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人连称不敢。

说话间,不经意谈及官军。李佑心头有些担忧,而那燕弘亮等人则是挥挥手,毫不介意的说道:“王不须忧!弘亮等右手持酒卮,左手为王挥刀拂之!”

说话的时候,胸脯拍得响响的。

李佑见状,放下心来,举起酒盏,朗声道:“好!本王在此先敬众位一杯!”

几人端起酒杯,朝着李佑一祝,同饮下去。

然而李佑等人不知道的是,此时在齐州城头之上,几位军官正聚在一起,似在密谋什么。交谈片刻,又若无其事的走开。

读好书;请记住唯一地址1;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七章 乱平

 杜行敏本是齐州折冲府的一位折冲校尉,曾经跟随着大军打过突厥。在那场战争之中,他一人便杀死了八名突厥士卒。也跟着李靖打过吐谷浑,在那场战争后,得到了一枚铁制勋章。虽然只是一枚铁制勋章,但是,仍旧让他珍惜不已。

后来在军事改制的时候,这位杜行敏并没有参加募兵,而是留在原籍成了一名府兵,掌管着一个折冲下府。这倒不是他厌倦了战争,而是家中老母病重,他要留在齐州照顾老母。

在一次野外训练总,杜行敏遇见了正在行猎的李佑。见到这是府兵,李佑便命令杜行敏露上两手给他看看。杜行敏不好违抗命令,表演了一下箭术。

杜行敏用的是两石弓,使用这弓之时,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几乎是百发百中。

见到这手箭术,李佑见猎心喜,问清楚杜行敏的名字之后,便大笑着离去。

一个月之后,兵部来文,调杜行敏为齐王府兵曹。

杜行敏是齐州本地人,自然知道这齐王是怎样一个人弃鬼厌的角色。然而上命不可违,他也知道硬着头皮在齐王府中担任了兵曹一职。

这期间,杜行敏可是没有受过街坊邻居的白眼。

所以这齐王府兵曹一职,他也担任得格外憋屈。

然而谁能想到,在贞观十六年的二月间,这李佑忽然召集所有的王府属官,宣布自立,并且还要他们表态。面对着晃亮的兵刃,杜行敏选择了归附。

当然,这种归附只是迫于形势而做出来的,并不是真心归附。

接下来,这李佑在齐州城内高筑墙,广积粮,摆出一副死守的样子来。而这时,朝廷中也传来了李世民令英国公李绩领九州之兵共伐齐州的消息。

杜行敏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他找了平素几位志同道合的军官,这些军官中多是校尉一职,属于那种官制很小,但是直接于士卒接触类型,深得士卒的拥戴。当杜行敏提出要捉拿李佑时,这几名校尉二话不说,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下来,同时还主动提出找帮手。

于是,这些军官们联络军中义士,民间耄老,齐王府、刺史府官吏,当他们一说准备捉拿李佑时,这些人同样二话没说,点头同意。

见已经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杜行敏当机立断,深夜发动,捉拿李佑。

由于此次参与捉拿李佑的人几乎包罗了齐州城内大部分居民、士卒和官吏,虽说是人多嘴杂,但是,可以看出李佑是如何的不得人心。况且杜行敏发动时间选在当日深夜,就是怕有人泄露消息。

四面城楼之上,有不少李佑党羽驻守,尤其是四面城门,更是驻扎这李佑的铁杆心腹。

杜行敏决定并分两路,由几名校尉带领大部分士卒在外围袭杀李佑党羽,而他自己领着部分士卒和城中义士一道进攻齐王府。

当天深夜,姿势初刻一到,四面城楼之上,震天的鼓声响彻全城,一队队士卒从营帐之中冲出,杀向了旁边的营寨,一边冲还一边吼道:“英国公的飞骑已经来了!英国公的飞骑已经攻破齐州了!”

这些由李佑心腹党羽统领的士卒之中,大部分人不愿意为李佑卖命。/当喊杀声临近之时,士卒之中那些果敢能为的人,立刻斩了李佑党羽的首级,将他抛出营外,免得士卒攻进来,造成伤亡。

当然,还是有很多地方是硬对硬的打下来的,如那几个城门。

当外面的李佑党羽被肃清一空之后,这些士卒立刻往齐王府上杀去。

此时的齐王府外,杜行敏等人正陷于苦战之中。

杜行敏和士卒义士用大木锤砸开齐王府外围城墙,正要冲上去,却见那高大的宫殿二楼窗户齐齐打开,一把把弓箭伸了出来。

杜行敏领军冲的时候,被箭雨覆盖,损失惨重,不得已又退回原处。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半天。这时候,那些已经肃清外围李佑党羽的士卒刚好赶了过来,将齐王府围了一圈又一圈。

接着手中熊熊燃烧的火把,只见此时的齐王府外,恐怕已经聚集了三千人,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见到己方实力增强,杜行敏和众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再冲一次。

“杀啊——”

士卒如潮水,汹涌往宫殿冲去。

“嗖——”又是一阵箭雨落下,十多名士卒顿时倒地。

羽箭虽然不停落下来,但是数量毕竟太少,阻挡不了士卒的脚步。当士卒冲到那宫殿门口之时,忽然间只见那门板缝隙之中,长枪伸出,刺向士卒。

猝不及防的士卒当下被刺中了十余人。

见到这种情形,杜行敏心头暗暗着急,不由大声吼道:“齐王昔日乃是陛下之子,今日却造反为贼!齐王赶紧投降,若是不降,我们便要用火攻了!到时候齐王就要葬身火海了!”说着,对外面的士卒吼道:“准备柴薪!”

此言刚落,那从门缝之中刺出的长枪顿时停了下来,李佑的声音在门后响起:“别放火,别防火!本王即刻开门!不过本王担心你等会要了燕弘亮兄弟的命!”

杜行敏回头和众人对望一眼,当即转过头来,大声说道:“我等定全其性命!”

门扉缓缓打开,那李佑和其党羽燕弘亮等人垂头丧气的走了出来。

刚刚一出来,士卒便从大门之中涌入,只听见宫殿之内顿时传出刀兵碰撞之声与惨叫声。却是那些士卒正在对剩余的残党进行最后的清理。

杜行敏找来一根绳子,将李佑和燕弘亮等人绑起来,准备带着他们往外走。

这时候,那些站在外面的士卒忽地拥挤过来,将那李佑和燕弘亮等人包围住。杜行敏大惊,正要喝止士卒,却听见一声惨叫响起。

却是那燕弘亮双目流血,一双眼眶空洞洞的,原本的一双眼珠子不知被谁给剜走了。

“杜行敏,你们不是说全其性命么?怎么还要下此毒手!”李佑听见身后传来的惨叫声,心头又惊又怒,赶紧向杜行敏责问道。

杜行敏尚未回答,士卒之中便传出一个声音来:“他这不是没死么?”

李佑顿时无语。

杜行敏轻叹一声,对李佑道:“好吧,殿下,我们不会再动他一根毫毛了!不过嘛,你得跟着我们走一趟!”说完,也不管李佑同意不同意,将他架起,往外走去。

几名嗓门洪亮的士卒一边走还一边吼道:“齐王已被擒下,诸位父老乡亲切勿慌张!”

此时虽是深夜,但那震天的鼓声和喊杀声中,又有几个人能安心睡眠。所以各户人家门外窗前,皆是站着一道道人影。当他们看到那熊熊火把旁边,一声甲胄的李佑时,不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接着无比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

这却是杜行敏在那李佑来做安定人心之用。

在齐州城转了一圈之后,李佑又被押回齐王府,关在东厢。当然,身上的绳索已经被解除了。

于是,贞观十七年的这场齐王李佑造反的闹剧在官军尚未到达进剿的时候,便结束了。

*************

看了一下这段历史,俺真的不知道这李佑造反究竟为了啥?看他造反之后虽然封了官,但又没称皇帝,过把皇帝瘾,而是天天喝那几个家伙饮酒作乐,和当王爷时又有啥区别?真不知那家伙咋想的!

读好书;请记住唯一地址1;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八章 东宫反意

 长安城。太极宫。

李世民冷冷的看着面前不停抽泣的阴妃。那种冷冷的目光让阴妃的抽泣之声渐渐减小,最后消失不见,只是垂下娇艳的脸庞,默默不语。唯有一双肩膀还在微微抖动着。

一股莫名的气氛在殿内散发开来。

“好了,你起来吧!”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阴妃犹豫的看了李世民一眼,嚅嗫道:“可是,可是佑儿……”

李世民皱起眉头:“他犯的可是谋反大罪,就算是朕想饶他一名,恐怕百官。律令也不会饶他!”

阴妃闻言,不由再次抽泣起来。

李世民感到一阵心烦意乱,一振衣袖,对阴妃斥道:“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看看你教的好儿子,竟然要反朕,竟然要谋逆!你这当母亲的也少不了责任,自己回宫思过一月。其间不得出宫门半步!”

阴妃闻言,顿时如瘫了一般跌坐在地上。

李佑齐州谋反之事让李世民感到颜面无光。自己的儿子竟然在齐州谋反,反对自己。然而在惭愧之余,又感到几分疼心。

三月中的时候,李佑被送到了长安。李世民在一面囚禁李佑于内侍省,一面着人调查谋反之事。

在这期间,如何处置李佑,成了一个问题。到底杀或是不杀?

“呵呵,李佑此次恐怕是必死无疑了!”李承乾坐在几案之后,端起酒盏对下座的众人说道。言语之中,分明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是啊!”座下之中,那杜荷轻叹一声,将手中酒杯放在几案之上,“谋反大罪,可非同一般啊!齐王殿下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唉,也不知这齐王如何做想,这举旗自立一事,非同小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往往需要绸缪数年,数十年,方才能有足够的实力。这齐王竟然在砍了权万纪后便匆匆举旗起事,如此焉能不败?”

李承乾冷笑一声:“哼,就凭他那副草包样也想学做起事?就算是齐州城没乱,恐怕李绩大军一到,便会立刻烟消云散!”

贺兰楚石连忙举酒笑道:“那是,还是殿下雄才大略,若是殿下站在齐王的位置之上,定能一举成功!”

说这话时,贺兰楚石和对面的杜荷交换了一下眼神。

李承乾听罢,却是没有训斥贺兰楚石,而是骄矜的一笑,似乎默然了这话。

“对了,殿下,那**安排小人做的事,小人已经办好了!那人收了殿下的东西,还拍拍胸脯,说是保证让殿下满意!”贺兰楚石忽然想起了李承乾交代他办的事情,当初出言说道。

听到贺兰楚石的这个消息,李承乾不由喜形于色:“真的?那李安俨答应了?”

旁边的杜荷一听见李安俨的名字,顿时向李承乾抱拳道:“恭喜殿下,如今这李安俨接受了殿下之馈赠,以后陛下只要有任何对殿下不利的举动,都可以由这人提前告知殿下!实乃是为殿下添一双目啊!”

这李安俨乃是是右屯卫中郎将。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之时,这李安俨乃是李建成东宫六率中的一名郎将。后来李建成争储失败,败于玄武门,这李安俨拼死抵抗,领麾下将士数次冲击玄武门。后来归顺李世民。李世民念其在玄武门事变中忠心护主,令其执掌部分宫中禁卫。

有这样一个时常跟着李世民的人做为耳目,李承乾确实能了解第一手信息。

“呵呵,殿下,那李安俨还有一封密信要求小人呈于殿下!”说着,贺兰楚石从怀中摸出一封信来,双手奉上,交与李承乾。

李承乾疑惑的打开信封,草草看了一眼,便笑道:“哼,孤还以为这李安俨有什么密话要说呢,想不到还是老调重弹!”李承乾有些不屑的撇撇嘴,“这些话汉王和侯尚书都已经说过了!”

将手中信件一挥,扔在杜荷的几案之上:“他劝孤效法齐王,还说愿意同谋此事!”

杜荷看了一眼信上的内容,低头笑道:“也不知这李安俨是不是真的糊涂了,竟然将这种信送到太**中,难道就不怕被人给翻出来?不过这些话的确是老调重弹了!”

贺兰楚石沉吟片刻,说道:“可是是这李安俨故意送来给殿下的吧!这样一来,也算是彻底将命卖给殿下了!”

李承乾眼中露出一丝喜悦来:“哼,看这李安俨还挺识趣的,那孤成功之后,定不会少了他的一份功劳!”

在这李安俨送密信之前,早已经有人劝说李承乾举旗起事了!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好好帮他!说这话的人很多,但是,对李承乾影响最大的还是两个人。

第一个乃是侯君集。李承乾从贺兰楚石处得知侯君集因没有受到重用,心头郁郁,默默寡欢。于是自己乔装了一番,和贺兰楚石一道去见了侯君集一次。就是那那次见面的时候,李承乾提出让侯君集也帮忙看着李世民的举动,若是有什么不利于自己的行为,即刻告知。

侯君集当即举起右手:“此好手,当为殿下用之!”

李承乾听出其中隐含意味,当下大喜,连忙拜谢。

侯君集却又说道:“陛下深爱魏王,恐殿下有庶人之祸,若有敕召,宜密为之备!”

李承乾闻言,顿时默默不语,半天之后,起身对着侯君集一个长揖:“还望大将军指教!”

侯君集呵呵一笑,抚摸着颌下胡须:“好说,好说!”

另一名劝李承乾谋反的人却是汉王李元昌。李元昌与李承乾年纪仿若,相交甚好。李承乾常常与李元昌朝夕同游戏,分左右为二队,李承乾与李元昌各统其一,被氈甲,操手槊,布阵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由此可见二人交情。李元昌也是提出了李泰对李承乾东宫之位的威胁,劝李承乾先下手为强。最后还说道:“以前我见到陛下身边有美人,善弹琵琶,若是事情能成,还望殿下将她赐给我!”

当然,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李元昌故意找的一个借口。

除了这两人,还有洋州刺史、开化郡公赵节,驸马都尉、杜如晦之子杜荷等人也相继劝李承乾举旗自立。

李承乾沉默良久,终于咬牙答应了。

于是李承乾和同谋者皆以刀割臂,流血之后,以布帛擦拭。一人擦过之后,又交与下一人。待所有人尽皆用此布帛擦拭了臂上鲜血,则烧布为灰,放于酒中同饮之,发誓同生共死。本来准备秘密的调集死士冲杀西宫,杜荷却对李承乾道:“天文有变,当速速发动以应之,殿下但称暴疾危笃,主上必亲临视,因兹可以得志!”

李承乾思考片刻,颔首同意。

于是,这密谋造反之事就这样被定下来了。

就在东宫这边刚刚定下谋反之事,准备发动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却让东宫众人不由停下来动作。

这便是齐王李佑在在齐州自立,举旗造反。

东宫众人不由面面相觑,自己谋划半天,谁料还有人抢先一步。

没过多久,那齐王叛乱平定的消息便又传了过来。当得知这李佑并不是被李绩的官军所击败,而是被内部人员所擒的时候,众人又不由纷纷嘲笑起齐王的无能。唯有那纥干承基面色一变。

李承乾看到纥干承基面色有异,以为他是担心东宫谋反之事,当下便笑道:“我东宫西墙,便是太极宫,距大内正只有二十步,孤与卿等谋此大事,岂可与齐王相比?”

纥干承基干笑一声,行了一礼。

李承乾也没在意,继续与其余众臣饮酒作乐。

虽说李佑的叛乱平定下来,可是这件事的影响非常大,如何处置李佑成了一个问题。在刑部与大理寺联合会审尚未审出什么东西来的时候,便有大臣上奏章,请求将李佑正法。

当然同样上书为李佑求情的人也有,但是占着少数。

“太子,依你看,该如何处置李佑?”朝会之上,李世民在听了双方对于李佑的处理意见之后,将这个选择交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诧异的抬起头,望着坐在龙椅之上的李世民,却只见得后者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