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纥使臣骨力罗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

一个个使臣自报家门,同时献上丰厚的贡品。开始那些国家张允文还听说过,可是到了后面,那些国家听也听说过,而且进贡的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既有贵重的诸如玳瑁珊瑚之类的珍宝,也有槟榔椰果之类不值钱的东西。尤其是听到一个从未听过的小国献上椰果的时候,张允文和众大臣不由同时翻了翻白眼,这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真是丢人现眼!大唐岭南那边这椰果多的是!

而那小国使臣仍旧一脸懵懂的样子:“这椰果乃是我国特产,极为珍贵,只有我王每日能吃上两个……”

张允文偷偷瞧向李世民的时候,发现他的嘴角正在轻轻抽搐。

当第一批使臣进贡完毕之后,李世民便下令有司赏赐他们,当然,赏赐多少东西,李世民也没有说,想必有司也能根据各国进贡的多少判定出来。

接着便是第二批。

当所有的使者进贡完毕之时,已经是午时初刻了。一轮红日挂在天空正中。

粗略统计了一下,一共有四五十个使团今日向李世民进贡了,也就是说,大唐的属国至少有四五十个。比起去年新年时朝贡的国家多了近二十个。

李世民自然认为是去年平定高丽的战争让大唐威望骤升,使得万国来朝。朝中大多数人也是这般想法。

然而,张允文从各国进贡的贡品上看出了一丝端倪。这些贡品中,很多贡品产于南方和海上,而联系到大唐南洋水军在南洋的动作,就不能得出结论,这里面很多国家都是搭乘这大唐水军的战船前来长安朝贡的。

不过看到李世民兴高采烈的样子,张允文强忍着没有说出来。

大唐水军在开发南洋的时候,遇上不少的小国。对于这些小国,唐军将领本意是要将他们全部灭国的,然而,在操作的时候,发现此事不太容易。虽然借着火炮的威力,占领了他们的城池,当小国的军队逃窜道山林之中,个个矫捷如猿猱,大唐士卒在丛林环境中与他们作战,吃亏太大。所以,大唐水军将领便该灭为抚,用大唐丰富的产品配合武力,渐渐控制这些国家。

至于大唐水师到达何处,谁也说不上来,但是张允文在一次看到水军将领送来的奏章上说他们到达的海域天气炎热,海岛之上,到处是树叶宽大的树木和藤蔓还不时往下面滴水。每日中午,便会有降雨。看到这里张允文便猜测到了,大唐水军竟然跑到赤道附近的热带去了。

不光是大唐水军在海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大唐四境陆上,在高丽灭亡之后大唐四境属国尽皆震动,要知道这高丽的国力可是不若,倾国之兵,也有五十万之众,大唐竟能以十五万兵力,灭亡高丽,这让大唐四境的国家不由心惊胆颤起来。万一大唐那天看自己不顺眼,发兵前来攻打,那自己怎能挡得住?

于是与大唐相邻的国家纷纷前来朝贡,就连那已经好几年没有朝贡的西突厥也派出使臣来,朝贡大唐。如今大唐四境,能称得上对手的,勉勉强强只有这西突厥了。

大唐东面,有新罗百济二国在苏定方的唆使之下,这两国在唐军撤走后不久便开始了厮杀,打了三个多月后,苏定方这才出面化解。这时候,双方已经战死了万余人。大唐北面,在苏定方领军灭了薛延陀之后,整个草原尽皆胆寒。无论是回纥、仆骨、契丹还是奚族,各个部族都像长安派去了使臣朝贡。那回纥、仆骨等铁勒部落还提出了内附的请求。

而大唐西面,安西都护郭孝恪,整个好战的家伙带着三千兵马不仅仅在西州站稳脚步,吞下焉耆,还向北占据了天山一部,如今正在打着龟兹的主意。西突厥也在郭孝恪手中吃了几次亏,老实多了。大唐西面的吐谷浑不用再言,已经在大唐控制之下,甚至还有一支百人驻军驻扎在伏俟城。而吐蕃更是不堪,前些日子才和羊同打了一仗,如今,有何唐旌与泥婆联军打仗,争夺地盘。整个高原之上,已经进入战国时代。

大唐南面则要平静得多,毕竟南面的国家要少得多。也安稳得多。

可以说,整个大唐四境,已经在无人能与大唐抗衡,即使是西突厥也不行。

如此一来,大势已成。

正文 第四百五十七章 商税危机

 春风从长安城吹过,吹绿了朱雀大道两旁的杨柳,吹融了曲江之上的冰雪。曲江两岸的小麦在春风之中开始灌浆结穗,沟通长安与洛阳的运河也化了冰,河面更加宽阔,来往的船只也更加多了。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在李世民的带领之下,经过一次次战争,如今的大唐四面已无敌手,可以预见,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有战争的发生。没有战争,人口也渐渐繁衍增长,农业商业也得以长足进步。在整个朝廷中枢和地方各级的领导之下,如今的大唐实力蒸蒸日上。

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进步,与贞观朝的吏治是分不开的。李世民对于吏治是非常重视的,贞观初年,便大肆整顿吏治,革除冗员,当然,还有不少武德旧臣。以后,在考察官吏的时候,州县官员皆要经他亲自考察,考察其人品、才能等诸项指标。并且大力提拔年轻官吏。这些措施使得贞观朝,乃是后面的高宗时代,武周王朝的吏治皆是一派清明,鲜有贪污弊案发生。

过了二月,皇宫里传出来一个消息,李世民病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众大臣不由同时一愣。

要知道,李世民十六岁便上战场厮杀,一身武艺虽然不及尉迟敬德、程咬金等武将,当也是不弱。再加上每上战场时,又有一大堆武将保护着,所以他受伤也不多。其体魄健壮,极少生病。虽然患有风疾,但由于保养得当,每到夏日便避暑九成宫,所以也很少发作。

如今不过是初春,天气微微转暖,当依旧有寒风呼啸在天地之间。而风疾多发于夏季,所以李世民所患的病症可不是什么风疾。而是他受凉了。

没有李世民,这朝会也没怎么开下去,很多事情由三省仆射,六部尚书等人在尚书省商议决定。

当张允文带着李宇去看望李世民的时候,只见李世民头上搭着汗巾,卧在床榻之上,脸上露出浓浓的疲惫之色。

听到人声,李世民睁开眼见,只见张允文和李宇站在面前,当下露出一丝笑容来:“允文、汝南,你们怎么来了?”

张允文行了一礼,笑道:“小婿听闻陛下抱恙,特携汝南过来看望陛下!”

李世民摆摆手:“我这又不是什么大病,不过偶染风寒而已,过几日便会痊愈!”说着,看了张允文一眼,“允文你来得正好,朕正好有事情找你!”

张允文拱手一揖:“请陛下吩咐!”

李宇见李世民和张允文谈起正事,知趣的向李世民行了一礼,在李世民的笑容中退出了大殿。

“陛下有何事吩咐?”张允文看着床榻之上的李世民说道。

“呃,那边几案之上,有一封户部的奏章,你先看看,看完了之后朕再说!”李世民指着不远处的几案说道。

张允文上前拿起那封奏章,翻开一看,只见上面记述着关于大唐税赋问题。原来自从李世民发出重商令之后,商业发展飞快,到今年的时候,这商业税首次超过了农业税,从商人口大增。然而,这商业迅猛发展带来的税赋却与商业的增长并不成比例。如果说商业是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上涨,那么商业税最多以百分之五的速度在上涨。所以这户部度支司的郎中请求李世民增加赋税。

张允文看罢之后,不由掩卷沉思起来。自当初李世民颁布重商令与海贸令之后,大唐商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个大唐,形成了以山东莱州为中心,辐射整个河北的商业中心,以扬州为中心,辐射整个江南的商业区域。这两处,皆是靠着海贸之利,吸引了大量的人、货物和银钱。而洛阳居天下之中,拥运河之便,水路辐射天下,北及幽燕南至扬州,西达长安,东可直通大海。洛阳为中心,辐射区域甚至包括了长安。另外,还有就是以益州为中心的商业区域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益州自古富足,又少受隋末战火波及,甚至连吐蕃的袭扰也非常的少,厚积薄发,成为天下瞩目的大都会是迟早的事。而广州则是担负着为整个大唐南洋舰队补给和转运物资的职责,这同样吸引了许多中原、江南商人远赴岭南,来广州做生意。

这五大商业区域,几乎覆盖了大半个大唐,再加上西域丝绸之路渐渐通畅,西域诸国货物流入长安,所以这长安的商业繁荣亦不在众商业城镇之下。

可是,细细一查这从商人员,便会发现,这大唐商业,亦是在世家的掌控之下。莱州有卢家、崔家、孔家等大小世家,扬州同样有独孤、宇文、周家等世家。这些世家的从商人数占据了大唐商户的三分之一,但是掌控的财产金额却是在三分之二以上。

诸多世家为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是沆瀣一气共同打压普通商家。至于隐瞒营业,少交、瞒交商税者,多不胜举。这便是商业税少缴纳的直接原因。另外,这以租庸调制度为核心的赋税制度,对于商业税亦有影响。

整个初唐时期的税收,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这租庸调制便是能够很好的体现这种小农经济。每丁每年缴纳粟两石,称为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做庸,也叫“输庸代役”。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若出现水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全免。

可以看出,租庸调所缴纳之物,无论是米粟还是布帛,皆是实物。而商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流通媒介是货币。也就是说,这中建立在小农之上的赋税制度禁锢着商业的发展,而商业的迅速发展也冲击着这种赋税制度。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李世民对商业的不够重视,和这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税制度制约着商业税的增长。

张允文揉揉脑袋,这件事情可不好办!看李世民的这般模样,分明就是想让自己帮他出出主意,解决这商业税的问题。但问题是,若是张允文就这么将这问题说出来,定然会让李世民勃然色变。

若想增加商业税,要么打压世家,让这些世家交足足额的税赋,要么便彻底的变革赋税制度。用脚趾头都想得到,李世民肯定会选择前者。

所以,张允文根本便不会将后面的那条想法说出来。

“怎样?允文啊见过这封奏章之后,可有何想法?”李世民在旁边宫女的服侍下,坐在榻上,看着张允文微微皱起眉头,便笑着说道。

张允文听得李世民的呼声,放下手中奏章,走到李世民面前来。

李世民指了指旁边的一方胡凳,张允文便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陛下,依微臣看来,这商税之时,若想增加,有两条措施!”张允文不急不缓的说道。

李世民眼睛一亮,笑道:“朕便知道允文足智多谋,果不其然,愿闻其详!”

“这商业赋税,世家拥其财富足有大半,而其缴纳商业税,却是比起其余商人要少。所以微臣的第一条建议便是大力整顿商业税的征收。首先对于从商之人,皆需要到当地官府办理营业证明。若是没有办理者,不准其经营,否则以罪论处。征收税收之时,则是按照每家的营业额加以征收。赢利多者多纳税,赢利少者少纳税。对于迟滞纳税、瞒报赢利、未经许可而营业者,皆以罪论处,并处以十倍罚金。”张允文慢慢的说道。

一听到这点意见,李世民不由沉吟了一下,说道:“允文啊,地方之上,世家对官府是颇有影响力的。朕估计这营业证明之事,难不倒世家,却会难倒普通商人!另外,这营业证明一经发下去,是否就是说这些商人极其后辈皆得从商,不能另谋他业?”

张允文摇摇头:“这营业证明一来是为了统计从商人口,便于管理,二来是为了方便征收税赋。商人后辈,除了不得务农之外,其余皆可去做!若是商人不想从商,需要将这营业证明交还与当地官府,注销此证明!”

李世民点点头,接着又问道:“既然你许其后辈从事任何职业,何独不能务农?”

张允文笑道:“商人财力雄厚,若是让他们涉足于农事,凭借他们的财力,买田置地,易如反掌,这样一来,不就加剧了土地兼并了么?陛下可别忘了,大唐人口的增长可远远快于土地的开发啊!”

李世民点点头:“允文所虑甚是!呃,那么一道措施呢?”

张允文严肃的说道:“新增税种。例如设置海贸税,凡海贸船队出海做生意,须得依照货物价值,按比例抽税。从国外运进来的货物亦是如此!”

李世民不由皱眉道:“这样一来,那些货物的价格不就会提上去了么?这税收还不是最终转嫁给百姓了!”

张允文却是笑道:“那从国外运出之物,就算是加了价,也是他国百姓购买,要的也是他们的银钱。而那些运进大唐的货物,多是贵重物品,百姓很少买得起,多是世家贵族与商人在购买。当然那些维持百姓生计与国家需要的货物,需要将他们的价格衡定下来,让他们不得随意加价!”

李世民听罢,沉默半天,还是说道:“此事依旧有些不妥!算了,朕将此事交给辅机他们商量一下,看看有什么对策没有!”

张允文见李世民已经下定决心,当下也不再言语。

这时候,李世民有咳嗽了两声,再次在宫女的扶持下躺在床榻之上。

张允文见状,当下向李世民躬身一揖,告辞而去。

************

真是悲哀,明天又要回趟老家,家里的一位身患癌症的长辈逝世了,明天出门下葬。而小半估摸着要后天才能回来!明天的章节设了定时发布。这两天只有每天一章,众位见谅哈!

正文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东都牧

 为李世民献上了那增加商税之策后,张允文本以为此事会尽快执行,不料一连十多日,竟然没有任何消息。

见到这种情况,张允文也没有再去过问此事。

这一日,张允文在大唐军事学院里看那些教员为学员上课时,忽然看见坐在教室后面一个脑袋正慢慢的压下,到达桌面时,下巴磕在桌面之上,这脑袋又立刻往上一拔。然而没过多久,这脑袋又开始往下压了。

见到此人睡觉之时打瞌睡,张允文暗笑之余,不由有些气愤。这教员所讲述的是骑兵战法。而这些战法乃是军事学院的教员们在张允文的带领之下,一家家的拜访长安城内各个名将才综合而出的。当然,每种战法后面还写着这战法的使用者及其战例。

而眼前这家伙竟然在上课之时打瞌睡,实在是糟蹋自己和众教员的劳动成果,实在可恶。

不过考虑到此时还在上课,便没有立刻去追究此事。等到一下课,张允文便来到这位已经趴在几案上的学员面前,伸出手指,轻轻捅了捅这名学员。

这名学员蓦地一惊,立马站起来,一脸凶神恶煞的表情。不过一看到面前站立之人是张允文,他又立马换上了一张笑脸:“张将军,你怎么来了?”

此人正是在驻跸山一战中大出风头的薛仁贵。

薛仁贵早就认识张允文。当初,薛仁贵还是以优异的成绩从府兵之中选入侦察营接收训练。在训练之时,被张允文发现。二人切磋了一下,张允文小胜一场。而薛仁贵能来大唐军事学院,还是全靠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