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6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承畴和渠清泽点点头,没有说话。
  “朕有些担忧啊,斥候乃是江宁营之中最为骁勇的将士,可这一次的对决,居然有一名斥候阵亡了,尽管说明军的斥候,一样是军中的骁勇之士,可以往的对决,从未出现这等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对手有了充足的准备,而且战斗力也是不一般的。”
  其实洪承畴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盖因为多年以来没有出现过这等的情况了。
  “皇上,臣考虑过这个问题了,的确需要关注,臣以为皇上先前的嘱托,是非常及时的,只要将士引起注意,在对阵过程之中,时刻注意,不要轻敌,臣以为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洪承畴,你说的不错,可问题就在于,朕所说的话语,诸多的军官未必听进去了,他们依旧以为这次的战役,和以前的差不多,若还是以在浙江、南直隶的眼光来对待即将开始的战斗,说不定会遭遇到重大损失的。”
  洪承畴低下头,不再说话了,其实内心里面,洪承畴也有些许轻敌的思想,这么多年过去了,就算是面对后金鞑子的时候,江宁营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几乎成为了规律,就算是明军与后金鞑子联合作战了,也没有多大的了不起,相对来说,这还是好事情,一旦江宁营攻下了大明的京城,辽东的局势也就好控制了。
  渠清泽看着苏天成,也开口说话了。
  “皇上,臣得到了准确的情报,孙传庭以及占领了大沽口,正在对天津三卫展开进攻,计划用最快的时间,占据天津,陈新甲有些着急了,斥候侦查得知,有大批的明军从沧州出发,赶赴天津了,斥候擒获了几人,终于得到了消息,有五万的大同边军,赶赴天津增援,防止天津丢失,同时驻扎在高阳的十万明军,也接到了命令,赶赴天津增援,如此一来,大军面对的联军,也就是十五万人,人数上面联军虽然占据优势,可与之前比较起来,已经少了很多了,臣感觉皇上的部署,完全到位了。”
  “这个情报,朕已经知道了,若不是孙传庭在天津起到了牵扯的作用,朕也不会同意明日展开攻击了,可问题依旧存在,朕以为这个问题,不在于明军和后金鞑子的强弱了,而在于我大军的警惕性,以及对待这次战役的态度。”
  桌上的地图上面,明军和后金鞑子驻扎的地方全部都勾画出来了。
  苏天成走到了桌子旁边。
  “朕看总体进攻的部署不需要做出来调整,但具体作战的步骤,需要略微的调整一下了,朕的建议是,先不要展开总体的进攻,不要一下子全部扑上去,首先还是采取试探性的进攻,此外,朕已经给卢象升写信了,要求他率领在河南开封的江宁营将士,火速赶赴沧州,参与到这一次的战斗之中,南京方面,朕也写信了,要求朱审烜等文武大臣做好准备,若是有必要,继续抽调将士赶赴沧州或者是天津。。。”
  洪承畴和渠清泽两人顿时觉得吃惊了,从来没有见到苏天成如此的慎重,甚至是准备调集整个的江宁营将士参与到战斗之中了,这说明沧州进行的战斗,非常之重要了,可能是决定性的战斗了,可洪承畴和渠清泽都认为,就算是沧州之战取得了胜利,大军能够顺利占领天津,朝着京城方向展开进攻了,大明朝廷还能够调集进三十万的辽东边军啊,不管怎么说,辽东边军的战斗力,比大同边军要强一些的。
  苏天成没有解释,他有这样的预感,一旦拿下了沧州和天津,重创了联军,后面的战斗恐怕就顺利很多了,说不定在打垮联军的同时,辽东边军就有可能增援了,毕竟朱由检不可能看着几十万大军就如此的垮掉。
  “大军已经抵达半壁店了,可还是没有见到明军和后金鞑子的大军,他们依旧驻扎在沧州城附近,显得不慌不忙,这太不正常了,似乎在等着我们的进攻,以往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等情况的,朕考虑,陈新甲是不是准备采取诱敌深入的计谋了,你们可不要小看陈新甲,在辽东的那次战败,让陈新甲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故而朕以为,详细的部署,必须要做出来一番的调整,先期的进攻,必须有所保留,等到卢象升率领的大军到来之后,发动最后的进攻。。。”
  经过了一番的斟酌和商议之后,洪承畴马上出去部署了,先锋依旧是贺人龙,率领两万大军首先展开进攻,所不同的是,不管贺人龙率领的先头部队,取得什么样的战斗成果,后续增援的部队暂时不冲上去,而且洪承畴还需要特别的告诫贺人龙,不要恋战,这第一次的进攻,不是决定一切的战斗,不要想着先头部队能够彻底打垮联军。当然,更加重要的告诫是,贺人龙不能够恋战,一旦战局出现不利的局面,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撤军,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沧州血战(6)'

  大晋元年十二月六日,腊月初六。
  沧州之战在突然之间展开,这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尽管说双方都做足了准备工作,也都是高度重视这场战役的,但谁都没有想到,沧州的血战竟然会以小规模的遭遇战形式打响。
  贺人龙率领先头部队,朝着沧州方向急行军,明军和后金鞑子驻扎的山谷,他非常的清楚,头脑里面已经构建出来立体型的图画,按照战役部署,此次作战,他的任务就是带领先头部队,与明军进行实接触性的战斗,战斗不需要深入和持续,主要是试探明军的底细,经过了苏天成和洪承畴的一再告诫,贺人龙总算是清醒很多了,他们面对的是自己一倍以上的联军,其中还有最为骁勇的后金正白旗和镶白旗的鞑子,这场战役不一般。再说用两万人的先头部队,来作出试探,这也是非常少见的情况,可见苏天成和洪承畴的重视。
  有了这样的想法,贺人龙显得非常谨慎,与他一同参与进攻的,是有着拼命三郎称号的李定国,贺人龙也是一再的叮嘱李定国,万万不可激动,不管战局如何的有利,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方毕竟是十五万以上的联军,绝非一次两次的战斗可以击溃的。
  前进的路线上面,早就被斥候侦查清楚了。
  有意思的是,遭遇战的展开,并非是在原来筹划的地方,也就是说,陈新甲、王道直和多尔衮的计划落空了,苏天成和洪承畴筹谋的进攻计划,也因为这次的遭遇战不能够实现了。
  卯时,大军来到了一处小村庄。
  这是一处叫不出名字的小村庄。村里也就十来户的人家,这里距离沧州城尚有三十余里地,距离陈新甲设计好的埋伏地点也有二十余里地。
  李定国带领将士走在最前面,大军以骑兵和炮兵为主,马蹄都是包裹起来的,免得引发太多的震动,这已经成为江宁营行军的一种习惯性动作,不管有没有必要,行军的过程之中,马蹄都是需要用布片或者是稻草包裹起来的。开始临阵厮杀的时候,去掉这些布片或者是稻草,尽管说这次的行军,上面没有直接提出来要求,但贺人龙与李定国都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布置下去的。将士也是完全照办的。
  冬季的北方,卯时的时间。天尚未大亮。
  就在路过小村子的时候。李定国和将士尚未来得及反应,从小村子里面突然射出来一阵阵的箭雨,猝不及防之下,好些将士受伤了,甚至有将士直接倒下身亡了。
  刚开始以为是联军的斥候,可李定国很快否定了自身的判断。一轮又一轮的箭雨,显得非常的刁钻,可以用稳准狠来形容,这样的箭雨。明军一般是射不出来的,唯有后金鞑子有着这样的能力。
  李定国马上警觉起来了,箭雨是从村子方向射来的,若是命令炮兵营就地开炮还击,村里的老百姓肯定是要遭殃的,尽管说很多的老百姓都撤离了沧州了。
  李定国马上命令军士就地还击,不管村子里是否有小股的部队,还是联军的斥候,总之潜伏在这个村子里的眼线要彻底的拔除掉,免得影响到后面的大军。
  李定国率领的有五千人,余下的一万五千人由贺人龙率领,距离不是很远,考虑到大军的行进速度不能够耽误,李定国派出了三百人去进攻村庄。
  战斗就在这个时候打响了。
  令李定国大为吃惊的是,三百人进攻竟然受阻了,而且出现了不小的伤亡,对方的箭雨过于的刁钻,令人防不胜防,进攻的三百人不知道对手准确的位置,盲目的进攻导致了伤亡。
  能够阻拦江宁营三百人进攻的,对方至少有千人以上,也就是说,埋伏在小村庄的对手,人数恐怕在千人以上,这就不是小股的部队了。
  李定国开始谨慎起来了,思考再三,要求炮兵营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要用火炮来进攻了,与此同时,李定国将这个决定迅速禀报了贺人龙。
  急匆匆打马赶来的贺人龙,仅仅是看了一眼伤亡的将士,就点头同意用火炮展开进攻了,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是不是会伤及无辜,他也不会顾那么多了。
  隆隆的炮声响起来了,小村庄瞬间被掩盖在炮火之中。
  江宁营将士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这一次参与冲锋的有两千人。
  厮杀开始的时候,喊声震天,传令兵迅速来禀报,埋伏在小村庄里面的是后金鞑子,人数不详,看装束应该是正白旗和镶白旗的鞑子。
  贺人龙与李定国大为吃惊,后金鞑子埋伏的地点,距离这里尚有二十余里,而且江宁营首先要面对的是明军,也就是大同边军,后金鞑子埋伏的地点稍微靠后,为什么在这个小村庄,会遇见后金鞑子。
  双方的骑兵已经绞杀在一起了,后金鞑子的战斗力的确是不错的,随着天色渐渐亮起来了,厮杀也愈发显得残酷起来了。
  看着处于胶着的战局,李定国忍不住了,带领余下的三千将士,展开了大规模的冲锋,朝着小村庄杀过去。。。
  这场厮杀,一直持续到了午时。
  先前计划的所有进攻,都因为这一场的遭遇战落空了。
  苏天成、洪承畴和渠清泽等人,听着贺人龙与李定国的禀报,驻扎在小村庄的后金鞑子,人数至少在三千人以上,因为猝不及防,江宁营遭受的损失是有些大的,整个的战斗之中,阵亡达到了五百多人,重伤两百余人,剿杀后金鞑子千余人,生擒后金鞑子两百余人,余下的后金鞑子逃离了小村庄。
  贺人龙与李定国争着承担责任,因为他们没有预料到小村庄会埋伏有那么多的后金鞑子,所以没有考虑到围歼的事宜,想到的就是展开进攻,结果在厮杀的过程之中,有后金鞑子成建制的撤离,之后再来实施包围,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致使一半左右的后金鞑子撤离了。
  洪承畴脸色铁青,想不到会大意失荆州,先头部队有两万人,对付三千后金鞑子,竟然令对方逃走一半以上,而且自身的损失是惨重的,要知道先头部队都是精锐部队,承担的责任是重大的,战役需要依靠先头部队来打开局面。
  渠清泽紧锁着眉头,也是想不通,斥候沿路侦查,情报都摸得很清楚了,难道说这三千后金鞑子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不成。
  刘铁汉站在一边,涨红了脸,等到贺人龙与李定国说完之后,走到了二人的身边,跟着单膝跪地,说是这是自己的责任,斥候未能够准确的侦查到情报。
  洪承畴没有开口,看着苏天成。
  沉吟了好一会,苏天成开口了。
  “都起来吧,这不怪你们,我们想到利用两万先头部队去试探明军和后金鞑子的联军,人家也就能够想到办法来试探我们,不用质疑的是,你们遭遇到的也是后金鞑子的精锐部队,你们应该清楚,多尔衮是后金最为骁勇的将军,从来没有与我们江宁营交过手,尽管说我们与后金鞑子的战斗,取得了很多的胜利,但多尔衮是不会服气的,这次的埋伏,肯定是多尔衮计划筹谋的,而且没有禀报陈新甲。”
  “我们的重点目光,看向了陈新甲,以及埋伏好的十万联军,却没有想到多尔衮会试探我们的实力,多尔衮的胆子够大,敢派出三千人在小村庄埋伏,这说明他的内心还是狂妄的,认为后金鞑子是最为骁勇的,这也是向我们示威啊。”
  “没有能够及时的侦查到这个情报,斥候有一定的责任,但也并非完全就是斥候的责任,朕早就说过了,江宁营上上下下都有些过于的自信了,这是一次教训,希望你们能够在今后的战斗之中,引起高度的重视。”
  “原来的作战计划,暂时不做大的调整,今日大军继续前进,在预定的地方安营扎寨,刘铁汉,今日有两件事情一定要侦查清楚,第一件事情是明日与江宁营将士交战的,究竟是明军还是后金鞑子,今日这一战是无法瞒过陈新甲的,至于说明军和后金鞑子会不会因为这一战,从而迅速调整部署,这需要斥候弄清楚。”
  “第二件事情,从这里到预定的安营扎寨的地点,尚有接近二十里地,沿路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埋伏,是不是还会有小规模的袭击队伍,必须要弄清楚。”
  安排完毕之后,苏天成想到了什么,对着众人开口了。
  “这一次的战役,有些思路我们需要做出来调整了,以前的战斗,每次几乎都是江宁营将士主动进攻的,可这一次的情况恐怕会有所改变,或许明军和后金鞑子会在某个时刻主动进攻,打乱我们的部署,他们当然是冲着朕来的。”
  洪承畴等人的脸色,立刻变化了,这些天以来,这个问题也是他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尽管苏天成要求靠前指挥,至少需要在中军帐之中参与指挥作战,但洪承畴和渠清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们坚决不同意,而且他们安排了三千人的亲兵营,日日夜夜跟随苏天成,不准离开半步,哪怕就是一个苍蝇,也休想要靠近苏天成。(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沧州血战(7)'

  (感谢中旅小竺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为了能够试探江宁营的底细,多尔衮可谓是花费了血本,江宁营多次击败满八旗,这些事情多尔衮是非常清楚的,这次入关与明军联合作战,对付江宁营,多尔衮是咬牙切齿必须取得胜利的,谁心中的仇恨都是比不上他的,他的亲弟弟多铎就是命丧江宁营之手,镶白旗在也江宁营手中遭遇了重创,要知道多铎的地位和作用可不一般,若是多铎还健在,至少他多尔衮在大清国的地位和威望绝不一样的,对于皇太子豪格,多尔衮没有太多的好感,以前多铎尚在的时候,多尔衮完全可以与豪格明面上进行抗衡,只是摄于皇太极的权威,不好公开的反对豪格,可多铎丧命之后,这种优势慢慢削弱了,就算是直接掌控了镶白旗,但也感觉到力量大不如以前了。
  这次进入关内与明军联合作战,对于多尔衮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要是能够趁此机会击败江宁营,那么他在大清国的地位绝对不一样了,至少在满八旗之中,正白旗和镶白旗可以傲视群雄了,而且这次能够夺取胜利,也让他在豪格的面前,有了更多的底气。
  内心里面,多尔衮还是坚持那个观点,那就是大清国的皇帝,以有德者居之,他不是很赞成那种父传子承的做法,大明曾经是多么的显赫,就是因为遵循父传子承的规矩,结果将一个威风赫赫的大明王朝,弄得千疮百孔,要不是突然冒出来一个苏天成。大清国早就杀进关内,统一中原了。
  如今的情况不一样了,苏天成称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