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到了广州,求封云南巡抚。

同月贵州遵义也发生了起义,还冒出了一个朱济世的弟弟,名叫朱光富的!原先是天地会首领,1848年中在遵义举兵响应朱济世,占领了遵义、兴州、新开等城,自称大明平西公,日前也派人到广州向朱济世称臣,求封平西公,云贵总管……这家伙到底是朱元璋的子孙还是吴三桂的子孙?

另外,湖北方面倒有好消息传来,盘踞德安一府的满清湖北巡抚骆秉章遣状元龙启瑞到了南京,向大明天子请求归顺。

至于四川也有好消息传来,据韩四、刘蓉来报,有个名叫乔致庸的山西商人倾家荡产买了个重庆知府的官儿。上任之后就秘密遣人向韩四请降,充当起了内应。将琦善所部在重庆府的部署全都告诉给了明军,随后又收买了重庆府的团练,在府治巴县发动起义,断了琦善的成都八旗兵的退路,逼得琦善兵败自杀。1848年12月底,韩四统帅的大军就浩浩荡荡开进了四川省会成都,至于成都满城的旗人还有忠于满清的官员已经提前跑路去了汉中。

不过韩四终究只有两个军6万人,根本控制不了诺大的四川省,只得采取控制几个重点城市,对大部分地区采取招抚的策略。无论是满清地方官还是会党豪强,只要肯纳土来归,大明都一律承认他们的地位。

对于这样的策略,朱济世也点了头,随着朱明地盘的不断扩大,想要像广东那样进行有效治理的难度也在增加——朱明没有足够多的干部,可是如四川这样的省份又不能不往兜里装。要不然洪秀全没准就派兵打进去了!让太平天国那帮蝗虫在四川刮上几年地皮,这元气没几十年是恢复不了的。

而且四川又是天府之国,富庶程度几乎和朱明接手前的广东相当,光是一个井盐税收,一年就不下250万两!在控制四川之后,如果暂时不实行“秀才为官,政府下乡”的话,四川省每年向大明朝廷缴纳800万两左右的税赋是毫无问题的。如果算上汇丰银行在四川发行银元、铜元的铸币收入,四川省每年能向朱明贡献的财赋起码在1200万元之上。

“四川起码有1200万。即使搞了秀才为官,官府下乡,江苏、浙江两省每年能交个朝廷的税赋也不会小于这个数,这还不包括江海关的关税,安徽也能持平……这样光复3年咱们的财政就能大大富裕了。”

财政部尚书陈继杰大概是这段时间最高兴的人了,有了江苏、浙江、四川三个摇钱树一样的省,大明朝廷的财政岂止是个宽松啊!

“广西那边,要不还是让郑延平去招抚吧,少不得又要封一堆爵位出去了。”朱济世又将话题转回了军国大事。“广西兵也扩一点,可以编一个军,广西巡抚……左相,军师,你们有合适的人选吗?”

“不如由陆大学士出任广西巡抚吧。”左宗棠推荐了陆培芳,现在的大学士府首席大学士。

“大学士给谁来做?”

“可以让骆儒斋来做,他是进士出身,儒学功底可不在陆大学士之下,又素有廉名,主持两江科举非他莫属。”左宗棠又道。

骆秉章是广东人,不过却算不得“粤党”,他在为满清效力的时候属于潘世恩的潘党,左宗棠现在推荐这个刚刚投靠朱明的广东大儒出任大学士,显然是为两江科举在打算,同时也是向两江士大夫集团示好。

“就让骆秉章做大学士吧。”朱济世确实也想不出比骆秉章更好的人选,“这杜文秀还有朱光富怎么处置?”

罗泽南摇了摇纸扇子道:“王上,可以封朱光富为平西将军,另其出兵取贵阳;封杜文秀为大理知府,命劳辛阶(劳崇光)为云南巡抚兼提督,统广西练军入滇。”

听到罗泽南的建议,朱济世微微愣了下,这个自称平西公,云贵总管的朱光富多半是个西贝货,封他当平西将军是不是有些大了?而杜秀文的实力不在朱光富之下,却只有一个大理知府,还让劳崇光督军入滇……这是要对付杜文秀?

罗泽南思索着又道:“杜文秀此人有些名气,他是秀才功名,道光25年的保山的教派冲突中有不少家人被杀,26年上京告御状,不过因为局势大乱所以没有什么结果,他在保山起兵多半还是为了报私仇,而且此人虽有秀才功名,却非名教信徒。待劳辛阶抚平云南后,王上可招此人入朝为官,绝不可任凭其在地方做大。至于朱光富,若他真有本事平了贵州,王上不妨厚待一二……这等帮会大佬,毕竟是有反清复明之志的,同杜文秀不一样。”

这是个原来是宗教问题,朱光富虽然多半是冒称的朱明后裔(也有可能不是,朱元璋的子孙非常多的),但毕竟还是以复明为志向的,和朱明属于统一阵线又没有宗教冲突。而且朱济世的势力远远超过朱光富,朱明集团最高领袖的地位根本无可争议,所以暂时让朱光富在贵州自在几日也无妨,这个大义名分在那里,朱光富是不大可能转向反明的。可是杜文秀却不一样,他和朱明本无交集,而是大理地方的教派领袖,所依靠的基础并不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帮会力量,是自成一体的教派势力。如果任由其在云南做大,极有可能把云南变成杜家的独立王国。

“就依军师所言吧。”朱济世思索了片刻,还是接受了罗泽南的建议,“军师,回头你亲自给杜文秀拟一道旨意,就说孤王想让他出任大明驻奥斯曼帝国大使,这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兼领着哈里发一职,圣城麦加也在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之内。

另外,北京有没有消息传来?”

第424章 惠王西去?

上海,大明天子行在,殿堂之上,大明内阁和大元帅府的高官齐集,正中的御座之上,朱济世正端坐其上。大明朝会,正进行到了高潮。

“国王陛下,北京可能出大事了!”

说话的是顾问大臣罗德里格斯,他前一阵走了趟旅顺口——这个辽东半岛的港口城市现在是满清的重要对外口岸,当地还设有英国租界。罗德里格斯是带着一千几百万真假宝钞去购买马匹、皮毛、人参,建立商站的。

回来的时候还顺道跑了趟天津,负责押送一片出土文物回江南,今天刚刚回到上海……文物肯定是不能不要的,都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瑰宝,大明不要,太平天国没准就把它们给砸了!所以朱济世不怕和太平天国一起分担掘满清祖坟的罪名!而且这个事情还是对朝中儒生的一个考验。

到现在为止,只有几个微末小官义正言辞地向朱大国王建议将这些满清皇室棺椁归还盛京。现在都被革去功名官职,永不叙用了——至于那些湘湖派、两江派和粤系的老狐狸,则大都建议遵照女真旧习,将尸骨火化后妥善处理……呃,一帮老狐狸果然滴水不漏。

“北京?有什么消息传出来?”朱济世望着罗德里格斯,说实在的,这个家伙的消息有时候比锦衣卫还及时!自己已经好些日子没有从锦衣卫那里得到北京方面的消息了。

“什么消息都没有!王上,是没有任何消息从北京传出……北京周围已经被太平军封锁了。唯一一个和北京有关的就是太平军派人用高价请走了英国战列舰威厘士里号上的军医。”

这是什么状况?

封锁消息,又高价请洋人军医……杨秀清病倒了?受伤了?还是……遇刺了!要是那样就好了,朱济世已经知道洪秀全是怎么当天王的,要是没有杨秀清在前面打拼,朱明要得天下可就容易多了。

朱济世真没想到是道光皇帝负伤被擒,真是一时想岔了。

大殿里面的几个人大明智囊互相看看,都是一头雾水,最后还是罗大军师笑了起来:“甭猜了,猜是猜不到的,过一阵子就什么都明白了。”他看看罗德里格斯,“罗先生,还是说一下旅顺口的见闻吧……满清的日子可还过得下去?有没有听说海参崴的消息?”

海参崴的港口在去年12月底就封冻了,同上海的联络自然中断。

“满清的日子应该还能过下去吧,用中国的谚语来说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旅顺口内停满了运粮船,大多是从江南过去的沙船……现在旅顺口的粮价很高,几乎比江南贵了两倍,满清正在出高价收购粮食。至于海参崴的消息,我没有听说,估计满清还不知道我们的人已经占领海参崴了。”

看来粮食已经成了北方两大势力眼中的香饽饽了,杨秀清不惜挖坟掘墓也要搞到古董换米粮。这满清……估计是各家王公大臣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在换米粮吧?要不然恭亲王奕欣哪儿来银子高价收够米粮?

“王上,咱们这样卖粮食给满清怕是不妥吧?”罗泽南思索着提醒道,“可不能给满清喘息之机,把他们都饿死才好!”

朱济世点点头,这罗大军师倒是挺对自己的胃口,朱济世就是那种为达目的有些不择手段的家伙。在欧洲可以很没有节操的制造海洛因和搞上床政治,到了中国又为了反清扶植太平天国这样的毒瘤,现在为了打太平天国又拉名教士大夫……现在又阴谋把满清人民统统饿死!实在太可恶了。

“左相,回头去制定一个粮食出口管制办法,粮食出口要行许可证制度。”

也不是一点不能出口,太平天国那里还是要继续出口的,否则这帮家伙饿急了就该发兵南下抢粮了。

“王上,臣下觉得还是应该卖点粮食给满清的。”左宗棠却不同意朱济世的办法,“满清如果缺粮,饿死的必然是老弱,留下的都是青壮,对咱们开春后的北伐并没有太多好处。不如趁现在让江南的粮商多出点货,免得今年秋收后江南粮价大跌。”

这个时代中国的产粮区都在长江流域,现在全都为朱明所有,光复3年秋后大明国内的粮价很有可能下降,谷贱伤农的道理左宗棠是清楚的。他现在是宰相,考虑问题自然要全面一些。

“不不不,怕粮价下跌可以让成立官储局,由官府出资囤粮。”朱济世摆了摆手,“还有,咱们对满洲的讨伐可以踏着农时来。春播之前出一次兵,在辽东找个地方登陆,摆出大战的架势……秋收前再出一次兵。总之,咱们就是不能让满清囤积起足够的粮食。”

虽然满清只剩下了半条命,不过朱明想要一口气灭了满清也不容易,主要的困难倒不是跨海出征,而是朱明没有强大的骑兵,而东北战场又太过辽阔。所以满洲之战根本不能做速决的计划,只能慢慢消耗满清的力量,稳扎稳打地向满洲腹地推进。

“另外……下诏在咱们的地盘上严禁拜上帝教!”安排完了对满“兵粮战”的方针,朱济世又将话题转回了同太平天国的斗争之上。

朱明和太平天国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斗争,禁止拜上帝教的传播是必须的。

“召苗沛霖速速入朝觐见,孤王要和他讨论河南战局。”朱济世紧接着又下了道命令。

朱明现在虽然把林则徐、曾国藩这些“满清余孽”顶在前面和太平天国征战,但是这种“代理人战争”是维持不了太久的。最终朱明还是要亲自上场和太平天国交战,主战场肯定在淮海以北。苗沛霖是那里的地头蛇,所以朱济世要亲自征询他对河南之战的看法。

就在朱济世提及苗沛霖的时候,一名穿着陆军灰色军服的大元帅府军官在大殿的门口喊了声:“陛下,淮北军报!”

现在是战时,军务最重,哪怕正在开朝会,通报军务的大元帅府参谋官也有权打断朝会,向朱大天子通报紧急军务。

“苗沛霖的军报?”朱济世一笑,“刚提到他,他的军报就到了,这也算是说曹操,曹操到吧。”

罗泽南则走到那锦衣卫军官跟前,接过一个信封,拆开瞧了眼,眉头微微一皱:“苗沛霖奏称驻扎开封的满清河南按察使袁甲三要率部归顺我们……”

“哦,原来袁甲三是冯亭啊。”朱济世哼笑了一声:“左相,军师,咱们该怎么对付这个袁甲三?”

“王上,袁甲三未必是冯亭,他已经护着开封一城庶黎弃城南走了。”罗泽南皱着眉头道。

“护着一城庶黎?弄得更刘皇叔似的,该不会被人追上吧?”朱济世摇了摇头,这个袁甲三他在后世听过一耳朵,好像是袁大头的爷爷辈的什么人。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开封惠亲王绵愉和僧格林沁已经引兵往西而去,似乎是想穿越太平天国的地盘西进甘陕。”

“什么?僧格林沁个绵愉要西进甘陕!?”朱济世一愣,心道:“这是什么状况?难道满清要闹分裂了?僧格林沁这厮准备拥立惠亲王绵愉去甘陕称帝?”

“可能是林穆翁不让他们走山东浮海北渡吧?”左宗棠接过话题道,“僧格林沁的兵都是马队,正是穆翁所缺少的,如果他们到了山东多半会被穆翁留下来打太平天国。”

第425章 历史在迷雾中转折

在朱济世等人猜测满清惠亲王绵愉和僧格林沁所部西进原因的时候,穿着棉甲的八旗新军在河南通往陕西的商洛官道上浩浩荡荡地前进着。三万军队分成步骑两个行军洪流,埋头前进。他们现在的处境在军容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穿得都是破旧的绵甲,还有些人在破烂棉甲之外裹着抢来的老百姓衣服,迎着西北风逶迤前进。八旗兵丁们的洋枪洋炮在滑县会战中差不多丢干净了,现在都扛着刀矛盾牌和鸟枪抬枪,随军的骡马大车也显得很少。黄河改道之后,开封左近的局势就乱了起来,原本拥清的士绅豪强,也纷纷转变立场,开始据坞自守,开封的八旗兵很难再筹集到军粮。这次全军出动,只有十八天的粮食,还拖着二十三门开封城头上弄来的古炮。开拔的赏号更是一文钱都没有。大清自入关以来,大概就没有这么惨过!

但是从上到下,却是空前的斗志高昂,也显得空前的团结,在他们所有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替大清替他们自己闯出一条活路!东南北三面都走不通,唯有西面还有供他们回旋的广大空间!

更为难得的是,包括绵愉和僧格林沁在内的八旗新军高层现在也和普通的八旗兵丁同甘共苦,没有人坐着八抬大轿行军,全部都牵着马屁拄着拐棍在戈什哈的搀扶下艰难前进。从滑县回来以后,马匹已经变得稀有珍贵起来,除了伤兵谁都不许骑马行军。可即便如此,这些八旗大爷兵每日也能走上100里地,再也没有人叫苦叫累了,只有咬着牙朝前走。在这个几乎无路可走的危急关头,这支曾经被满清朝廷寄予厚望的八旗新军,终于爆发出了他们的全部潜力,历史上“天兵无敌”的八旗劲旅,似乎又回来了。但是谁都知道,这种振作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晚上大军休息的时候,大群大群的八旗兵丁就在靠近伏牛山的一个平坦的地方扎营。一堆堆的篝火燃了起来,站在高处望去,星星点点的一大片,数量倒还颇为可观。绵愉、僧格林沁还有道光皇帝派来开封传旨的瓜尔佳·长寿正立在一个高处,看着他们的三万八旗劲旅等着吃晚饭。他们的部队现在已经进入南阳府境内,很快就能走商洛古道入陕了。这里已经太平天国的核心地盘,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这一路上居然没有遇到像样的阻截,好像闯入了无人之境似的。看来太平军的精锐都往北京而去了……也不知道北京城现在还是不是大清的首善之区?

绵愉看着眼前的士兵,叹了口气,有些忐忑地对僧格林沁和长寿说道:“我丢下皇上不问,也不去盛京保六阿哥,而是引兵西进,在外人眼里怕也是一号乱臣贼子了……”

僧格林沁默然无语,大清到今日,他可以说是头号罪魁祸首!即使林则徐肯安排他的八旗兵渡海去辽东,到了盛京,恭亲王肯定也饶不了他。他力主西进关中其实也有逃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