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济愚看到来人是李昰应,就一动不动继续躺着。李昰应笑道:“崔先生,好兴致啊!明寇将至,朝鲜将亡,三千里江山很快就要血流成河了,而先生还能袒腹高卧,本王佩服!”

崔济愚哼了一声,他用手指着王李昰应:“你以为把我除掉,朝鲜的两班豪门就会再拥护你这个国王?你以为有了他们的拥护,你就能守住朝鲜弹丸之地?”

李昰应瞧瞧他,只是笑:“崔先生,本王的心思你还不知道?本王向来是最恨那些两班豪门的。但是平分土地确实是过了……而且,有消息从中国传来,朱皇帝的想法居然和你一样,也要平分朝鲜的土地!”

崔济愚一愣:“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该不会是谣言吧?”

李昰应苦苦一笑:“崔先生,还有一个消息,朱皇帝预备让自己的三子朱国宏继承朝鲜国王之位。而朱国宏之母并非德川明子,而是罗皇后之妹罗贵妃。你现在知道,本王为什么要把你囚禁起来了吗?”

崔济愚哈哈大笑:“朝鲜亡不了国了,只是换一家做国王,你们李朝本来就是大明郡王,朝鲜也素来以华夏之国自居。如今以大明以朱氏亲王取代李朝的君王,似乎也有大义名分。李昰应,你的李朝是一点指望都没有了,所以你急病乱投医,想吃回头草,去拉拢两班豪门,让他们念着你的好,在朝鲜继续找朱家的麻烦,我说的可对?”

李昰应沉默地点了点头,这些日子他虽然进了平壤城,还复了王位。但是他并不相信自己可以长久和大明对抗下去。所以他一直在为自己的退路谋划,一方面是搜刮一笔财富好在流亡的日子里面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一方面则在安排日后和大明抗衡的基本盘,不过有没有希望总要努力一下。通过这两年和俄国人的接触,他也有点知道自己这个亡国之君的价值了——自己就是一张给大明帝国找麻烦的牌!哪怕是大明的友邦,只要不是关系特别铁的那种,都会很乐意养着自己的。当然,前提是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盘,在朝鲜国内一定要有支持者,能够威胁到朝鲜的稳定。

而他可以依靠的基本盘,则要取决于朱济世依靠什么样的人。毕竟朱皇帝的本钱太大,而且李朝几百年来都是以大明藩臣自居,连年号都用崇祯的。另外,在朝鲜儒生的宣传之下,朝鲜之民也都自认为华夏之民,只是在满清统治中国后将中国看成了蛮夷。不过现在大明已经恢复,虽然看上去比满清更像蛮夷了,但是大义名分的确是有的。那些能够投靠到朱济世一边的势力,是绝不会跟自己走的。

所以李昰应才会同崔济愚合作,站到了两班豪门的对立面,想赢得不被朱济世重视的两班下层和朝鲜的普通庶黎的好感。但是他没有料到,现在朱济世居然也抛弃了两班豪门,还喊出了和东学党相差无几的口号——诸班平等和平分土地,而且还很有可能付诸实施!这样,两班下层和普通庶黎肯定拥护老朱家,毕竟老朱家给他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李昰应也只能去吃回头草,去讨好两班豪门了。他现在和崔济愚还有东学党翻脸,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崔济愚这时却认真地看着李昰应:“李石坡,说句真心话,你大概是这两百多年间李朝最有才干的国王了。可惜生不逢时啊!先是接手一个烂摊子,然后又和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斗争,能够做到现在这一步,已经对得起李朝列祖列宗了。算了吧,不要再闹下去了,和大明皇帝谈判吧。一个郡王总是有的,全州李氏也可以保全,最多被迁往大明,怎么也比流亡到海外依附洋夷要好。”

李昰应却嘘了一口气,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一个郡王……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真是好啊!可是我是李昰应不是崔济愚,462年的李朝就要终结在我手上了!虽然我没有能力保住江山,但是我也不会去向敌人摇尾乞怜,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为恢复李朝奋斗,哪怕是我死了,我的子孙也会为再兴李朝的天下而斗争到底的!”

崔济愚叹了口气,淡淡地道:“所以你就要杀了我和东学党决裂去讨好那些两班蛀虫?”

李昰应沉默着点点头,一挥手对身后的别抄军道:“送崔先生上路!”

……

朝鲜东学党领袖崔济愚被李昰应杀害后的几日,朱济世正在前往天津的途中。他的这次天津之行是为了迎接出访中国的符腾堡王储和王储妃。法国公主马蒂尔德也挺着大肚子和朱济世同行,因为她的母亲出身符腾堡王室,她本人是符腾堡王储卡尔·腓特烈·亚历山大的表妹。

和当日恩格斯在前往天津途中看到的场面差不多,京津铁路两边,还是不时可以看到迁徙的人群。如果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些人,一个个衣衫褴褛,脸上都是麻木和绝望的表情。

“杰森,你的人民看上去并不热爱你。”马蒂尔德放下手中的鎏金双筒望远镜,笑吟吟的瞥了朱皇帝一眼,“你难道一点都不担心他们会起来革命?”

“革命?”朱济世埋头看着一份关于朝鲜问题的报告,崔济愚的死讯已经传到北京了。“实际上已经革过一次了,朕的人民,正在承受着革命的痛苦。”

“你似乎一点都不同情他们。”马蒂尔德蹙起了秀眉。

朱济世摇摇头:“拿破仑也不同情法国人,彼得大帝也不同情俄国人,维多利亚也不同情伦敦和曼彻斯特贫民窟里面的英国人!马蒂尔德,朕希望你也不要去同情墨西哥人……如果你真的是为他们好,那就要强迫他们前进!朕现在,就在强迫中国人前进!”

马蒂尔德叹了一声:“我知道,实际上我也没有什么同情心……如果这是一个成为伟大君主的品质,那我并不缺乏。”

朱皇帝笑了起来,用手指头指着车窗外面,铁路两旁正在缓缓前进的人群,“好日子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靠别人施舍的。朕不会施舍给这些人幸福的生活,但是朕会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去争取幸福的时代。不过在这个时代到来之前,他们还要吃苦,还要流血,还要牺牲。如果你想成为墨西哥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君主,你也得怎么对待墨西哥人。”

第851章 争来的好日子

押送粮草去大北城的队伍是黎明时分离开北兴安城的,从浮桥上通过了精里奇江,经过了森林、城寨和刚刚被平整出来的土地——那是附属于北兴安城的据点,驻守有少量明军和移民。第一天的路程无惊无险,赶路直到黄昏。入夜之后,他们扎营休息,就着昏暗的月光进餐。随行的明军官兵轮班值守。透过树林,刘宗贤常瞥见火把晃动的光芒。那是明军的巡逻小分队,也可能是潜伏在丛林中的毛子和鞑子或是其他什么人。

负责运送粮食的平民多少都带着武器,匕首、短刀、镰刀、斧头、木矛和洋枪,刘宗贤观察了他们一整个白天,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平民是由两类人组成的。一类是好人,是顺民,是被皇帝的暴政逼到北兴安来的!他们都穿着破烂的棉袄,身板瘦弱,走在无边无际的林海中就好像是受惊的猎物,不时四下张望,瑟瑟发抖。他们也有武器,多数是木矛,就是在木棒上面插了个铁打的矛尖。不过刘宗贤很怀疑这些人有没有胆量用他们手中的矛尖去杀人。

而另一类是恶人,是暴民,是在东北和毛子、鞑子的拼杀斗争中磨练出来的怪物。他们都穿着暖和的毛皮衣服,看上去都很结实,一边路走一边说笑,根本不看路边的树林,也没有人发抖。他们一个人往往带着几件武器,通常是一把洋枪,一把匕首或短刀,还一把镰刀或斧头。刘宗贤在他们身上感觉到了杀气,这样的杀气大久保利通和他家乡的治安官王老虎身上也有,他知道这些穿毛皮衣服的平民,都是杀过人的,很可能还不止一个!

刘宗贤还在那些毛皮衣服的平民中间发现了杨乐儿。她骑着一匹非常高大的马,马鞍很漂亮,也不是中国的风格,这马和马鞍看来是从某个俄国军官那里抢来的。

当天的晚饭还是如往常一样的丰盛,有热气腾腾的油饼和香喷喷的红烧肉。经过几年的开发,东北已经成了大明帝国的粮仓,粮食和肉类价格非常便宜,大概只有四川的四成——这里根本不缺土地!平均一个移民可以得到15亩土地,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还会多占有一些,达到20亩左右。而且这些耕地都是肥沃的快要出了油的黑土地,随便种种就能丰收。

在这里种地也是件轻松的活儿,是没有人会自己拉犁的,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几匹马,他们会用马来耕地。通常情况下是由集体农庄组织庄户统一耕种,因为这些农庄中总有一部分庄户被征召去服各种各样的“有偿劳役”,所以没有办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驱赶着马匹去拉犁也不什么累人的活儿,还可以得到一笔额外的收益自然是皆大欢喜了。至于除草、捉虫之类的农活,好像是没有人干的。唯一比较繁忙劳累的就是收获的季节,平均一个壮劳力要收割四五十亩土地,虽然挺累人的,但是他们收获却是汉地的普通农人不敢相信的。

杨乐儿一口一口地吃着油饼卷肉,不时小口啜着一个葫芦中的米酒。这是他父亲生前最喜欢喝的酒,在四川的时候,家里很穷,饭都吃不饱,但是杨老白还是要每天喝上那么一点儿。现在,家里面很富裕,有六十亩土地,三匹马,哦,加上她刚刚从战场上顺手牵来的一匹顿河马的话,就有四匹马了。还在立信银行里拥有2000银元的存款。她本人还有一袋金币,掂掂分量起码有一斤重,这是她为自己攒的嫁妆。

但是这样的富裕生活,却不是平白得来的。想当年离开四川的时候,他们是一家四口,而现在只剩下兄妹二人了!想到父母,杨乐儿又难过起来了。

一个操着苏北口音的小军官在教刘宗贤使用柯尔特手枪,顺便和他闲聊着。

“东北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房有地有马,粮食多的吃都吃不完。但是家家户户都有人把命送在东北,这房子、这地、这马,是用命换来的!”

这个小军官是苏北迁到辽东的军户,家里面原是吃漕运饭的,虽然不富裕,倒也和和美美。可惜这样的日子随着朱皇帝的到来而话上了句号。漕运没有了,家里也揭不开锅,漕帮闹过几次事儿,也没有什么好结果。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报名当军户来了辽东,分到了土地和房产。不过代价却是20年兵役!

“还有16年!”小军官苦笑,“到时候都是个老头子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命活到那个时候。”

自己不会在北兴安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呆上16年吧?刘宗贤不确定的想着。如果是那样,他宁愿脱了红袍子去当老百姓。

“你随时可以退役,”一个身材高大,长了张驴脸的明军团长正在巡视营地,听到那个小军官的话就搭了一句,“只要把土地交出来就行了。”

“那我还是替皇上当完20年兵吧。”小军官嘻笑道,“团长,要是我真活不到那时候,你可得帮我照顾一下老婆孩子。”

“你死了,你老婆我会管到底的,你儿子可以去读少年军校。”团长说,“烈士遗孤都可以去读少年军校的,包吃包住不要学费,毕业以后还当军官。”

“那可不行,我儿子要去读书考秀才。”

“扯淡吧。”那团长啐了一口,“就你那笨瓜脑子还能生出个秀才?”周围的军官士兵一阵哄笑,小军官的脸色一红,低着头不言语了。

“刘大人是吧?下官程学启,北兴安驻屯军第三团团长。”团长冲刘宗贤拱了下手,自我介绍了一番。“大久保和我说起过你,等打起来的时候你别到处乱跑,找个车轱辘底下一钻就行了。千万别往林子里去,知道了吗?”

“知道了,多谢程上校关照。”刘宗也满脸堆笑着拱拱手。他已经在北兴安呆了一段时间了,知道林子里面有多危险,什么老虎、大灰狼、黑瞎子一大堆,像他这么个小胳膊小腿的读书人,在这里真是百无一用,进了林子准保当了什么东西的点心。

“团长,你说毛子真的会被咱们引出来?”那名小军官忽然问了一句。

刘宗贤也坐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听着。

“谁知道呢?或许吧。”程学启笑了笑,“他们现在很缺粮,我们打过来的时候是夏天,地里面的庄稼没有长成,他们手里也没有多少存粮,粮食都运到几个要塞去了。所以他们只能靠山吃山,可是到了冬天,这山里面可就很难搞到吃的东西了。”

那可是十几万人呢!刘宗贤把装好了子弹的柯尔特手枪收好,满腹思量。这些人在几年前还是高高在上的八旗子弟,现在却被逼进林子里面等着饿死。难道就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吗?刘宗贤心想,这些当兵的就知道杀人,如果让文官来掌兵,一定不会打成现在的局面。

程学启接着说:“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搞到吃的,这一带是有一些蒙古人的,好几个部落都被屠了,人被杀个,牲畜被掠走……没准他们已经凑够了粮食过冬了。不过那样,北兴安省的仗就要打个没完了。”

人都快变成野兽了。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刘宗贤想起了那个毓贤,那孩子也跟着一起来了,他已经和一帮四川移民打成一片了,如果所有的旗人都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第852章 人吃人的社会

“招抚?给活路?哈哈哈……”

第二天早饭的时候,刘宗贤找了个机会和程学启谈起了自己的想法,却引来了对方一阵狂笑。

“又不是没有抚过,已经给奕欣封了渤海公了,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跟着老毛子铁了心和咱们打到底?”

封渤海公能算真心招抚?刘宗贤苦笑着摇摇头,从一个负责做早饭的四川移民手中接过一个抹了些辣椒酱的肉包子啃了起来。

“至于活路,咱们也不是不给。可是你知道老贼酋努尔哈赤最拿手的是什么吗?是用间!现在东北这里的小贼酋可是把用间的本事学了个精通。这几年被鞑子打破的堡寨,十有八九是内应坏的事儿。这些内应,不是化妆成汉人的鞑子,就是假装投靠农庄的鞑子。说什么只要吃的其他啥都不图,有些个庄户贪图一个免费劳力收留他们,结果就害了一庄子的男女老少!”

程学启也开始用早饭,啃着肉包子滔滔不绝说起了这几年在招抚鞑子的过程中发生种种惨案。说起来这事儿当然是反动皇帝的民族政策不好——朱济世依靠的军事将领,大多是天地会激进分子。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且他自己也模仿这个时候欧洲的民族国家,大肆推崇民族主义,这朱明军队是个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由于之前太平天国在北方采取屠杀政策,也造成了旗汉矛盾激化。几乎没有调和的余地。朱明军中的将领大多仇视旗人,而旗人同样因为反清复明战争变得一无所有,这样的仇恨,根本不是一代两代可以化解的。所以放在东北旗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跟毛子走,和大明和汉人拼到底!对于这样的鞑子,当然是不能客气的。你对他们客气,就是对自己人残忍。

二是彻底汉化,完全忘记自己是旗人,这样的人是很有一些的,前两年东北开拓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不少从林子里面冒出来的东北汉人、汉军旗人、东北土著或是朝鲜包衣阿哈投靠集体农庄,这些人也都被农庄所接受。其中就有一些是决心当汉人的鞑子,但是也有一些败类——从鞑子的角度来说是英雄,以这样的名义潜伏进农庄当内应,配合鞑子兵攻打。结果使得双方本来就很难化解的仇恨,又更加深了几分。

所以现在成年的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