有着一定关系的。
  牵涉到苏天成的事情。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唐世济基本都是要提出来反对意见的,这也是为了发泄内心的那样一股子怨气。
  “苏大人要求开海禁,这是牵涉到朝政的重大事情,臣也知道,登州和莱州困苦,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杨大人上次提出来。将青州划归苏大人管辖,如此苏大人就有了协调的余地了。重建总是需要慢慢来的,朝廷一下子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银两,能够拿出来两百万两白银,已经是倾尽全力了,臣以为,在建设的过程中。朝廷可以慢慢的予以倾斜,譬如说免去登州和莱州五年的赋税,这些政策,可以帮助登州和莱州慢慢复原的。”
  “至于说组建水师,没有必要。水师的消耗巨大,江宁营进驻了登州和莱州,想必后金鞑子也不敢轻易的进犯了,只要能够守住要害地方,就能够稳住登州、莱州乃至于天津等地。”
  唐世济说完之后,孙承宗笑着开口了。
  “唐大人,本官想着问你几个问题,若是你能够想到办法,本官也觉得,没有必要开海禁,也不需要组建水师的。”
  “大人请说。”
  “第一个问题,唐大人认为,登州和莱州需要多长的时间重建,本官记得不错的话,自崇祯五年,孔有德叛乱以来,登州和莱州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一直就没有能够振作起来,到了今年,已经有七年了,七年时间都没有能够发展起来,这一次多尔衮劫掠,几乎是彻底毁掉了登州和莱州,不知道唐大人给的时间,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于七十年啊,朝廷能够有多少的银子投入进去啊。”
  “这个,下官以为,不需要操之过急,顺其自然是最好了。”
  “后金有了战船,而且在组建水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登州、莱州和天津,防御的任务,不亚于辽东了,这样的情况下,唐大人依旧认为,登州和莱州的建设,可以顺其自然,等候七慢慢恢复,不知道唐大人的这种理解,将后金的侵袭,是不是没有放在眼里啊,或者说,后金鞑子就是再次进入到登州、莱州,无非是继续劫掠,不会有其他事情的,甚至于天津遭遇侵袭,都不会有多大的事情。”
  “大人,下官没有这样看,下官以为,江宁营进驻登州和莱州,就能够防御后金鞑子。”
  “说的有道理啊,登州、莱州、青州、济南和天津,如此辽阔的海岸线,需要多少人来驻防,天津距离京师,如此近的距离,莫不是说我大明需要在所有的海岸线,都设置军队防御吗,这需要多少的军饷,需要多少的军士,不知道唐大人是否计算过啊。”
  唐世济的脸有些红了,没有回答。
  “唐大人,本官还没有说完,你认为登州和莱州不需要水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就是江宁营能够预想侦查到,后金鞑子会从哪一个地方发动进攻,接着就是守株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