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弟有一个想法,大军是不是围困大凌河城,攻打锦州、宁远甚至是山海关,如此的情况下,宁远、山海关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危险,大凌河城的明军不得不出城增援,那个时候,大军的机会就来了,现如今,围困恐怕不是最好的办法,进攻才可能有实际作用的。”
  皇太极点点头,看向了身边的范文程。
  范文程一直在沉思,多尔衮说话的时候,他听得非常仔细。
  多尔衮说完之后,范文程看向了豪格。
  豪格开口了。
  “皇上,儿臣以为,十四叔的建议可行,万一攻打山海关,取得突破,大军岂不是拿下了关宁锦防线了。”
  皇太极皱了皱眉,有些恼火,豪格跟随范文程这么长时间,在思考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就算是大军拿下了山海关,难道就不管身后大量的明军了,若是遭遇了苏天成和江宁营,岂不是更加的麻烦,军士根本不可能守住山海关的,而且分兵作战,必须要统筹考虑,否则就会削弱大军的力量。
  范文程感觉到,豪格要是继承皇位了,远不如皇太极,不过这个时候,他必须要开口了。
  “皇上,奴才以为,分兵是可行的,围困大凌河城的军士,留下三万人足够了,大军直接攻打山海关,大明的关宁锦防线,重点在于山海关,大军攻打山海关,可以实现围城打援的战术,大明绝不敢丢失山海关,只要我大军攻打山海关,驻守大凌河城、锦州城与宁远城的明军,必定要想方设法的增援,他们不能够让山海关出现任何的危险,如此的情况下,大军必然能够顺利的拿下大凌河城,甚至是锦州和宁远,想必我大军围攻关宁锦防线,大明朝廷也是知晓的,肯定会想出来办法,固守山海关,故而奴才以为,时间很紧,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进攻山海关,吸引大凌河城、锦州和宁远的明军,前来增援,如此我大军的机会就来了,只要占据了大凌河城、锦州城,到时候,必然能够震撼大明,激励大清国的勇士,为今后的征伐,打下最好的基础。”
  皇太极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好,朕看这样的计划很好,朕决定了,阿济格率领三万大军,围困大凌河城,若是明军出来交战,必须要不惜代价,拼命厮杀,多尔衮率领三万将士,围困宁远,朕亲率大军,攻打大凌河城,若是大凌河城的明军前来增援,阿济格追击,多尔衮率领大军,趁势拿下大凌河城,接下来大军杀回来,剿灭增援的明军,攻打锦州城,此次大军势必拿下大凌河城与锦州城,就算是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前来增援,也无济于事了。”
  天刚刚亮,洪承畴就发现了,大量的后金鞑子绕过了大凌河城,朝着锦州的方向而去,他的心开始下沉了,最坏的结果出现了,若是后金鞑子去攻打山海关,那就真的危险了,整个的关宁锦防线都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
  这个时候,洪承畴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苏天成对皇太极,一直都是非常看重的,不敢有任何的轻视。
  总兵府,洪承畴召集了众多的军官。
  “诸位,最坏的结果出现了,后金鞑子恐怕要直接攻打山海关了,若是山海关出现危险,我大明危矣,诸位都要做好准备,大军准备出征了,三日之后,留下一万将士守候大凌河城,余下两万将士,随我出城,增援山海关,不管出现多大的危险,也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我们都必须要保住山海关。”
  屋里的气氛很是压抑,尽管说山海关是最为坚固的城池,可谁知道会不会出现意外,要真的出现意外了,关宁锦防线还有什么意义,大凌河城、锦州和宁远,都是以山海关为核心的,丢失了山海关,这几个地方也就失去了意义,除非是大军从背后攻打后金鞑子。(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百六十一章 皇太极的感悟'

  皇太极带领大军从大凌河城出发的时候,信心爆棚,通过了认真的分析,结合众人提出来的建议,他终于找到了最好的攻击办法,只要直接攻打山海关,引发关宁锦防线的震动,迫使驻守大凌河城、锦州城与宁远城的明军前来增援,如此情况下,自己可以带领绝对优势的兵力,剿灭明军,占领大凌河城、锦州城乃至于宁远城,大明苦心经营的关宁锦防线,将要遭遇到彻底的崩溃。
  不过,攻打山海关可不简单,大军只能够从正面发动进攻,山海关城墙高大,军士一定是会付出很大伤亡的,但和可能取得的战果比较,伤亡就值得了。
  从大凌河城到山海关,有四百四十余里地,大军至少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够赶过去,因为带领的军士众多,皇太极没有那么多的担心,想要对大清国十几万的将士设伏,大明还没有这样的实力,他根本不用担心遇袭的事宜,放心大胆的行军就是了。
  从大凌河城出发,已经是五月二十四日,一转眼,离开沈阳快一个月时间了,但这一次取得的胜利,足以弥补这些年以来的遗憾和郁闷了,这一次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好多年没有过了,皇太极的心情非常好,甚至觉得,苏天成也就是那样了,要是预计到了辽东的情况,为什么没有做出来相应的部署,看着大明边军被剿灭。
  皇太极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看看大明的朝廷,恐怕也就是苏天成是自己的对手了,其余的都不在话下。这次大明在辽东的惨败,皇太极也有不是很明白的地方,他想着问一问范文程。看看范文程会有什么看法。
  行军的第一天,天黑之后,大军安营扎寨。
  范文程进入了中军帐。
  “文程,坐吧,朕这些天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看看文程是如何考虑的。”
  “不知皇上想到的是什么问题。奴才一定知无不言。”
  “苏天成和江宁营一直都是朕最为忧虑的,你也知道,苏天成是蓟辽督师,这辽东的防御,苏天成还是有责任,如今辽东出现了这么大的情况,难道说苏天成就没有预料到吗,朕怎么想,都觉得不大可能啊。”
  范文程很快开口了。
  “皇上。奴才也在思虑这件事情,不过有一件事情,奴才以为,一定是苏天成安排的,那就是守卫大凌河城和锦州城的军士,奴才侦查到的情报,当初陈新甲安排边军守候大凌河城与锦州城,兵力不多。而且负责关宁锦防线的主帅是钱谦益,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安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一度给大军的行动造成了困难,睿亲王就遭遇到顽强的抵抗,从这个方面来说,苏天成不可能不插手辽东的事宜。”
  “嗯,有道理。可为什么苏天成没有做出来其他的布置呢。”
  “奴才以为,问题还是出在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的身上,大明的皇帝,一直都很戒备大臣的,防止大臣的权力太大了。以至于威胁到皇权了,如此的情况下,苏天成若是想着插手辽东的事宜,不仅仅是崇祯不高兴,陈新甲也会有意见,苏天成就是有什么想法,也是无可奈何的。”
  皇太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文程,这些年来,你给朕说到了很多的道理,特别是关于皇权的事宜,朕想了很多,有些事情,的确是要注意的,但也不能够过于的在意了,否则朕和崇祯有什么区别,我可不会像崇祯那样,始终高高在上,与大臣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大臣手里的权力太大,还要想尽办法来对付,这就导致大臣有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看皇帝的脸色行事,看看皇帝的心情好不好,再来决定说不说这些话,如此的情况下,会导致什么样的局面出现啊,皇帝和大臣之间,都要靠揣摩来猜测对方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依靠猜测来掌握情况,岂不是大笑话了,如此的猜测,肯定是会出现问题的,彼此都不知心了,错误肯定就出现了。”
  “要说仅仅如此,还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最为要命的,就是一些小人趁着这个机会,搬弄是非,为害朝纲,甚至令王朝覆灭,几千年来,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奸臣,朕看就是那些皇帝高高在上了,不愿意和大臣交流了,视大臣为洪水猛兽了,时时刻刻都要提防,如此情况下,能够统领好江山,那才是怪事了。”
  “朕可不会这样做,朕的大臣,都可以与朕面对面交谈,甚至可以和朕争吵,他们想什么都可以说出来,就算是要官要权,只要他们说出来合适的理由,朕一样可以答应,如此朕的大臣了解朕,朕也了解他们,彼此之间,就不会有隔阂了,朕的身边,也就容不下奸佞之人了,文程,你说是不是啊。”
  范文程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滴,皇太极的这番话,含义太深刻了,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警醒,其实皇太极知道很多的事情,只是没有说出来,皇太极掌握诸多大臣的想法,也知道绝大部分大臣的性格,这也难怪,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皇太极有什么事情看不明白啊。
  “皇上说的太对了,奴才领教了,奴才知道,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下面的情况,这次辽东的进攻,崇祯其实就不了解,听信了大臣的吹嘘,做出来了决定,招致了惨败,奴才以为,大明朝廷的这种情况,还要持续下去的,大明的大臣众多,能够见到崇祯的不多,真正知道情况的,见不到崇祯,譬如说辽东的这些将领,只要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大明自然就要衰败,就要垮下去了。”
  “说的是啊,崇祯时常感觉到身边没有什么大臣,没有什么能人,这岂不是怪事了,大明比起我大清国,人才多太多了,这都是崇祯不会用人啊。文程,你是朕的肱骨之臣,朕很看重你,希望你今后,也多多给朕提提意见。”
  “奴才遵旨,奴才肝脑涂地,报效皇上。”
  “好了,刚才说了那么多的事情,还是来说说这个苏天成,这么多年过去了,朕一直都恼火这个苏天成,想到了很多的办法,对付这个苏天成,总是没有多大的效果,这一次朕要是拿下了大凌河城、锦州城,乃至于宁远城,恐怕就要考虑,如何对付这个苏天成了,遭遇了如此的惨败,想必崇祯要启用苏天成了。”
  “皇上,奴才以为,机会来了。”
  “哦,你说说,为什么机会来了。”
  “皇上摧毁了大明的关宁锦防线,苏天成就是有着天大的本事,恐怕也不能够短时间之内,改变辽东的局面了,可崇祯可不会这么看,苏天成取得了那么多的胜利,崇祯一定认为,只要苏天成出面了,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如此的情况下,崇祯和大明的朝廷,会催促苏天成尽快改变辽东的局面,苏天成不可能对抗崇祯和朝廷,必然要冒死攻打城池,我大清国勇士守住城池,派出大军,与苏天成展开决战,令苏天成不能够改变辽东的局面,时间长了,崇祯一定会怪罪苏天成,那样的情况下,苏天成失去了支持,遭遇到朝廷的猜忌,岂不是大祸临头了。”
  “说得好啊,崇祯自己酿成的苦酒,需要苏天成来喝下,苏天成还不能够龇牙,否则就有着天大的祸事了,之前朕总是想着,用什么办法对付苏天成,其实朕是想多了,静观其变,每隔一段时间,崇祯都会出现不大不小的错误,这些错误,几乎都是要苏天成来解决的,有些问题,苏天成能够解决,自然得到崇祯的信赖,有些问题,苏天成不能够解决,恐怕就得不到信赖了,如此的机会多了,朕就不需要专门来对付苏天成了。”
  “奴才以为,的确是这样,崇祯志大才疏,偏偏想着改变大明衰败的局面,可是又不能完全信任下面的大臣,问题必然会出现的。”
  从中军帐出来之后,范文程尝尝的出了一口气,皇太极的意思,他已经明白了,皇太极不愧是一代君王,早就知晓自己的心思了,自己一直都给皇太极灌输加固皇权的思想,皇太极是接受这些观点的,要不然也不会废止四大贝勒共同署理朝政的事情,但皇太极比崇祯高明太多了,一方面加强和稳固皇权,一方面信任手下的大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此的胸襟,如此的睿智,大清国岂能不迅速强大起来。
  范文程也清楚,自己需要时时刻刻注意,因为自己一直都是想着效忠皇太极的,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这些皇太极都是看在眼里的,但自己不能够过于的挑拨皇太极与兄弟子侄之间的关系,不能够因为巩固皇权,就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来对付某些亲王、郡王了,这些事情,皇太极不是不做,而是不需要外人提醒,毕竟这不是光彩的事情。(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百六十二章 双重打击'

  五月二十五日。
  大军快到经过宁远城了,多尔衮将率领三万人,在宁远城附近驻扎,其实多尔衮最为重要的任务,是防止明军从背后偷袭大军,也要缠住明军,令明军不能够撤退,接下来皇太极会率领大军,迅速杀回来,剿灭增援的明军,这一次的围城打援,和崇祯四年的战术一样,只不过采用的办法不一样。
  之所以带着十余万将士去攻打山海关,并非想着能够拿下山海关,而是吸引明军前来增援,大军围困山海关的消息,会迅速的传播出去,逼迫辽东的明军前来增援,也更加的令大明朝廷混乱。进攻山海关的军士越多,这种混乱的程度越大。
  气候炎热,午时大军都会歇息一下,这两日的行军,都是寅时出发,亥时才停止行军的。
  宫里的太监进入中军帐的时候,皇太极脸色有些发白。
  “皇上,宸妃娘娘病危。。。”
  皇太极的身体摇晃了一下,宸妃若不是病倒非常严重的程度,太监是不会到这里来的,这方面,皇后娘娘知道规矩,既然太监来了,那说明宸妃有可能会香消玉殒。
  情急之下的皇太极,询问了太监诸多的情况。
  豪格与范文程等人,都在中军帐里面,两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
  太监禀报完毕,皇太极挥手,示意众人全部都离开中军帐。
  豪格与范文程两人并排走出来了。
  “范大人,想不到如此关键的时刻,娘娘的身体出现问题了。”
  “王爷,奴才也没有想到啊,不过说实话,奴才倒不是很担心宸妃娘娘的身体。奴才担心的是皇上会不会回到沈阳去啊。”
  豪格有些吃惊,看着范文程。
  “不会吧,前方如此的紧急,父皇怎么会回到沈阳去啊,如此几十万大军该怎么办啊。”
  范文程看着豪格,好一会才开口。
  “皇上是极其宠爱宸妃娘娘的。这一点奴才不说,王爷也是知晓的,如今太监到了这里,若不是情况紧急,怎么可能来啊,奴才说的不好听一些,宸妃娘娘恐怕熬不过这些日子了,虽说皇上正在操心我大清国的大事情,可宸妃娘娘的身体出现了毛病。甚至可能升天,这样的事情,无人敢瞒着皇上,若是皇上知晓了,怕是皇后娘娘都不好交代的。”
  豪格点点头。
  “范大人说的是啊,我看很有可能,只是父皇回到沈阳去了,这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啊。几十万的大军,可不能够耽误了。”
  “奴才要是猜得不错。王爷要做好准备了,皇上极有可能要求王爷统领大军,完成接下来的所有战斗任务,这可是王爷最好的机会啊。”
  这个时候,豪格也明白了,皇太极若是返回沈阳。大帅只有可能在两人之中产生,要么是他豪格,要么是多尔衮,不可能是其他人,可自己跟在皇太极的身边。看来这统帅大军的事宜,就是自己来负责了,若是多尔衮负责,恐怕这个时候,军中已经有人去通知多尔衮,迅速赶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