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母班又跟随重新得到启用的伯父来到洛阳,他以成绩考入太学,高出曹操一头的胡母班上前一把抱住曹操的脖子,二人欢笑跳跃。

越发长得伶牙俐齿的正出子袁术在和几个同样身份的学生,衣着考究地站在一起,用鄙夷的目光打量来往学生,似乎要从人家脸上找出答案:正出还是庶出?

袁术看见张邈,顺势跟了来,大声给曹操他们爆料:各位弟兄,我们学院来了新总长和新教务总长,你们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曹操说出总长是桥玄,袁术扫兴地打了他一拳。但不知道教务长是谁,袁术这才又得意起来,一字一句地说:此人姓蔡名邕字伯喈。

果不其然,袁术说出的名字,令曹操等人一阵惊呼,简直太令人兴奋了!闻名朝野的大学士、大儒蔡邕竟然能来太学当教务总长?他不但字绝、赋绝,还有闻名天下的“乐绝”,他的古琴演奏技巧,当今天下第一!

早在一年前,朝廷为了补充“党锢”中流逝的师资,从全国各地调集来名贤大儒。刚入学的曹操等学生,被当世一位位如雷贯耳的名士大儒们的姓名震得无比的幸福。问题是,即使有了如此强势的师资集中补充太学,靠桥玄特别照顾得以入学的曹操,和被“党锢”荒废掉的这一代学子,能通过即将到来的严厉考核吗?

强强联手前景几何

每年开学之际,大学部都要举办祭祀大典。

新教务长蔡邕现年三十八岁,几乎是男人一生中最具成熟魅力的光景,才、貌、德冠绝当世。他便是日后名闻华夏的大才女蔡文姬的父亲,不光外表令人倾倒,道德更是一流。以孝闻名天下,伺候母病三年衣不解带。跟族中叔伯、堂兄弟三世不分家财。擅长辞赋、文章、算数、天文,更是弹得一手好古琴。

蔡邕一袭黑衣,头戴瘦高而精神、嶙峋鹤立的博士冠,手拿铜铃摇晃,沉着、温和的铃声传遍广场每个角落。广场上几百位学生都停止了各种方言、官话的交流,目光跟随着蔡邕,当他从众人身边走过,留下一丝神秘香气……引诱得所有人的鼻子会不自觉地跟随他转去……他的一切,会让男人相形见绌,让女人忘乎所以。

学生们迅速地站成队列,排好队伍面向北面三米高的祭坛。

蔡邕面色庄严,目不斜视,目光略高于众学生头顶,右手平整地放在胸前,高声宣布:祭祀仪式开始,请诸学子跪请师尊。

学生们齐刷刷地跪倒。全太学二百多位任课先生穿着礼服排队入场。头戴学士冠、脚踩高底方头鞋,恭敬地向着蔡邕和祭坛站列两边。

蔡邕宣布:有请贡品入场。

二十多位校工穿着礼服端着托盘,托盘里放着各种荤素菜肴、果品,列队鱼贯走入广场,来到祭坛下排好队伍。

校工们小心地登上祭坛,将祭祀菜肴放在几案上,退着走下来,拿着托盘退到场边。

蔡邕又宣布:请参加礼颂的小学生入场。

二百多个小学生鱼贯进入广场,只听见轻微错杂的脚步声。

所有小学生在场,排列一圈,朝着祭坛跪定。又一阵铜铃声响过后,蔡邕宣布:恭请总长主持祭祀!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蔡邕的目光看去,桥玄已经换上祭祀礼服。只见他穿戴红黑两色束腰广袖的祭祀礼服出现,头戴比学士冠略粗壮,形状差不多的红黑两色木质冠,黑色冠带整齐地系在下巴处,两边绳结一样短长。

蔡邕身后跟着八位手捧竹简的士大夫,在后面跟着二十位乐手,乐手们抱着各种乐器,吹拉弹唱一路拥进广场。

乐手们在祭台下面跪倒,演奏结束。桥玄带领八位士大夫走上祭坛,八位士大夫分列祭坛两边,昂首挺胸的桥玄伫立在台上,如同将要率领千军万马。看着台下跪倒的几百号学子,如同时光倒转,令他心潮起伏。有过带兵经验的人才感到学子们的可贵:他们可能是未来战场上的将军,是治世为民的能臣,是为皇帝打理天下的肱股。

有过带兵经验的桥玄,曾经铁马金戈,生死不倒,如今却折转柔肠,眼眶湿润,心生万般怜爱。

目下站着的年少学子们就是帝国强壮的未来,民族发展的动力,谁要是毁了他们,谁就是不可饶恕的罪人!

父母是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原动力,那么挥动教鞭的人将是培养帝国未来的强大动力。这种力量是核爆炸,是原子裂变,是可以让大地颤抖、江山改姓的巨大能量。东汉王朝深谙“谁掌握学生,谁就掌握国家的未来”。

桥玄站在祭坛上,阳光洒下一片暖金。远处巍巍皇城,近处层层屋檐。再看看地下跪着的学子,禁不住心神激荡,思绪万千。昔日的浪荡子,今天却要为培养帝国接班人贡献力量。母校,我的母亲,如今您的学子又回到了您的怀抱,要为您拂去尘埃,唤醒灿烂与光明!谁能体会到年届花甲的桥老学子此刻的心情?

在桥玄的主持下,学生们齐刷刷地跪拜天地,然后对着皇城的方向跪拜,再跪拜在场所有教职员工,接着是桥玄讲话:各位同学,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曾经毕业于太学,今天有幸回到这里,受皇帝陛下派遣,率领诸位祭祀天地,因为我们都是天地的儿子。

曹操突然想到曹嵩跟他说过自然才是人类真正的父母,原来出处在这里。

桥玄在祭台上继续说:太学不仅仅是一座传道授业,获得知识的学院,需要学生们身居雍丘、心怀天下。太学的先生们不是仅仅为了让各位学生们知道六礼、七教、八政。也不单是艺术类院校,只是为了教会诸位读懂“四书”、“五经”。学生们各科成绩符合考核标准后,再学点“六艺”,用以愉情喻兴……

台下传来一片会心的笑声。

桥玄继续说:学生们还要争取学会一两门手艺,才能使自己成为生活自立的人,才能更好地帮助天下百姓。只有一心为百姓服务,才能解救万民疾苦,才能真正胸怀天下!

台下掌声雷动!曹操再次热血沸腾,他几乎来不及细想,为什么每次见到桥玄,听他说高尚的道理,都会让他心潮难平?

桥玄转身焚香跪拜天地,蔡邕大声宣布:请赞颂天地、君臣。

曹操经历过好几次这样的祭祀,也参加过多次礼颂,那首《鹿鸣》,曹操早已背诵得烂熟于心。场上所有学生在蔡邕的带领下,一起朗诵《诗经·小雅》之“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等歌颂君臣和睦的篇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唱颂声结束,在蔡邕的主持下,所有太学生跟着蔡邕念学子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也是汉帝国太学数百年不变之训词:吾愿尽吾之毕生,成帝之辅弼,为国之栋梁。

不要小看了祭祀,它是“六礼”中最为重要的:家庭祭祀可以激励儿孙对祖辈的缅怀和敬仰;国家祭祀可以灌输臣子百姓对皇帝和天地的敬畏与忠诚。每年开学的祭祀活动,表达对先哲的怀念,对师长的尊重和对“天地之道”的遵守。对于这些即将走入官场的太学生来说,带他们经历祭祀过程,感受天地尊卑、君臣有序,显得很重要。

要让学生们在做官之前,就要学会对皇帝和政权的敬重。

桥玄主动请缨来到太学当总长,可他那放荡不羁、霸道不吝的“桥大公子”性格,能否给经历“党锢之祸”打击、处于苟延残喘的太学带来一股强劲的治学之风?

名扬天下、文章风雅、琴艺冠绝的名儒蔡邕跟桥玄联手,能将昏睡的太学唤醒吗?

且看总长怎出招

祭祀结束,曹操和所有同班同学来到新教室,宽敞、明亮、装修讲究,每个座位有一张上等舒适草席。席子上放着一张几案,几案上有个学院给每个学生发的柳条编制的箱子,箱子里有各种必备学习用具:毛笔、墨块、砚台、印章料、刻刀、竹简片、布手帕、桂花香沫、鸡舌香。

桥玄既然想来做教育,敢来做教育,就不会无备而来。

他和蔡邕早在一年半以前就一直探讨太学从教学到求学的种种不足和弊端。比如学识陈旧、师资不足、薪水不按时发放、学风掺杂市侩气、学生之间拉帮结派严重。从先生到学生,人人无心治学,却忙于游走官场,为日后铺路。其中大有沽名钓誉之先生、毁谤阿谀之学生。

这种烂俗之气跟他们当年的情况已经无法相比,大大损伤了太学费劲数十代先生们努力培养起来的人文气息,不禁令桥玄心痛。他决定先肃清教学队伍沉疴,强调治学理念。对学生加大学习任务,从严考核教学和学习结果,提高毕业考核标准。各科成绩不达到优等,坚决不允许毕业。只要捏住学生的命脉,比设计一百条校规来得重要。桥玄上任后的一记记重拳出击,令先生和学生人人自危。这可愁坏了一直游荡无度惯了的曹操、袁术等。

学生们听完新规定,个个愁容满面,毕不了业不等于白上吗?还不如提前自找出路。开学头十天时间内,有二十多名成绩实在太差,想要蒙混过关、来不及努力的高年级学生退学或休学。

蔡邕、何颙将情况的严重性反馈给桥玄。桥玄袖子一挥:退就退吧,我宁愿他们退光,也不要让不学无术之辈混入官场,败坏太学名声!

桥玄说得蔡邕跟何颙面面相觑,安慰他们:放心,太学关不了门,各地方诸侯国大学有的是想要来这的学生。

蔡邕跟何颙对视,这哪里只是简单的退学问题?学生们身后可都是满朝文武、皇亲贵胄,得罪他们怎么得了?

桥玄见二人好像还有话要说,示意他们离开。他那一副混不吝的做派,还真镇住了退学热潮,竟然有学生想要重新入学,毕竟这条路比较稳妥。谁知桥玄一概不允,将空出的二十六个名额分配给地方诸侯国大学学生,戏剧性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出自太学的桥玄,敢做并知道怎么做,被学生们喻为“内鬼”。留下的学生们人人自危,只求好好学习,争取以合格的成绩毕业。

过去的总长为了不得罪皇帝和太监们,不敢要薪水,要福利。桥玄不同,一封封奏折写到御案上,要钱、要粮、要待遇、要补助、要物资,虽然皇帝和太监们感到头疼,但桥玄那句“耽误教育就是耽误国家未来”的大话,令皇帝和太监们也不敢怠慢,只能乖乖拨款、拨物,增补太学基础建设,改善教员们的待遇。

如何收学生的心?桥玄早想好了:开办五日论坛。

开办此论坛的主旨在于,桥玄主张先生要博学多闻,要能帮助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通过交流,对师生双方都有促进。他不希望先生们只是将所知道的知识简单地交给学生,而是想要先生对教授学生多思考问题。

太学每五日放半天小假,每逢五或五的倍数之日下午,在图书馆大厅开办论坛,每期论坛由不同的先生主持,回答学生们的一切问题。无论是学习、情感、前途、未来,只要感到困惑的问题,都可以向先生提问。通过这种论坛形式的交流,可以加强师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思路。

告示一出,首先那些授课先生们忙碌起来,他们为了不至于被学生“问倒”,要准备很多资料。学生们也愿意将感到疑问和困惑的话题带到论坛上去。一个学生的问题也许是另外很多学生都能遇到的,帮助一个学生,就等于帮助了其他人。

第一期就是桥玄主持,农历正月二十的论坛,曹操他们提前半个时辰赶到图书馆,却只能挤在门外听讲。

主持先生的座位是一张席子上放着一个蒲团和一张几案,身后却是一排放满竹简的巨大书架。从装竹简的布袋子来看,至少相差数百岁。

青少年们很容易被他人的丰富经历所吸引,这个人何况还是当今太学总长。听讲席位只有六十个左右,每张半平方米见方的席子就是一个位置,呈半圆形排列。早已跪坐得满满的,袁绍跟门外的曹操挥手打招呼。

桥玄从书馆内侧的门帘后面现身,场上顿时一片掌声,学生们纷纷低头俯身施礼。

掌声过后,桥玄问出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说光宗耀祖,有说孝敬父母,有说当报效朝廷、当官为民……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

生命意义又何在

桥玄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偶然的开始,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父母的期望,家族的荣耀,国家的未来。但,忽略了自己。

这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在现在也许不算什么,可在一千八百多年前遥远的东汉皇朝,所有人一生下来就会头顶着天地、神灵、君亲、师长的年代里,“自我”本身就是被忽略,被淡化的。桥玄的说法闻所未闻,这跟他的自身经历关系密切。

桥玄是官宦之后,家道殷实,性格刚毅,忠直不阿,才学斐然,经历复杂,视钱财如粪土,当官位如儿戏,也曾作出令世人不齿之事,世人送之雅号“桥大公子”。意为豁达、荒唐、大度、玩世不恭,但凡任何矛盾的形容词,都能用在他身上。

桥家名声累积十几世,父祖两代为官,仆从成群,梁米不绝。桥玄少小长于洛阳,跟同伴们飞鹰走狗,不好学业。洛阳周边二百里,包括杨州、汝南等地都曾留下他远行的足迹。

在家世的荫庇下,桥玄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洛阳左尉。在任期间,秉公执法,不惜得罪时任大将军梁冀弟弟梁不疑,愤而挂印回梁郡老家“务闲”。

大将军梁冀倒台,桥玄得到重用,经过四次升迁,做到齐国国相。按道理他以前吃过亏,该知道如何保官存位,谁知他依然我行我素,不徇私情。又被弹【文】劾治罪,这次上头【人】早有防备,不许他挂【书】印回家务闲,判其服四年【屋】建造城墙苦役,非得整整他那副拧骨头。

本来可以花钱免罪了事,可“桥大公子”偏不,他说就要尝尝烈日炎炎下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担泥土沙石的滋味,硬是把四年苦修劳役做到最后一天。

桥玄面对学生侃侃而谈:生命首先是我们自己的,然后才是各种不同的角色。来到人世不光要承担义务付出责任,更要懂得它的价值。子曰“三十而立”,人生前三十年要广泛体验各种滋味。尽量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有意义的人生从来就充满考验。

学生们被桥玄说得热情洋溢。

桥玄感慨:诸位,要知道人来到世上,有出生就有死亡。这个过程从有意义最终因为生命的消亡而变得无意义。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人既要活得精彩,又要在死后为世人传诵。至于人为什么要活着?我想送八个字给诸位:生为体验,死为留芳。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桥玄站起来,走到身后书架边,指着满架子的书简对学生们说:看见了吗?诸位。学习现代知识,你只能学习有深度和高度的前朝一千多年遗留下来的经典。

桥玄像捧起新生婴儿一般,小心捧起一卷年代久远的竹简,连结的绳子已经朽烂,落下点点灰尘。

学生们的目光落在桥玄双手捧着的竹简上,桥玄一手托着竹简,一手指着书架说:我之所以选择用书架作为背景,是发现我们太学图书馆成了查阅资料的地方,失去了它原本要弘扬知识的价值。要知道,这些都是我们民族上千年优秀的文化孤本,它们从前朝几经浩劫流传至今,只有后人学习了它们,并传播出去,才不枉将它们保存千百年的先人们一番苦心。

桥玄一席话,说得学生们既羞怯又感到重任在肩。

桥玄尴尬地指着自己: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同样得益于这些知识的教诲。不过,我在太学时没能好好学习,大多数知识都是在各地任上自学的。

学生们一阵哄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