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6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琐事不看了,都拿走吧。”朱济世挥了下手,让高子把反映寻常政务的奏折全部拿走。现在的大明帝国和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宪法、有议会,有责任内阁。而且都是真的!所以寻常的政务根本不需要皇帝操太大的心。

议会多数党的头头们的雄才大略固然不能和枪林弹雨打出来的伟大领袖相比,但都是能把内政上的事情摆平的人物,对于基层的了解也肯定要远远超过久居深宫的皇帝——如果说资产阶级议会宪政有什么好的地方,大概就是选出来的议员和责任内阁肯定非常了解下面的情况,那种很少下选区,选民都不认识的政治家肯定是选不上议员也进不了责任内阁。不过由选民,哪怕是有纳税额限制的资产阶级、中产阶级选民投票选出来的政治家们在大的战略上往往会比较短视,只顾眼前而不及长远。所以军国大事还是需要朱皇帝亲自把关的。

放在一堆汇报军国大事的奏折的最上面的,是昨日凌晨到午夜,所有汇集到战时大本营的紧急军情。世界大战并没有随着朱济世的退隐步伐而有丝毫放缓!

排在第一页的是大明两大战略集群之一的北美军上报的秋季攻势计划。

在朱胡安的组织下,北美军整个夏天都在加紧备战。而且还从墨西哥进口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和粮食、军马。现在已经有超过270万大军准备就绪。除了约60万人用于维持堪萨斯城大包围圈,10万人维持密西西比王国的治安,10万人进驻德克萨斯大公国维持治安,10万人用于北华(加拿大)攻略,还有10万人维持后方安定之外,还有170万人可以用于秋季攻势。而胡安的对手,则是超过200万人的美英军队。

又是一场以寡击众的大会战!朱济世微微摇头,这一战如果取胜,朱胡安的威名可就更盛,历朝历代大概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可以与之相比了……幸好有北美大陆可以安置这个野心勃勃的“军神”,否则兄弟之间的恶斗铁定免不了!

另外,胡安还在奏折上报告了一个“再兴合众国”的计划。是胡安和马蒂尔德一起制定,准备在击败美利坚帝国主力之后,拉拢被困的托马斯·杰克逊所部北上纽约、多伦多,去再兴美利坚合众国!而且马蒂尔德还打算动员法兰西王国和墨西哥的军队一起参加这个行动。

果然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啊!马蒂尔德为了儿子的国家可真是操碎了心。朱济世心想:‘如果胡安这次打得不顺利,这位罗马帝国的女恺撒多半会让墨西哥军队直接参战吧?’

美利坚帝国算是完了!现在的问题就是能把这块大蛋糕分几份了?

第三份奏折是来自南方军的,原来的总参谋长焦亮大将已经去香港接管南方军了。新官上任的焦大将并没有急着向英国发动攻势,而是在耐心准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之前的连番恶战之后,南方军下属的海陆两军都需要休整。

陆军方面,由于印度军的败北并且集中于吉大港,东辉和大理全都非常空虚,必须迅速调遣军队前往镇守。特别是大理国境内还有不少缅人的游击队在活跃!

海军方面则是忙着修理受损战舰和运输小股陆军去占领南洋诸岛。南海大海战固然是大捷,但是大明海军的损失也不轻。在最后的追击作战结束后,报上来的损失是两艘战列舰沉没,两艘战列舰报废(没有修理的价值),三艘装甲巡洋舰报废,一艘快速轻巡洋舰沉没(在马六甲海峡撞上了英国人的水雷),六艘武装商船沉没,八艘装甲巡洋舰重创(包括一艘南直隶级),十二艘轻巡洋舰重创,另外还有一些战列舰、装甲巡洋舰和巡洋舰中创或轻伤。

所有受伤的舰船都开回广东的船厂去大修,而没有受伤的舰船则有各种各样的任务要执行,都忙得四脚朝天——英国人虽然丧失了南洋和太平洋的制海权,但是还在想尽一切办法牵制大明的海上力量,或是坚守岛屿,或是用蒸汽帆船执行海上破交,整个夏季南洋地区的战事没有一天停息的时候。

直到8月上旬,占领南洋诸岛的军事行动才算告一段落,只有新加坡仍然在围困当中。新加坡的情况和堪萨斯城类似,18万英印军据险死守,如果要强攻也不是打不下来,只是伤亡数字一定不小——明军高层可不知道二战中日本人是怎么轻取新加坡的——所以在印度吃亏的明军并没有选择强攻,而是想用长围的法子夺取新加坡。

第四份奏折也是南方军递上的,提及的是两套作战计划,一套是朱国雄领导南方军时提出的《澳大利亚作战方案》,主要内容是转用海军主力于太平洋舰队,南方陆军主力于南华方面军,以攻略澳大利亚为下一阶段作战的主要任务。

另一套是焦亮就任南方军司令官后制定的《西进作战计划》,主要内容是转用海军主力于印度洋舰队,南方军主力于印度方面军,不过主要攻略目标却不是印度,而是中东。首先夺取安达曼群岛、锡兰岛、马尔代夫群岛,从而打通和阿拉伯半岛的海陆,将土耳其帝国拉下水,支持土耳其军队将英军逐出阿拉伯半岛和埃及,切断苏伊士运河,以便完成对印度的大包围。

两个方案各有利弊,前者是求稳,先把澳大利亚这块肥肉囫囵吞下去,同时将英国东方舰队的残部歼灭或俘虏。这个计划当然是有胜无败,稳妥的很。而后者对大英帝国的压力极大,很有可能迫使英国最后屈服于大明,割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同时确立大明在印度洋的优势。但是风险也大一些,很有可能和法国撕破脸。到时候海军免不了要在印度洋中和英法联合舰队再战一场!

而且土耳其帝国即使得到了大明的支援,能不能在中东打败英法联军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另外,印度洋大海战即使能胜利,中东和北非距离大明本土的距离还是太遥远了。想要在那里维持一支足以对抗法国的陆上军队,需要占用太多的运力。很可能会影响到北美战场的后勤保障。朱济世很快就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支持朱国雄提出的《澳大利亚作战计划》——新君登基之后,必须要用一场万无一失的胜利来树立威信,是容不得半分闪失的。

研究完了两份南方作战计划,已经是夕阳斜下的时候,朱济世的最后一天皇帝工作已经结束。从明日开始,他就是太上皇帝了。

第1441章 宣武帝

光复29年8月18日。

翁同龢今天早早的就来到了温泉宫的武德门外,比他过去担任御书房大臣的时候还要早了几刻钟。身为神盾卫指挥使,他将和应天卫戍区司令官、大明内政部尚书还有温泉宫总管等人一起,共同负责内禅大典的安全。

但是当他抵达武德门的时候,外面已经站满人了。

朱红色和灰色、蓝色的官袍军服簇拥在武德门外的广场上。都是前来参加内禅大典的大明文武官员。

翁同龢在人群中发现了楠本稻的身影,这个日德混血的女人没有儿子也没有丈夫更没有家庭,唯一的女儿是朱济世的首席侍女。倒是可以无牵无挂的入宫任职。和历朝历代的情况不一样,宫廷总管并不是拥有品级的官员,只不过是皇帝或太上皇的管家婆,但却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新任此职的楠本稻穿着一身唐式的襦裙,带着几个上了点年纪的女官——都是没有成家准备在宫中终老的女人——正在给官员们分发早点。自打实行了责任内阁制,大明朝廷很少举行大朝会,所以武德门外也没有专门卖早饭给官员的店铺小贩,出于对官员肠胃的关心,每次大朝,宫中都会预备早饭和午饭。都是些非常简单的饮食,不过却能让官员们免除挨饿的窘境。

翁同龢在一旁冷眼观察着,每个官员对于楠本稻都是恭恭敬敬的——身为神盾卫指挥使,他还知道这段时间大明政商两界想巴结这对母女的人是很有一些的,只是苦无门路。很显然,大家都知道谁才是真正一言九鼎的人物!

时间一点点过去。

武德门仍然没有打开,也不知道大明光复皇帝今天的身体怎么样?能不能坚持下整个内禅大典?

这样的疑问,缠绕在每一位地位不够高,也无法洞悉宫中内情的大明官员心中——虽然大明宫廷已经一再宣称皇帝身体健康,大明政商两界的大人物们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的消息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不到60岁的天子内禅,还是让所有人都忐忑不安。

武德门的另外一边,突然传来了纷乱的脚步声。

门外广场上顿时安静了下来。随后大门洞开,不仅两边的侧门大开,连常年紧闭的正门也中开了。这正门是天子正式出入宫禁或太子即位时才会打开的。

‘三十年的太子终于熬成皇上了!’

当年跟随朱皇帝打天下的勋臣们都在心里想着,他们都是“看着”朱国雄长大的,现在又亲眼看着朱国雄登上了皇帝宝座,心里面悬着的最后一块石头也算着了地——皇长子朱国杰和东华王朱胡安这两支皇家血脉,已经无缘大明皇统了!

因为朱国雄今年只有三十多岁,身体很好,而且还有四个嫡子,最大的已经十岁,大明皇位后继有人,大明天下至少也能有数十年的安稳。

而接下来从武德门中出来的是宗人府大臣岷国公朱原善,他是为数不多的非朱济世一系的大明皇族之一,而且还是大明复国元勋,现在是来向群臣宣读朱济世的传位诏书的。

诏书是翁同龢起草的,是他在御书房大臣位置上写的最后一份诏书,尽管写得很出彩,但是却没有几个人有心细听,大家关心的只是最关键的一段:‘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温泉宫,皇后称太上皇后。’

‘终于落定了。’

在朱原善传旨的时候,朱国雄已经换上了龙袍,端坐在了原本属于朱济世的宝座上,心里面长长吁了口气。

“皇儿,坐在上面是什么感觉?”朱济世坐在旁边一张小一号的椅子上,笑盈盈地问道。

“儿臣只觉得有万斤的重担压在肩头。”朱国雄一本正经地道。

“是吗?朕御极天下三十载,可不觉得有万斤重担啊。”朱济世笑着说,“皇儿,你知道朕刚当皇帝的时候在想什么吗?”

“儿臣不知。”

“朕在想该让德川家多送些美貌和女供朕享用,莫要白白辜负了大好年华。”

朱国雄一愣,在惶惶大殿之上,大明太上皇帝居然在说这样的话。他顿了一下,笑道:“儿臣让幸义弟去给父皇再选些美貌和女吧。”

朱济世哈哈一笑,道:“雄儿,你倒真会当孝子啊!不过朕身边的女人够用,不劳你和幸义费心了。”他的语气突然放沉,“雄儿,你和以后的大明皇帝是不能如朕这样荒淫的。一来你们没有朕这等威权,大明天下是朕恢复的,五华诸夏的江山都是朕一手开创的,在天下万民看来,朕就是神明,至高无上,不可亵渎。

二来时代也不同了,朕立宪法、开议会、启民智,所作所为与历代皆不同,乃是强民富国之路。可是民强了,君就不好当了。再要像朕这样纵情享乐,恐怕就要为天下亿万百姓所憎了。欧洲列国革命的前车之鉴,当引以为戒。”

朱国雄道:“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朱济世这个皇帝,大概是中国有皇帝以来当得最舒坦的一个。不仅文治武功是前无古人,而且兜里的钱也比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多,身边的美貌佳丽在数量上或许不是最多的,但是却汇集了东西方的绝色,足够让自古以来的皇帝们馋得直流口水。但是这样舒坦的日子,也就是朱济世一代而已。朱国雄的皇帝可不能这样当了……

“对了,大中华帝国的事情讨论的怎么样了?”朱济世继续问道。

“正在谈。”朱国雄道,“大家都想要一个松散一些的联邦,大明为兄,四华为弟,诸夏是子侄。”

“谁都不愿意太受拘束嘛。”朱济世淡淡道。

“儿臣也是这么认为的,五华诸夏就该是兄弟子侄,如此才能和睦相处。”朱国雄接着道,“现在选举大中华帝国议会,制定《大中华宪法》,成立大中华外交和军事委员会,成立大中华关税联盟,将大明皇家银行和东华银行、新日本银行合并为大中华银行等诸多提议都已经得到通过。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就是吸收新成员的条件和程序。”

现在参与大中华帝国组建谈判的国家是:大明、东华、西华、北华、南华(尚未正式成立,但是已经有了临时政府)、日本、朝鲜、新日本、大理、琉球、吕宋、东辉、暹罗、阿拉干、丹纳沙林(公国)、金州、金边(公国)、琅勃拉(公国)、万象(公国)、占巴塞(公国)、不丹(公国)等21国。

不过现在臣服于大明帝国的太平王国、西清王国、吉大公国,筹建中的爪哇王国、望加锡公国(苏拉威西岛)、帝汶公国(包括帝汶岛及周边小岛,其中帝汶岛是原葡萄牙殖民地,被大明强占)、巴厘公国(包括巴厘岛、西怒沙登加拉岛、东怒沙加登拉岛、松巴岛等岛屿)、摩鹿公国(马古鲁群岛),还有尚未被大明占领的新几内亚、新西兰等10国,以及散布在太平洋上的一些芝麻大的小国,目前都没有确定要加入大中华帝国。

而且将来也难保没有其他的小国羡慕中华文明,想要加入到大中华帝国中来。所以大中华帝国应该是一个允许加入的联合帝国。那么就有加入条件的问题了……

“嗯,这个问题必须慎重!”朱济世点点头,“大中华帝国当然不能随便加入,同样不可随便退出!因为一旦加入大中华帝国,其国民就可以在整个帝国自由迁徙,人口可以向帝国中富庶的邦国流动……实际上就是在分享整个帝国的财富和福利。如果任谁都可以加入,将来大中华联邦的资源和生存空间怕是不够大家分享啊!”

“儿臣明白。”朱国雄点点头,“可是太平王国和西清王国,眼下似乎也没有要加入的意思。”

“朕知道,”朱济世笑了笑,“太平王国和西清王国都自有国情,的确不大适合加入大中华帝国。不过此二国都是我大明藩属,这是不会变,也不敢变的。”

大中华帝国是有宪法有议会的,就是说……不能无法无天的胡来了,可是西清王国和太平王国却是没有宪法没有议会的专制国家。其中太平王国还是政教合一,对内仍然称太平天国。

“西清王国和太平王国还是维持现状,虽然现在有了大中华帝国,但也不等于我大明不能再接受藩国。”朱济世捋着胡子交待道,“大中华帝国的成员,皆是大明的兄弟之邦,而藩国则是大明之臣,两者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儿臣明白。”朱国雄恭敬地回答。虽然他现在已经是皇帝了,但是在朱济世这个太上皇跟前,依然只有聆听教诲的份儿。

此时,在大殿外伺候的侍从突然高喊了起来:“诸王百官入殿参拜!”

随后大殿的几扇大门全都被推了开来,大明帝国的文武百官以及在应天的诸夏国王,全都排着队鱼贯而入。他们是来朝拜新君和太上皇的,大明皇朝的内禅之礼现在就算正式开始了。

第1442章 罗马在一夜之间建成了

1876年8月20日,盛夏的罗马情空万里。

在朱济世让出屁股底下的皇帝宝座后的第三天,在罗马大皇宫外的广场上,罗马帝国步兵的蓝色军装一片片地履压而过,让这座古罗马帝国的首都,似乎在这一刻恢复了昔日的全部荣光。

千千万万名士兵,迈着正步,举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随同金光闪闪的罗马鹰旗向前移动着,听从着军官的口令或停步,或转身,或改变队形,最后在大广场中组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步兵方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