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得李承乾的解释,李世民眼中不由露出一丝渴望来。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摆着一个手掌大小的白玉瓶儿,想必这丹药便装在这白玉瓶儿中。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终是将白玉瓶儿放回盒中。

“当年秦皇汉武,为求得金丹,可谓是费尽心机!朕岂可效法其劳民伤财之举?不过承乾啊,你的心意,朕已经明了!”

李承乾行了一礼,退回人群中。

接着,按照那些皇子的排行挨个来。

到达魏王李泰的时候,众人又将目光齐齐望向李泰。

只见这李泰双手空空的走到场中,向李世民一揖道:“启禀父皇,儿臣准备的礼物尚未准备好,恐怕还要十个月才能准备完成!”

此言一出,众人齐齐一惊。

*********

写到那个丹药的时候,俺不知不觉就想起了仙剑4里面的那首诗:涛山阻绝秦帝船,汉宫夜夜捧金盘。玉肌枉然生白骨,不如剑啸易水寒!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三章 魏征之死

 李世民听了李泰的话,顿时来了兴趣,笑着向李泰问道:“哦,那青雀你送的什么贺礼给朕啊?”

李泰面容之上露出浓浓的伤怀来:“母后病逝,儿臣却是没有丝毫能力来救母后。每每思来,不觉心中如焚。儿臣想来想去,决定出资在长安建一座佛寺,以追念母后!佛寺的名字就叫做慈恩寺。如今儿臣已经规划好了建设位置,着手在建了!十个月之后,父皇便可以看到这座寺庙拔地而起!”

李世民微微一笑:“难道青雀你就想用这座慈恩寺来作为新年贺礼?”

李泰点点头:“正是如此!”说着从怀中摸出一张折叠的宣纸出来,“这便是那慈恩寺的草图,请父皇过目!”

李世民接过这草图看了许久,然后合上草图,轻轻的说道:“好,好!”然而看他那神不所属的样子,分明是陷入了回忆之中。9。

众位大臣也不敢打搅李世民,只得闷头喝酒。

片刻之后,李世民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声,接着脸上露出笑容来:“诸位爱卿,同饮此杯!”

众大臣举起手中酒盏,朝着李世民的方向遥遥一祝,一齐饮下了杯中之酒。8。

李泰过后,其余诸位王子也陆陆续续的上来献礼。到李治的时候,这位长孙皇后的最幼嫡子双手却是拿出一副卷轴来,低声说道:“此乃儿臣所绘之画,今献与父皇!”

李世民接过此画一看,只见画上画着的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女子。/她正手持一面团扇,立在回廊之上,望着庭中两名年幼的孩子追逐嬉戏。这两名孩子一男一女,虽然画得有些小,但李世民还是一眼便认出了这二人正是李治和李明达二人。而那位妇人正是长孙皇后。1。

画卷的一侧,用飞白字体写着一行小诗。

一看到这飞白字体,李世民便有些恍惚了。这字明显是在模仿自己的飞白体,虽然不尽相同,但也有六七分神似了。李世民当然知道这字是谁写的,便是自己的女儿晋阳公主所写。

看着这李治画画,晋阳写字的卷轴,看着卷轴之上衣袂翻飞,眉眼带笑的长孙皇后的侧脸,李世民忽地感到一阵心酸,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情涌了上来。

不知不觉间,李世民再次陷入了回忆之中,仿佛伊人的音容笑貌,近在眼前。9。

下面的众大臣不由再次对望一眼,心头疑惑。终于,那长孙无忌轻咳一声,出言道:“陛下!”

李世民倏地惊醒,看着尽皆望向自己的大臣,自嘲似的一笑:“诸位爱卿,朕刚才有些走神了!稚奴啊,你的这画朕非常喜欢!”

听到李世民这般说,李治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来。

然而,那旁边的李承乾和李泰却是满脸的不爽,望着李治的眼神,充盈着丝丝敌意。

最后是各国使团。3。这一次,这新到的高句丽使团拿着长长的礼单谦卑的交给李世民身边的内侍,李世民接过礼单,草草看了一下,便又还给了那内侍。对着两位使者说了两句冠冕堂皇的话语。那二人感恩涕零的退了下去。

献了贺礼之后,又是一场欢腾,觥筹交错之间,杯盘狼藉;歌舞笙箫之际,舞衣如飞。

当一切尽散之后,留下的只有悬在空中的宫灯发出幽幽的光芒。

那一场赐宴中,张允文没有看见魏征。魏征的病情已经非常重了,经过孙思邈这位神医的诊断,得出的结论是若是好好调养,还可以残喘一年。7。不过这一年必须躺在病榻之上。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心头焦急,到魏征家中探望魏征病情,却只见得魏征躺在病榻之上,面容蜡黄,气息沉浊,双眼之中,却依旧是神采飞扬。虽然他的**已经病得不堪了,但是他的精神十分高昂。

李世民到来时,看魏征那眼中神采和嘴唇翕动的样子,李世民便知道这魏征又想进谏。当下苦笑一声,说道:“魏征啊你如今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就别说了!朕的事情,朕自有分寸!现今你还是好好养病,朕还等着你继续进谏呢!”

魏征艰难的点了一下脑袋,表示知道。3。

李世民看了一眼在魏征身边的魏征之子魏叔玉,沉吟片刻指着魏叔玉道:“魏爱卿,你家叔玉尚未成亲,今日朕就在你面前许诺,将衡山公主嫁与你家叔玉!”

魏征一听到这个消息,眼中露出一丝惊惶之色。手指艰难的指了指魏叔玉。

魏叔玉见到父亲的举动,会意过来,当下跪拜着向李世民谢恩。2。

就在李世民看望魏征后不久,魏征终于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

听得这个消息,李世民半天默默无语。虽说有时候他的确非常讨厌这个魏征,但是,正是因为有魏征的不断鞭策着他,才能使李世民能控制住自己的**,将国事与私事分开。

魏征病逝之后,李世民在朝会上命令文武百官九品以上者尽皆赴丧,同时赐下羽葆鼓吹,让魏征陪葬昭陵。

面对着李世民赐下的羽葆鼓吹,魏征之妻裴氏说道:“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坚持不受那羽葆鼓吹。3。用普通的马车和棉布载着灵柩去昭陵。

李世民登上苑西楼,遥遥的望见那支白色的队伍缓缓向昭陵方向进发,想起魏征进谏时的点点滴滴,不由伤心不已。在望了一眼那高耸的昭陵,心头更是阵阵酸楚涌了上来。

这两年间,他失去了妻子,失去了一个肱股之臣。

想到这里,李世民便唤人送来纸笔,写下了一篇碑文来。

魏征过世之后,朝堂之上,虽然少了一位敢于直谏的诤臣,但是,仍然有着大把的大臣敢于直谏李世民。3。面对这这些大臣的直谏,李世民仍旧如以前一般择其善者而纳之。

这也是贞观一朝充满着生机活力,繁荣向上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有着大批如同魏征一般敢于直谏的大臣,还有着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什么话都听。比如说最近的张亮的话语。

张亮原本是太子詹事,二月的时候被李世民任命为洛州都督。侯君集认为张亮这是受到了排挤,便激张亮道:“你怎么受到排挤了?”而张亮听了这话,很不舒服,就说道:“当然是你背后排挤我,还能怨别人吗?”侯君集满心怨怼的说道:“我领大军平定一国,还触犯了天子的禁忌,哪还有机会背后挤兑你!”接着挽起袖子对张亮说道:“郁郁不可活,你想造反么?如果你想造反,那一定要叫上我!”

谁料侯君集前脚一走,张亮便跑到李世民处告发侯君集谋反。

而李世民却道:“你和侯君集都乃是有功之臣,侯君集单独与你说了这话,没有其他人听见!若将他交给官员审理,君集定然不服。若是这样,事情也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你也别再提起这件事了!”

张亮只好闭口不言。

而李世民对对待侯君集依旧如同以前一样。

***********

今晚上陪老爸去收一个人的房租,那家伙流里流气,貌似还有吸毒嫌疑,和他磨叽了半天,那家伙才将房租付了!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所以传得较晚,还望原谅!

正文 第三百九十四章 凌烟阁

 魏征的死让李世民感到了一丝冷意。人生匆匆,如此短暂,转眼之间,这人便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纵然他是皇帝,万乘之君,也逃脱不了这天理轮回的命运。

想到此处,李世民不由有些惘然了。

忽地,他想起了李承乾献上来的那份丹药,听李承乾说服食之后虽不能长生不老,但可以延年益寿,这让李世民不由砰然心动。

然而心动归心动,在没有彻底确定这丹丸的效果之前,他是不会服用的。

魏征的死也让李世民意识到当初和自己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们如今一个个死的死,老的老,没剩下几个了。所以,李世民便格外珍惜这些人,常常将这些人叫来,一同饮酒,追忆共同经历的事情。6。

在一次聚会之上,李世民忽然说道:“朕欲在皇宫之内,单设一阁,将我大唐立国以来之大功臣录于其上。诸卿以为可乎?”

此言一出,这些臣子们哪能说不?谁都知道,若是自己的名字能录在其中,那可是能光宗耀祖,荫泽后世,留名汗青的事情。所以,这些人齐齐认可的点点头:“哎呀,还是陛下考虑周全!像我等老兄弟几个,还剩下的不多了,今日陛下录了他们的名字,他们九泉之下,也当含笑了!”

“是啊,陛下此举一出,也会激励后来人,他们定会为了这莫大的荣耀而前赴后继,到时候,不知又会出现多少猛士谋臣啊!”

“陛下深谋远虑,臣等佩服至极啊!”

……

一时间,这些大臣们纷纷出言支持李世民的想法。2。李世民见到众臣热情的表现,不由眉开眼笑。

“微臣敢问,不知陛下欲在何处建阁以供奉功臣?另外,又要供奉多少功臣?”众大臣虽然兴奋,但脑子绝不发热,当下便有人出言向李世民询问。

李世民捻须一笑:“地点嘛,朕已经选好了,就在皇宫内的凌烟阁!朕将令阎立本阎爱卿录二十四位有功之臣画像于凌烟阁中,享皇室香火,历代供奉。”

二十四人?众臣心头不禁一凛,竟然只取二十四人!若是这样,不就得按照功劳高低来排了么?

李世民好像知道了众臣的想法,笑眯眯 说道:“只有二十四人,所以居功至伟者当先受用!”

张允文坐在下方听着李世民讲起这凌烟阁之事,心头不由暗暗一笑,这凌烟阁功臣之中,武将占了大多数,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已经不在人世的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剩下的这些名额才轮得上殿内众人来分。1。

不过为什么李世民不离三十六臣,非要立二十四臣呢?

就在张允文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觉得身边有人碰了他一下,一瞧过去,却是程咬金正满脸笑容的望着自己:“嘿,你这小子在想什么啊?陛下叫你都没反应?”

张允文一听,当下站起来,向李世民抱拳道:“陛下!”

他这一声“陛下”声音极大,霎时间,整个大殿都安静下来。5。众大臣纷纷不解的看着张允文。

李世民也面带笑意的问道:“怎么?允文你有事?”

而那提醒过张允文的程咬金正和其他大臣一般,一脸不解的望着张允文。

此时此刻,张允文哪儿能不知道自己被程咬金耍了。不过此时已经是骑虎难下,面对李世民的目光,若是说出自己被程咬金戏弄,恐怕会贻笑大方,当下心念急转,急中生智,向李世民说道:“陛下,臣以为,若是单单供奉功臣,是否不妥?”

此言一出,李世民和众臣的面色不由沉了下来。7。

张允文见状,并不急着解释,而是缓缓的说道:“微臣是虎牢关之战的时候跟着陛下的,承陛下恩德,组建百人侦察营。可是到如今,当初的百人侦察营十不存一。大半战死沙场!虽然微臣能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但是,再后来的日子的,这些名字在记忆之中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同样,还有当年陛下的玄甲队,如今还活着的人有几个?陛下又能叫出几个名字来?不光是虎牢关战役,之后的与突厥战争,与吐谷浑战争,与高昌、吐蕃战争,无数的汉家儿郎战死沙场!可是天下人中又有几人能够记得他们的名字?微臣只知道,他们叫做‘英雄’!”

听得张允文的这番话,李世民和众臣不由一怔。7。

张允文又乘热打铁的说道:“陛下只记得当年的功臣,却忘了那些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卒。然而正是他们用性命才成就了功臣之名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卒,才是我大唐之基石,国家之干城!”说道这里,张允文顿了一顿,“所以,微臣建议,于承天门门前建造一座巨型纪念碑,将那些有名字的和没名字的士卒尽皆纳入其中!供万姓所仰,流芳百世!”

张允文越说越激动,到后面几乎是在大声疾呼。6。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上,久久不息。

当张允文说完这些的时候,也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四下一望李世民和群臣,只见他们尽皆垂首沉思,默默不语。

片刻之后,那李世民长叹一声,出言道:“允文之言,振聋发聩,说得朕当真有些惭愧啊!想当初,自晋阳起兵以来,无数的三晋子弟,关中儿郎随大唐军队四处征战,有些甚至连个尸骨都找不到!就算是活下来的,也是累累伤痕。如今思来,朕当真是薄对了这些大好的儿郎啊!”

长孙无忌也在旁边说道:“陛下,要不然每年从户部支出部分钱财来,专门赡养那些为国立下功劳的士卒?也算是聊尽心意!”

李世民点点头:“好!明日你写一份奏章上来,朕批了!另外,允文所言那纪念碑之事,朕也同意了!”

“多谢陛下!”张允文连忙一揖说道。6。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张允文不必多礼。

“那陛下,凌烟阁之事呢?”张允文刚一坐下来,那程咬金便问道。

“凌烟阁?呵呵,这当然也得来建!朕明日会提出此事,并列出二十四位功臣来,以供大家讨论。”

李世民此言一落,那程咬金当即眉开眼笑的喝起酒来。忽然间,他感觉到旁边传来一道目光。1。这位程咬金放下酒杯,转过头来,看着张允文:“允文,有事么?”

第二日朝会之上,李世民首先宣布了建造那纪念碑和每年从户部支出一部分钱财出来,以养老兵及战死者亲属的消息,这个消息一出,没遇到什么阻碍便直接通过了。虽然那户部度支郎的表情有些心疼。

接着便是众人期盼已久的凌烟阁及二十四功臣的名单。

立在李世民身边的内侍用尖利的声音念诵道:“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公刘弘基、蒋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平州公张允文、卢公程知节、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世勣、胡壮公秦叔宝。5。”

每念一个名字,众大臣便将目光齐齐望向那位被念道名字的大臣。首先是长孙无忌,众人看他时见他虽然面色平静,但那目光之中依旧透出一股浓浓的喜意。

文官皆是如此,面色平静,而心头翻涌如澜。

而那武将则不相同,他们大部分都是嘿嘿一笑,得意的四下望了一眼,那目光好像在说,哈哈,有俺,俺也是凌烟阁功臣!

当然,张允文和李靖等人则要淡定得多。

宣布完这份名单之后,殿中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诸位爱卿可有意见?”李世民沉声问道。

那些已经榜上有名的大臣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而那些分量不够的大臣也没有意见,只有那些也是功劳煊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