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李世民和诸大臣没想到的是,此战让慕容伏允和天柱王极为恐慌和愤怒。也不知出于发泄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在段志玄大军撤离吐谷浑之后,伏允竟然派大军袭击凉州,和守城的凉州军大战两日,这才撤回吐谷浑。

当这个吐谷浑袭击凉州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李世民正在招待吐蕃使者。

此时的吐蕃还不过是吐谷浑西南高原上的一个小国家,虽然其赞普弃宗弄赞四下扩张,蚕食他国,然而和大唐比起来,终究还是差了一些,甚至连此时的吐谷浑都有所不如。况且有吐谷浑横在大唐与吐蕃之间,阻断交通,断绝联系。大唐对其也是知之甚少。

所以当吐蕃使臣跨越万水千山,来朝见传说中强大的帝国时,大唐鸿胪寺的官员对这吐蕃还是一头茫然,根本不知道这吐蕃的具体情况。所幸的是,张允文当初在调查院四面渗透的时候,西边的第一目标便是吐蕃,第二目标却是西突厥。花了老大的力气,在损失了十多名精英调查员之后,六十多名调查员成功打入到吐蕃之中,从兽医到僧侣,从游方商人到低级官员,经营了两三年,调查院在吐蕃的情报网已经具备了雏形,每个月都会传回一些关于吐蕃的消息,从风土人情一直到官制构成,再到村落分布,各区地理水文,都有所涉猎,不过皆是粗粗提及,没有什么详细的情况。据张允文估计,要打探出详细的系统的情报,至少还需要再往吐蕃增加三百名调查员,花上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行。

不过如今手头上拥有的情报,拿来让鸿胪寺应付一下眼前的局面还是可以的。所以,张允文让人将关于吐蕃风土人情和官制之类的情报整理好,准备给唐俭送去。

然而就在他出了调查院大门,想要给唐俭送去时,只见街头处一骑快马疾驰而来,马上骑士驾驭这骏马,飞快的来到调查院门口。

“允文,你们这儿可有关于吐蕃的情报!”来人却是王玄策。这位历史上曾经一人灭一国的家伙马也不下,一脸焦急的向张允文问道。

一看王玄策这幅模样,张允文知道定然有什么大事发生,当下将手中准备好的情报递上:“小弟已经准备好了,正准备给你们送过去呢!”

王玄策也不客气,接过那一封厚厚的信,便调转马头,又要往鸿胪寺跑去。

没跑两步,王玄策回头来,大声呼道:“允文你还站在哪儿干嘛,还不快点跟上!”

张允文闻言,急忙找了一匹骏马,纵马跟上。

一路来到鸿胪寺,进入府衙之内,两名衙役即刻迎上来,将二人的马匹牵往旁处的马厩。张允文望去,只见几匹装饰着五色布条的马匹正站在马厩之中。这些马匹比起中原的马匹来,显得要矮小一些,颈项之上的鬃毛也要更长一些。马厩立着旁边一辆同样装饰着五色布条的马车。

“大人,这些便是吐蕃使臣的坐骑、马车!”一名衙役见张允文望着那些马匹、马车,顿时一旁解释道。

张允文点点头,快步跟随王玄策往内走去。

进入鸿胪寺大厅,只见唐俭坐在大厅最上头,下面依次是鸿胪寺的其他的官员。一名皮肤黝黑身材不高的人坐在唐俭对面。想必此人便是吐蕃使臣。

进入大厅之后,王玄策和张允文沿着墙壁,小心翼翼的走在众人身后,直来到唐俭背后。王玄策打开手中的信封,拿出里面的纸张,迅速扫了起来。他看的速度极快,几乎称得上是一目十行。一沓纸张很快便被他看完了。

王玄策将手中纸张递给唐俭,唐俭正欲低头看的时候,只听那位吐蕃使臣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尊敬的唐大人,我们从遥远的高山上过来,一路上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道大河,历尽千难万险,才到达神明口中的长安,为何连面见大唐皇帝的资格都没有?”

唐俭向王玄策使了个眼神,后者顿时会意,从唐俭身后走出来,做了个四方揖,然后对那吐蕃使臣道:“使臣大人有些夸张了,我大唐长安离你国国都逻些不过五千余里,其间山脉不过昆仑山、祁连山等大小三十多座,何来九十九座山之说?而所经大河也不过二十多道,何来九十九条?使臣的话可是有些不实啊?”

那使臣想不到王玄策竟然会这样说,当场愣了一下。

王玄策趁机道:“我天朝自是知道尔等一路辛劳,所以特在番馆为诸位安排下住处,供诸位休息。至于面见陛下之事,我等自有安排,使臣大人切莫担心!”

一句话便将使臣的话给堵了回去,让后者顿时有些郁闷。

这时候,唐俭也差不多看完了手中的纸张,笑着递给下首官员,口中说道:“使臣大人尽管放心,既然贵赞普遣使入朝,来朝贡陛下,岂有不接见之礼?老夫身为鸿胪寺太卿,自会为使臣安排的!”

使臣正要言语,唐俭却是找了个话头岔开,和他聊起了吐蕃风俗民情来。言语之间,对吐蕃民情状况,官制设置那是一清二楚,直让对面的使臣目光惊骇的望着唐俭。

和使臣扯了半天,终于将这几名使臣送出鸿胪寺。

一见他们出去,王玄策顿时苦笑道:“这些吐蕃蛮子真是不知礼数,一进来便是直闯鸿胪寺,要求唐大人为他们安排求见陛下!和司仪署署令韦大人见面之后,却又谈及吐蕃风俗民情,顿时便让韦大人无言以对。所以我这才飞驰来到你那儿,想问问你有没有关于吐蕃的情报!”

张允文点点头,沉思片刻,忽然道:“玄策兄,这事好像有些不对啊!”

王玄策“呵呵”一笑:“哦,允文你也发现了?那吐蕃使臣先是一副粗鲁模样,直闯鸿胪寺,而后却又精明起来,从见到韦大人到唐大人出面,其间多有波折,甚至那使臣在言语上还压过了唐大人!如此厉害的人物,怎么会是一个粗鲁的汉子呢?”

张允文接口沉声道:“所以,这吐蕃使团的行动必然有其目的!”

王玄策点点头,拍拍张允文肩膀。二人一同往鸿胪寺内走去。

“虽说对于吐蕃人的目的我还是不清楚,但是我有一种感觉!”王玄策说道,“他们的目的定与我大唐下一步的行动有关!”

张允文顿时停住脚步。下一步行动?下一步不就是攻打吐谷浑么?

想到这里,张允文猛地问道:“对了,那使臣叫什么名字?”

王玄策微微一笑:“好像叫什么禄东赞吧!呵呵,这吐蕃人的名字还真是奇怪!”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二章 点将

 一张宣纸上写着:“吐谷浑出兵凉州,大战两日而亡。我伤兵民一万一千二百人,死三千七百十一五人,彼死五千余人,伤者无算!”

当张允文将这张宣纸交到李世民手中时,李世民面色微微发红,颈上青筋冒起,一双剑眉挑着,眼中似乎要喷出火来。

看到李世民这般模样,张允文连忙道:“陛下,请制怒啊!”

李世民猛的将手中宣纸拍在几案之上。霎时间,几案之上的笔墨镇纸之类的东西顿时齐齐一跳。

“制怒,你让朕怎么制怒!这吐谷浑攻我城池,杀我士兵百姓,你叫朕如何制怒?”李世民顿时冲着张允文咆哮起来。

张允文却是站起身来,不卑不亢的说道:“陛下,这一个劲的发怒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今还是考虑一下如何打这一仗为好!”

听张允文这么一说,李世民也慢慢的平静下来,挥挥手,让张允文退下去:“允文啊,你先下去吧,去通知李药师侯君集诸位将军,朕要开作战参谋会议!”

张允文拱手一揖,顿时退了下去。

将众位将军们找齐,聚在南衙参谋院中。

一张巨大的陇右道地图之下,李世民面色阴沉的坐着,其余诸将各自按次序坐下。此时的李绩,正在太原做长史,统筹漠南漠北之事,所以没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也没有机会参加这次对吐谷浑的战争。

见人到齐,李世民起身沉声道:“诸位爱卿,今日收到情报,说是吐谷浑出动大军,攻打我凉州城。城内十万兵民奋死抵抗,死者五千,伤者两万。实在令人扼腕!朕身为天子,自当护佑百姓!今日朕下定决心出征吐谷浑!此次出征,定要将吐谷浑完全的打残、打垮,让他无可用之兵,让他不敢在东进一分!”说道最后,李世民已经是在挥动手臂大声吼道。

诸将顿时听得热血沸腾,齐齐起身道:“喏!”

李世民慢慢的平静下来,转身看着地图:“可是,这仗该怎么打,朕还想听听众位的意见!”说着,李世民的目光便望向李靖。

李靖“呵呵”一笑:“陛下,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用兵之道自在一个‘变’字,所以,老夫也不知道这仗该如何来打!”

众将领听得李靖都是这般说了,也各自纷纷闭口不言。

李世民也笑了一声:“药师说的是啊,当年与突厥一战,绸缪数年,众卿与朕细细筹划布局,全面调控战事资源,更有药师与世绩的临机取决,众将士的奋力搏杀,方才能此胜利!此次攻大吐谷浑与当时情况不同,这几年,连续丰收,粮秣充足,仓禀丰盈,故这后勤粮草,尚还可以支撑。朕担心的却是这军备问题啊!诸位给朕说说,这军备情况如何了?侯爱卿,你主管兵部,你先说说!”

侯君集生有一副高大的身材,双眉如刀,但眼睛却是略成三角形,整张脸也成三角形,下巴尖尖的。虽说这侯君集战功赫赫,可是张允文却是在心头看不起这位兵部尚书。别的不说,但说其生活奢靡,每日渴时便饮人奶解渴,仅此一点,便足以让张允文厌恶了。况且其喜欢夸耀自己功劳,甚至在后来耻居房玄龄、李靖之下。贪赃任性,直至图谋造反。还真是应了古人的那句话“君子立功,守以谦冲;小人得位,足为身害”。

只听侯君集说道:“自攻伐突厥之后,十万将士各回军府,所用军械各归仓库!若是陛下一声令下,一个月内,这些百战老兵便可集结完毕!”

听得侯君集这样说,李世民微微颔首。

侯君集又道:“可是陛下,若是我大军势如破竹,犁庭扫穴,慕容伏允带着部将窜逃,这又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闻言,顿时微微皱眉。

侯君集又道:“吐谷浑一带,地势高拔险峻,复杂无比,多有沙碛冰原,茫茫千里,了无人烟。我军追击,在这茫茫荒野之中,却是极易迷失方向,失去踪迹。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有人堵在慕容伏允前面!”

张允文一听到侯君集说道这里,再联系吐蕃使团的动作,心头顿时了然。

李世民沉吟片刻:“吐谷浑北面乃是陇右道,东面也是我大唐土地。若是慕容伏允战败,只能南逃或西窜。可是这南、西两面皆是千里无人,又有谁去拦住伏允呢?”

侯君集趁机插言道:“陛下,前些日子不是有吐蕃使团到达长安么?吐蕃处吐谷浑西南,正好可派兵阻截伏允逃路!”

侯君集话音刚落,就听见一个声音道:“此事万万不可!”

众人一看,却是张允文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唔,有何不可啊?”侯君集见有人出言阻拦,顿时露出不虞之色,张允文并不回话,却是拿出一沓厚厚的情报,上前两步,递与李世民:“陛下,此乃调查院收集的关于吐蕃的资料,陛下看过之后,即可明白!”

李世民疑惑的接过张允文手中的情报,垂首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双眉竟然渐渐皱了起来,双手翻阅情报的速度越来越快。末了,李世民将手中情报放在桌上,厉声道:“想不到吐蕃小国发展如此迅速,穷兵黩武,兼并诸羌,按如此势头,不出十年,即会有成为一个吐谷浑!允文,从现在开始,调查院需要加大对吐蕃的的调查力度!”

张允文抱拳道:“喏!”

听了李世民的话,众人顿时疑虑起来。李靖拿过那份情报,看了片刻,也是说道:“吐蕃虽小,然民风彪悍,赞普强硬,若是放任,定会坐大。且吐蕃地势高峻,我军难以攻打,鞭长莫及,养虎遗患!老臣赞同陛下所言!”

侯君集顿时急道:“陛下,如今我大军需要吐蕃帮助,怎可在此算计啊!再说了,吐蕃不过一小国,如何能对我大唐构成威胁,陛下。大将军恐怕是多虑了吧!”

李靖道:“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我等虽不是圣人,却也要有这见微知著的本事!”

侯君集不屑的撇撇嘴,正要说些什么的时候,李世民却是断然说道:“侯卿不必再言,让吐蕃出手堵截伏允之事,朕断不会同意!”

侯君集听罢,顿时一脸失望。

在参谋院中商议了半日,从后勤辎重到兵力配置,再到出兵将领等一切,皆是商议确定下来。

当张允文和众将领从参谋院出来的时候,他分明感到背后传来一道怨恨的目光。不用回头,张允文便知道,这道目光是侯君集投过来的。

见微知著,张允文虽然没有这种本事,却知道防患于未然。于是,一回到调查院,他便即刻布置人手,以监察吐蕃使团为名,让林然派人牢牢的看住禄东赞一伙人,看看他们曾经接触过哪些人,并且竟他们接触过的人也监视起来,不论官职大小,爵位高低。

林然当即撒出大量人手,遍布长安城内,将禄东赞等人的一举一动时刻紧盯。

就这样过了七八日,一日朝会之上,李世民下诏,历数吐谷浑数次征召不从,不服王化,执使者,袭凉州等诸多罪状,昭告天下讨伐之。

李世民站在大殿之上,目光扫过面前诸将,最后落在李靖身上。可是看道李靖鬓角的斑斑白发,不由又心里又暗自摇摇头。李靖已经如此大的年纪,若是再劳其心力,实在是于心不忍。

“何人可为主帅,节度三军?”李世民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上。

李世民此言一出,下面诸将中侯君集、李大亮等皆露出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

这时候,李靖却是上前一步,双手抱拳道:“陛下,老臣愿意单此重任!”

李靖此言一处,那侯君集等人立即停了下来,尽皆望着李世民,希望他能做出决断来。

李世民略一沉吟,小心试探的问道:“明公还能再行出征?”

李靖豪迈一笑:“昔者廉颇九十,尚能斗饭斤肉,上马搏杀,老夫年不过六旬,如何不能!”

“好!”李世民顿时面露兴奋之色,“有明公领军,那朕便安心了!”

说完,踱了两步,看着下面眼巴巴的武将,沉吟片刻,却是缓缓说道:“今日只定下药师为领军大元帅,其余诸道总管,容朕与药师商议后再行定夺!”

众武将无奈的相互看了一眼,同时躬身道:“喏!”

这时候,李世民的目光却是落在了张允文身上。没人知道,李世民之所以不在此刻点将,正是因为张允文呈上来的一封密信。

看了密信之后,李世民的双眉紧紧皱起,却是面色阴冷的对张允文道:“允文,你为何想要去调查吐蕃使团?”

张允文双目直视李世民:“微臣这也是在为陛下分忧啊!吐蕃狼子野心,将来必成大患。而使团之中的禄东赞,更乃是一代人杰,臣自然要细细调查清楚,获得第一手资料了!”

“可是,怎么连朝中大臣也要调查?”

“吐蕃使团自到达长安起,便四下结交权贵,各府将军、大人共有七人收受其财物,与之有所勾连。这些情况,不得不防啊!”张允文郑重说道。

李世民轻叹一口气,有些无奈的点点头:“这些情况朕是知道的,可是这心里边,有些不好受啊!”

说着挥挥手,示意张允文下去。

张允文看着李世民,只见后者眉头微皱,当下抱拳行礼后,离开大殿。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三章 说服苏定方

 大唐贞观八年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