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6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鹿兄,这是在家里,不要如此多礼了,今日请你来,是有事情想着与你商议的。”
  “大人日理万机,装的都是家国大事,在下恐怕难以有什么好的主意和见解啊。”
  对于鹿善继带有埋怨的话语,杨嗣昌丝毫不在意,要说他这个内阁首辅,是孙承宗老大人直接推荐的,孙承宗老大人是看好鹿善继的,与鹿善继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在鹿善继遇见麻烦的时候,他是需要出手的,可惜鹿善继遇见的事情,他也没有办法。
  “鹿兄,我大明在盖州和辽东,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剿灭了十余万的后金鞑子,这件事情,你已经指导了,我不想多说了,不过我想到了一种可能性,思忖之下,感觉与你商议,一定能够得到好的主意啊。”
  埋怨归埋怨,但说到了正事,鹿善继是不会含糊的,他是蒙古族人,性格豪爽,不习惯阴阳怪气的做法。
  “大人想到了什么事情,在下只要能够提出建议,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谢谢鹿兄了,你来看看这地图,如今我大明占据了广宁、西平堡,辽河以南,悉数归我大明直接控制了,复州、宣州和盖州,也归于我大明控制,后金鞑子占据的海州、耀州,处于危险之中,只要我大明发起进攻,后金鞑子难以抗衡。”
  鹿善继笑了笑。
  “大人,不仅仅是海州和耀州,就连辽阳和沈阳,都处于危险之中了,后金鞑子在盖州和辽东遭遇重创,短时间是无法恢复的,这就是最好的机会,我大明一鼓作气渡过辽河,直接威胁沈阳,同时在盖州方向,继续坚守,不着急拿下海州和耀州,为了沈阳的安全,后金鞑子一定会收缩兵力,那个时候,耀州和海州自然守不住了。”
  “鹿兄,我也是如此考虑的,想必苏天成也会如此的考虑啊。”
  说到苏天成,书房里面迅速安静下来了。
  杨嗣昌自嘲的笑笑,在鹿善继面前提到苏天成,的确不合适,鹿善继也肯定不会评论的,唯有三缄其口。
  “是我失言了,鹿兄不要多想,后金鞑子处于如此的情况,皇太极会做出来什么样的决定啊,这些日子,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件事情,换做鹿兄,遭遇了如此巨大的损失,会做出来什么样的选择啊。”
  “那还用说啊,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征伐,我大明不要进攻了,让后金鞑子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积聚力量,养好伤口啊。”
  杨嗣昌点点头,神情更加的严肃。
  “说的是,可我大明已经发起了进攻,如何能够停下来啊。”
  “这也不复杂,换做我了,想方设法要与大明握手言和,哪怕是俯首称臣,皇太极以前就做过这也的事情,再来一次也不是不行。”
  “鹿兄以为,后金鞑子若是真正的俯首称臣了,朝廷能够接受吗。”
  “这要看如何说了,若是按照以前的要求俯首称臣,没有任何的作用,无非是耽误时间,杨大人,你是想着听在下说真话吗。”
  “当然希望鹿兄说真话啊。”
  “我的真话也是很明确的,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后金鞑子不可能俯首称臣,他们已经建立起来大清国,皇太极称帝了,而且立下了皇太子,摆明就是想着灭掉我大明,问鼎中原的,而且后金是满人的天下,满人权贵早就明确了目的,你相信他们会臣服吗,要说臣服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交出军队,到了这一步,就可以相信,其余的都没有作用。”
  杨嗣昌点点头,鹿善继长时间担任兵部尚书,多次分析后金鞑子,说出来的话语肯定是有道理的,也是经过认真思索的,是完全可信的。
  看见杨嗣昌没有开口,鹿善继再次开口了。
  “怎么了,大人是不是觉得,后金鞑子有可能要和谈,要求俯首称臣了。”
  “我有这样的猜测。”
  “大人,在下也实话实说了,决不能搞允许后金鞑子在这个时候和谈,不管后金鞑子有着多大的诚意,都是不能够和谈的,危为今之计,是一鼓作气,彻底浇灭后金鞑子,灭掉后金的政权,这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啊,若是接受了后金鞑子的和谈,在下可以断言,日后威胁我大明朝廷的,甚至是问鼎中原的,一定是后金鞑子。”
  杨嗣昌点点头,认可了鹿善继的推测,其实他也不赞成接受后金鞑子的和谈,只不过这里面的原因,他是不会说的,刚刚烧掉的信函,是苏天成亲笔写的,说到的事情,就是后金鞑子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和谈,提出来俯首称臣,苏天成担心朝廷会迫不及待的接受后金鞑子的请求,以便转移注意力做其他的事情。至于说做什么事情,杨嗣昌心知肚明。(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暗战(3)'

  贾吉涵费劲千辛万苦,总算是进入了大明的京城了。
  这次他是肩负重任的,任务之重是他想不到的,皇太极突然召见,要求他代表大清国,与大明朝廷取得联系,而且整个的行程必须要保密,不能够让大明官员事先知晓。皇太极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那就是贾吉涵暴露身份之后,大清国是不会承认其身份的。
  之所以这样安排,贾吉涵是清楚内涵的,皇太极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了原因,大清国正处于困难的时期,这个时候与大明朝廷联系,难度是非常大的,辽东与盖州的战役都失败了,大明朝廷在整个的战役之中,明显占据了优势,辽河以南全部被大明控制,海州与耀州处于危险之中,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与大明朝廷谈判,难度非常大,不要说交谈,就是想着见到大明朝廷里面重要的大臣,难度不言而喻。
  贾吉涵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进入到大明的京城,想方设法与大明的重要大臣联系,最好是能够找到大明内阁大臣,直接说出来大清国的要求。
  贾吉涵的时间只有十天,若是十天之内没有消息,大清国将会派出另外的代表,再次试图与大明朝廷取得联系。
  越是危险的任务,越是体现出来价值,贾吉涵是非常明白这里面道理的,之所以派他到大明京城来,也是因为他接触了诸多的情报,对大明朝廷有着一定的分析和了解,能够随机应变,很有可能取得与大明朝廷的联系。
  按说这样的任务,一般人都是不会接受的,危险重重。看似没有任何的好处,成功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但贾吉涵还是坚定的接受了任务,而且迅速做好准备,当天就从沈阳出发了,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这次任务。贾吉涵剃掉了所有的头发,扮作了和尚。
  贾吉涵是汉人,熟悉汉人的生活习惯,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比范文程差,而且在开始负责协助谭泰主管大清国情报工作之后,也专门分析了范文程的经历,从中吸取了诸多的教训,为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
  功高震主的后果。贾吉涵是非常清楚的,皇太极做出来的简短的分析,令贾吉涵深有同感,若是大清国能够在这个时候,与大明朝廷讲和,拿出更加实际的行动来,向大明朝廷俯首称臣,打动大明朝廷。就一定能够取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且还有很大可能性是。大明朝廷的重点目标很有可能转向苏天成。
  大明朝廷官员的变动,大清国是掌握的,朱审烜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继续做事情,鹿善继、徐尔一等人,都致仕了。而这些人与苏天成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从这些情报来分析,也可以认定,大明朝廷或者是皇上,对苏天成恐怕是开始防范了。
  有了这样的情报支撑。大清国与大明朝廷之间的谈判,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来到京城的时候,贾吉涵已经想好了,他要直接找到的人就是周延儒。
  周延儒以前是大明朝廷的内阁首辅,后来被罢免了,但前不久成为了大明的内阁次辅,取代了朱审烜的地位,这说明大明皇上对周延儒是非常信任的,只要找到了周延儒,打动了周延儒,贾吉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使命。
  贾吉涵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刚刚抵达京城的时候,大明朝廷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原内阁大臣傅冠、薛国观被赐封为太子太师,免去了内阁大学士的职务,等同于致仕了,原辽东巡抚陈新甲、右都御使钱谦益,进入了内阁,成为了内阁大臣,可谓是一步登天。
  若是贾吉涵知道了这样的消息,恐怕会有更大的信心了。
  来到了京城,如何的见到周延儒,这对于贾吉涵来说,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他携带的珠宝,足以帮助达到目的。
  利用一颗价值十余万两白银的夜明珠,贾吉涵如愿以偿的见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这人就是周延儒的管家周康。
  周康一直都是跟随在周延儒左右的,不管周延儒风光的时候,还是落魄的时候,而且周康出面帮助周延儒做了很多的事情,所以是最得周延儒信任的。
  周延儒成为了内阁次辅,拜访的人还是不少的,不过大部分都有试探的意思,毕竟朝中大臣变动不是很多,有些人在周延儒落魄的时候,起过不好的作用,这些事情周延儒清楚,周康更是清楚,所以在接待前来拜访的人员的时候,周康态度是比较明确的,也是能够表露出来周延儒意思的。
  贾吉涵送来了夜明珠,这令周康大为吃惊,能够送出来这等礼物的,绝非一般人,所以周康马上就做出来决定,要亲自见一见这个人。
  第一眼看见贾吉涵,周康的感觉就不一般,接的眼前的这个“和尚”,肯定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身份怕是有些玄机。
  见到了周康,贾吉涵的感觉也不一般,周康那种饱经风霜的沉稳,不是一般人能够表现出来的,所以说,贾吉涵没有丝毫的隐瞒,很快说出来了自己的身份,而且用三寸不烂之舌,让周康相信,自己这是送给周延儒大人一份绝好的礼物。
  周延儒成为了内阁次辅,作为管家和主要的参谋,周康当然要掌握朝廷里面的情况,而且周延儒与苏天成之间,还是有矛盾的,因为周顺清的事情,也是因为周顺清的事情,周延儒吃亏了,在内阁首辅职位的争夺与保护之中,败给了温体仁。
  朝廷和皇上最大的忧虑是什么,周康当然知道,所以在验明了贾吉涵的身份之后,他迅速做出来了决定,将贾吉涵留在了府邸之内,派出专人看守,接着迅速禀报周延儒。
  周延儒的年纪还不大,曾经是内阁首辅,如今成为内阁次辅,很幸运了,按说经历了政治上的风暴,吃过了很多亏,周延儒应该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分内的事情,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周延儒的想法是不同的,他还是希望成为内阁首辅,手握重权,呼风唤雨,体现自身的价值。
  赋闲的这些年,周延儒思虑很多,总结了担任内阁首辅时候的一切失误,也思考今后该如何做,但丰富的从政经验,让他更多的分析了再朝中的斗争,如何的通过斗争掌握权力,温体仁为什么能够成功,自己为什么失败等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成为了内阁次辅之后,周延儒非常注意,掌握皇上的心思,知道皇上的一言一行,从中做出来分析,期望通过这些分析,做出来正确的决定,取得皇上最大的信任。
  有了这样的前提,在听到了周康的禀报之后,稍作思索的周延儒,决定马上见到贾吉涵,掌握皇太极的真实意思,他非常清楚,只要后金能够真正的俯首称臣,皇上肯定是高兴的,朝廷里面最大的危机,已经不是后金鞑子,而是苏天成了。
  见到贾吉涵的时候,周延儒摆足了架子,甚至连贾吉涵拿出来皇太极亲笔信的时候,他的脸上也没有多少的表情。
  这个时候的贾吉涵,非常的谦逊,一直都是低着头的,善于察言观色的贾吉涵,早就清楚,自己的机会来了,若是周延儒没有其他的想法,自己是不可能见到的,既然得到了周延儒的召见,那就一定要把握机会。
  “在下非常佩服大人,早就听说过大人的威名了,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请大人笑纳。”
  贾吉涵从怀里掏出来了檀香盒子,盒子里面有五颗夜明珠,这是非常重的一份礼物了。
  不过周延儒没有用正眼看这些夜明珠。
  贾吉涵注意到的是,周延儒没有拒绝,所以他更加的有信心了。
  “大人,在下以为,大清国是诚心诚意俯首称臣的,皇太极的来信,恳请大人仔细看看,大清国决定取消建国的计划,如今已经停止使用崇德的纪元年份,恢复辽东为建州卫的建制,愿意让皇子进入大明京城,成为人质。。。”
  周延儒的眼睛眨了一下,这些条件,足够打动他了。
  当然,还有一些关键的问题,但那是进一步谈判的事宜了,而且这一次不能够算是真正的谈判,而是朝廷提出来要求,后金照办的问题了。
  周延儒认为自己真的是很幸运的,将这件事情禀报皇上,皇上一定是非常高兴的,而且也一定是支持这样的谈判的,那样朝廷就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苏天成了,自从圣旨和邸报发出去之后,朝廷内外已经引发了很多议论,早朝的时候,诸多的文武大臣都表态了,有些大臣甚至很直接的表示效忠皇上和朝廷,这是很好的情况。
  内阁的调整,也是皇上转移重点目标的动作,恐怕今后一段时间,皇上心里主要想到的,还是对付苏天成,这个时候,后金真正的俯首称臣,岂不是大好事。
  一个时辰之后,贾吉涵离开了书房,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他终于成功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廷辩(1)'

  朱由检得到了后金鞑子俯首称臣的消息,是非常高兴的,这一次的情况不同了,后金的皇太极愿意去帝号,愿意恢复建州卫的建制,甚至愿意派出皇子为质,这些条件,与上一次的谈判,有着天地之别了,当然,为什么会出现此等的情况,他也是清楚的,后金在盖州和辽东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沈阳、辽阳、海州和耀州等地,遭遇巨大的威胁,难以支撑了,皇太极害怕朝廷再次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所以想着保全目前的实力。
  后金皇太极的要求,换做以前的条件下,朱由检根本就不会理睬的,人不能够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那就不仅仅是失误的说法了,简直就是愚蠢了,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岂能出现此等的错误,但如今的情况不同了,在朱由检的内心,苏天成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威胁,朝廷必须要首先解决苏天成的问题。
  朱由检想法还是成立的,他记得苏天成曾经说过,攘外必先安内,内部不能够稳定,是最大的问题,就算是对外征伐取得看胜利,也难以彻底巩固,所以当年苏天成首先花费气力,剿灭了流寇,接着才开始对后金鞑子动手,朱由检是赞成此等看法的,如今的情况是一样的,他必须首先解决内部的问题。
  当然,后金鞑子言而无信,曾经令朱由检蒙羞,所以说这次后金鞑子前来求和,付出巨大的代价恳请俯首称臣,朱由检也是需要仔细思量的,不能够轻易做出来决定,若是这件事情遭遇到朝中文武大臣的反对,后果一定严重。
  不得不说皇太极睿智。通过只言片语的情报,分析到了大明朝廷的情况,所以做出来这样的决定,也不得不说朱由检内心的无奈,明明这次的谈判,有可能是后金鞑子想着休养生息。却还是要支持这样的做法,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牵涉到权力和利益。
  内阁所有的大臣都来到了养心殿。
  朱由检决定,还是首先在内阁统一意见,这样后面的事情才好进行,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