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济世从书桌上取过一封书信,递给左宗棠道:“军师,你先瞧瞧这个,这位穆翁现在做事情的劲头还很足呢,想要在广东办铸币厂和铁厂。对了,还有一位叫魏源新科进士也到了洋务衙门做事,当了林穆翁的总文案,军师可认得此人?”

左宗棠接过书信,一边看一边对朱济世道:“魏墨生此人我认识,也是我们三湘子弟,颇有才学,又能任事,在贺耐庵(贺长龄,现任云贵总督,左宗棠老师的哥哥)、陶髯翁(陶澍,已故两江总督)和林穆翁幕中做事时就展露才华。还写过一本《海国图志》,专门介绍外洋诸国情况。虽然不能同琼斯先生的《西行漫记》相比,不过在中国之人来说,也算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了。只可惜道光昏聩,不识英才,如魏墨生这样的大才,也被一篇八股文章所累,蹉跎半生,才得了个进士。已经五十多岁,不过是个从五品的知州衔,这辈子督抚无望,部阁也无望了。”

他这话说的感慨,其实是在替魏源的进士惋惜。儒家士子,是讲究忠臣不二主的。魏源如果不中这个进士,不过是举子捐候补官,没有食过君禄,自然不需要给满清尽忠。现在正好投靠朱明,尽可一展所长,将来督抚部阁是毫无困难的。可惜却在道光二十五年中了个进士,还放了洋务衙门的差事,只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进士,还能有多大前途?好端端一个英才,就此埋没了。想到魏源,左宗棠顿时觉得自己无比幸运,他也已经35岁了,再考个四五次会试,这辈子就浑浑噩噩过去了,幸好遇上朱济世这个明君,将来少不得要图形功臣阁的。

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左宗棠一心二用,已经把一封错字连篇的书信看完。这封信是张泽根托人捎来,他现在是洋务衙门顾问罗德理的长随。信中,张泽根报告了林则徐接见罗德理时的情况。这位做事情劲头还很足的满清名臣正筹谋要在广东开铸币厂和铁厂,一为朝廷敛财,二为北京的八旗炮厂、枪厂提供原料。

“呵呵,这道光果是昏君,为我大明做嫁衣却不知。”读完书信,左宗棠便抚掌大笑起来。

“左先生何出此言?”问话的是罗香菊,她姐姐正在待产,朱济世“秘书”的工作就由她来担任,张泽根的信,也是由她先过目,因此知晓内容。

左宗棠捋着胡须道:“满清的炮厂、枪厂均设在北京,却不肯在北京周围寻找煤矿、铁矿,开办铁厂以供原料。而将铁厂开在广东,使人万里转运,不但运费高昂,而且一旦广东为明公所取,这铁厂便为明公所有,我看可以暗中助林穆翁一把。”

“满清为什么不肯在北京周围开矿炼铁呢?”朱济世隐约记得后世新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就在北方,而广东境内虽有韶钢、广钢,但是规模不大,效益也平平。

“准是那些腐儒用什么龙脉五行之说蒙骗道光,他们满人也迷信,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左宗棠笑着解释,这大清朝的科举就考八股文章,有真才实学的人未必能高中,中了进士的多是腐儒,正事儿干不了,就喜欢折腾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八旗一帮糊涂蛋也喜欢这一套,庙堂之上,多有荒唐之论,不足为奇的。

“琼州和韶州都有铁矿,不如让穆翁把铁厂放在那里吧。”朱济世还是知道石禄铁矿和韶关铁矿的,后者是广东韶钢的根本,朱济世是广东人,当然知道。前者在这个时空已经很有名气,朱济世是到了香港后才听说的。

左宗棠摆摆手,笑道:“铁厂、钱厂必是设在穆翁眼皮底下的。穆翁为人我最清楚了,为政必躬亲,铁厂、钱厂之事必是穆翁亲理。”他看着朱济世道:“明公如果同那罗德理有联络,千万提醒他一声,可不能把林穆翁当成白斯文。”

第167章 替他人做嫁衣

广州,洋务衙门。

“穆翁,根据我们的调查,广东有极好的发展西洋工业的条件。首先是人才不缺,广州历来就是对外贸易交流的口岸城市,因而广东人对西洋事务的了解要远远超过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者极多。而且广东的手工业向来非常发达,如佛山的制铁业、铸造业在前明极为发达,佛山出品的铁器、铜器一度行销整个南洋。就是目前,佛山铁业仍然是全中国最为发达的,想要雇佣善于制铁、锻造、铸造的工人一点都不困难……”

正滔滔不绝给林则徐灌迷魂汤的是洋务大臣衙门的是位洋大人,知府衔的顾问罗德理。这个洋鬼子现在是全副顶戴花翎,一副满清朝廷命官的打扮,说得也是一口极流利的广式官话。而且讲的也头头是道,身为听众的林则徐更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就凭广东人比较了解西洋,还有不少人能讲洋文,这广东的确是全中国最适合发展西式工业的地区。罗德理说的没有错。

“海安,”林则徐唤着洋鬼子罗德理的字号,“你说说看,如果国朝要办西式工业,当从何处着手?”

“当然是军工!”罗德理早就琢磨过该怎么忽悠林则徐了,如果说要从纺织工业和修铁路开始搞,估计林则徐根本就不会听。“西洋各国之中,凡属列强者都有强大的军工作支撑,否则一旦同外国开战,武器弹药就会受制于人,这仗是没有办法打的。”

林则徐点点头道:“老夫也是这么想的。海安啊,如果我大清要办军工的话,又当以何为先?”

“办军工当以采矿为先。因为造枪铸炮的主要原料便是钢铁,如果钢铁都购自海外,同样是受制于人,自办军工就毫无意义。而要炼钢铁光自办铁厂也不行,还需自办铁矿、煤矿。而广东的矿业向来发达,梅州、韶州都有现成的铁矿、煤矿,琼州府的临高县还有一个大型铁矿。如果朝廷要在广东自办铁厂的话,应该在梅州、韶州、临高三地设立矿务衙门,聘请西洋工程师,购买西洋采矿设备进行大规模开采。”

一旁的白斯文也附和道:“穆翁,咱们广东自乾隆年间就开了矿禁,因而矿业发达,熟练的矿工也好找。要是在北边儿还行矿禁的省份,想要开铁矿、煤矿都不大容易。因而这铁厂只能放在广东,炼出钢铁再运往北京供给八旗炮厂、枪厂。”

听到白斯文的建议,林则徐赞同地点点头,而罗德理却在心里面哭笑不得。这满清官僚的脑子怎么都蠢成这样,到现在还以为能垄断造枪铸炮的法门,他们难道不晓得济世行是眼前全球第一大军火制造商吗?在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和美利坚都开了制造杰森式手榴弹和铵油炸药还有黑火药的工厂,而且已经始涉足枪械制造了。不过这话是不能当着林则徐、白斯文两个满清大员说的。

“采矿之后,当是交通。因为广东的煤矿、铁矿并不集中一处,穆翁又想将铁厂摆在广州。因而铁矿、煤矿和铁厂之间的交通极为要紧,卑职建议修建铁路以通往来……”

林则徐摆摆手道:“铁路……暂时不考虑,不过可以着人整修道路,发展水运。”

读了朱济世翻译出版的那些个著作,林则徐自然知道铁路是个什么东西了,不过立即在广东修筑铁路还是操之过急了。他考虑的倒不是风水龙脉之说,而是洋务衙门的经费实在有限,不能办太多的事情。

“那么……就该是培养人才。”罗德理斟酌着用词,“无论是西法开矿、冶铁,还是造枪铸炮,都是需要专门培养工匠的。卑职建议在广州开设一个工匠学校,聘请西洋能工巧匠为师,将各种技法传授与中国工匠。另外,还应该在广州开办一家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

白斯文也道:“穆翁,西洋列国都重视工匠之学,不仅有普通做工的匠人,还有专门研究工匠之学的学问家。那朱逆便是个研究工匠之学和医学的大学问家,他的香港济世大学就是传授工匠之学和医学的。”

林则徐捻着胡子叹了口气,左宗棠已经托人给他捎了封信,将朱济世的底细一一告知。他现在晓得朱济世不仅是工学和医学大家,还精通商道、兵道,说是全才也不为过。只可惜这样的人才不能为朝廷所用,不仅朱济世这等人才不能用,就连左宗棠这样的大才同样不容于庙堂。就算广州办了“工学堂”,教出来的学生,又能得到多少重用呢?

“穆翁,这西洋的采矿、冶铁之法尽可以传授,不过造枪铸炮还有配置火药之术不可轻传,须得由内务府选派专人到广州来学。”

是啊,枪炮火药都是军国利器,必须要掌握在旗人之手,怎么可以教给汉人呢?

林则徐点点头,一本正经地道:“恩铭所言极是,这等枪炮火药绝不可落入居心叵测之人的手中,否则必为国朝巨患。”

这两个中国大官怎么可以这样……一本正经说着自己也不相信的话呢?他们要生在欧洲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律师的。罗德理不确定地想着,嘴上却接茬给大清王朝支昏招。

“采购机器,选择厂址,建设工厂这些当然也是必须要做的。开办铁厂还需烧造耐火砖,建反射炉、坩埚炉;开矿场和铸币厂需要采购蒸汽机和模具;开枪厂、炮厂也需要蒸汽机、模具、车床等器械……”罗德理装模作样地心算了一下,对林则徐道:“穆翁,卑职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些个开销加在一起大需要花费三百万两银子。其中约一百八十万两是采购器械所需,剩下就是工厂建设的费用。”

三百万两银子……这当是天价啦!是把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大人当傻瓜在宰!

“三百万两是不是多了一些?”林则徐眉头微皱,看着罗德理问道。

罗德理也笑了笑,回答道:“那一百二十万两的建厂经费下官不方便评论,不过就一百八十万的采购经费而言……的确是贵了。如果换朱济世来做这些事业,有六十万两就足够了。但是换成咱们大清,一百八十万两还是要的。”

“这是怎么个说法呢?”林则徐心说,难道大清朝就是可以随便宰的傻瓜吗?

罗德理一脸为难地道:“因为朱济世本身就是英吉利巨商,他要购买机器设备不需要去欧洲,直接在印度下单即可。而且也不需要买新出品的机器,买些加尔各答厂淘汰的旧货就可以了——这个印度加尔各答兵工厂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投资,是昔日全世界最大的兵工厂,不过自欧洲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山河日下,世界头号兵工厂的宝座已经被朱济世的济世行所取代。最近加尔各答厂又在裁汰人员,出卖机器,据下官所知,朱济世已经着人去低价购买用于兰芳的工厂了。

而我们大清是不可能向英吉利的加尔各答厂买旧机器的,一来咱们和英吉利关系不大好,他们不肯发卖。二来旧机器的质量没有保证,买来以后要是不能用,对方也概不负责。这个麻烦自然难不倒济世行的工程师,就是坏了的机器他们也会修好的,可咱大清这里……没有这等人才啊。所以只能走法兰西的路子买新机器,这个价钱贵,运费也高,非一百八十万两不可。穆翁如果不相信,可以请塞古尔行、汇丰行的大班来广东询价。也可以请美国、普鲁士、西班牙的洋行大班来广州,如果有低于一百八十万两报价的,下官情愿革职。”

第168章 助敌为快乐之本(上)

罗德理当然没有被革职,非但没有被革职,林则徐和白斯文还联名给道光皇帝上了保举折子,要给罗德理升官儿。

因为林则徐在询问了塞古尔行、汇丰行、旗昌行等几个非英资洋行的大班之后,确信罗德理给出的180万两白银的报价真是最低价了!

而白斯文则得了十万银元的贿赂——他当然是大清王朝的忠臣,可也是贪官!谁说这贪官就不能当忠臣了?这忠不忠和贪不贪,其实也没多大关系的。

“明公,这是罗道台给您的亲笔信。”

张泽根将一个蜡封的信封双手递给了办公桌后面的朱济世。

“坐,坐下说话吧。”

朱济世一边招呼张泽根落座,一边拆开信封,取出里面信筏一目十行看了一遍,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明公,有什么好事情吗?”

左宗棠摇着纸扇,笑呵呵地问朱济世道。他现在是军师嘛,自然要跟着朱济世身边摇扇子的,这是军师的谱,就是大冬天也要摆出来的。

“当然有好事情啦,大清朝预备花300万两银子开矿山,办钢铁厂、铸币厂、火药厂、枪炮厂了,要大办洋务了。”

“300万两!?”左宗棠吃了一惊,“林穆翁没那么好糊弄吧?”

“这个……隔行如隔山嘛,林穆翁到底是不会做买卖的。”朱济世放下书信,脸上都笑成一团了,“其中150万两的设备采购订单是由汇丰行、塞古尔行拿下的,其实就是给我们的,总能落下90万两的利润。”

“有那么多?”

“当然啦,”朱济世笑了笑道,“这个机器也是有新有旧,运输又有远有近,门道大着呢。别说林则徐一个不会做生意的外行,就是我这个大商人,也不一定能都搞清楚。所以济世行是有一套西洋企业管理制度,有董事会、监事会,有严格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制度,还聘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管理,还实行了管理层持股制度。满清的官办洋务工厂,若不能全面引入这一套商业制度,只是将工厂当成衙门来做,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官办企业并不是一定办不好,眼下欧洲也是有不少官办企业的。但是身为一个成功商人,朱济世深知管理一家大企业是极为复杂和困难的事情,绝不是一帮对生意经一窍不通的官僚可以管好的。

“如果满清想要办好洋务工厂,最好的办法还是高薪延聘西洋各行业的专家来负责具体的管理和经营,同时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学习工商管理和工学技术。等到官办的洋务工厂形成规模之后,再出售给私人资本,将大部分官办企业变成私营企业。”

朱济世现在说的这套办法当然是他作为一个大商人的心得。虽然外国的职业经理人未必可靠,然而肯定比一堆完全不会做生意的外行在瞎折腾要强。济世行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地步,并不全得意于朱济世开金手指拿出来的几个重大发明,同斯科佩尔·威廉、安德鲁·琼斯、汉斯·施密特、弗兰克·哈恩、布隆施泰因父子、贝色麦、柯拜这些西洋经理人和工程师的贡献也是分不开的。

在历史上,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所推行的“殖产兴业”政策,也是如此。同国家的钱请洋人来办工厂,等到有了效果再低价出售给三井、三菱、川崎、古河等大资本家。虽然有国有资产流失的之嫌,但也确实扶植出了一批实力强大的财阀,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的工业化。

而在眼下朱济世统治的兰芳,也成立了一家由朱济世出资,由贝色麦担任大班的兰芳行,算是半官办的企业。主要任务便是在兰芳开始“模范工厂”,除了最核心的钢铁、军工、采矿、橡胶种植、棕榈树种植等产业之外,还涉足制糖、纺织、酿酒、造船、土木建筑、铁路等行业。所执行的使命倒是和日本的“殖产兴业”类似。

左宗棠从朱济世手中接过信筏细细看了一番,笑着说道:“明公,您不会真让满清把这些军工机器运到北边儿去吧?”

朱济世闻言一笑,默默算了下日子,笑道:“交货期不如就定在明年年底如何?”

“明年年底?来得及吗?”左宗棠笑呵呵望着朱济世。

“来得及!其实还可以早一些的,不过总要给林则徐一个做事情的机会吧?”朱济世说着话就取过纸笔,给罗德理写了封回信,信中除了同意罗德理提出的报价之外,还约罗德理到香港岛一见。

……

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