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7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廷篡取财富的开始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辽东的整合'

  卢象升抵达辽东之后,肩负的使命还是很重的,在京城的时候,皇上已经说了,征伐后金鞑子的事宜,恐怕要暂时延迟一下,户部难以拿出来足够的金银珠宝,若是要强行征伐,势必要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故而卢象升赶赴辽东,主要职责是整编辽东边军。
  二十余万的辽东边军,队伍过于的庞大了,朝廷根本就无法养活,依照江宁营的俸禄来养活辽东边军,朝廷承受不住,皇上和朝廷的意思,二十余万的辽东边军,保留五分之一,也就是不超过五万边军,整合之后的辽东边军,直接编入江宁营。同时江宁营抽调五万将士,一同驻扎辽东,最终的结果,辽东驻扎十万江宁营将士。
  当然,卢象升也留在了辽东,以兵部尚书和都督的职衔,兼任辽东巡抚,直接指挥辽东的十万大军,兵部日常的事宜,暂时由杨嗣昌代管。
  卢象升抵达辽东,进入宁远城的时候,祖大寿、祖大乐带领辽东边军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悉数在宁远城门等候。
  柳敬亭返回了京城,阎应元继续留在了辽东,而且将在辽巡抚衙门做事情,成为协助卢象升的第一个朝廷官员。
  卢象升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进入了巡抚衙门。
  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保留了原来的职务,圣旨早就到辽东了,唯一的变化,是原辽东巡抚史可法,暂时没有任命任何的职务,等候卢象升来到辽东之后,直接到京城去。
  整合辽东边军是大事情,必须要慎重对待,这关乎到辽东的稳定。
  原来的二十多万大军。仅仅保留五万人,这可不是一般的裁撤,加之朝廷废除了军户制度,这些人裁撤下来的军士,总是需要有地方好好安置的,若是这个问题处置不好。导致辽东出现变故,甚至出现辽东边军投靠后金鞑子的情况,那就不好说了。
  好在卢象升来到辽东之前,早就想好了办法,采用整体搬迁落户的形式,京城周边的耕地,官府全部都收回来了,因为黑死病的肆掠,出现了很多无主的土地。加之从士绅富户手中收购来的耕地,足够安置很多人了,其实废除了军户制度之后,也有不少的军士,想着能够安安心心的种田了,毕竟在军队里面,时时刻刻面临着危险,弄得不好小命就保不住了。
  裁撤边军。需要得到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的支持,要不然无法妥善的布置下去。保证能够平稳的完成裁撤任务。
  跟随卢象升来到辽东的五万边军,进入关内之后,分批次驻扎在大凌河城、锦州、广宁和山海关,其中锦州和广宁仅仅驻扎了五千人,两万人驻扎在大凌河城,两万五千人驻扎在山海关。基本上接手了辽东的防御。
  上任之后,卢象升与阎应元商议了相关的情况,阎应元对辽东的情况是比较熟悉了,主要是长时间与祖大寿、祖大乐等人在一起,知道辽东主要将领内心的想法。
  阎应元开门见山的说了。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直接进入江宁营,成为江宁营之中的一员,至于说担任什么样的官职,两人也有间接的表示,希望能够成为江宁营卫指挥使之一。
  能够成为江宁营的卫指挥使,那可是不简单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江宁营在任命高级军官的事情方面,一直都掌控的非常严格,就算是江宁营的内部,提拔为卫指挥使,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当初在辽东威风赫赫的吴三桂,进入到江宁营之后,也是经历了一番的波折,才成为卫指挥使之一。
  朝廷已经开始决定对江宁营的职级进行彻底的变动,毕竟以前的卫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和小旗等等军官职务,都是按照以前军户制度产生出来的,朝廷已经废除了军户制度,继续沿用这些军官职务,就显得不是很合适了,洪承畴和卢象升都提出来了这样的看法,皇上也是完全表示同意的。
  军队之中也存在品秩、散官和实缺的问题,盖因为大明朝廷的时候,军官的身份是低微的,与文官没有丝毫的可比性,但大晋朝廷不一样了,武官和文官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江宁营最高指挥官洪承畴,就直接进入了朝廷,成为丞相之中的一员,从这个方面来说,军队的地位将要出现明显的变化。
  时间很是紧张,有关军官称谓变化的事宜,暂时顾不上,兵部提出来的一套方案,皇上不是很满意,按照皇上的意思,品秩与实缺是不能够完全分开的,是什么品秩,就要负什么样的责任,不能够说享受将军的待遇,却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甚至在军队之中,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职务,这样的情况肯定不能够出现,包括文官之中,今后都要慢慢废除这样的规矩。
  从阎应元这里了解情况之后,卢象升放心很多了,按照兵部的意思,本来就是要求祖大寿和祖大乐两人成为江宁营卫指挥使的。
  江宁营军队总人数,目前需要保持在三十万人左右,朝廷也就是允许存在着三十万人的正规军队,其余的都是地方上的巡检司,巡检司的军士,不属于军队的序列,在稳定了全面的局势之后,地方上巡检司的军士,也将进行必要的整合,成立一个总体的领导机构,就好比是几百年之后的武装警察部队序列一样,重点用来护卫背部的稳定。
  祖大寿和祖大乐进入到巡抚衙门的时候,还是有些激动的,他们已经隐隐的听说了,卢象升大人来到辽东,首要的任务就是整合辽东边军,今后辽东边军这个称谓,将彻底的消失,代之的是江宁营的称谓,既然称呼为江宁营,那就证明辽东边军会编入到江宁营之中去,这是祖大寿与祖大乐期盼好久的事情,他们做梦都想着能够进入江宁营。
  等到两人行礼之后,卢象升开门见山了。
  “进入本官请二位到这里来,主要是为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整合辽东边军的事情,第二件事情,关乎到二位今后的前途。”
  祖大寿和祖大乐都没有说话,从神情上面来看,两人普遍都有些紧张。
  “辽东边军要进行大规模的裁撤,留下来的精兵强将,直接编入到江宁营,至于说二位,按照朝廷的意思,成为江宁营的卫指挥使。”
  祖大寿和祖大乐的脸上马上出现了笑容。
  祖大寿开口说话了。
  “臣感谢皇上的厚爱,一定协助大人做好辽东边军的裁撤事宜。”
  卢象升看了看两人,神情变得有些严肃了,有些话还是要说在前面,免得后面出事情了,大家的面子上都不好看。
  “既然成为了江宁营卫指挥使,本官也就要实话实说了,江宁营的军规是非常严格的,其中有一条最为关键的,那就是各级的军官,都不得随意掌握军队的开销,军队之中有专人来负责这件事情,江宁营的军饷也是很高的,朝廷拿出来那么多的银子,需要的是能够保家卫国杀敌的勇士,从如今的情况来看,辽东已经成为我大晋朝廷最为重要的地域之一,今后这里是会展开不少的厮杀的。”
  “二位长期在辽东,与后金鞑子不知道交手过多少次了,对于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的,本官就不多说了。”
  “朝廷的意思,保留五万辽东边军,其实也就是辽东边军之中的骨干保留下来,之后招募的军士,除非是特别杰出的,原则上全部予以裁撤,留下来的五万辽东边军,全部都编入到江宁营序列之中,如此十万江宁营将士镇守辽东,加强训练,等候朝廷征伐的旨意。”
  说到这里,卢象升看了看祖大寿和祖大乐,发现两人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
  “二位大军,此番的裁撤任务,本官重点需要依仗你们啊,有没有什么困难啊。”
  祖大寿抱拳回答了。
  “大人,属下保证尽全力协助,其实辽东边军的战斗力,比以前差很远了,属下也清楚这里面的原因,特别是后来招募的军士,根本就来不及展开什么训练,也没有直接与后金鞑子交手,没有什么实战的经验,这等的军士,若是保留下来,真正到了战场上,还有可能成为负担,朝廷决定保留五万辽东边军,属下认为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以前辽东边军的主力,剩下的也就是这么多军士了,若是能够如此的整合,属下敢肯定,后金鞑子绝不敢觊觎辽东。”
  卢象升的脸上带着笑容。
  “可没有那样的简单啊,本官还要提醒二位,他日灭掉后金鞑子,这十万大军,也是绝对的主力啊。”
  祖大寿和祖大乐的眼睛同时亮了,既然辽东边军保留五万人,编入江宁营镇守辽东,两人就很有可能留在辽东的,若是能够直接参与剿灭后金鞑子的战役之中,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只要能够拿下辽东,剿灭后金鞑子,同时稳定蒙古的局势,朝廷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用兵的地方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惊奇'

  皇太极一直都关注着大晋朝廷的情况,包括京城与辽东的情况。
  尽管说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竞争情况还是存在的,尽管说多尔衮率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已经是大清国最为强悍的军队,但从大局考虑,皇太极还是要想办法占据辽东的。这方面皇太极是支持豪格的,认为大晋朝廷成立的时间不长,特别是进入京城之后,有很多需要稳固的地方,从一段时间的情况来看,大晋朝廷没有在辽东展开进攻,大清国的勇士再次占领了广宁、西平堡个义州等地,苏天成也没有想着夺回来。
  京城和辽东发生的诸多事情,皇太极都是知道的,也是非常惊奇的。
  创办银行与统一发行纸币,这样的事情,皇太极一时还没有想到有什么作用,只是对这样的事情感觉到异常的惊奇,想想大晋朝廷统一中原的时间不长,居然敢有这样的大动作,当然了,他更加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事情,在不久的将来,对辽东与大清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至于说辽东裁撤与整合边军,是皇太极重点关注的事情。
  按照皇太极的考虑,是准备在秋收季节的时候,在辽东展开进攻,谭泰和贾吉涵主持的情报网络,传回来的情报还是不少的,大晋朝廷与苏天成的重点,好像都投入到了创办银行与统一发行纸币方面去了,暂时没有关注到辽东的情况,故而大清国进攻辽东的机会还是存在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情况,皇太极特别关注辽东的局面。
  卢象升抵达辽东,带去了五万江宁营的将士,这个消息令皇太极的心开始下沉,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苏天成没有忘记辽东的情况,不管辽东有多少的边军,皇太极都是不在乎的,他内心里面,对辽东边军的战斗力,还是有把握的。大清国的勇士打败辽东边军,还是有着很大的把握,只要大清国占据了辽东的有利局面,至少能够占领大凌河城,凭借着有利的地形,还是可以抗拒江宁营的。
  随着苏天成统一中原,皇太极感觉到压力愈来愈大了,苏天成可不是崇祯皇帝,一旦大晋朝廷开始强大起来。大清国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了,而且苏天成是不会允许大清国堂堂皇皇的存在的。
  但大清国必须延续下去,这是皇太极的底线。
  谭泰和贾吉涵进入到了崇政殿。
  还没有等到两人开口,皇太极就开口了。
  “谭泰,贾吉涵,朕想过了,卢象升到辽东去了,带去了江宁营的大军。这是我大清国的心腹大患,礼亲王和郑亲王已经到辽东去了。预防出现什么变故,这段时间,朕一直都在思考辽东的事宜,朕觉得,卢象升去整合辽东边军,这是我大清国的机会。你们是负责情报网络的,这个时候,恐怕是情报网络发挥重大作用的时候了。”
  谭泰看了看贾吉涵,开口回答了。
  “皇上有何要求,臣一定尽力。”
  皇太极看了看谭泰和贾吉涵。却没有开口说该做些什么事情。
  贾吉涵轻轻咳嗽了一下,不紧不慢的准备开口了。
  其实贾吉涵已经想到了皇太极想要做什么事情,这个时候,皇太极恐怕也是想着考验自己的,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够想到这些。换做其他的场合,贾吉涵是绝不会开口的,有些时候装作很笨的样子,往往能够保护自己,但在皇太极面前,万万不要这样做,因为皇太极能够看出来,也能够揣摩到你的想法。
  大清国正是有了这种氛围,故而朝廷里面的情况不错,尽管说内部的争斗也是存在的,但无人敢于冒犯皇太极的尊严。
  “皇上,奴才以为,辽东的情报网络,应该要发挥作用了,前些日子,因为大明朝廷的内乱,故而我大清国能够在辽东充分的壮大网络,发展了不少人,如今卢象升代表大晋朝廷,到辽东整合边军,奴才若是预料不错,辽东边军一定面临大规模的裁撤,想要裁撤边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了,这么多的军士,被裁撤之后,究竟安置在什么地方,恐怕是大晋朝廷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稍微不慎,就会出现巨大的矛盾。”
  “原大明的军队,喜欢闹出来一些哗变的事情来,奴才仔细分析过,军士只要对待遇稍微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会有人出头闹事,如今正是改朝换代的时候,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更大的,奴才也想过了,卢象升一定会想方设法稳定辽东的局面的。”
  “这个时候,只要情报网络能够发挥出来作用,辽东的局势一定会出现动荡,故而奴才建议,我大清国可以适当的开出来一定的条件,鼓励被裁撤的辽东边军,加入到我大清国的军队之中,同时鼓动那些即将被裁撤的边军闹事。”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让辽东动荡起来,我大清国征伐辽东就会变得顺利很多的。”
  贾吉涵说完之后,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皇太极是越来越看重贾吉涵了,他曾经私下里将贾吉涵与范文程进行了比较,贾吉涵比范文程更加的聪明,能够领会很多的事情,更加关键的是,贾吉涵非常的低调,从来不与汉八旗军官以及朝廷之中的汉臣接触,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情报网络上面,这就令皇太极很是放心了。
  贾吉涵还有一点是特别聪明的,那就是非常注意处理好与满人权贵之间的关系,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矛盾,绝大部分的满人权贵都是清楚的,在权力中枢位置的贾吉涵,一定也是清楚的,但在两人的明争暗斗之中,贾吉涵没有偏向于任何人,一门心思的拥护皇上,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非常的不简单了。
  当然,皇太极清楚,贾吉涵内心肯定是有诉求的,如此卖命的做事情,追求的肯定是权势,否则就无法解释了,不过只要贾吉涵能够按照朝廷的要求做事情,到了一定的时候,赋予贾吉涵权力,也是完全可以的。
  皇太极曾经考虑过,让贾吉涵全面主持情报网络的事宜,但这个想法被皇太极自身给否定了,毕竟情报网络牵涉到的利害关系太多了,若是将如此重要的事情,完全委托给一个汉人,满人权贵不可能完全放心,加之前面有范文程的教训,处理这样的事情,就更加的需要注意了。
  谭泰主持情报网络的事情这么长时间了,但一直都不是很精明,谭泰以前是在战场上冲锋厮杀的,让一名骁勇的武将去主持情报网络的工作,本来就是强人所难的,能够做到如今的地步,谭泰已经是很不错了。
  不过谭泰的优点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大度,与贾吉涵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