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00万,真是有钱啊!”

“那是,人家的学问是能变成真金白银的,哪里像这些穷酸,考不上官就只会坐吃山空。”

“还会挨揍,现在雄赳赳,气昂昂的,待会儿可就要鼻青脸肿跑回来了。”

“哈哈哈……”

说到最后,竟然都是挖苦的话了。听得一票士子的脸都是一阵青一阵白的,可是他们也不和这等无知贱民计较,只是狠狠瞪上几眼,就跟着领头的士子往皇城广场的方向去了。

街头巷尾远远有一些粗壮汉子,都蹲在那儿阴沉着脸,看到士子们走来开去,也都撒开脚丫子往东城的方向跑去,原来他们都是济世青年党派出了监视士子们的。

“好了,这帮穷酸动了,咱们也该上了,今天就是我济世青年党一战成名的时候!”

“对,要让东林党那帮穷酸知道,今日的天,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士子可以一手遮住的了!”

南京远东大饭店的餐厅里面,几个济世青年党的头头正在吃早饭,听到手底下人来报信,二话不说就放下筷子,下达了出动的命令。

因为早就得到了士子们行动的情报,所以济世青年党的人此刻也都准备就绪了,他们的集结地点是在玄武湖附近的神策门火车站广场。这个时空的南京城有两个大广场,一个就是正阳门北面的皇城广场,一个就是神策门内的火车站广场。隔天晚上就从南京新城赶来的支持济世青年党的群众,顿时就像一股不知道比他们的对手壮观几倍的洪流,从火车站广场涌出来上了街道,浩浩荡荡向南而去,他们也同样打起了他们的标语和旗帜。

“捍卫宪法!”

“大明公民,人人平等!”

“打倒不法劣绅!”

“所有公民,团结起来!”

“恭请皇上批准《选举法》!”

……

这个时候儿,大明天子也才在皇宫里面醒来。

今天的行程早已经安排好了。既然有两伙人要在皇宫广场前来一场坏人打坏人的友谊赛。朱济世当然要登上洪武门观看了——这些人不就是来向皇帝请愿的吗?皇帝怎么能看都不看一眼?非但皇帝要看,文武百官们也要看,看看谁的力量比较强,是江南士绅,还是新兴的资产阶级。

平等啊,权利啊,自由啊……什么的,是从来都不会从恩赐中来的,哪怕由朱皇帝这个穿越客去恩赐也是一样——他能够恩赐的东西,只要他不在了,朱国杰就能够收回,说不定一切都会变回原来的样子。虽然他现在很想扶植资产阶级成为大明政坛上一股真正强有力的力量,但是能不能扶起来,也要看扶植的对象是不是传说中的刘阿斗了。

当然,最坏的打算,朱济世已经做好了。万一济世青年党雇来的“群众演员”们真的被江南士子的浩然正气给震慑住,那么少不得就要用刺刀去解决他们!近卫军团的四万官兵,现在已经处于最高战备当中了!要不然,这帝王的颜面威信可就无存了。

只是那样一来,大明帝国就要从资本主义康庄大道上拐上军国主义的路线上去了——过度利用军队搞政争的风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被后世称为“1。20运动”的政治风波,就是朱皇帝开的一场赌局,赌注就是大明帝国未来的发展几十年的发展路线。如果新兴资产阶级能够撑起市面,显示出足够的力量。那么将来的大明政治就是选票、议会,顶多再上几次街头。

这个时代标准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政治路线就是这样的。指望各个阶级一团和气在皇帝老子的带领下携手奔小康是在做梦——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才到哪儿啊?就这么点总盘子要让各个阶层都满意是不可能的。

所以平日里面吵成一团,时不时来几场阶级斗争不断释放压力才是正道儿,不过最高的当权者一定要控制好斗争的规模和方式,当然还有自己的立场!说起来还真是不好掌握。一个不好,大明真的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自己在世还能控制,一旦自己不在了,朱国杰那个小子怎么掌控得住局面?

朱济世这回真是有点绞尽脑汁了。

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关注着这场风波,心事重重的,不过睡四五个小时就醒来。到了这个时代,竟然从来未曾如此心力交瘁过。哪怕是在香港的时候,没有多少力量,却要筹谋推翻满清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也没有如此发愁。那个时候虽然困难,但是方向很明确,知道该走什么道路。可是现在,却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

第1043章 东林诸君!随我向前!

正在朱济世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见急促的脚步声音,然后就看见小千叶美人飞奔进了朱皇帝的寝宫。这个时候朱济世正在侍女的词汇下更衣,昨天晚上他也没有翻牌子叫女人来侍寝,在他当了皇帝之后,这样节制的日子可真是不多啊。

朱济世知道进来的是谁,头也不回的就问:“佐那子,什么事儿?”

千叶佐那子低声道:“皇上,东林党和济世青年党都集合了,已经上街游行,往皇城广场来了,朝臣们得到消息正在纷纷赶来,聚集在奉天殿前等候皇上。”

朱济世猛地回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佐那子:“两边都有多少人?”

佐那子皱皱秀眉:“锦衣卫报告,东林党方面已经聚集了三万到四万人了……济世青年党一边肯定超过十万!他们昨晚就在火车站广场集中了十万人,现在还有更多的人从城外赶来。”

朱济世一伸手从侍女手中接过龙袍,一下套在身上:“佐那子,去叫皇后、玛丽亚和太子,让他们去奉天殿,朕要和他们一起去洪武门城楼!”

千叶佐那子一脸的不解,但是也没有多话,只是点了点头,就立即转身离开了。

……

洪武大道上面,已经浩浩荡荡的都是人群。经过这条新建的可以容纳四辆马车并行的大道,可以直通皇城广场,皇城广场北面就是洪武门,进了洪武门就大明皇城,包括紫禁城,大元帅府,内阁府,内阁之下的各部衙门,陆海军衙门,近卫军大营,皇城公学都集中于此。而那座据说可以直达天听的请愿钟楼,就修建在洪武门边上,那里就是这些热血士子们的目标。

来自吴县的于成章就是这些热血士子们中的一员,他今年刚好是30岁,在前清的时候就是秀才,可是在本朝的两场科举中却都名落孙山,现在更是过了参加科举的年龄,今生注定要和官场无缘了!而且他家中也不富裕,只有薄田十五亩出租,换取区区二十余元田租,还需要赡养老母,抚养妻儿,生活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在第二次名落孙山之后,他又大病一场,可惜没有梦见上帝,更没有胆子谋反,只好老老实实去当了个私塾先生,教同村的几十个孩子启蒙,赚上几个小钱补贴家用。

可谁想到朝廷居然吃错药要搞什么义务教育,所有年满6岁未满10岁的孩童都要去上小学,虽然这小学可以由私塾改建,但他也知道这等好事铁定轮不到自己,自有镇上的几家大姓包办——这些大姓都有子弟在做官的,当然也有做不了官的子弟要安排。

“这个朝廷太坏了,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于成章每每想到自己这几年来的经历,就是满腔的悲愤。“若是大清还在,凭着自己的文章虽然不一定能中进士,但是举人还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举人,也足以让家道兴盛起来了。”

“要是有人闹一闹就好了……”有的时候,于成章也会这么想,闹一闹,不管闹到多大,总归是个希望,或许皇上看到了,就会改弦易辙了!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在这次江南士林风波起来以后,他才会满怀希望,典了家里的十亩田的田皮(使用权),自带上路费和干粮,跑到南京城里来和大家一起闹。闹到现在,家里带来的干粮早就吃完了,典田的银子也花光了。

他家里的婆娘刚刚写了信来,说少了十亩田的租子(典了田皮就没得收租了),只拿到七块半的租子,交了田赋,只余下不到7块了,家里真的维持不下去了……那婆娘居然还在信的末尾说,很想把家里的田和房子都卖了,然后报名去东北参加集体农庄种地,到了东北他们一家五口可以得田100亩,他于成章还可以去某个农庄小学老师的差事,到时候日子就好过了……真是太没有志气了!

“一定得闹出个名堂来!”于成章暗自下着决心,迈着坚定的步子跟着浩荡的人流向前走去。

“一定得把他们揍趴下!”同一时间,在另一条通往皇城广场的大路上,山东来的建筑工人武七也暗自下着决心。“这帮读书人没有良心,那么好的皇上他们居然也反对!一定要狠狠的打!”

武七是山东堂邑县柳林镇人士,家里原是贫苦农民,排行老七,因而叫武七。7岁的时候死了老爹,没有办法只好乞讨为生,直到12岁的时候解放军……不对,是明军到了解放了他的家乡。然后……饭就变得很好要了,要啊,要啊,就要到了上海,再然后就在南洋行的造船厂里面找到一份工作。先是锯木头,包吃住每月赚5块银元,从小就想要读书的他还上了南洋行自办的夜校,学会了识字和算术,还能看懂洋人的图纸,于是就成了技工,现在每个月能赚到30块银元。现在还向汇丰行贷款在上海买了房子,就等着结婚娶老婆了!

这可都是托了光复皇帝的福,那些不知好歹的“穷地主”居然要闹事反对皇上,这种人一定要狠狠的教训——所以这位武七也和于成章一样,是自掏腰包,自带干粮来南京的。像他这样的劳动者其实还有很多,差不多占到了济世青年党动员来的群众的五成多,基本都是技工、码头工人、铁路工人、小商人、小商贩等等的“新兴中产阶级”,这些人一年赚个三四百的很轻松,小一点的官都没有他们拿得多,如果换成地主,赚到这个数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了。

就在武七摩拳擦掌准备去揍人的时候,队伍突然一顿,然后就听见一个苏州口音在吼:“停下来,停下来,停止前进!”

喊话的人名叫刘士品,是个30多岁的读书人——原先是读圣贤书的,现在读的是兰香书院,是典了家里的土地房产去学西医的。今年就要毕业了,到时候就是一个月能赚上百元(现在三脚猫的西医多了,工钱有所下降)的新式人才了,当然要加入济世青年党了,总不能去和东林党那帮穷酸混在一起吧?

“刘先生,怎么啦?”武七有些焦急的问,“是不是到地方了?”说着话就把脚一踮,伸长了脖子向前望去。就看见在前方不远处,道路的尽头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的另一端也有一条大路,同样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那是东林党的士子!

翁同书站在士子队伍的最前面儿,目瞪口呆的看着对面的人山人海。这些人可不是儒服网巾的士子,看着就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不知道是那家力气行雇来的,有的看起来相当之彪悍,搞不好是洪门帮会的打手。

一身正气的士子们纷纷停下脚步,手中的标语旗帜不挥舞不动了,有些人的脚步还缓缓的向后挪着。

“退吧,赶紧退吧……”翁同书心中默念着,额头上已经全是冷汗。对面的壮汉肯定是打不过的,今天这场请愿要不就到这儿吧……省得待会儿打起来又伤和气,又伤皮肉的,多不好啊?

可就在这是,一声充满浩然正气的吼声响了起来:“东林诸君!随我向前!”然后就看见东林三君子之一的许庚身昂首挺胸走出队伍,向前走去。顿时周围响起一片口号声音,铺天盖地。东林士子,如潮水一般,涌进了皇城广场。

第1044章 资产阶级站起来了

“好样的!真是好样的!那个人是谁啊……”

就在东林士子们跟着许庚身浩浩荡荡走进皇城广场的时候,洪武门城楼上已经站满了红袍乌纱的大明朝臣——今天这些大明朝廷的衮衮诸公算是没有心思干正事儿了,一大早就带着干粮聚集到奉天殿前,然后就在朱皇帝的带领下上了洪武门城楼当观众,看看一身正气的士子,怎么降伏那些浑身蛮力的小民……或者怎么被一群升斗小民打得鼻青脸肿!

虽然这些大明朝臣都很不赞成江南士子的行为,但他们毕竟都是文臣,心底里面还是向着士子们的。就算知道今儿挨揍的多半是士子,总还是希望这些读孔孟之书的书生不要太丢份儿。如果一见到对方就吓得撒丫子跑了,大家伙以后见了济世青年党的人都怎么抬头啊?

所以看见许庚身一人当先,带着万千士子慨然进场的一幕,在场的大明文官无人不在心里面叫一声好。就连站在城楼当中,在一干重臣簇拥之下的大明天子也微微点头。这儒生士大夫还是有人的!

他转过头,看着已经12岁,身高已经超过1米60,眼看就要出落成个棒小伙子的皇太子朱国杰,淡淡地问道:“肥仔,你怎么看今天来皇城广场打架的两拨人?”

朱国杰微微皱了下眉,这段时间他喜欢上了骑马这项颇费体力的运动,体重已经减轻了不少,根本算不得胖子了,父皇怎么还当着那么多朝臣的面喊自己“肥仔”呢?

“父皇,”心里面腹诽了一下老豆,面子上却恭恭敬敬地答道,“儿臣认为,今天到皇城广场来的两派,都不是善类!”

是啊,善类能到皇城广场来打架?这是什么地方啊!

朱济世摸了摸胡子,满意地点点头,心说自己这儿子虽然年纪小,见识倒还是有的。

“肥仔,如果你现在是皇上,你会怎么处理今天的事情?”

“儿臣不会让他们聚集到南京城里来的。”朱国杰回答道。“而且儿臣也不会急于推行义务教育和议会选举。此二者,似乎并非我大明的急务。”

这是他的心里话,由于朱济世并没有让儿子接受什么帝王教育,而是让他在皇城公学念书,所以他对外面的情况并不是一点不知道,这些日子已经从同学们那里了解到这次“江南士祸”的原委了。而且,他也没有几个老奸巨猾的上书房师傅在教他怎么骗老爹,所以就实话实说了。

听到这话,站在太子另一边的皇后罗香梅的脸色顿时就铁青起来了,异常紧张地看着朱皇帝的面孔。

“哦,”朱济世脸上的笑容未变,只是笑道,“你说说看,大明的当务之急又是什么?”

“这个……儿臣觉得修铁路、固西域、兴科学此三事最为紧要,实乃急务。”

朱济世点点头,笑道:“皇儿,你只有12岁,等你真的接了朕的班,就知道朕现在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皇帝微微感慨了一下,“朕如此行事,其实也是为天下士子着想,也是为孔孟之道着想。有些规矩,是历朝历代做坏掉的,并非是圣人的本意,而是后者为自身利益着想所制定的陋规。朕是大明复兴之君,复了汉家江山,又拓地开疆不下万里,唐宗汉高,亦不能与朕比拟,千古陋规,又如何能挡得住朕?朕如果现在不改掉天下士人身上的坏毛病,等你接了这个位子,这些坏毛病就是谁都动不了的祖宗家法了!这对你,对天下士子都不是好事情,因为如今的世界已经大变,容不得我们不变了!

比方今天这事情,青年党人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筹款上千万,聚众二十万,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士绅已经不是唯一可以支撑国家的力量了!这个被欧人称为资产阶级的新兴力量已经站起来了,成了大明国内举足轻重的力量,我们现在必须将这股力量变成支撑大明朝廷的柱石,而不是一直压制这个阶级,这是办不到的!”

这一番话,朱济世是当众所说,一干众臣都听在耳朵里面。就在这个时候,皇城广场上又响起了一声发喊:“青年党人,前进!”山呼海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