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甚至打到长安,这一切,都与松赞干布这位杰出的赞普分不开。

可如今,这个人却死了,那吐蕃的未来的走向,又该是何方呢?

带着一股复杂的心情,张允文独自一人来到皇宫之中,至于陈全康,已经返回调查院之中了。

此时还未到朝会的时间,李世民正在那里用早饭。

听得内侍说张允文求见,不由有些愕然,现在还这般早,他来干什么?

虽然疑惑,但还是让张允文在偏殿候着,待自己用完早饭再去见他。

然而那内侍没下去多久,有匆匆上来:“陛下,张将军说他尚未用早饭,呃……”

李世民顿时哭笑不得,对着这内侍道:“给他送去便是,还用向朕禀报么?”

内侍连忙唯唯诺诺的退了下去。

待李世民用完早饭,来到偏殿,却见张允文正端着茶水,悠然的喝着。

见到李世民到来,张允文赶紧行了一礼,拿出那张纸条,对李世民道:“陛下,松州大捷!”

一听到这四个字,李世民不由一怔,接着快速的打开手中折叠好的纸条。

“哈哈哈,松州大捷,斩敌两万二千人,贼酋松赞干布授首,毙敌大臣武将无算!哈哈,松赞干布也死了,他不是要迎娶朕的公主么?”一看到这信件上的内容,李世民顿时仰首狂笑。

见李世民如此得意,张允文也不知说什么好,只好跟着微笑。

调整完了情绪,李世民笑道:“我大唐与吐蕃第一次交战,便斩敌两万,斩其敌酋,这可谓是大捷啊!如此大捷,当贺之!”

见张允文有些沉默,李世民问道:“怎么,允文,大唐大捷,可喜可贺,朕说贺之,有何不妥么?”

张允文摇摇头:“大捷之后,庆贺之,理所当然。微臣是在考虑着松赞干布死了之后,吐蕃的局势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有现在正呆在长安的那个禄东赞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做出什么决定?”

一听见张允文的言语,李世民脸上的笑容顿时淡了许多:“呃,允文你这般一说,还真是得好好想想该如何应对这位住在高原上的邻居!”

张允文看着李世民,轻声道:“陛下,这松赞干布如今尚无子嗣,松赞干布这一去,恐怕吐蕃觊觎赞普之位者,不再少数啊!”

李世民闻言,却是一笑:“这不正好么,一个分裂的吐蕃,远比一个统一的吐蕃对大唐来说要有利得多!”

张允文点点头:“不错,确实如此!微臣遍观吐蕃王族之中诸人,能称得上雄才大略者,除了这松赞干布之外,剩下的便是这禄东赞。若是禄东赞返回吐蕃,以他的手腕,定能很快稳定局势,一统吐蕃,甚至是一统高原,到时候,对我大唐威胁岂不是更大?”

李世民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冷芒:“既然如此,那就不让禄东赞返回吐蕃便是!”

张允文顿时知晓李世民的意思,这禄东赞和吐蕃使团,恐怕不是被杀,便是长囚于长安了,想要返回吐蕃,今生无望。

“好了,允文啊,这件事你去秘密的安排一下,不要让禄东赞离开长安,当然了,最好让他自己在朝会上说出愿意长居长安!”李世民满脸的冷意。

“喏!”张允文一揖。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八章 留居长安

 随着屹立在长安城内的钟楼之上传来响彻四方的雄浑钟声响起,朝会的时间快到了。

张允文回头望了一下身后的重檐高楼,慢慢的往驿馆方向走去。今日的朝会,看样子张允文不能参加了。

一边走在宽阔的街道上,无意识的看着来来往往的的人流,一面思索如何能劝服禄东赞这只老狐狸能在明日的朝会上自己提出久居长安。

不知不觉之间,张允文来到了驿馆外面。

此时驿馆外面正由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卒把守着。这只是明面上的哨岗,隐藏起来的哨岗至少有五十人,他们分布在驿馆四周两条街的范围内。在驿馆四面的民居里,至少有二十把钢弩日夜对着驿馆。

这些布置,都是在松赞干布领大军侵入松州后加上去的。

张允文刚刚走到那两位士卒面前,那二人便主动的侧开身子,让出路来,供张允文通过。

这驿馆也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宅子,住上吐蕃使团二十余人还是绰绰有余。除却使团成员之外,还有配在府中的丫鬟和厨子,负责伺候着这些使团成员。

当然,这些丫鬟和厨子之中,也有张允文埋下的钉子。

一路往内院走去,沿途遇到哪些年轻漂亮的丫鬟,对方便会停下来,向张允文行礼。

这些吐蕃人整日面对漂亮的丫鬟,难免不会起什么心肠。当初使团刚到长安不久,一名使团成员便对一名丫鬟动手动脚的。此事被张允文知道之后,将那名使团成员拖出来,杖责二十。从而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从此以后,那些粗鲁的吐蕃汉子便再也没有向丫鬟们动手动脚了。

所以,这些丫鬟看到张允文时,不由得会格外的尊敬。

到达内院的时候,只见内院的一道门边站立着两名吐蕃汉子,他们正守在大门边,注视着慢慢过来的张允文。

张允文丝毫不顾及二人的目光,直接往里面走去。那二人刚想伸手来拦,张允文冷冷的说道:“怎么,想动手?”

这两名粗通汉话的吐蕃人顿时讪讪收回手,让出一道路来。他们可不愿与张允文动手。这儿是人家的地盘,无论是打赢打输,最后输的总是自己。

进入后院,张允文便看见禄东赞正坐在庭院的石凳之上,手中拿着一盏茶水,慢慢的喝着。

“呵呵,大相好雅兴啊!”张允文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禄东赞对面的石凳坐下。

禄东赞放下茶杯:“哦,原来是张将军!今日风高气爽的,张将军怎么到老夫这儿来了?”

“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今日过来,是为了和大相商量一件事情!”张允文看着脸上带笑的禄东赞,口中说道。

“哦?什么事值得张将军亲自跑一趟啊?”禄东赞露出一副感兴趣的样子!

张允文看了看四周,笑着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希望大相能够在长安定居下来!”

禄东赞一怔,不由放下手中茶盏。

“大相在长安盘桓数月,想必已是深知长安繁华了,既是如此,那就干脆留居长安,不要再回吐蕃那苦寒之地了!若是大相答应,这处驿馆便是大相的宅邸了!”

禄东赞听得这话,心头却是非常疑惑,这张允文定是大唐皇帝派过来的,他的意思也就是大唐皇帝的意思。叫自己留居长安,这是为何啊?难道有什么图谋不成?

想到这里,禄东赞微笑着摇摇头:“张将军好意,老夫心领了,可老夫一家老小尽在吐蕃,如何能长留在长安啊!再说了,吐蕃那是老夫故乡,你们汉人讲叶落归根,老臣还是想着落根吐蕃啊!”

张允文早就知道这禄东赞定会拒绝,当下从小腿处抽出军刀来,慢慢的修理着指甲,脸上满是笑意,口中却说道:“若是我定要让大相留在长安你?”

禄东赞看着张允文手中寒光闪烁的匕首,沉默片刻,却是轻笑一声:“老夫还是要走!若是张将军不让老夫回吐蕃,恐怕赞普也会派人来接老夫的!”

张允文头也不抬的说道:“不可能了,你家赞普已经战死松州了。对了,顺便再说一句,今日传来消息,松州会战,你吐蕃二十万大军阵亡两万,投降五万,其余逃回吐蕃去了!”

禄东赞闻言,身体一震,猛地放下手中茶盏,站起身来,对着阵亡吼道:“不可能!我吐蕃大军共有二十万之众,你们唐军也不过五万人,怎么可能打出这样的结果来!我家赞普,我家赞普……”

张允文看着禄东赞如此失态的样子,心头不由微微一叹,脸上却是露出笑容来:“事实便是如此,有什么不可能的!大相并非将军,怎知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可不是靠什么人数便能决定胜利的!想当初虎牢关之战,我家陛下以三千铁甲,硬冲十万人的军阵,竟能获得大胜,你吐蕃战败,又有什么不可能的?至于你家赞普,呵呵,刚才说了战场局势,风云变化,难以预料。你家赞普既然上了战场,就得有战死的准备!”

禄东赞呆呆的坐回石凳之上,垂下脑袋,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张允文见禄东赞不说话,也不出言。

片刻之后,禄东赞忽然道:“所以你们想把我留在长安?”

张允文惊讶于这禄东赞过硬的心理素质,骤然听闻大军失败,赞普战死的消息,他竟然能这般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并且做出判断来。一听禄东赞的问话,张允文便知道他已经猜测到自己将他留在长安的目的,当下点点头:“不错,正是因为大相你雄才伟略,这才要让大相留在长安!”

禄东赞抬起头,嘴角处泛起一丝苦笑来:“老夫不知是该为大如此重视老夫而感到高兴,还是因留在长安,再也不能返回吐蕃而感到伤心!嗯,若是老夫不答应留在长安,恐怕不久之后便会化作白骨一堆吧!”

张允文笑了一下:“我大唐乃是仁义之邦,若是大相想回吐蕃,大唐也不会阻拦,不过嘛,这路上遇上什么马贼盗匪的,丢了性命可不关大唐什么事儿啊!”

禄东赞再次苦笑一声,轻轻的摇着脑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既然已经定了下来,张将军却还要跑上一趟,不会只是为了告诉老夫此事吧!”

“呵呵,大相果然料事如神,我正是有一件事情希望大相能帮忙来做!”张允文满脸笑容的收起匕首。

“什么事?”

“明日朝会,朝中文武还有各国使者都将齐聚太极殿,烦劳大相明日能在朝会之上,向陛下请求长居长安!”

“什么!”禄东赞吃惊的说道。惊讶过后,沉默一下,平静的说道:“好吧,明日老夫便在朝会之上向大唐皇帝陛下请求久居长安!”

和聪明人谈话就是轻松。张允文微微一笑,起身往外走去。走了几步,张允文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转过身来:“对了,大相啊,这使团之中,共有二十五人,其中哪些人是绝对不会留在长安啊?”

禄东赞闻言,顿时紧张的说道:“你们想要留的是老夫,干这些人什么事?”

张允文点点头:“好吧,那你让他们全都留在长安吧!”

说完,张允文迈步出了驿馆。

禄东赞看着张允文的身影出了大门,一张面孔陡然变化。只见他一脸哀伤的望着天际,长长的叹了一声。

完成这项任务之后,张允文便返回皇宫,准备向李世民复命去了。

当李世民听了张允文的回复之后,当下点头道:“那禄东赞倒也识相,若是他胆敢有半分不情愿,朕便礼送他回去!”说道这里,李世民不由一笑,看着张允文,“呵呵,允文啊,这种马贼盗匪的借口你也能找得出来!不过倒还真的好用!”

张允文笑了一笑,口中却是说道:“陛下,如今禄东赞身在长安,吐蕃局势如何糜烂,他也束手无策,现今需要关注的便是吐蕃国内诸势力的纷争了。吐蕃王族、奴隶贵族、旧贵族,军功贵族,吐蕃国内势力庞杂,彼此之间,钩心斗角,松赞干布一死,没有谁来调节个中纷争,这诸侯争霸,在所难免。陛下可以在其中寻找两个势力,隐秘的扶持,间接控制吐蕃。呃,陛下以为如何?”

李世民抚掌笑道:“允文此言,正合我意!当初派遣那般多的调查院密探进入吐蕃,如今正是用得着他们的时候!不过这势力的选择倒还是个问题!”说着,皱着眉头,考虑起来。

张允文道:“陛下不必着急,如今吐蕃乱势未显,待其乱势显出,陛下再来选择不迟!”

李世民一拍脑袋:“呵呵,是朕着急了!”站起身来,在殿中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说道,“如今南面战事已了,甚至连我大唐潜在对手——吐蕃也已经解决了,实在是让**感欣慰啊!如今剩下的便是西域的高昌了!”

李世民说着,目光落在那副挂在墙壁的地图之上。

张允文不用看也知道,那目光定是落在那“高昌”二字之上。

高昌,高昌如今的形势究竟如何了?

正文 第三百四十九章 炮火熔城

 在王玄策的撮合之下,焉耆龟兹联军和唐军合兵一处,三方联军攻下伊吾之后,向西直扑高昌。

这伊吾城不过两千多的驻兵,面对陈兵列阵,气势汹汹的三方联军,胆气尽失。在唐军正准备攻城之时,伊吾城门大开,里面守军将领开城投降。

大军兵不血刃的占据了伊吾。

伊吾是高昌第二大的城市,唐军在此留下一万兵马之后,便浩浩荡荡的向西杀去。

然而大大军面对高昌城时,不由傻了眼。

只见这高昌城高达近十丈,由黄土和木料砌成。城墙上,一支支向下倾斜的近三尺长的尖锐木钉错乱无章的排布着,一道宽近两丈,深近一丈的护城河绕城蜿蜒,四面城门紧闭,也不知城门后面是否堵死了。一名名手持弓箭的高昌士兵和突厥士兵不时穿梭在城头,往来巡逻。

看到这种情形,就连一脸冷峻的侯君集也不由暗骂一声:“这群缩头乌龟!”

虽说己方有着十万大军,攻下这座不足两万人把守的城池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强攻下来,恐怕这十万大军定会损失惨重。到时候无法向李世民交代。

更让侯君集感到不舒服的是,那些宪兵营的士卒,一个个每天都在大营之中巡逻着,只要出现任何有违风纪的事情,这些宪兵营的士卒便会将当事人带到宪兵营所在的营地里,按照军规对其进行惩处。

这本来也倒是理所当然,可是,惩处的大部分军官,都是他侯君集的嫡系,甚至连他的女婿贺兰楚石也因军中饮酒,被这些宪兵给杖责了十棍。

在侯君集眼中,这些宪兵、侦察兵、以及炮兵还有苏定方、王玄策都是张允文的人,都与张允文牵扯上了关系。而张允文和他则是有着一些过节。这宪兵营对付他侯君集的人,多半是受了张允文的支使。

所以,侯君集思忖着如何能扳回一次来。

然而在高昌城尚未攻下来的时候,侯君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去对付那些“张允文的人”。

在离高昌城西面十里处,大军扎下营来。这里有一条叫做交河的河流缓缓流过,且水量还算丰沛,尤其是在夏季,高山冰雪融化,交河水势滔滔,可以为十万大军提供足够的饮水。

到达高昌城下,大军安营扎寨,三日之后,侯君集便组织了人马进行了一次攻城。一万攻城大军又六千焉耆龟兹士卒和四千唐军士构成。

由于没有携带大型攻城器械,所以只靠着几百架云梯,唐军和联军士卒便开始了壮烈的攻城战。而侯君集则是坐在阵前,默默的看着攻城。观察着对方反击的强度。

当这一万攻城大军刚冲到护城河时,便遭到了城头上士卒的箭雨覆盖。前面是河流,后面拥堵着人群,冲在最前面的士卒一片片的倒下,或是跌入河中。

看到这种情形,在攻击了半个时辰之后,侯君集下令收兵。这时候,那护城河中已经飘满了尸体。

“大将军,怎么不继续攻城了?”收兵之后,侯君集便下令士卒返回大营,开始休息。而侯君集的心腹部将辛獠儿不满的问道。

一旁的贺兰楚石也说道:“是啊,大将军,为何不再攻城,只要能加把劲,一鼓作气,定能攻下高昌!”

侯君集摇摇头:“虽说大军取此城易如反掌,然而我又岂敢全力进攻?刚才那些高昌士卒反击的劲头你们也看到了,半个时辰之内便战死了一千余人,可见这些高昌人是做了准备以策万全啊!大军强行攻城,死伤太多,实不可取啊!”

二人闻言,顿时不再说话。

就这样唐军在交河大营,与高昌城的守军对峙了数日。

终于,五日之后,侯君集将帐下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