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地,无数来自江南各地的能工巧匠还有民工,全都集中到了这里,还有许多用西洋帆船运来的建筑材料,什么暹罗的柚木,漳浦的石材,佛山的洋灰、钢才,景德镇烧制的琉璃瓦,苏州的金砖,全都源源不断运了过来,在应天王城里面堆的好像个小山似的。看起来,朱大天子是准备将应天王宫和孝陵修缮一新,恢复到当年的鼎盛局面了!

这样两个浩大的工程,要是搁在前清,怎么都得耗资一万万两银子吧?不过朱家天子据说是商人出身,很会打算盘的。前一阵子还在上海举行了公开招标,用不到1000万银元的价款(朱济世自掏腰包),把两个工程发包给了几安徽和广东来的营造商。

其次是应天城的全面对外开放,对外当然是指对洋人了。光复2年春节一过,原本不是商埠的应天街头,一下子就出现了许多金发碧眼的洋鬼子,不仅有男子,还有番妇,大明大方地在街头招摇,官差也不敢驱逐。这些洋人不是各国使臣,就是豪商巨贾,甚至有不少还是大明官员!

应天城的各个城门口还贴出了安民告示,说是大明天子自海外而来,西洋各国的皇上和大明天子都是朋友,所以大明全境开放,欢迎各国商人、学者、旅客来访。对此,应天居民当然是不大满意的。不过朱济世的天子又不是他们投票选出来的,没有必要讨他们的欢心。

不过最让应天居民感到吃惊的还不是大明天子对待洋鬼子的态度——现在是三国争霸,谁不指着洋鬼子助拳?看看朱家的陆军就知道,一水的洋枪洋炮,连军装都是西式的,瞧着也比满清的绿营兵神气。最让应天居民感到吃惊的是刚刚颁布的大明礼制,升斗小民见官不必再磕头了!这岂不是官不官,民不民了吗?当然,大部分老百姓对这事儿是没有不同意见的,少磕些头总归是好事情。而且他们的心思都放在衣食住行上面,老百姓可不就是盼着能有个好皇上管着天下,让日子松快一些吗?

朱济世这个时候正穿着一身龙袍,和左宗棠还有几个秘书官在原来的两江总督府里面信步走着。这里原来森严的气派,进进出出的顶戴花翎,似乎都已经消失干净,只剩下满院子的衰退凄凉,同不远处热火朝天的王宫工地,形成了鲜明对比,似乎预示着清亡明兴的必然结局。不过朱济世朱大天子的眉头却紧紧拧着,没有一丝胜利者的喜悦。

“这个曹通倒挺会见风使舵的,该不会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吧?”

左宗棠淡淡地笑了一下,坦然道:“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的曹文正公生出来的儿子还需要高人指点?不过王上,您也用不着和这帮商人还有苗雨三他们置气……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盐商们都是家大业大的,下面还挂着十好几万盐丁灶户,都指着这点盐吃饭。苗雨三嘛,淮北本就是自收自支,朝廷只提供一个军的武器装备和补给,不管其他。他对着太平天国,手下养着十来万精兵,开支浩繁,只能指着淮北的那点盐过日子。不如就在淮南行票盐法,把淮北盐业交给两淮盐商,再另盐商报效军费几百万两吧。”

朱济世脸色一沉:“苗沛霖的银子不够花,朝廷不能补给他吗?光复2年的岁入预算是多少?有6000多万吧?如果盐政改好了,起码还能多几百万,7000万都能有了,用得着盐商报效?再说了,他们的银子从天上掉下来的?报效几百万,起码要从盐务上刮1000万。孤王已经算过账了,精盐的成本就是4个小钱一斤,含税的批发价是25个小钱一斤,南方13省加上兰芳大公国,每年消费的食盐不下10亿斤,如果都用精盐就有2100万银元的收入,其中盐税可得1900万银元。”

这朱天子果然是想将盐业的一团乱麻全都割断了另起个局面啊!左宗棠半晌做声不得,最后才喟然叹道:“王上,您可以不考虑盐商,那帮家伙捞了有200年了,回去自己吃自己的也够了,可您不能不考虑盐丁、灶户还有贩私盐的盐帮,两淮地面上有几十万人指着盐业吃饭呢。现在运河阻断,漕帮的几十万子弟已经衣食无着,再多几十万,可就是百万人没有饭吃了。另外,佛山机器织布厂开了有三四十家,所产的布匹成本很低,早晚又要冲击江南布业,到时候又该砸了几十万人的饭碗。王上,这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如果两江有一百多万人没饭吃,可是要大乱的……”

这大概就是工业化对传统经济的冲击吧!朱济世心道。这样的冲击,就是在后世也是免不了的。每一次产业大升级,都会造成相应的产业被淘汰,可是谁要是因为怕被淘汰而对产业升级视而不见,则无异于把头埋在沙子里面的鸵鸟。

不过一百多万人没饭吃的确不是小事情,朱济世深吸了口气,斟酌着回答左宗棠的话道:“左相,你别总看着一百多万人失业,还需要看到产业发展给江南带来的机遇。现在矿禁已经废除,两江这里有铁矿有煤矿有铜矿,开发起来就能办铁厂、铜厂,铸造铁器、铜器,都是要雇佣劳力的。广东那边开了那么工厂、矿山,可曾出现百万民人衣食无靠?而且朝廷还要兴大工,一是治理淮河,二是加强长江各处险段岸堤,三是修建江南铁路,四是扩建应天、武昌府城。四个大工怎么都能吸收上百万劳力吧?另外,朝廷还可以给贫苦民人分配土地,兰芳的地比江浙两省加一块都大,人口还不足150万,就是再翻一倍,也是人少地多。再不行,孤王就提兵远征满洲!把满洲的万里沃土拿下来,这样总归够分了吧?”

“王上,远水难解近渴啊!”左宗棠摇了摇头,“四大工今年内都未必能开,移民兰芳的费用不小,每个人起码需要几十块元的路费和安置费,百万人就是几千万,至于满洲……还没有打下来呢。可是两江的运河上面讨生活的几十万人已经没了财路,如果再用兰芳盐替代淮盐,只怕短期内就要出乱子。这盐务改革,最好还是持重一些吧。”

朱济世蹙了下眉,左宗棠再三哭穷想来也有一些道理,不过两淮盐商还是没有必要保存下去了。

“那就行票盐法!”朱济世沉声道,“兰芳盐不出两广、湖广,两淮盐就在两江、闽浙、淮北行销,川盐的市场是四川、云贵。”

票盐法其实就是卡盐商,将盐枭合法化,同时照顾灶户的利益。冲击虽小,但也不是没有。

朱济世又道:“另外,盐商必须安置遣散各自的盐丁,如此孤王就不追究他们为满清效力200年的罪过了!”

第437章 青帮的榜样是红帮

就在朱济世视察应天王宫和孝陵修缮工程的时候。在杭州城内西湖边上,一处富丽堂皇的公馆,这些日子里,也是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公馆的门脸儿上面,挂着个潘府的小牌子,门口还有几个青衣小帽儿,仆人打扮的青年,看见有人过来,就上前满脸堆笑地迎接,还说上几句外人听不大懂的话语,来人则多用古怪地手势抱拳行礼,再对上几句切口,就被人迎了进去。

一个戴着礼帽,身穿西服的中年人在几个穿短衫的青年护送下,走了过来,其中一个青年走上前去对了暗号切口,然后领着那中年大步地走进了这所里外都透着古怪地公馆。才进二堂门口,就看见个“替天行道”的匾额高高挂在一处厅堂的大门上面。一个手持折扇,身穿长袍,笔直阔口,光着个脑袋好像是个高僧的老者就已经迎接了上来:“是胡先生吧,可把您盼来了!要知道我们在这里是等得望眼欲穿!怎么样?路上还顺利?”

那个中年人摘下礼帽,一头长发就垂了下来。在眼下的江南,男子要么剃个干净清爽的光头,要么梳个发髻,要么就是西式的短发。像这个中年男子这样留一头长发的,可真是绝少见到的。

长发男子朝老者拱了下手,开口就是难懂的广西官话:“兄弟太平天国护天侯胡以晃,请问老先生可是漕帮领帮潘先生?”

这里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漕帮总堂所在!而来访之人,竟然是太平天国的悍将胡以晃!

老者微笑抱拳:“老夫就是潘元祥。”

胡以晃也微笑:“潘先生这里真是不好找啊,怎么,朱天子要对付你们青帮了?”

漕帮又名安清帮或清帮、青帮,意思自然是安清扶清,满清朝廷是他们最大的主顾,他们当然得给满清朝廷一点面子了。

名叫潘元祥的老者苦笑:“朱家天子是红帮共主,青红两帮宿怨已久,不得不防啊。”

红帮是洪门的别称。同洪门不一样,漕帮在满清是公开活动的,合法存在的帮会——人家有乾隆皇帝御赐护法盘龙棍,又帮着大清朝运漕粮,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活动了。所以漕帮总堂原先是开设在杭州闹市的,而且还公开挂牌。不过由于他们的政治立场是拥清,自然被洪门视为叛徒,洪门门规“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

而朱济世是依靠洪门弟子起家造反,还有一个洪门大明山山主的名号,被天下洪门弟子视为共主。现在入主应天,成了南朝之君,自然引起青帮的惊怖。青帮总堂转入地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胡以晃听了老者的话,就是啊呀一声:“他们洪门不是说红花青叶白莲藕,三教原来是一家吗?现在洪家兄弟高官厚禄者不知凡几,怎么就忘了青叶和白莲藕了?”

老者看着胡以晃,苦笑着摇摇头,做了个肃客的手势:“侯爷,里面说话吧?”

胡以晃只是微笑点头,跟着老者进了厅堂,分宾主落座下来。他是奉了东王杨秀清的命令,从北京南下来见这个青帮领帮的。这青帮是沿着京杭大运河发展势力的,号称有一百二十八帮半,运河两岸到处都是他们的堂口,弟子无数。胡以晃在他们的掩护下一路南来,无惊无险,各处关卡,都对他们视而不见。

“潘先生,这是咱家东王殿下给您老的信。”刚一落座,胡以晃就摸出个信封,递给了潘元祥的一个徒弟。

潘元祥展开书信看了眼,就微微皱了下眉,满篇都是狗爬字加大白话,看来这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没有上过几年学(其实信是东殿官员替杨秀清写的,杨秀清压根不识字)。至于信里面的内容,当然是封官许愿了。这一套可不是朱济世的专利,杨秀清一样会用。上来就许了潘元祥一个平南侯、平南主将,还给了青帮10个军的番号。

看完了信,潘元祥苦苦一笑:“老头子已经半截入土了,什么平南侯、平南主将,对老夫算不得什么,只是几十万帮众都是吃惯用惯的,又有红帮的先例,心都大了……”

听了这话,胡以晃大笑起来,很四海地道:“王侯将相本无种,方今乱世,正是天下英雄起四方的时候。他们红帮弟子又不是头上长角,他们能封侯拜将封妻荫子,你们青帮兄弟就不能了?”

他哈哈笑了笑道:“潘先生,朱济世现在不过据了半壁江山,一个偏安的局面而已,自古以来由南向北而有天下的不过是朱洪武那一回,由北向南才是大势所趋。这天下,必定是咱们太平天国的!”

潘元祥被他说得心中七上八下,在椅子上坐立不安地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收住了声音,红帮的先例实在太诱人了。往日都是平起平坐的江湖中人,现在人家一个个都是高官显爵,而青帮弟子却衣食无靠,就剩一条烂命。要是天下太平也没办法,可现在明明就是乱世,怎么能不搏一下呢?他要是不搏,这个领帮的宝座大概立马就要保不住吧?

同时在应天府城内的一所豪宅之中,大明左丞相左宗棠也在见客,来访的正是扬州大盐商黄锡庆还有曹通。

“中堂勿虑,监视漕帮的事情就包在咱们扬州盐商身上了,这盐漕两帮素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咱们盐商和盐帮,同样是有往来的。”

说话的是黄锡庆,他是曹通带来引荐给左宗棠的。而左宗棠现在所虑的已经不是盐帮和灶户了,票盐法对他们是有利的。至于那几万盐丁,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毕竟人数有限,大不了朝廷再多编一个军,就什么都解决了。可是帮众数十万的漕帮却是个大麻烦,青红帮的宿怨倒不在左宗棠眼里,但是漕运断绝,几十万人没了饭辙总归不是小事。如果北边的太平天国或是满清再把手伸进来,事情可就复杂了。

左宗棠捋着胡须点头道:“如此甚好,如果二位真能为君分忧,何愁不得重用?如今大明复兴,天下三分,正是英雄建立功业的时候,贩盐小利,根本不足挂齿。二位都是读书人,江南科举很快就要开始了,二位都去参加吧。”

票盐法是一定要行的,朱济世不会再容许这些盐商来分润大明朝廷的盐税。因而曹家、黄家的败落也无可避免。但是左宗棠毕竟是当朝宰相,想要给曹黄二人一点利益,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王上还担心有盐商勾结苗雨三……”左宗棠说到这里,就目光阴沉地望着二人,“你们不会和苗雨三有染吧?”

曹通和黄锡庆互相看了眼,同时摇了摇头,曹通道:“中堂,晚生和苗抚台并无交集,只知道李文安和苗抚台往来甚密。”

苗沛霖现在控制着淮北盐业,自然要想办法把盐卖掉换钱,和盐商往来也是正常的。

“那就想办法交集一二吧。”左宗棠捋了下胡须,露出微笑,“这也是王上的意思。”

“晚生明白。”曹通、黄锡庆同声回道。

苗沛霖现在是一方霸主,又守着朱明的大门,朱济世焉能不防?

左宗棠满意地点点头,心思却又回到了漕帮身上。漕帮和洪门不同,向来是有领帮老大的。虽然漕帮领帮对下面一百二十八帮半的控制力不强,但终究是个头头,大明应该要想法拉拢一下。至于下面的几十万帮众,也得为他们找些生计,否则早晚要酿出祸乱的。

第438章 放长线,钓大鱼

1849年春,朱济世从上海行在迁往应天府,由于应天王宫还在修缮当中,原来的两江总督衙门就成了朱济世的临时王宫。同时,内阁府,大元帅府,大学士府,大理寺(最高法院),立宪议会等机构也一并迁入应天府。衙门虽然不少,但是应天府本来就是前明首都,满清统治时期又是两江总督衙门、江宁将军衙门驻地,城内官衙众多,倒是有足够的地方安排这些机构。

朱明迁都的同时,也在逐渐加强对两江地区的控制和监视,漕帮的异动自然逃不过锦衣卫的注视。在王宫御书房内,朱济世的目光落在了王云娇刚刚送来的报告上,上面有漕帮秘密总堂的地址,还有漕帮领帮潘元祥的个人资料。

红帮青帮自雍正年开始就明争暗斗不止,作为青帮的大敌,红帮当然是最了解青帮的,青帮的秘密总堂早就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不过监视不等于完全掌控,青帮门规向来森严,组织又较为严密,想要打入青帮核心并不容易。因而锦衣卫只知道有北方来客拜访了潘元祥,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朱济世仔细看了锦衣卫的报告,摇头暗笑,这杨秀清果然不是盏省油的灯,说到造反打天下的手段,杨秀清也算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高手,若是大家本钱相同,朱济世肯定不是他的对手。可问题是,朱大天子所掌握的财力、物力,根本不是杨秀清可比。甚至还有几样杀手锏没有用出来,比如苦味酸炸药个硝化甘油炸药。这两样产品,眼下在济世行制药厂的广州分厂中都有生产!当然不是以军火的名义,前者是燃料,后者是心脏病药。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杨秀清的那点阴谋诡计,是不会起到太大作用的,不过还是不能不防。

“王上,杨秀清久历江湖,应该能分清帮会和拜上帝教的区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