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5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一定会坚持到底!”

“很好。”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又将话题转到了俄国的农村公社。“尼古拉,除了外交谈判,你也要更多的关心俄国农民,抽空去视察一下农村,看看改革以后的农村公社发展的怎么样?特别要关心农村公社自治的情况。米尔大会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真正能反映绝大多数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公社的土地是否可以真正合理的进行分配。这几点将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可以长久成为帝国稳定的依靠。”

亚历山大二世细心地向儿子交待着俄国农村问题的几个关键因素——重中之重就是搞好农村公社的自治。俄国的农村公社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不过之前是由贵族地主和他们的管家控制着。和中国的士绅地主类似,这些拥有成千上万农奴的俄国贵族地主在改革前是俄国农村的统治者。而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后,大量的贵族地主迁入城市居住,其中一部分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变。这当然是沙皇改革的初衷,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俄国的农民由谁来管束?

于是沙皇和沙皇的顾问们就想到了强化农村公社。用原本被地主控制的农村公社作为管束农民的工具,可是同时沙皇又不可能派出不计其数的官员去管理农村公社,沙皇政府可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支付官员的工资。所以亚历山大二世和他的大臣们就想到了一个听上去非常不错的办法——公社自治,而且还是玩真的!改革后俄国农村公社作为事实上的基层政权,是由全体公社户主在米尔大会(公社大会)上面投票产生的,而且还是一户一票的普选。真是非常民主的基础选举,甚至连此时的英国都没有这样的选举。

而与此同时,沙皇和他的臣子们却又固执地认为农民是国家保守力量的支柱,是沙皇专制统治最坚实的依靠,因为农民从来也不要什么民主选举……

……

香港,昂船洲军港。

济世号铁甲舰巨大的船身就靠在港口的码头上面。现在的香港已经是亚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九龙港、澳门港和海伦娜港(维多利亚港)内,一年到头都泊满了各式商船。只有这个位于九龙半岛西侧的昂船洲军港终年空空荡荡的,不过今天这儿倒是难得热闹起来了。

军乐队在码头上奏起了欢送的曲调,驻扎在昂船洲军营里面的明军整齐列队,接受将要离开的大明皇太子的检阅。香港各界的知名人士也都聚集到码头这里相送。在香港呆了几日,朱国雄和哥哥朱国杰之间倒是亲近了不少。身为大明皇位的继承人,朱国雄对哥哥治理香港的办法是非常欣赏的——这下大明的地产商们可要倒霉了……

这会儿,欢送仪式已经结束。兄弟俩还有朱国杰的妻子海伦娜,正在码头上面一边信步而走,一边低声交谈着。

“大哥,你在香港的治理办法的确很好。但是却没有办法在整个帝国复制,父皇已经用电报把我训了一顿,说我不知道大国和小国的区别,说你这里是小国寡民,比较好管理,大明的问题太复杂……”

“大国的确难以管制,看看美国和俄国就知道了。”朱国杰点了点头。

“英国也是一样的,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海伦娜公主插话道。她说的是汉语,在嫁给朱国杰之后,她便开始学习丈夫的母语。和所有出嫁给外国君主的欧洲公主或王子一样,她也遵守出嫁从夫(妻)的原则,将自己当成了香港这里的君主。她微蹙秀眉,“现在又加上一个美利坚帝国,可真够让人头疼的。”

朱国雄沉吟着道:“大国的确难治……父皇还说,凡是一国,都必须要有一个或几个可以依靠的阶级。在大明,贵族、资产阶级和富农就是帝国的根基。必须加以培养和笼络。对于无产者,可以适当帮助但绝不能视其为帝国之依靠力量。”

第1254章 革命青年们

公元1865年1月1日,元旦。在伦敦中国勤工俭学会所在的洋房客厅里面,一群前来参加新年茶话会的青年正济济一堂。这些青年当然是在英国留学的中华学子,不仅有来自大明帝国的学生,还有一些来自大明附属国的学生,不过在英国这里,他们都是中国留学生的一员。其中有一些是来自富裕家庭的自费生,也有一些是由大明的各种教育基金会所赞助的留学生。但大部分人都是受惠于勤工俭学运动而来到英伦的。和历史上相比,这个时空的勤工俭学运动真正是达到了规模宏大的地步,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

这项运动自酝酿之日起,至今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募集到的经费高达四五千万银元!在勤工俭学会帮助下走出国门留学的青年甚至已经超过了3万,占整个大明出国留学人员的60%以上。而发起并且领导这项运动的胡振国,还因此被大明皇帝册封为子爵——3万个留学生为大明帝国带来的进步,怕是要远远超过3万精兵吧?所以胡振国的子爵倒是应该要当的。只是这位年轻时候立志要搞共和革命推翻大明专制王朝的胡子爵,总觉得自己成了那个修郑国渠的郑国了。

不过,就在他这个“革命先行者”已经放弃了革命思想,回归到一个保守的贵族资产阶级的本来面目的时候。革命的火种,却不知不觉的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当中产生了。今天,在这宽敞整洁的洋房客厅一角,正有几十个青年聚成一个小圈子,一个操着宁波官话的青年正压低着声音滔滔不绝的说着什么。

“……牛津、剑桥当然好了,可和咱们有关系吗?咱们要考得上牛津、剑桥还来英国做什么?留在国内考济世大学不就行了。济世大学的水平可不比牛津、剑桥差,就是西人自己也认为是各有千秋的,现在还有不少西人去济世大学医学系、化学系和生物学系留学呢。

而且考济世大学还有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读书基本不花什么钱,毕业以后慢慢还就是了。可是咱们没那么高的成绩不是?所以咱们到了欧洲也不能好高骛远,牛津、剑桥这一类的就甭想了。勤工俭学运动开始到现在,出来的学生不下30000人,考上这种欧洲一流大学的不到300。所以愚兄身为过来人奉劝你们一句,出来一趟不容易,得踏踏实实学点真本事。至于上什么学校反而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就是要能学到东西,而且学费还要便宜。

正好,愚兄这里就有条路子,是去波兰共和国上学的。学校的名叫华沙农工干部学院,是国际工人协会和波兰共和国政府合办的,专门培养农业和工业方面的人才,教育水平是极有保障的。而且这所学校的学费很低,有几个学科还免费,另外还提供在波兰农业合作总社打工实习的机会,可以赚到学费的。机会难得,诸位可不要错过啊!”

正在说话的这位,当然就是国际工人学会中国通讯书记蒋肇聪了。他现在刚刚从一所三四流的英国商船学校的轮机班毕业——这是一个短期培训班,目的就是为蒸汽帆船培养轮机人员。因为这几年蒸汽帆船正在取代原先的帆船,所以需要大量的轮机操作和维修人员。全世界的商船学校,都开办了这样的短期培训班。不过学会了操纵和维修蒸汽机后,蒋肇聪并没有去商船上找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而是成了一所这所华沙工农干部学校的伦敦招生处负责人,专门负责忽悠中国留学生去波兰上学。

华沙工农干部学校……听上去就是那么的高端大气。当然是马克思和巴枯宁他们开办的用来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了。有点像历史上的莫斯科东方大学,不过也不完全一样。因为这所华沙工农干部学校并不是一所只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学院,而是一所同时培养轻工业、商业、服务业和农业技术管理人才的综合性学院,其中既有专科也有本科。除了招收来自世界各国的革命青年之外,也招收波兰本土的学生。

这所学院的教师,则大多来自德国和俄国,虽然都有革命背景。不过水平是绝对有保证的——这个时代德国和俄国的革命家大部分都是大知识分子,现在这些人大多聚集在波兰,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于是都被划拉到这所专科学校教书了。

学校正副校长分别是来自俄国的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数理科毕业)和来自德国的威廉·李卜克内西(吉森、柏林和马尔堡大学毕业)。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巴枯宁、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人,也都在学校里面兼职授课。

听到有机会免费上学,围在蒋肇聪身边的这些青年顿时就有些来劲了,纷纷开口提问。他们这些人既然会出来勤工俭学,自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子弟。要是家里面有钱,也不用又是勤工又是俭学的啦。

“还有不出学费念书的好事情?蒋先生,您赶紧给我们说说,都有什么学科啊?”

“蒋先生,这个波兰农工学校好考吗?要不要懂波兰语啊?咱们可是连英语都不大会说,这波兰语可就一点都不会啊。”

蒋肇聪笑着回答道:“波兰农工干部学校也不是全免费,是要看具体学科的。不过就是收费也很便宜,比英法的学校便宜多了。至于语言问题就更不用担心了,波兰农工干部学校是有法语班而且还有预科。大家的法语总还能说几句吧?再去预科温习个一年半载还怕不流利?”

这个时代大明国内的外语教学是以法语为主的。从中学开始就要学习法语,这些到欧洲勤工俭学的青年,一般都是大明新式中学里面成绩中上的学生,多少能说一点法语的。而波兰华沙工农干部学校的老师们,更是精通法语——这年头在俄国和德国如果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知识分子?

“至于波兰华沙工农干部学校的学科嘛,则是分成专科和本科的。”蒋肇聪掰着手指头给周围的青年介绍起来,“其中专科包括机械、轻工、商业、农艺、畜牧、工程、医学、兽医、食品工业、煤炭采掘等等。本科则有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数理学、社会学等等。教育水平是很不错的,许多教授都来自俄国和德国。其中本科都是免费的,专科则需要收取很低的学费,大概50英镑就能从预科念到毕业了。而且还可以通过实习工作赚到至少40英镑。诸位,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华沙工农干部学校才开张,算是开业大酬宾,而且也好考。要是过几年有了名气,你们再想去读就难了,也不可能免费了。”

听他这么一说,嗡嗡的议论声音又响起来了。都是想考一下这个波兰华沙工农干部学校的青年在发表着建议。这些年到欧洲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超过了30000人,其中可有不少人找不到一个上学的机会,最后潦倒回乡的。所以这间华沙工农干部学校对留欧青年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虽然不可能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变成革命者,但只要有数百上千的革命青年,中国工人运动的时代大概就可以开启了吧?想到这里,这位蒋先生的嘴角不禁浮现出了得意的笑容。

第1255章 涅恰耶夫来了

“青年,你叫什么名字?”

“谢尔盖·格那季耶奇·涅恰耶夫。”

“你从哪里来?家里是做什么的?”

“我从弗拉基米尔省伊万诺夫镇,我的父亲是一名油漆匠,我也是一名油漆匠。”

“那你念过书吗?”

“读过小学,还自学完成了中学课程,现在想在波兰读大学。”

“哦,那么你想学什么?”

“哲学和历史……我希望从这两者之中探寻出俄罗斯的出路。”

“好的,我想你来对地方了。只要你通过一个不是很难的考试,就会立即被波兰华沙工农干部学院哲学系入取。巴枯宁、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成为你的老师。对了,我也会是你的老师,我叫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自彼得堡。很高兴认识你。”

一代俄国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站起身,伸出自己的右手和眼前这个稍显瘦弱,看着还有些腼腆的青年握了一下。还非常热情的将自己介绍给了对方——这个时候两个人都不知道,这一幕将是历史性的。因为这个名叫谢尔盖·格那季耶奇·涅恰耶夫的到来,这个时空的世界革命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了,涅恰耶夫虽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革命者,但是靠他单枪匹马也没有可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实际上,他的到来是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革命的思想,已经从俄国贵族精英那里传播到了俄罗斯帝国的中层甚至是底层。同巴枯宁、赫尔岑这样出身名门,高高在上的革命者不同,以涅恰耶夫为代表革命者是来自底层,是真正了解俄罗斯人民需求的革命者,同时又是可以为了革命胜利而不择一切手段的革命者。他们冷酷无情,和沙皇政权不共戴天,因为代表俄国贵族利益的沙皇政权那里是没有他们这些人的一席之地的。

所以在波兰1863年革命胜利将近两年之后,华沙已经成了吸引整个俄国革命青年的磁石,而华沙工农干部学校的开办,更给了这些向往革命的俄国青年一个深入学习革命理论和经验的最佳场所。

在俄国土地与自由社的帮助下,这些青年不是一个两个离开俄国前往波兰,而是成千上万的离开,以至于让沙皇暗探局的大人们忧心不已。一份份的报告送到了君士坦丁堡沙皇陛下的案头,不过却被那位一心依靠农民的沙皇陛下所无视了。而这位沙皇陛下的老对头,大明皇帝朱济世却丝毫不敢轻视华沙这个世界革命的中心对大明革命青年的吸引力。

身为穿越客,他自然知道共产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威胁有多大。虽然他一度声称什么“王朝社会主义”,想要走一些中间道路。可是十几年的发展却明明白白告诉他,大明帝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道!

不仅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连农业也在迅速迈向资本主义——用来扩张和殖民的集体农庄正在从形势稳定的内东北开始瓦解。和俄国的情况不同,中国农村早就没有“公社”这样的组织。土地私有制深入人心,一旦外部环境缓和,移居东北的集体农庄庄户们就开始分田单过。随后土地买卖也开始出现,先是私下的买卖集体农庄的“股权”。稍后一些,在大明朝廷承认了集体农庄土地可以归私人所有之后,买卖更加的活跃起来。

短短几年时间,仅仅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就出现了无数占地100亩到300亩之间的富农农场——这是目前大明新土地农业最经济的规模,大于这个数字就需要雇佣太多的工人,管理的难度也随之提升。而少于100亩的农场又无法发挥集约效应。使得牲畜和各种先进的农业器械都变得不再经济。

随着欧洲重型挽马的引进——这种体重可以超过一吨的巨大马匹最初是陆军引进用来拖拽重炮和重型马车的,后来又被一部分退役的军人们买下牵回家里去耕地了(当然牛耕还是更加普及的);还有各种各样先进农具的普及——这和钢铁工业发展很快有关;以及种植和养殖结合的轮作法的采用一起都大大促进了富农农场的效率。

至于佃租农业在东北这样的新土地上是很难发展的,因为没有人肯当佃户。现在东北的经济发展极快,除了农业之外,采掘业、林业、重工业还有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和服务业,都在吸纳劳动力。这也是有人愿意出售土地的重要原因。根据《大明宅地法》的规定,移民(包括集体农庄庄户)在获得土地后需要耕种五年才能获得所有权,再过五年就允许出售。而内东北的耕地价格一般在15银元到30银元一亩,一户农家出售的土地大约获得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