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6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成突破,就能让我们的骑兵部队从缺口攻入敌人的后方集结地域,扫荡他们的重炮阵地、物资仓库的重要的指挥机构,切断他们的后勤物资运输线。这样敌人就只能从密苏里河一线大踏步后退了。”

韩四一愣,“什么?大王,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发动进攻?”

朱胡安点了点头,道:“用120万人去打垮最多180万人!”

第1346章 同时进行的豪赌!

在旧金山城堡内的朱济世听到韩四报上来的《胡安计划》时,正在和左宗棠下棋,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怔,心道:“可惜兰芳行造不出坦克,否则这个胡安还真的能一战成名了!”

“皇上,胡安大王倒真有些奇略。”左宗棠今年不过64岁,在这个时代来说算是个老人家,不过却由于保养得当,身体还极为硬朗,赋闲在家的这几年,一直在熟读中外兵书,倒是成了个业余军事家。“只是想要完全达成突破也不可能吧。”

“为何这般说?”

“这不是明摆着吗,胡安大王想用骑兵扰敌后方,但是美夷的骑兵又不弱于我,一旦发现我骑兵攻入敌后,一定会点齐马队前来交锋。”

这等话,出自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的左宗棠之口倒也不奇怪。朱济世笑着摇摇头,“现在密苏里河的战线长达数百公里,美夷的马队不可能集中于一地。而胡安却可以集中大部分的骑兵,数万骑总是有的。”

这不就是闪电战的原始版吗?用步兵和大炮撕开个缺口,然后投入骑兵扰乱敌人的后方区域。朱济世想,可惜没有坦克,骑兵的攻击力终究不能和那些钢铁巨兽相比,是无法造成美军全线崩溃的。不过用80万人打败100万人,迫使美军退守一百公里还是有可能的,这样密苏里河一线的东华军就能南下转用于堪萨斯城,将联盟军的主力逼退。说不定能打下密苏里州和阿肯色州,将战线推到密西西比河。

可要达成突破也不容易,朱济世又想道,毕竟没有冲击力极强的坦克可以使用。只能依靠步兵和大炮,而且也不能进行连续几天几夜的炮击,那样会暴露攻击意图,给对方调整部署的时间,只能用短时间的炮火准备扫清进攻的障碍……可惜电解法制造氯气的工厂还没有投产,所以没有足够的氯气可以进行毒气战,否则倒是可以帮助胡安取得突破。不过明年的会战当中,应该可以使用到这种武器吧?只是电解法制氯早在1833年就被发明出来了,因为没有好的发电机才没有能大量生产氯气的。现在发电机已经有了,到时候毒气战恐怕也不是大明的专利吧?

……

“要进行大规模奔袭作战,就必须编成强大的骑兵集团,不是一万人两万人的骑兵,而是十万人二十万人的强大集群!”

“这没有问题,可以将所有的骑兵师都集中起来,不行的话还可以从步兵部队中抽调骑兵。反正骑兵也不能进战壕,现在部署在密苏里河前线各师的骑兵团都无所事事。”

“这样的话,十五万骑兵都能凑出来!不过还需要大量的备用马和马车……能够征集到马?”

“没有问题,马有的是!马车可以立即开始制造……现在的问题就是需要奔袭多少距离?从南达科他州的张伯伦镇火车站到北普拉特镇(这个时空的太平洋铁路北线自此通过,南线则从堪萨斯州通过)有270英里(约430公里)。如果要打到洛丹府的话则要走530英里(月850公里),似乎太遥远了。”

“不可能走530英里,就算一人双马也要走上半个月甚至二十天,作战至少十天,即使不考虑回程的消耗,也需要携带一个月的补给物资,还要携带最少十个基数的弹药……”

“可是攻占北普拉特镇只能切断太平洋铁路的北线,东华军依然可以通过太平洋铁路南线获得补给、调集军队。”

“需要联盟从德克萨斯出击,有多远?”

“从德克萨斯的米德兰出发走570英里!”

“这不可能。”

“那就从密苏里州出击,从东华军防线的南端绕过去,这样最多走250英里就能抵达太平洋铁路线的南线了。”

“或许还可以把突击开始的时间延后到今年秋天,这样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地里面的庄稼就能成熟了,后勤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

此时在纽约中央公园的美利坚帝国陆军司令部里,已经是一片紧张繁忙到极点的景象。作战指挥中心内,帝国军和联盟军的参谋在第一次北美战争后第一次聚集在了一起,围绕着地图讨论着一个近乎豪赌的奔袭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集中美国北方和南方的骑兵,绕过绵延数百公里的正面战线,突袭东华军后方的铁路线,切断依赖铁路进行补给的东华军主力的后勤线。与此同时,集中在密苏里河——堪萨斯城战线上的美利坚帝国军和美利坚联盟军,也将发起全线进攻,迫使东华军无法及时抽调主力回援。

“李将军,联盟方面在10月底之前能集中多少骑兵?能否在敌后进行一段时间的无后勤机动作战?”

威廉·谢尔曼双手撑着地图台的边缘,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扫视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部队番号和军事符号。东华军的后方的确空虚,集中骑兵突袭的计划……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而难点则是在于突然性啊!十几万骑兵走上二十天不被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还有了无线电报这个先进的通讯工具。所以现在要考虑的就是突袭失败之后的机动作战。

卡斯蒂斯·李和他已故的父亲罗伯特·李长得很像,人高马大,而且非常英俊。听到谢尔曼的问题,他低头沉思起来,片刻后才道:“10万骑兵是可以集中的,如果是11月、12月的话,无后勤机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秋收刚刚结束,想要在堪萨斯州就地获得补给并不困难。”

“我们可以集中15万骑兵……这样就能有25万骑兵突入敌后,够中国人受的了。”

威廉·谢尔曼显然没有他的参谋们那么乐观,并不认为可以通过控制铁路线切断东华军主力的后路。但是却相信可以通过这25万骑兵的活动迫使东华军主力撤离密苏里河——堪萨斯城战线。

“或许可以把他们逼回洛丹府。”谢尔曼道,“同时在迫使他们放弃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奥克拉荷马州的庄稼。”

“能达到这个目的也算大胜了。”

“的确如此,能把中国人堵在洛基山脉里面也算成功了。”卡斯蒂斯·李也没有布什和三K党人那么疯狂,没有用600万美国人的生命去换一个“干净的北美洲”的想法。但是他也不能容忍胡安咄咄逼人的东扩步伐,更不能容忍东华吞并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奥克拉荷马州。

李上将顿了一下,忽然四下看了看,然后压低了声音:“谢尔曼上将,如果我们达成了逼退华人的计划,有没有可能让美利坚重新统一成一个共和国?”

威廉·谢尔曼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轻声道:“这也是布什先生的理想……不过要达成这个理想并不容易,因为胡安国王的背后是整个中国!他们有7。5亿人口。”

“如果能占据洛基山脉的险要,应该能堵住他们!”

“但愿如此吧。”威廉·谢尔曼沉默了一下,立即结束了这些敏感的话题,转回到了战事上面。“李将军,北方已经付出45万伤亡了!我们在密苏里河沿线的部队元气大伤,所以希望你们可以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中多负担一些责任。”

“元气大伤?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如果再抽调15万骑兵的话……”

“没有什么问题的。”威廉·谢尔曼吸了口气,“已经补充了二十万人了,到十月底能再补充二十万。到时候还能在密苏里河沿线维持八十万大军,应该够了。”

“那就好。”卡斯蒂斯·李松了口气,“到十月底,我们能在堪萨斯城前线集结六十五万大军!主攻就由我们发起吧!”

第1347章 人命和钢铁

在太平洋大铁路北线以北,普拉特河以南的兰开斯特县,现在已经是警备森严的军事禁区。这块内布拉斯加州东部的一角,已经被东华密苏里集团军群的宪兵部队,内布拉斯加华人民兵,还有各种军事人员严密的封锁了起来。任何人进出这块地区,都要受到军事人员的盘查。各个道路,桥梁,甚至田间地头,都有军事人员设立的岗哨。在北美大平原的任何一个角落,大概都没有这里戒备森严。兰开斯特县的平原,现在就是东华军酝酿中将要发动的大纵深突击的主力部队——增强了的第六集团军的集结地域。不管是东华的密苏里集团军群,还是东华国王,甚至朱济世,都将这个可能是历史上最强大的集团军作为了东华“秋风”战役的决胜力量。这是一支武装到了牙齿的强军!

这个集团军的核心,就是八个从大明本土、日本和朝鲜海运过来的步兵军,包括精锐的大明皇家近卫军——这个军是分三批搭乘蒸汽帆船从大明本土运来的,其中一个师还是和朱济世一起过来的。

还有日本王国陆军远征军——这个军是现在日本王国的那支袖珍陆军的几乎全部力量,不过十余年的精兵政策让这个军拥有不亚于大明皇家近卫军的战斗力。

还有大明陆军的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和第六军,他们都是由原先的草原军团所属部队改编扩建而成的,属于大明皇家陆军建制内仅次于皇家近卫军的精锐部队。

此外还有一个朝鲜军团,是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朝鲜国王朱国宏在亲政后组建的精锐部队。这八个军当中的五个军是在1875年8月底之前相继到位的,还有三个军以及一个加强的重炮兵集团都是9月和10月份才飘洋过海而来的。现在全部汇集到了距离最前线仅一步之遥的兰开斯特县。

除了八个从亚洲过来的军,第六集团军旗下还配属了三个东华军,分别是东华国王近卫军和东华陆军的第一罗马军团、第二罗马军团,前者是胡安国王的近卫军,自然也是精锐。而两个罗马军团则是由东华王国的白人所组成的军团,东华的白人和黄种人一样,都是双重国籍,不过他们的第二祖国不是大明而是法兰西和罗马帝国,根据拿破仑三世的一项法令,整个墨西哥帝国境内的白人和混血白人,都可以拥有法兰西和罗马帝国国籍,也被胡安称为“罗马人”。

所以东华境内的白人大多同时效忠东华和法国,也同样有为东华而战的义务。因而东华陆军并不是清一色的黄种人部队,白人官兵的数量也不下十万。他们被朱胡安单独编成了两个“罗马军团”,也算是东华陆军的精锐。

顺便一提,和美利坚帝国的“排华政策”不同,东华王国并不排斥白人。因为这个国家在过去的十来年里,都是从属于墨西哥帝国的,而且还在墨西哥女皇马蒂尔德一世的直接管理之下,自然不会去排斥作为少数民族的白人。不过东华的白人也没有任何超国民待遇,他们的孩子也和黄种孩子一样,接受标准的东华国民教育——以华语为母语,以法语为第一外语。

一队马车在通往兰开斯特县城的道路上面疾驰,这队马车上面,飘扬着朱济世的大明帝国大元帅的旗帜,一颗大号的黄星随风招展。他来到内布拉斯加州并没有惊动太多的人,甚至连高级将领都没有召见过几个。有韩四辅佐朱胡安,又有刘炯和刘坤一在华府坐镇调度让朱济世相当放心。而且胡安在之前的大战中已经显露出了相当的军事才华,现在的战局又比较平静,密苏里河一线已经鲜有激烈交锋了。朱济世不想以他的到来干扰正在进行的大战之前的准备。就在罗军旗的陪同下,前往视察刚刚由刘名传接管的第六集团军。

在他自己看来,这场北美大战当中,他的位置就是作为整个帝国的精神象征。要让每个东华或是中华的士兵看到他们的皇帝,知道他们的皇帝是和他们一起站在第一线的!

无论是明军还是东华军,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已经渐渐成为了一台高效精密的战争机器,早就不需要他在战事上面亲自出马指挥了,而且他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去指挥多达几百万上千万人的大军。在这个时候,这位大明皇帝的脑海里面,已经在更多的考虑战后的善后事宜,和新的世界权力体系的架构了。一些秘密工作早就在紧张进行当中。朱济世是深深知道这样的道理,一场不知道该如何结束的战争,根本就不应该开始!

在车窗外,是一片北美大平原秋季丰收的繁盛场面。到处都是成熟的麦田,收割的工作已经开始,只是在田间劳作的都是上了年纪男子和妇女,看来是不可能将全部的庄稼都颗粒归仓了。这场战争对北美三国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

“如果海上运力可以再宽裕一些,最好再运一些劳工和移民过来北美。”朱济世靠在了马车座位的椅背上面,斟酌着对身边的罗军旗道,“之前咱们还是有些忽视了东华全面动员对生产的影响……如果这次的‘秋风作战’能够取得胜利,到明年开春之前,北美应该没有大的战役会发生了吧?”

皇帝身边的罗军旗今年也有五十多岁了,不过看起来仍然非常精神的样子,似乎对战局的发展也相当有信心。他微笑着道:“胡安大王和韩帅一定会打好这一仗的,说不定可以迫使美利坚帝国和美利坚联盟国认输。即便达不到这个目的,多半也能让美国人休养半年以上,或许到明年夏季都恢复不过来。”

他顿了下,又道,“虽然美利坚帝国和英国都是工业强国,但是武装和维持300万人以上的陆军和世界第一大的海军还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现在美利坚帝国和联盟国的军队,是用过去10年积攒下的武器装备武装起来的。如果这些武器在战争中消耗殆尽,想要重新装备起一支大军可是不大容易的。”

朱济世点了点头,东华何尝不是如此?战前储备的武器弹药最多可以装备200万大军,并且维持他们12个月的高强度作战需要。不过八月份的激战所消耗的物资,还是远远超过了战前最大的预期。也远远超过东华兵工厂的产量和海运输入量之和,如果没有大量的库存支持,战争根本就打不下去。而即将开始的“秋风”作战所需要投入的军队和物资,比之8月份的密苏里河会战又增加了不少。按照计划,东华方面将投入130万陆军和5000门大炮还有超过1000门迫击炮,而且每门火炮(迫击炮)都预备消耗10个基数(都是50发)的弹药。光是炮弹一项,就将消耗超过300万发!这样的弹药消耗量,几乎已经赶上了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了!可是无论中华还是英美的工业水平,都远远比不上一战时期的几个主要参战国。现在不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段,电气化的时代才刚刚来临。

朱济世沉吟着道:“很显然,我们战前的估计是有误的,这场战争消耗的不仅仅是人命,而且还有钢铁!在人命上我们是有10倍的优势,可是比起工业,我们不过是和英美不相上下啊!”

第1348章 突击前夜

这时在密苏里河沿线的两军前沿,正是一片宁静的时候。

从1875年8月底开始,双方似乎是存在默契一般,同时停止了大规模的攻击。好像两军的高层都成了热罗姆·皮尔的忠实信徒,将防守万能奉为真理了。步兵们都化身成了工程兵,每天的任务就是扛着铁锹挖挖挖。好端端的平原被他们挖得支离破碎。堑壕、铁丝网、鹿砦、交通壕、防炮工事修得层层密密,如果从空中俯瞰,就会发现密苏里河两岸的土地上,好像出现了两张狭长到了没有头尾的蜘蛛网。而在这两张“蜘蛛网”背后,东华王国和美利坚帝国的工程兵们也在挥汗如雨的苦干,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