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因为有这样的武力支撑,曾国藩才敢有恃无恐的跑来库伦。奕欣真要是敢轻举妄动,用不着朱皇帝从南边调兵,光是东北的50万“持枪之士”就能踏平蒙古草原了。

城门口的人越聚越多,看着车马逐渐走近。几个八旗兵丁在嘴里骂骂咧咧。

“好一个曾大汉奸,大清朝就坏在他这样的汉奸身上……”

“他还敢来库伦,就不怕天德爷一声令下要了他的命?”

“少说两句吧,现在人家汉人兵强马壮,光是在满洲就摆了50万大军,咱们八旗一共还剩多少?真要绝种吗?”

就在这些八旗大爷骂骂咧咧的时候,几个好像在库伦东门口闲逛的蒙古人同时撒开丫子,往城内几栋富丽堂皇的汗王府和寺庙跑去了。

曾国藩正坐在自己的马车里,凑在窗前借着阳光静静地看着几页纸。一个身穿裘皮袍子,头戴儒巾的白面书生就坐在他对面,半眯着眼睛好像在打瞌睡。马车陡然一停,坐在车内的书生被惯性推动着向前一倾,醒了过来。

那书生擦了擦车窗上的水汽,往外看了眼,然后对曾国藩道:“涤翁,库伦已经到了。”

“笏庭,现在可要进城?”曾国藩收好手中的几页纸——那是喀尔喀蒙古四大汗部的汗王写给曾国藩的问候信,是昨日由蒙古人的快马送到曾国藩的车队中的。

“涤翁,等一下吧,会有人出来迎接的。”这位叫“笏庭”的男子颇有自信地说。他是曾国藩的幕僚,官拜渤海监国府商务督办,名李元度,自然也是湖南人士。所谓商务督办类似于后世的工商局长,不过李元度的主要工作却不是管理工商,而是联络喀尔喀蒙古四大汗部。在蒙古草原上跑了快一年,和喀尔喀蒙古的贵人们都见过面。

曾国藩看了看李元度:“这可是给恭老六出难题,不厚道啊。”

李元度笑了笑,又急忙敛容道:“恭六该摆好自己的位子,这样才能保全自己和几十万八旗子民。”

“哦?要是恭六不来,我怎么下台?”

“恭老六不来,土谢图汗车林多尔济会来,车臣汗阿尔塔什达会来,赛音诺颜汗的世子德木吹会来,扎萨克图汗车林端多布也会来,哲布尊丹巴的上师也会来。他们早已经得到了涤翁将要到库伦的消息,现在一定带着礼物和他们汗族当中最漂亮的女子在库伦恭候多时了。”

“笏庭,你真的认为喀尔喀蒙古四大汗部那么窝囊?”

“这还用问?涤翁清廷为官多年,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明修墙,清修庙……这满清不善于强国,却精于弱民,连称雄一时的蒙古人都被他们变成猪了。”

“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面。”李元度笑道,“不过这样也好,恭老六能早点认清大势,也省得漠北生灵涂炭了。”

他的话音刚落,喧闹的声音已经传了过来,曾国藩往车窗外望去,就看见潮水一样的人流正从库伦城门内源源不断涌出来,全都是穿着盛装的蒙古人,还有一些带着高帽子的喇嘛。但是却没有看到顽固地穿着顶戴花翎不肯换成明朝官服的渤海国的高官和渤海公爱新觉罗·奕欣本人。

第612章 美人、喇嘛、明路

曾国藩坐在土谢图汗王府的大殿上,心神不属地欣赏着蒙古女子的歌舞。这些女子都是高高壮壮的,五官倒也端庄,虽然少了几分柔媚,但却有别有一番草原风情。曾国藩心想:不知道四大汗王家族的美女比这些献舞的蒙古女子如何?

再看在座的三位汗王、一位士子还有一个喇嘛的表情,全都是笑逐颜开,笑容当中还带着谄媚。四大汗部之首的土谢图汗车林多尔济是个四十多岁的蒙古人,魁梧健壮,一张笑脸上泛着红光,指着正在翩翩起舞的美女,笑道:“曾大人,这些女子都是我土谢图部二十旗中选出来的美女,您要是看得上眼,就让她们伺候您吧,这也是她们的福分不是?”

曾国藩笑得云淡风轻的,看着那些不停扭动身躯的美人微微皱眉。这些女人都是吃什么长大的?怎么有这么大的个头?万岁爷的身子骨受得住么?

“汗王的好意下官心领了,下官是替皇上来蒙古选妃的,公事未了之前不敢谋私。”

车林多尔济含笑看着曾国藩,拍拍手,那几个正在舞蹈的美女同时行了一礼,就退了下去。汗王对身边的一个侍女道:“去请奥云塔娜。”那侍女躬身而退。汗王对曾国藩道:“曾大人,不是我自夸,我蒙古草原的第一美女非我车林多尔济的女儿奥云塔娜莫属,现在我就将全蒙古最漂亮的女子奉献给大明天子,以表示我土谢图部对天子的忠心。”

曾国藩含笑点头,心里却道:“这样一个粗鄙的汉子能有如花似玉的女儿?”

不一会儿,一个蒙装少女就一阵风似的出现在大殿之内,眨着明亮的大眼睛打量了一下曾国藩,然后就蹙起了秀眉,叽里呱啦对车林多尔济说起来蒙语,嗓音倒是很好听,不过语气听着很不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曾国藩趁着这个机会打量了这个女孩子一番。个头还是高了一些,不过腰肢倒纤细如柳,肌肤洁白胜雪,却又隐隐露出淡淡的红晕,五官精美如画,好有一种掩不住的草原风情,只是看不出和车林多尔济有哪点相似。

不过车林多尔济对这个女孩却极为宠溺,被她顶撞了也不生气,而是柔声细语哄了半天,看到女孩子露出笑颜,才哈哈大笑着用汉语对曾国藩道:“我这女儿被惯坏了,真是没大没小,竟然将大人当成大明天子,所以……”

曾国藩一愣,半晌才明白是车林多尔济的女儿在嫌弃自己又老又丑。他笑着对奥云塔娜道:“当今天子乃人中之龙,自然仪表堂堂,你见了陛下定然喜欢。”

奥云塔娜听的懂汉语,脸颊上的红晕又浓了几分,显得更加娇媚了。车林多尔济朝女儿轻轻挥手,让她退出了大厅,然后又得意地对曾国藩道:“曾大人,不满您说,我这女儿的眼界甚高,不是人中之龙,天下英雄,她根本瞧不上,草原上不知多少王子的求婚被她拒绝,连渤海公她都看不上。”

曾国藩捋着胡须笑了笑道:“连渤海公都瞧不上,想来只有配当今天子了。”

他的目光一转,投向了车林多尔济身旁的一个大喇嘛,这个喇嘛名叫赤江仁波切,是第七世哲布尊丹巴·凯珠布丹桑的护法上师。第七世哲布尊丹巴是光复3年才选出来的,由控制西藏的僧格林沁派柴达木蒙古的骑兵一路护送到了蒙古。才选出来的活佛当然是个孩子,所以十一世达赖(自己也是个孩子才13岁)就派了这个名叫赤江仁波切老喇嘛来辅佐第七世哲布尊丹巴,当他的护法上师。

老喇嘛是个黑不溜秋的胖子,一对小眼睛贼溜溜的瞧着很精明的样子。看到曾国藩的目光投过来,立即双手合十向曾国藩行了个佛礼:“曾大人,老衲听说大明天子不久之前举兵攻打了大明世世代代的属国越南,还驱逐了越南北圻的全部民众,可有此事?”

在坐的蒙古王爷听到这话脸色都难看起来了。蒙古人都信藏传佛教,因而草原上真正的至尊不是土谢图汗,而是哲布尊丹巴!现在这位大喇嘛就是代表哲布尊丹巴的。

“越南的阮朝不是大明的藩属,被阮朝篡夺的安南黎朝才是大明的藩国,至于北圻乃是交州故地,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之土,皇上征越是为惩罚篡国之贼,收复千年失地。”

大喇嘛是吃开口饭的,不过士大夫们一样能说会道,曾国藩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耍嘴皮子的功夫可比喇嘛厉害多了。

看到大喇嘛不说话,曾国藩接着又道:“僧格林沁的藏王之位和阮朝的王位一样,都是窃夺而来,朝廷概不承认,皇上早晚会兴兵讨伐的!”

大喇嘛微微撇嘴,僧格林沁还不是藏王呢,而且就算他当了藏王也是清朝来封,和明朝有什么关系?

“当今天子也是礼佛敬佛的,天子将要迎纳的日本淑子公主更是笃信佛教,若哲布尊丹巴和大师能够去应天一行的话,定然能得到天子的厚赏。”

大喇嘛一怔,还没有开口婉拒,车林多尔济就附和起来:“对对对,我的女儿奥云塔娜也信佛教,如果呼图克图(指哲布尊丹巴)和赤江仁波大师能和她一起去应天,她一定会感到无上荣光的。”

大喇嘛的脸色已经黑了下来,库伦是车林多尔济的地盘,现在虽然被奕欣占了,不过论起根基还是不如车林多尔济。现在这个蒙古王爷看来是铁了心要抱朱济世的大腿,不仅把最漂亮的女儿献了出去,还想把哲布尊丹巴献出去!别看哲布尊丹巴是个孩子,他一旦落入朱济世之手,喀尔喀蒙古四大汗部都会站在明朝一边!到时候用不着大明军队讨伐,奕欣在蒙古就要呆不下去了……

实际上喀尔喀蒙古四汗部对满清是没有多少好感的,因为他们不是八旗蒙古的一员,从来没有享受过八旗子弟的待遇,现在要他们挺身而出保卫大清不是在开玩笑吗?

……

“好一个喀尔喀蒙古!我大清厚养他们200年,换来的就是这样的报答?四大汗部的汗王世子像奴才迎接主子一样对曾国藩……现在大概已经把奥云塔娜献上去了吧?他们大概恨不得把我的脑袋也一起献给朱济世吧!”

库伦城,原来的满清驻库伦办事大臣的府邸之中,奕欣正和瓜尔佳·长寿,文祥,卓秉恬和倭仁等人一起在喝闷酒。喝着喝着终于喝到了伤心之处,奕欣不知想起了什么,忽潸然泪下。他终究还是个不满20岁的少年,而且也没有什么天纵之资,现在这副担子对他来说真的是太重了。

“六爷,现在还不到落泪的时候。只要您和四爷兄弟齐心,咱们大清不怕没有复起的一日!想当初太祖爷靠十三副遗甲起事都能得了天下。何况今日六爷和四爷还具有蒙藏甘疆和北满之地,麾下控弦之士不下四十万。”

听瓜尔佳·长寿这么一说,奕欣竟抽泣得越发厉害了。“这到底是为何?我大清天下已经交出去了,现在只有些苦寒之地容身,他却依旧不肯罢休……前年冬天,我八旗子弟饿死、冻死者不下20万!今冬若再要迁移,我八旗岂不是要绝种了么?难道他非要将我八旗赶尽杀绝吗?”

“六阿哥,不如由老夫去和曾涤生谈谈。”奕欣的老师卓秉恬这时皱着眉头道,“老夫觉得曾涤生还是念着故主的,会给咱们指一条明路的。”

第613章 自请撤藩

第二天,刚过午时,库伦的渤海监国衙门里便迎来了三位客人,他们是奕欣的老师卓秉恬与曾国藩昔日的好友倭仁,及奕欣的岳父瓜尔佳·桂良。曾国藩把三人迎到书房后,喝退近侍,然后苦笑着冲三个顶戴花翎的大清官道:“咱们终于还是见面了啊。我还以为你们看不上我这个贰臣呢。”

倭仁和桂良没有回答,只是轻轻苦笑。

“涤生你这话听着怎么像是身在大明心在清?”卓秉恬却半开玩笑地回答道,“你就不怕有锦衣卫的高手在监视?”

卓秉恬说完,曾国藩便一本正经道:“据我所知,皇上的锦衣卫并不监视大臣,因为皇上得天下极正,百官无不心悦诚服,因而本朝不禁言路,不兴文字狱,宫中也无宦官。”

“我大清为明复仇,朱逆却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之贼还敢言正?”倭仁冷冷一笑道,“不兴文字之狱,却大肆捕杀士子,成都贡院街的血迹已经洗干净了吗?”

曾国藩摇摇头道:“贡院街上并未流一滴血,倒是抓到了19个渤海公府的属官,不过皇上并未因此加罪于渤海公府,在成都府查明真相后已经将肃顺等人开释了。倭艮峰,你跑得有点早了。”

“你说真的?他会那么好心?”

“真就是真,假就是假。肃顺他们怎么出现在成都的我不知道,但是他们的确和四川士子闹事无关,天子有这么会加罪?你以为本朝还会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反诗案出现吗?”

曾国藩的确没有欺骗倭仁,肃顺等人和四川士子闹事有没有关系是很容易查清楚的。韩四、刘蓉等人在调查清楚之后就如实上奏,朱济世也没有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办法去整治四川士子——在他看来,四川士子不是敌人,不需要不择手段去对付他们,只要无限期推迟四川科举,早晚有他们屈服的时候。

如果要罗织罪名,即使没有肃顺,也一样可以给四川士子按上别的罪名。可那样一来,就开来一个坏头,将来新明的政争就会越来越没有底线。这种事情,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

“当今天子行事都是堂堂正正的,所以不会罗织罪名,构陷臣子的,渤海公可以放心入朝。”

“入朝!?”桂良目光炯炯地看着曾国藩,“难道朱家要撤了渤海藩国吗?如此言而无信,还能服天下人!?”

“皇上不会主动下旨撤藩的,不过渤海公可以自请撤藩入朝。”

“自请撤藩?”

“不错。自请撤藩乃是渤海公唯一的出路。”

“哼!”

桂良、倭仁两人同时冷哼一声。卓秉恬却皱眉道:“渤海公对天子并无二心。”

曾国藩却冷冷一笑:“有无二心不是用嘴说的!静远兄,你以为渤海公勾结俄罗斯国的事情皇上真的不知道?俄罗斯国在库伦就设立有使馆……渤海公难道不知道藩国无外交吗?”

桂良沉声道:“我渤海国有二十万大军,据北满蒙古沃野万里,真要是开战,鹿死谁手,未尝一定!”

曾国藩却嘻嘻笑了,桂良等人的反应早在其预料之中,“你们以为我曾国藩此来蒙古是来害渤海公的么?”

卓秉恬叹口气道:“涤生是来救渤海公的,可是……”

“可是渤海公却背负着祖宗基业。”曾国藩接着卓秉恬的话往下说,“可惜现在不是前明的天启年、崇祯年,当今天子也不是宋徽宗,而是明太祖、唐太宗那样的一代雄主。你们觉得,大清还有恢复的可能么?”

曾国藩叹息着停下,等待着三个大清忠诚的反应。

三个人的脑袋都垂了下来,他们谁都不相信大清还能恢复,能苟延残喘几年就不错了。桂良冷冷道:“大清还有蒙古、北满、西藏、新疆和大半个甘肃。”

“真的有吗?”曾国藩笑道,“喀尔喀蒙古四大汗王抢着把女儿往应天送过去,朝廷在北满的屯军正兵有50余万,你们真觉得能守住蒙古和北满?”

卓秉恬摇摇头:“守不住的。”

“既然守不住,那渤海公为什么就不能退一步保全性命和族人呢?”曾国藩道,“我实为保全爱新觉罗一姓和八旗数十万生灵而来,你们若皆不惜命,那就当没有这回事,喀尔喀蒙古四汗王的女儿都已经献出来了,我自可回去复命,你们就好自为之吧。”

说完了话,曾国藩端起茶碗就要送客。卓秉恬忙道:“撤藩一事急切不得,总要有个准备的时间。”

桂良和倭仁闻言都猛地站了起来,想要说话却被卓秉恬用眼神阻止,卓秉恬又道:“而且撤藩费用巨大,二十万大军要解散按照,数十万八旗子弟也要按照……没有个两三千万银子怕是撤不了啊!”

“两三千万……”曾国藩笑了起来,“卓静远啊,现在是爱新觉罗一族和几十万八旗子民要救命,不是大明皇帝要花钱买平安,这最后的生路你们就一点不珍惜?”

三个大清忠臣互相看看,桂良脸色铁青,倭仁眉头紧皱,只有卓秉恬还算平静,摇摇头道:“此事甚大,等我们回去和六爷商量一下吧。”

……

得到卓秉恬、桂良和倭仁的报告之后,奕欣又召集了奕裕氖钩脊隙选こな伲砉钩荚敛煞蚰芯簦刃赖奈甯甾日p等人一块儿在商量同大明开战的可能性。

“他定是在效仿我大清拉拢蒙古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