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唐-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⒙逖簟⒊ぐ病⒀镏荨⒐阒菡饧父龆蓟嵊氲侵葜涞男偶实菹低场

为此,镇国军还发行了第一套邮票以及信封,只要买镇国军的发行的邮票,在信封上贴上邮票,然后把信放入镇国军在各城的邮局邮箱中,自有镇国军的邮局驿站将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

果然,车把式很快回来,背了几个包裹。

“把式你还帮捎带东西啊?”李璟笑问。

车把式将几个包裹绑在了车顶上,笑着回道:“邮局的信和几个包裹,都是送到旧城的,我顺路捎带。”

“邮局不是有专门的驿车吗?”

“确实有,不过有时东西少或者跑不过来时,邮局就会让我捎带一些,反正我每天都要来两趟。不过也不是免费捎带,带一次,收一趟十文车钱。”车夫笑着道。这个捎带还是不错的,每天往两边捎带,光这个一天就能收四五十文钱了,一天的车马钱就回来了。

“寄信的人多不?”李璟问。

“寄信的不少呢,现在这样寄信确实方便了许多,比以前的驿站的信要快的多,而且丢信的情况也少,收费还低。不过寄包裹送东西的也多呢,不少包裹都是托我送。”车把式一边赶路一边道。

李璟点了点头,李良几人也都对李璟笑了笑。驿站系统做为传递消息和接待路上官员之用,这是必不可少的设置。但驿站的消耗也大,每年都得往里面扔进许多钱进去。大唐最多时有近两千个驿站,可到如今也已经裁撤了许多,就是因为太消耗钱。这是个只出不进的大洞。

记得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就是一个驿卒,最后因为被裁员下岗,下岗后工作不能安置愤而造反,连北京都打下了,皇帝都逼的上吊了。

李璟和李良等官员研究许久之后,都认为驿站不能撤,但也不能就这么年年不断的扔钱进去。最后,李让提出把驿站扩大些,驿站顺便经营一下客栈、饭店和货仓。这一点李璟最后同意了,虽然驿站是军事设置,但兼营下民用也行,毕竟两者经营上相通。李璟也顺便提了自己的想法,就是把以前驿站经营的这个私人信件传递业务搞大一些,通过驿站系统整合成一个更快捷完整的邮驿系统。

邮局驿站不光送信,还负责运送包裹,兼而经营客栈、饭店、货仓,虽然人手可能增加了,但同时也多出了许多工作位置。并且,既方便了百姓,同时也还能通过经营这些民用赚钱,补贴军用的驿站系统,不使其糜烂。

马车铃铛铛铛的轻响不停,李璟慢慢的感受着这巨大的变化。

这条连接新城旧城和码头的道路十分宽阔,有十丈宽,可以并行数辆马车,而且黄土做基,又垫了一层碎石,然后又是一层煤渣,最后垫了一层白沙,还有专门的养路工人。坐在这四轮马车上,根本感觉不到什么震动。

李让几人这时已经和车厢里的其它人都聊的火热,那几个如李璟所料,几个外地来登州寻找商机的洛阳商人,那几个年青的士子则是登州学校的老师,去老登州城的东街买书。登州城的东街,现在几乎成了纸墨笔砚和各种书籍一条街,还有好几家印刷厂与书坊都集中在这里。每到周末,各校的老书学生前来买书买纸的无数。

“师傅,去旧城,还有位子捎带一下吗?”半路上,路旁的槐树下一个全身火红的年青女子挥手拦车,那露出来的一截浩腕令人心动。车中正在说话的一众人的目光,一下子全被吸引了过去。

车把式停稳了马车,微笑道:“有位置,有位置,就是车上已经有有人了,不知道小娘子介不介意。”

那女子约摸二八年华,穿着一身火红,看那料子,是上好的镜花绫,脖子上一块围脖还是一块狐狸皮。梳着一个姑娘的发髻,虽然没插什么首饰,但她那身上的布料还有娇嫩的皮肤,甚至是那动人的眸子,落落大方的表情,都说明,这不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

“没关系,如今女子都能入学堂读书识字,还能出门入工坊做工赚钱了,一同坐个马车又有什么关系。”女子很是爽朗的道。车夫把她的行礼放上车顶,请她上车。

车厢里的几个人顿时一齐起身,十分有风度的挤到后面来,把前面的位置让给了这位美貌的女子。

女子道了声谢,倒是不客气的坐在了前面。

李璟仔细的打量了这个女子几眼,总觉得有些面熟。最后目光落到了她那火红的直领大袍衫上,那那挺拔的位置上方一些,终于看到一面小小的铜章,上面是一个熟悉的标志。图案由四叶草和一个圆组成。整体看起来简洁大方,四叶草的四片叶子用四颗心组成,圆的底色是绿色,四颗心是白色,十分的协调。

这是镇国军医药行会的标志,整个镇国军辖下的各个诊所、医馆、医院、乃至于游医还有各家药店药材铺,都归属于这个行会之下,统一管理。在家行会下的医馆和药店中,都有这个标志。不过个人佩带这个标志的,只能是医生,并且得是正规医生,学徒是不能佩戴的。

如此年青,居然就是一名拥有正式行医资格的医生了,让李璟微微惊讶。

李让打开折扇折了半边脸,悄悄把头移到李璟耳边,小声道:“她是登州医院妇科和儿科还有产科、护理科的首席医生,并且精通外科手术,还是医生院女校的校长。”

李璟终于知道这个女人是谁了,“小医仙林月如!”

李让点点头,李纯等人也是早认出了小医仙林月仙的身份,一个个都是与她见过面的,这个时候全都打开折扇低头聚在一起。

第573章 今日头版头条:王仙芝死而复生,黄巢兵逼洛阳城!

小医仙林月仙的大名,李璟可是闻名已久。

这是一个相当传奇的女子,她的外貌看似只有二八芳龄,可实际上,却已经年过三十了,可谓是十分驻颜有术。

不过她最著名的还不是她那比实际年纪年青了近一半的容颜,而是她一手极为精湛的医术。

据传闻,林月如祖父本长安任职御史,后辞官归乡自耕自读。在林月如还很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云游的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林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中,让座沏茶,还热情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神方》。后来,经过不断的练习实践,在张小娘子二十岁前,她就已经成为了一位精通外科的著名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

后来,她嫁给了父亲的世交好友之子,其公公曾任朝廷刑部郎中,在冯翊乃是有名的医生,就是她婆婆也对医药十分精通。她嫁入夫家后,一面把她的外科医术传授给她的丈夫,还跟着公婆一起研习医术。

婚后不久,她得气血失调之病,她不仅没有放弃学医,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为研习对象,自己开方配药,终于治好了病。不久,她婆婆卧床不起,临终前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她。

在这个时代,一些闺阁千金和富豪眷属,生了妇科之病,由于观念的束缚,往往羞于请男医诊治,因而常常贻误病情。林月如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女性患者纷纷前往。她将公婆传授的医生与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写成了一部《女医杂录》。

李璟在登州开设医学院和建立综合医院,四处邀请娉任各方的名医前来。

林月如既精通外科手术,更擅长妇科,李让亲自前去请她。本以为会很难请,却不料丧失寡居的林月如听说并不是单单请她去给有钱人治病,而是镇国军大帅李璟在登州开设了专门的医学院,甚至还专门设立了女子学习的妇科、产科、儿科和护理几个科目,邀请她去给女学生们担任老师,并且主持登州医院这所统合大医院的几个科室时,她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林月如到达登州之后,立即投入了工作。李璟听过李让数次报告,说林月如干的很出色,他一直想找机会见她一面好当面感谢,只是一直没机会,没想到,今天会在这样的场合下遇见。

马车上的人,除了李让等几个一直摭着脸外,其它几人倒是有些跃跃欲试的想上前搭讪。不过林月如虽然长的只有十六七岁样子,可人却是已经三十出头了,因此,几句话就轻松的把他们挡到了一边。然后干脆从随身的小包里拿出了一几大张写满了字的纸张打开摆在面前。

那几个刚来登州的商人和士子都有些好奇的看着那上面的字,还没有看到这样的书籍。上面似乎记载着各种消息,甚至有近日发生的一些消息。

几个年青士子和商人都被林月如手中的纸吸引了,可又不好凑的太近观看。

倒是前面赶车的车夫也看到了这个,笑着道:“没想到姑娘还是个识字的,这就是报纸吧。”

林月如轻笑了下,“师傅你还真是见多识广,这报纸可是新出来没多久的呢。”

“我在邮局见过,听说现在只是什么试发行,不过据说试发行很成功,很受欢迎呢。听说下个月就要正式发行了,邮局的老梁还和我说,让我以后每天给顺路帮他卖报。不过据说这个报纸一份要过十文钱呢,真不便宜。”车夫虽然嘴上说贵,但心里却是高兴的。他已经和邮局说好了,以后从旧登州城顺路往新登州邮局带报纸,另外还帮着在马车上给客人们推荐卖这报纸,说好了,卖一份报纸他能得一文钱。一天要是能卖个十份二十份,一月下来,那就是好几百文钱呢。

“姑娘,这报上写的都是些啥啊,能念来听听不?”车夫笑道。

林月如倒是没什么架子,“十文钱一份报纸,我倒觉得还算划算,整整四大张纸写满了呢,可惜就是字太深,年纪大点的,估计得用那放大镜和老花镜才能看的清楚了。”

说着便挑了一段新闻念了出来,林月如的声音软糯好听,听她念报,其它人倒好似在听戏一样。

李璟倒是早看过这报上的内容了,随着邮驿系统的成功实行,李璟便新成立了一个出版局,专门主管现在因为造纸术、印刷术等十分成功,而导致的印刷出书成本的降低,而繁荣的出版市场。由出版局统一管理,所有出版的书内容要经过审核,而且对外出售方面,也要受到管制,比如涉及到农业以及手工业还有军事方面的书籍,是严禁向大唐以外出售的。而诗经、音乐、佛经、道藏等这些,就完全不受约束。

在出版繁荣之时,李璟便着手成立了九州报,九州报现在还在试发行,九州报采用对开八版面,是大报。登载的内容很多,第一版头版就是镇国军长安进奏院发回登州的邸报上的朝中大事等。后面还有地方版,以及要闻、经济、时事、诗歌、甚至一些小说、歌曲等等。李璟计划将来还要发行图片版,以及广告等。并且还要发行内部阅读的参考版,以及周刊等。

报纸是最后的宣传和掌控舆论的工具,因此李璟早想好,报纸和杂志等将来一定要控制在官方手中。把报纸分为普通报和内部参考消息版,也是如此。普通报要多宣扬一些好的消息,而参考版,则会通报一些重要的消息,以及一些要恶性的事件等等。

今天报纸的头版头条,是一个相当重磅的消息。

久不露面的黄巢军在沂州兵败后终于再次出现在天下百姓的视野里,不过他已经从东海边的沂州西进了上千里,直接出现在了东都附近的河南府阳翟县,并且攻破了阳翟,距离东都洛阳只有数百里地了。

而这,还不是最震憾性的消息,更震憾的消息是,早在数月前在沂州被斩首送往长安的草贼首领王仙芝死而复活,率领尚君长等一票草贼,攻破了距离阳翟南面只有数十里地的汝州境内郏城。

两支草贼几乎同时出现,黄巢破河南府阳翟县,王仙芝破汝州郏城县。

这个消息一出,可谓是震惊所有人。这个消息登州并不是最先知道的,事实上,这已经是半个月前的事情了。长安的天子和田令孜与西门思恭、杨复恭等人高兴了没几月,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是不敢相信。

但事实上,洛阳的杜慆和忠武的崔安潜都已经确认了这个消息,并火报长安。

黄巢突然出现洛阳附近,攻破了阳翟,这还算不上太让人吃惊。真正让他们吃惊的还是王仙芝的死而复生。不管怎么说,当初王仙芝首级送往长安后,加上草贼黄巢败逃,王敬武被俘,天下其它各地大大小小的各路叛贼确实消声匿迹,低调老实了许多。可现在随着这两人的出现,各地官府已经在飞报四地贼子们再次乱起了。

皇帝第一时间召宋威入宫应答,宋威这时也是一口咬定,王仙芝已死,连人头都送长安验印过了,不可能有错。事情只有一个可能,草贼弄了一个假王仙芝出来,只是为了借王仙芝的声势。

至于说黄巢和王仙芝旧部整合,他也回答这绝无可能。沂州城虽然是他先制造了混乱,引起了草贼内讧,但无论如何,草贼确实内讧了。而且王仙芝一死,双方的仇恨更大,是不可能汇聚的。眼下的形势,只说明了双方是在共寻出路,不能说他们全流了。不过,看他们弄出一个假的王仙芝来,就更说明了草贼如今非昔比,已经势不如前了。

这个说法得到了朝中大部份人的同意,但不论如何,草贼突然再起,而且一下子杀到了洛阳附近,这已经威胁到了东都。东都若有失,便会天下震动。因此,田令孜、卢携等一商议,向皇帝奏报,继续让调各镇围剿叛军。田令孜想要再次借机把西门思恭和杨复恭踢出长安。

不过这一次,西门思恭和杨复恭却不肯上当了,联合了张泰,终于在皇帝面前卖了回老,得皇帝批准留京。最后天子下诏诏沙陀军监军使杨复恭为招讨草贼都监军使,仍以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不过宋威也不肯再出京了,上次好不容易打了个大胜仗,谁知下次还有没有这么好运气。因此只是托病不出,皇帝也没免他职务,只是令崔安潜为招讨副使。

同时,命崔安潜率忠武军迅速出兵从后方追剿草贼。再命昭义节度使杜审存率步骑五千,会合义成镇节度使李种派来的援兵守卫东都的行宫。

再调宣武节度使穆仁裕赶往洛阳,协助另一位新任招讨副使的杜慆负责防守洛阳。

又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山南西道节度使于瑰各精选步骑两千,挨近通往汝、邓二州的要道。

再命命邠宁节度使李侃、凤翔节度使令狐綯从各自镇兵中,抽出步兵一千、骑兵五百守卫长安的东大门陕州、潼关。

第574章 粮票

“哎呀,朝廷怎么不调咱们李大帅率兵前往啊。要是李大帅带着镇国军一去,什么黄巢、王仙芝通通都得完蛋。他王仙芝就算再有妖术,我就不相信他还能再活过来一次。”

一个洛阳来的中年商人,听说草贼打到洛阳门口了,都是充满了担忧。虽然报纸上面说朝廷已经调动了诸路兵马,可有心人一听就明白。朝廷的调动根本就不是围剿草贼,虽然出动数路兵马。可那几路兵马,一路保洛阳,一路保潼关,还有一路守通往汝、邓的路,也是防止草贼进入山南,从武关一带逼进关中。

真正对付黄巢的,也唯有崔安潜所率忠武军从背后追击了。

朝廷不调李璟入京,当然也是有多个方面考虑的。一来是镇国军太远,远水难解近渴,而且李璟早禀报了朝廷,说是在动员准备收复辽东。田令孜巴不得李璟跑去辽东那个鬼地方,离中原越远越好。区区草贼,不过是流窜的快一点而已,再调李璟来,岂不是白送军功给李璟。因此,田令孜授意,卢携为首的政事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