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五里之外严阵以待的明军,僧格林沁并未立即发动攻势。他虽然在诸将面前极力表现出必胜的信心,但是在具体指挥当中还是务求谨慎。始终贯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因而同济世军展开对峙之后,他也立即下令一部分部队列阵和明军对峙,另一部挖掘壕沟,摆开了准备据守的架势。

而在此时,在东江水面之上的一艘广船后甲板上面,朱济世正领着左宗棠、丘胖子、海明、苏玉娘、罗军旗等人远远观察着战场。在这艘广船周围,还有几艘快船环绕,这些都是用来传达朱济世命令的。

在场的明军高级将领当中,苏玉娘同清军交手的次数最多,也最了解清军,远远一看正在排列的清军大阵,便知道他们的虚实了。她的表情中有一丝凝重,抬手指着清军的位置道:“明王,正在列阵的清军绿营是精锐,不是僧格林沁的军标就是祥麟的督标,寻常的绿营镇标是摆不出这等严整队形的。”

朱济世问道:“清军会主动进攻吗?”

苏玉娘和一旁的左宗棠一起道:“不会。”

朱济世摸了摸修剪整齐的络腮胡子,僧格林沁出动了近三万人,其中还有骑兵千余人,大炮不下60门,如果让韩四的一个旅主动出击恐怕没有办法取胜。

“明王……”苏玉娘建议道,“清军虽是弱旅,但依寨死守之时还是能力战的,如今僧格林沁防御森严,兵力又占优势,如果要强攻还需增加兵力。不如让我和军旗带两个旅并锦衣骑兵、军炮兵团渡江同韩破军会师。”

罗军旗皱眉道:“两个旅加上炮兵、骑兵有一万多人,现在浮桥还没有修好,如果要用小船驳运,怕是要一整天,对面的僧格林沁会眼睁睁无动于衷?”

“他不无动于衷不是正好?”朱济世悠悠地道,“他不无动于衷就会发兵攻击韩破军的第一旅,这样就碰个头破血流了!玉娘,军旗,你们去调兵准备渡江!”

同一时间,僧格林沁也正在向祥麟、乌兰泰布置防御事宜。

“还是深挖壕,结硬寨,白云山上的逆贼是怎么打的,咱们就照葫芦画瓢。把绿营鸟枪兵、抬枪兵都布置进壕沟,壕沟后面立起木栅、大盾,刀牌手、长矛手就摆在那后面,骑兵在最后头压阵……”

僧格林沁显然还是准备打守势,这倒也符合他的八旗、绿营的实际情况。白云山上几千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乌合之众都攻不下来,如果再去主动进攻数量多几倍的明军精锐,那岂不是在送死?

“王爷,逆贼又有大队过来!好像有万把人!似乎还有骑兵!”一个戈什哈骑着快马飞奔过来,就在马上高声报告最新的军情。

“又有万把人?”祥麟脸色苍白地看着僧格林沁,“要不要让弟兄们先打掉逆贼在东江北岸的据点?”

“打得动吗?”僧格林沁瞪了祥麟一眼,“还是防守!再从大营调1000八旗兵和3000绿营……不,把全军都移过来,还是硬寨死守,就让逆贼来进攻!”

第247章 湘军之始?

“还是在摆乌龟阵?”

朱济世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轻轻嘀咕道:“这个僧格林沁怎么如此胆小?”

左宗棠笑道:“还不是给郑侯打怕了?两万八旗绿营拿不下郑侯的五千人,如今王上督军两万,皆是严整精锐之兵,僧格林沁哪儿还有主动进攻的胆气?”

朱济世沉默半晌,又问:“军师,如果广西拜上帝会之兵攻入湖南,僧格林沁会不会撤兵北走?”

“拜上帝会之兵?乌合之众而已……”左宗棠摇了摇头。

“我是说如果。”朱济世知道这个“如果”是一定会实现的!历史上洪教主和满清单练的时候,都由广西攻入湖南,再入湖北,克武昌,顺流东下取金陵为家了。如今满清的注意力都被自己吸引,哪儿还有余力防备太平军?这洪教主要打不进湖南才怪呢!

“王上想等僧格林沁退兵北走再趁势取广东?”左宗棠摇着纸扇子思索了下,还是摇头,“如此广东倒是易取,可湖南就不好打了。衡州、长沙、岳州都是坚城,而且天地会在湖南的势力不如广东,三湘士子对满清的愚忠也要超过广东士绅……”

“军师,你的意思是广东平定之后就立即出兵攻取湖南?”朱济世听懂了左宗棠的话中音,皱眉道,“难道不是先平两广、福建吗?”

左宗棠道:“应该先打湖南!一来湖南乡民朴素,士绅干练务实,若为我所用,长江以南早晚为王上所有。

二来湖南抵近长江,又居中游,顺流而下可取江南,渡江北伐可直指中原。湖南为我所有之后,满清便无力再顾及广西、福建,必然厚集兵力于湖北、江南两地。届时再取广西、福建就易如反掌了。”

“看来是得先取了湖南!”朱济世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很卖力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左宗棠。他知道历史上有个湘军,这个左宗棠就是靠着这个湘军去镇压太平天国,进而成为封疆大吏的!自己一定得尽快取了湖南,省得那个曾国藩再搞出个湘军来和自己为难!

“唔,如要先取湖南,就一定得打垮了僧格林沁的主力!”朱济世重重点头,下了决心,“传令全军,本王要亲自渡江,学楚项羽,背水同僧格林沁决一死战!”

左宗棠听了这话险些笑出了声儿,心道,就那四万多人的满清破军队,还用得着您老学项羽?有刘邦那点打仗的手艺就包赢了。

……

“调兵守永州、韶州、郴州……”赛尚阿看着眼前的白斯文和曾国藩,一脸为难的表情。“恩铭、涤生,要把乱局限制在两广的道理我也知道,可是现在哪儿有兵可派啊?广州城里面就万把绿营兵,能守城就不易了。”

“鹤翁,湖南的绥靖镇、沅州镇两镇援兵不日就将到广东了,可令绥靖兵援永州,令沅州镇守韶州。”

曾国藩是湖南人,对湖南的兵事自然了如指掌。湖南并非满清布防重地,只设了永州、沅州、绥靖三镇,加上湖南巡抚的抚标,湖南提督的督标,拢共就两三万之数。而永州、沅州、绥靖三个绿营镇的人数都不多,虽然其中的沅州镇素有悍勇的虚名,不过仅有四千多人,也没有洋枪洋炮,根本不顶什么事儿。如果两广的乱局波及到湖南,靠绿营兵顶多就守一下长沙、岳州、衡州等几个大城而已。不过明军手里有西洋巨炮,困守孤城只怕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

曾国藩沉默片刻,还是鼓足勇气提出组建团练的建议道:“另外,还得令湖南士绅招募团勇民壮……这湖南士绅同广东不一样,都是忠于大清,绝无二心的……”

“听闻逆明贼酋朱济世的军师左今亮就是湖南人!”白斯文冷冷地插话道。“还有传闻说,这左今亮极有可能就是所谓的三湘大才子左宗棠!林穆翁都看中他的才学,向皇上举荐过他的!”

“恩铭!不要说这些没谱的事儿!”

赛尚阿忙摆摆手打断了白斯文。他自己就考过举人,算是半个科举出身,对汉族士林的态度也比寻常旗人友好。虽然汉族士大夫常给人迂腐无用的印象,不过赛尚阿却知道满清不可一日无士大夫。所以在听到逆明军师左今亮便是三湘才子左宗棠的传闻后,他立即采取了辟谣的举动,公开遣人去湖南调查,然后查明左宗棠早在道光二十六年冬便染病去世。不过左宗棠假死后投明的传闻,又随之而起!还有消息说,朱济世的济世大学、济世书院里面有不少湖南来的老师、学生,其中还有一名善于作诗的女先生极有可能是左宗棠的妻子……总之,各种消息都表明,左宗棠极可能就在朱济世帐下为官!

不过赛尚阿却始终才取“不信谣,不听谣”的政策,坚决当左宗棠是个死人,免得波及到湖南士林还有那位清誉满天下的林则徐。

而且对曾国藩提出的用士绅募民壮的办法,赛尚阿其实也是赞成的。虽然三元里民变的教训说明士绅是不可靠的,然而士绅再靠不牢,也是一股应该争取的力量。像现在这样,摆出一副不相信士绅的嘴脸,不是在将士绅往逆明那边推吗?

“恩铭,你们洋务学堂和制造局、官钱局的工匠都被逆贼掠去了,是吗?”赛尚阿忽然问白斯文道。

“是啊,都被掠去了,魏总办也差一点陷于贼手,还是脱了官服化妆逃回来的。”白斯文叹口气道。九龙的两家工厂和一所学校怎么都是洋务衙门的根基,现在居然都归朱济世了!白大帮办很有一种替人做嫁衣的感觉。

“那就再招募吧。”赛尚阿顿了下道,“不能在两广招募了,去湖南招募吧,涤生,这事儿你要帮一下恩铭,去湖南招募几千身强力壮的农家子弟,如有愿意学做洋务的举子、秀才,也可以招募一些。至于名义嘛,我和僧王一起保举你做洋务衙门总办,和魏源一起做事吧。”

这事儿是越权!不过赛尚阿是当过军机大臣,还是大学士衔的钦差、总督和管事大臣,僧格林沁又是道光皇帝的心腹。有他们俩联名保曾国藩一个洋务衙门总办是小事一桩,而且曾国藩是穆彰阿一党,同白斯文算一伙儿的。白斯文也不敢提出异议。

“再保个赞襄湖南军务的名义吧。”赛尚阿斟酌一下,接着又道,“陆春帆(湖南巡抚)前日还给粤海大营来函,想要几个熟悉逆匪情况的官员去帮忙,涤生,就劳烦你一下了。”

这大概算是“曲线团练”吧?用招学生、工人的名义拉起几千人的队伍,再让曾国藩带着他们在湖南赞襄军务,如果拜上帝会和明军真的攻入湖南,多个几千壮勇总归多份力量吧?这个赛尚阿为保满清江山还真是用心良苦了。

安排完了“曲线团练”,赛尚阿又看着白斯文道:“恩铭啊,广东这里也没你什么事儿了,不如和曾涤生一块儿走,早点去上海协助林少穆办交涉吧。这也是皇上的意思,这少穆在交涉上面总是强硬过头了。”

说着话,赛尚阿就叹了口气。这林则徐正是越老越固执,同洋人交涉的手段也欠缺灵活,才到上海没几日,竟然就为了上海租界管辖权的问题,同英国人起了冲突。按照林则徐的理解,《南京条约》中允许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条款,并不等于英国人可以获得形如国中之国的租界,因此《上海租地章程》和上海租界,都违反了《南京条约》,所以必须要立即改正!

第248章 掷弹兵VS乌龟阵

“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象征着大明国王的赤底金龙旗在东江北岸的明军阵地后方高高扬起的时候,雷鸣般的欢呼声震天动地,连数里之外的清军营寨内都听得一清二楚。

“怎么回事儿?”僧格林沁此时正在用晚饭。清朝的八旗、绿营每天都只供应两顿伙食,午时一次,戌时一次。按照西方十二个钟点的算法,就是上午11点一次,下午7点一次。现在差不多7点多的样子,正是清军第二次开饭的时候。

至于僧格林沁的伙食当然是很好的,他这个郡王是苦出身,小时候才放过牧,到了15岁才走鸿运被选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的嗣子,继承了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爵位。所以是知道民间物价的,不会像某个抠门的大清皇帝一样,吃个鸡蛋要花几十两银子,打个补丁花一千两银子的。所以尽可以胡吃海喝,今天的晚饭就是一头完整的烤羊,热气腾腾的,周围还摆着八个大盘子,凉热酸甜,都是好吃的。这么些好吃的当然不是僧格林沁一个人享用,提督祥麟,都统乌兰泰,还有道光皇帝派来的头等侍卫傅方都在陪他一块儿吃饭。

“回王爷的话,朱逆的龙旗出现在东江北岸的明军营寨上方了!”一位戈什哈飞奔进来报告。

“朱逆的龙旗!?”僧格林沁放下手中油汪汪的羊腿,眉毛一挑,冲傅方道,“去看看怎么回事?是不是朱逆渡江了?”

“喳!”

傅方起身离开。一旁的乌兰泰拱手道:“王爷,没准是个机会啊!不如让下官带马队冲一把,如果能拿住朱逆……”

“做梦呢!”僧格林沁抓起羊腿又大啃起来,啃了两口才道,“白云山上的几千乌合之众都打不下,还想捉朱逆?省省吧……老老实实挖沟据守,打呆仗就是了。”

“可是王爷……”乌兰泰皱着眉头还想说什么,却被僧格林沁挥手打断道,“乌都统,广东的乱子没那么容易平,能维持住争战的局面就不容易了。皇上现在已经着令林则徐造舰购械,预备扩编八旗新军和八旗水师,只要咱们能在广东坚持一年,这大清江山还有河清海晏的时候。”

他的话才说完,傅方就兴冲冲跑进来,“王爷,看来是朱逆本人过江了!属下站在马背上用望远筒看了,有不少红衣裳的逆贼,那应该是朱逆的亲兵锦衣卫!”

“知道了!”僧格林沁淡淡地道,“传令,再给三军加顿红烧肉,白米饭管饱,有烟瘾的也让他们吸个够!”

“王爷,晚上要出击?”

僧格林沁瞧了跃跃欲试的傅方一眼,“不是咱们出击,而是要提防逆贼夜袭,让兵士们都给我留神点儿。”

……

同一时间,东江北岸的明军也开始用晚饭。明军的伙食供应标准比清军要高,一日开三餐,午餐和晚餐必有荤腥,米饭管饱。而且伙食上的开支也不从军饷当中扣除,最底层的士兵伙食标准是每人每月2块钱银元,战时增加到3块。相对于这个时代银元的购买力,这样的伙食标准的确是极高的。另外,战时的军饷也同样有所增加,最底层的列兵也能拿到5块银元的饷。虽然比起对面清军的6两银子要少,不过明军财务制度和纪律非常严格,克扣军饷的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这大概也是一个新兴政权和老大王朝之间最大的区别吧?

现在朱济世的这个朱明集团,正是“其兴也勃焉”的时候,人人都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都是一心一意要跟着朱大皇爷推翻满清好当开国功臣。谁要在这个时候贪污军饷,挖大明王朝的资本主义墙角,无疑就是全军公敌,还不人人得而诛之?所以眼下朱明造反集团的风气还是相当良好的。

朱济世这个新鲜出炉的明王现在也事事上心,不但冒险渡江,而且还依足了古代名将的风范,一夫不食,他这个当大王的就不吃饭——呃,其实已经偷偷吃过点心了。朱大王这会儿正满脸微笑,背着手在正在用餐的部队当中转圈,还不时温言慰问正在用餐的士兵。他的军师左宗棠还有法国军事顾问老皮尔都跟在他身边,老皮尔现在除了副参谋长之外还是大明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不过没有留在鸭脷洲岛上,而是随军出征。因为鸭脷洲二期没有如期开学,所有的教官和士官生,都临时编入行伍了。

他们三个人转了一圈,看部队里那些才入伍不久的新兵围着一盆盆大米饭、红烧肉大吃大嚼,吃得香极了。朱济世背着手对左宗棠和老皮尔喟然叹道:“部队的士气很高涨啊!看来咱们对上清兵还是有心理优势的。”

在这个靠打排枪、拼刺刀决胜负的时代,心理因素在战场上的作用有时候还是挺大的。比如拿破仑战争时代,这位法国皇帝只要出现在战场,法军通常会士气暴涨,而对手一般就腿脚发软了。再例如这一次僧格林沁在白云山吃憋的主要原因就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神话,让三元里民众对清军拥有了极大的心理优势——连比清军牛逼十倍的英吉利军队,都在三元里平英团手里吃了亏,清军还牛逼什么?同样的,广东的八旗、绿营对上三元里民众,也都有点缩手缩脚,稍微受点挫折就开始混日子打静坐战了。

“可惜僧格林沁也被吓成缩头乌龟了,要不这仗倒好打。”朱济世有些惋惜地道。其实他亲自渡江北上,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