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6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军少校。朱国安的身材非常高大,有1米85以上,皮肤很白,相貌堂堂。哪怕在帅哥成堆的朱明皇室之中,也算是有英俊出众的。不过脑子不算好使,在皇城公学和陆军军校里面的成绩都差强人意。

但是这位朱国安却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外表和血统去哄骗豪门千金,今年不过23岁,已经结了三次婚,分别娶了怡和行伍家的千金,朱皇帝早年的顾问大臣西人富豪罗德里格斯的一个女儿,还有暹罗国王郑隆最喜爱的一个同母妹妹。光是嫁妆就得了超过1000万华元!现在还被朱国雄推荐为丹纳沙林大公,眼看就是一国之君了。

“是英印军队干的!”朱国安摇摇头,“看来整个下缅甸都被英国人变成一片焦土了。”

自己的丹纳沙林肯定也是一片焦土!朱国安一边说话一边想着,看来需要再多娶几房太太了……当了大公,应该可以娶更多妻子了吧?听说印度的土邦王公大多是富豪,嫁女儿的嫁妆都很丰厚,等打到印度要多娶几个回来。

“我们的人和英印军交过手了?”暹罗国王又问,朱国安现在的身份是暹罗近卫军的主任参谋,进攻下缅甸的计划就是由朱国安负责制定的。

“打了几次接触战。”

“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很弱,”朱国安回答,“在毛淡棉到直通的路上,不过英印军都是稍加抵抗就撤退,看来没有决战的心思。”

“他们要放弃下缅甸,把一片焦土留给我们?”暹罗国王皱着眉头问。

“显然是这样的。”朱国安耸耸肩,“看来不能指望因粮于敌了,这下后勤的压力可大了!”

计划当中并不是没有从暹罗运粮去缅甸的预案,暹罗王国已经在来兴府囤积了大批的粮食,足足有几百万石。民伕、骡马和大车也预备好了。另外还有修建铁路的工程队也都开到了来兴府,只待下缅甸形势稍定,就会开始铺设穿越他念他翁山的铁路。根据计划这条铁路将一直延伸到仰光,然后再折返北上修到阿瓦城,再从阿瓦西进一直把铁轨铺到英帕尔。不过这条“大理铁路”的工程量可不小,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要修1800公里以上。没有两年的施工根本别想完成,如果要靠这条铁路支持对印度的攻略,还不如指望海军在南洋取胜呢。因为即便将铁轨铺到英帕尔,离开加尔各答还有几百公里之遥呢。

“清莱府的粮食多吗?能不能给阿瓦城送点粮食去?”郑隆忽然又道,“下缅甸成了焦土,上缅甸的情况也不会好,咱们的背后好歹有暹罗,大理王的背后可就只有妙香山区。”

‘可这又是八百多公里的运输线啊!’朱国安心里嘀咕着。英国人的焦土战术看来是要起效了。原本计划中,入缅的两路大军都要因粮于敌,现在这个算盘落空,如果靠暹罗的粮食支撑,路上的消耗太大,维持缅甸作战还行,想要用暹罗的粮食支持印度作战,完全是不切实际的瞎想,从暹罗运出去的粮食,都不晓得够不够民伕和护军在来回路上的消耗!

……

“这些缅人真是不知好歹!”

“他们又分不清安南人和中国人,只知道是明军在烧杀抢掠。”

“想不到敏东王狠到这个地步,缅甸可是他的国啊!”

“大王,缅甸已经没有了,只有大理国,您是大理国王,敏东什么都不是,自然毫无顾忌了……”

朱国卫和罗安阁有一句没一句聊着,两人脸上都是忧思南解。大理王果然没有在阿瓦城内耽搁,将诸多琐事都扔给了刘永福的参谋团队之后,就率领着一支由2个团明军山地团和1个大理军步兵师组成的纵队去支援罗安阁率领的先遣支队,双方在阿瓦城西北约90公里的瑞保城外会师。瑞保城的守军还是如阿瓦城一样,稍加抵抗就逃之夭夭。但是朱国卫率领的部队在前往瑞保的途中,却和缅甸老百姓发生了不少冲突。

一路上大部分的缅人村庄都被化妆成明军的安南人洗了一遍。房屋被毁,粮食被烧,青壮男子不是逃了就是死了,剩下的老弱妇孺也被狠狠蹂躏,自然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路过的明军和大理军的。而那些没有被洗的村寨全都大门紧闭,用各种土枪土炮回答大理国王的征粮要求。无奈之下,朱国卫只好命人打破了其中几座村寨,才筹集到了一些军粮。不过这样一来,缅人和他们的新国王间的误会就更深了。

到了瑞保,朱国卫把这些情况和罗安阁一说,对方也是愤恨不已,现在缅人就是焦土作战,一路退却一路破坏,根本不肯决战。在罗安阁一路追击前进的途中,遇到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不过他没有打破缅人的村寨,而是追上了几队化妆成明军的安南人小队,才弄清楚了原委——敏东王的算盘似乎是要把烧杀抢掠的罪名栽赃给明军,以便挑起缅人和明军的冲突。

“如果一路都是这样,我大理的元气怕是五年都恢复不了。”

朱国卫叹着。他是把自己当成大理国王了,现在敏东破坏的的确是他的国家,要是上下缅甸都搞成了焦土,五年能恢复元气就是好的了。他也知道自己母子在父皇那里算不上得宠,能当上大理国王完全是因为他和暹罗郑家的关系比较亲密。所以也不要指望父皇能给大理多少帮助,看来往后要精打细算当个穷国王了。

“现在的关键还是尽快把敏东的军队赶去英帕尔,只有这样才能替大理多存一分元气。”罗安阁的女儿已经和朱国卫定亲,只等过门就要当王后了,现在自然要多替女婿着想了。“就不知道英印军队的主力会不会从英帕尔出来了……”

朱国卫舔了舔嘴唇,“出来也不怕!第18山地军有五万人,我的大理军也有五万,郑隆还带来五万暹罗军,第七集团军下面还有三个军在暹罗。”

第1381章 阿三来送死?

“报告!”

一声嘹亮的报告声传入耳中,一名穿着墨绿色大理军服的参谋快步走进了朱国卫和罗安阁的临时指挥部。

“方面军司令部的急电,根据可靠情报,英帕尔的英印军已经集结,预备增援缅王敏东。出动规模很可能超过30000人!”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朱国卫和罗安阁脸上同时浮出了喜色。

“送死来了!”

“机会来了!”

也正如朱国卫和罗安阁大喜过望,当30000英印军离开英帕尔增援上缅甸的消息被确认以后,设在香港的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的高参们也人人喜形于色。

“那个新任的印度军总司令海明上将的名气看来是虚的,竟然敢调30000英印军到上缅甸来,这不是送死是什么?”

“是啊,光是一个18山地军就有50000人,要是打不掉30000英印军,军长吴筱轩(吴长庆)还有脸见人?”

“这30000人一去,英帕尔还有多少人?看来英帕尔要塞可以拿下来了。”

“英帕尔既得,阿萨姆就是咱们的了,东辉王国的牌子转眼就能挂起来,现在要考虑的就是这么打到加尔各答去了!”

“可以兵分两路,一路走阿萨姆,一路走阿拉干,贾木纳河以东是肯定能打下来的。”

“阿萨姆和西孟加拉都是产粮区,只要据住那里,今年秋天就能筹集到几百万石军粮,足可以维持百万大军的供应。”

“看来不用海上决胜,靠陆军就能打下印度了!”

参谋们的言论一片乐观,坐镇香港指挥全局的皇太子脸上也是喜气洋洋,不过他并没有立即下令,而是将目光投向方面军参谋长石镇吉上将,后者是石达开的侄子,也是整个方面军真正的指挥官。否则,绝没有让一位资深上将担任方面军参谋长的道理。

“殿下,给18山地军和大理陆军下达作战命令吧,全局由吴筱轩中将负责,另外由大理陆军和第54山地师组成南路军,由大理陆军总参谋长刘永福负责指挥。此战之目标,在于击败英印军援兵及缅甸军主力,尽可能将之留在大理国的土地上!”

思索了片刻,石镇吉还是向皇太子朱国雄提出了决战的意见,虽然他也不相信威尔·海明会无能到这样的地步,但是送上来的肥肉总是要吃一口的。

与此同时,应天府温泉宫的养心殿中,朱济世、左宗棠、潘祖荫、李鸿章,还有几位执掌军部的明军元帅大将在列,朱皇帝的新欢苏朴雅卡之父苏严法汇报着来自阿萨姆的最新情报。

“……印度军的英帕尔集团军已经由查理·乔治·戈登中将接管,此人是印度军总司令威尔·海明上将的心腹,但是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此次出兵援助上缅甸也是他执意而为,看来用此人守英帕尔是威尔·海明的失算,也是我们的机会……”

“不可能是戈登执意而为的,威尔·海明不可能连一个戈登都驾驭不了。”左宗棠花白的双眉挑起了一个不耐烦的角度,打断了苏严法的废话,“说些有用的东西!”

虽然苏朴雅卡现在成了朱皇帝的宠妃,但是苏严法还是不在大明一干重臣猛将的眼睛里。左宗棠自然也瞧不上这个靠献出女儿博得皇帝宠信的“小人”,言语当中免不了要压他一头,这也是左宗棠的老脾气了,和他共事的大明官员谁没有被他冷嘲热讽过?

被左宗棠用言语刺了一下,苏严法却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悦,顺服的换了个最新的情报汇报。

“英国人还在阿萨姆大肆争购粮食,全都运到英帕尔要塞储存,看来是预备在英帕尔要塞长期坚守了。另外,他们还强令阿萨姆各地出动壮丁民工去修建防御工事,还在组织阿萨姆民兵。闹得整个阿萨姆地区都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了。”

“英帕尔要塞的存粮不足?”

苏严法摇头,“一直都非常充足。”

“那英国人为什么还要争购军粮?”左宗棠自设一问,然后自言自语答道,“该不会是想一把火烧掉?”

听到左宗棠的分析,朱济世的脸色也一下凝重起来了。大理的粮食在明年秋收之前是指望不上了,如果阿萨姆再出问题,那可就无力维持对印度的攻略了。

“粮食的事情不用担心,只要大明雄兵一到,肯定能筹集出足够粮草的。”苏严法笑着说道,“我的人已经关照下去,让阿萨姆人尽可能把粮食留下,英人买不光的。实在不够,还可以种些番薯,总不会让大军缺粮的。”

“如果英印军在阿萨姆大搞破坏呢?”朱济世开口问道。

“那也不怕。”苏严法回答,“整个阿萨姆有上千万人,英印军能杀多少?而且阿萨姆人和英国人、印度人有深仇大恨,英印军杀掉一些,剩下的都会投靠到大明一边。”

“严法说的也对,现在上下缅甸真正被破坏的地盘也不会超过三成,大麻烦还是缅人的抵抗和不合作。”朱济世笑着说。

陆军部长石达开提醒说:“皇上,大理国王的心思都在前线,迟迟不回阿瓦安抚人心。”

左宗棠附和着点头,“大理王是一心想学东华王建功立业,朝廷最好派出持重老臣去辅佐大理王。”

“谁去也不管用,”朱济世瞥了一下嘴,“妙香山区的汉人和缅人是几百年上千年的世仇,再加上咒水之难……汉缅想要和睦相处不容易啊。”

咒水之难在缅甸本来也没多少人知道,但是这十年来在敏东王的推动下,缅人东吁王朝出卖永历而和大明结下死仇,以及永历之后的朱济世要杀光缅人为祖宗报仇这两件事情已经无人不知。

“打地盘容易,要治理好就难了。”左宗棠还是固执己见,“需得有一能臣走一趟阿瓦去辅佐大理王治国。”

“谁去?”朱济世思索了一下,反问道,“除了妙香高原的人物,还有谁知道大理国的事情?朝廷当中的能臣过去管什么用?大理国的事情还是交给妙香四侯去弄吧。”

大理国的问题其实就是缅汉冲突——当然,这个“汉”其实大多是后世被称为“傣族”的这个民族,包括阿萨姆人、暹罗人还有妙香高原的居民,都是傣族的分支。而傣族和缅族为了争夺中南半岛上的生存空间打打杀杀总有上千年,早就是血海深仇了。现在朱济世采取了汉化傣族的政策,自然也接下了傣族和缅族的仇恨。再加上一个咒水之难,的确是有点麻烦。

而在如何调解“傣缅矛盾”的问题上,朱济世的策略和左宗棠以及一部分内阁高官是完全不同,他不会用各打五十大板的办法和稀泥就如历史上左宗棠在西北回乱中那样。

当然,缅人也不是西北回众,他们没那么好斗。但是这个稀泥就算要和,也只能由大理的地头蛇去和。大明朝廷没有必要去为了缅人强压一直追随自己并且已经完全汉化的妙香高原上的居民。而且他们作为胜利者,是有权在富庶的缅甸平原地区获得生存空间的……这才是大理国内缅汉(傣)斗争的关键!

“大理国事不必多说了,朝中早就有了定论,我大明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追随着吃亏!”朱济世顿了一下,看着苏严法,“严法,你也准备一下,尽早动身去大理吧,出发之前再到温泉宫来和朴雅卡道个别吧。”

第1382章 又是一个胡安?

只要稍通兵事,就知道大理国王朱国卫这一次的进兵速度有多么惊人,或者说是有多么冒进——不过冒进并不等于失败。

虽然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将整个南路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刘永福,但是这位自以为是胡安第二的年轻国王,还是毫无顾忌的“夺取”了兵权,然后也不等吴长庆指挥的第18山地军主力抵达瑞保,就指挥他麾下的大理陆军部队一路轻装疾驰——从瑞保到那加丘陵东麓的古灵庙有255公里之遥,朱国卫和罗安阁指挥的20000大军花了不到5天就全部走完,而且还在路上和缅军殿后部队打了大小十余战洗劫了好几十个没有被缅人自己变成焦土的村落。终于在古灵庙追上了同样一路狂奔撤退的缅甸国王敏东和太子锡袍率领的缅军主力。

而大理军如此迅速的行军也大大出乎了敏东和锡袍两父子的预料,他们这一路逃窜的速度也算是快的,本来估算着总能争取到10天左右的休整和部署防御的时间——他们早中国人两天离开阿瓦,一路上还留下不少部队殿后和搞破坏,想来总能迟滞一下追兵。

根据英国人的命令,他们要在古灵庙布防,等待英帕尔开来的英军主力然后和中国人打一场会战。正因为如此,缅军才会一路后退到白灵庙才停下脚步。跑了三百多公里之后,这支为数三万余人的军队,也已经人困马乏。敏东和锡袍两父子的军队可不是轻装,还带着许多财物和家眷,不过23天走了超过350公里,已经到了极限。

所以抵达古灵庙后,敏东王和锡袍也没有立即命令部队布防,而是拿出了提前储存在古灵庙(古灵庙是缅军很早就预备下的退路,因而储备了不少物资)的食物和美酒犒劳一路跟随的官兵——这些缅军并不是近代欧式军队,而是半新式军队,有点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湘淮军,使用的是洋枪洋炮,组织训练和军官都是老一套。当然不及新式军队那么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了,如果不好好犒劳休整一下,谁知道会不会闹出兵变?敏东、锡袍还有其他一些缅甸王国的大人物,也都聚在一起痛饮了一番。

喝得当然是闷酒,虽然印度军总司令威尔·海明在不久之前视察下缅甸的时候,曾经在仰光向敏东王保证,只要他能在那加丘陵坚持,英属印度总督府就会每个月支付10万卢比给他,还会源源不断提供武器装备,同时还保证他的家人在加尔各答继续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再怎么富裕,总不能和一国之君相比吧?这些缅甸的大人物心里面自然是万分不痛快,这酒也就越喝越闷,一直喝到了第二天凌晨。

“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再回曼德勒皇宫啊!”敏东王由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